0070 頌聖臺閣體

講到曲辭的編寫,李潼也有一番自己的考慮。

雖然眼下單從這方面而言,他就是絕對的大宗師,腦海中的儲備全發揮出來的話,吊打全唐沒有任何難度。但需要考慮的一個前提是,他眼下需要編寫的是一部主題歌功頌德的燕樂大麴,而不是單純屬於自己的詩歌秀場。

代入這樣一個限制之後,風格強烈、情感突出、諷古謗今者,通通需要排除。選詩的第一個標準,就是政治正確,第二個標準是歌功頌德,第三個標準需要體格雅正,還有一個比較隱性的要求,那就是需要風格趨同。

如果僅僅只是前三個要求,其實也很好滿足,那就是貫穿全唐始終的應制詩。應制詩簡而言之就是馬屁詩,格式、趣味都非常趨同,而且這當中同樣不乏佳作。畢竟就算是拍馬屁,不一樣的人拍出來效果不一樣。

先不說上官儀這個初唐應制詩的大手子,他的孫女上官婉兒稱量天下曾經有個著名的場景,那就是唐中宗李顯時期一次御園應制品詩,律詩大家宋之問、沈佺期同樣與會,宋詩尾聯“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沈詩尾聯則“微臣雕朽質,羞睹豫章材”,論爲宋詩氣盛。

由此可見,即便是拍馬屁,風格情調也是大有不同。王維、李白那樣的大手子,是一般人能比?

李潼雖然滿腹華篇,現在既然有了一個大抄特抄的機會,風格方面還是要維持相對的統一,起碼不能變化過於明顯。

那麼有沒有一種詩歌流派,能夠同時滿足這四個要求?還真有!

“華林芳景遍陽春,吉日遊觀命近臣。鳶飛喬柯囀嬌鳥,蝶舞低枝映美人。翠含楊柳橋邊霧,清泛芙蓉水上雲。園實海芋皆化育,金甕玉盤賜八珍。”

陽春三月,御園美景,挑選吉日命令近臣跟隨遊園。花木之間鳶飛鳥啼,美麗的蝴蝶翩翩起舞,映襯得美人更加嬌豔。橋邊楊柳朦朧如霧,水上芙蓉像是彩雲漂浮。園中的果實,海里的海鮮,都是天地孕育,如今盛在美器中被君王賞賜給羣臣。

這首詩,沒有名字,因爲又是李潼拆骨扒皮之後的再加工,所用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五律與明朝大學士楊士奇的七律,這一君一臣相隔近千年時光,各自詩文拼湊起來,意趣上居然沒有太大違和感。

當然時令肯定是錯的,但這也主要是說明這一類詩歌風格相類,內容空洞,個性全無,而且李世民的五律在格律對偶方面,甚至還不如楊士奇顯得工整。

楊士奇自屬於一個詩歌流派,那就是明朝的臺閣體。臺閣體在古代詩歌中屬於一個冷僻小類,概括其特點,題材上頌聖德、歌太平,藝術形式上求駢儷、重聲律、尚典雅,但在內容上則庸沓膚廓,萬喙一音。

簡而言之,臺閣體是拍馬屁專用詩體,形式華麗,內容空洞,而且還拍得很膚淺雷同。由此也造成了臺閣體藝術生命並不長久,土木堡之變後便日漸消亡,以至於日後除了一些學術性質的研究,幾乎沒有了什麼存在感。

但是,無論有着怎樣的缺點,臺閣體詩歌幾乎完全滿足了李潼現階段的要求,形式優美,聲律工整,體格典雅,內容雷同。

雖然說身在大唐詩歌盛世將啓的年代,居然去抄臺閣體這種完全沒有藝術生命力的詩體,實在是有點自甘墮落。但是文抄還是需要考慮自身的切實需求,他就算是抄成李白杜甫、柳永蘇軾,有啥用?難道還真要去追求少王不壽詩家悲?

臺閣體藝術生命力再弱,但還有着一段相對完整的傳承脈絡。可是初唐上官體真的是除了上官儀之外,基本上就算是斷代了,但也足夠讓上官儀成爲一時詩壇之冠。

李潼不是沒有長遠算計,但問題是需要先熬過眼前,日後纔有機會不斷的突破自我,引領大唐詩歌走向真正的盛世。

所以眼下抄臺閣體,雖然是有些人行邪道、不學好的意思,但卻完美契合李潼的個人需求。

臺閣體有一個相當重要的特色,那就是凡創作者都是三楊那樣的臺閣重臣,他們位極人臣,是真真正正有着沐浴皇恩的感受,因此他們的詩歌之中許多在旁人看來稍顯肉麻的拍馬屁,正好就是他們自身的切實感受。

試問,什麼樣的拍馬屁,能夠高明得過我自己信以爲真,連我自己都麻痹了?

後世臺閣體消亡,除了本身藝術格調不高,也在於明代三楊時期那種君臣上下和諧的關係一去不存,自然也就沒有那種深沐皇恩的切實感受、歌而詠之。

當然,臺閣體雖然諸多好,但有一點不好那就是實在太冷僻,使文抄的難度直線上升。

不過講到這個問題,李潼真是要不乏自豪的說上一句:“不好意思,當年爲了混文憑,選的就是這個課題!這些詩雖然生僻,但當年好歹也分析了一點七葷八素。”

正是因爲有着這樣的學養基礎,李潼纔有信心編寫《萬象》大麴這樣的曲辭題材。全唐詩雖然名篇諸多,但都風格強烈,感情豐富,藝術造詣雖然高,但還真不怎麼適合拿來當四平八穩的面子工程曲辭去用。

臺閣體詩歌,題材、內容和意趣高度趨同,如此帶來一個後果,那就是如果不看詩題,你甚至都分辨不出這百十首詩究竟寫的是不是一件事。而且,應制詩通常需要定題、定韻,幾首、十幾首詩同韻而作那都是正常事。

面對這樣一片沃土,李潼真是沒有客氣的道理,自然是揮毫如飛、文不加點、倚馬千言。

要制定一部大麴,哪一項工作最難?

要判斷這當中難易程度,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標準,那就是看這些從業者們各自社會地位如何。禮樂雖是國體莊重之事,但是當中樂工、音聲、歌舞、器樂等等,絕大多數都屬賤籍,甚至不能與籍外良家通婚。

但是這當中也有例外,那就是隸屬於太常即司禮寺的協律郎。

古代能夠被稱爲“郎”的官職,幾乎都不簡單,協律郎自然也不例外。雖然僅僅只是隸屬太常的八品官職,但卻是士人蒙蔭、科舉守選等解褐所任之官,是仕途的一個重要起點。

所謂解褐,就是脫下身上短褐布衣、換上官袍的意思。

像是眼下忙於編制曲章的太樂丞白芬,雖然本身出身音樂世家,有一個歷事數朝的父親,但就算是其人已經擔任了太樂署的二把手,較之初入官場的協律郎仍然差了一個等級。

唐代官場有校正不入,當守協律的俗語。講的是官員解褐出任的官職,館閣校書郎、正字乃是首選,協律郎則僅次於這二者。

經過這段時間在內教坊的廝混,李潼也瞭解許多曲樂編制的流程,太常曲樂分爲兩部分,歌辭與曲簿。這其中,曲簿就是舞樂曲調之類,屬於太常各色番役樂人的本職工作。

但是歌辭卻不歸太常所管理,而是由兩館學士、翰林學士等臺閣文人創作。這種曲辭分離的創作模式,背後邏輯很簡單,那就是舞文弄墨,你們這些太常賤籍樂工不配!

李潼此前翻新舊曲,之所以沒有阻滯,那是因爲他所翻新的本就是小曲、雜調等散樂俗曲。但若想要新制或者是翻新大麴,他的曲子辭同樣需要獲得太樂令、協律郎等人的認可,選詞入樂,才能正式存留樂府。

換言之,即便是李白、杜甫那種程度的文采,如果不能被官方認可、選詞入樂而收錄樂府中,依然還是個玩地下音樂的。

李潼編制《萬象》大麴,本意就是要爲了在帝國最莊嚴高端的場合上演,自然不能搞什麼地下傳播。

而且眼下時間已經很緊,他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自己的曲辭獲得官方的認證通過,才能儘快協律入樂進行排演。如果在這方面被卡住十天半個月的,只怕就算編排出來,也要錯過大酺。

所以典雅型美、大而空洞的臺閣體,也是他眼下爲數不多的選擇。即便不談薛懷義的威風好用不好用,誰要能在四平八穩的臺閣體詩歌中找出毛病來,那基本可以斷定是在故意找茬了。

腦海中自有諸多詩篇可以堆砌引用,省去了再去引經據典、苦吟雕琢的時間,只用了兩天,一部長詩歌辭便鋪設而就,這還是因爲明代行文方式與典故應用與當下存在着不小的差異,真正的創作只用了幾個時辰,剩下一天半的時間則主要是爲了捉蟲修改。

詩篇完成之後,李潼便即刻吩咐太樂丞白芬送回太樂署,交由太樂令等人賞閱選詞,儘快安排入樂。至於效率這麼驚人,會不會有些妖異?

這麼說吧,我從識字開始就琢磨怎麼拍我奶奶馬屁,一個題材你要能不間斷的琢磨五六年,你也能有這種效率。至於我學淺才弱,難佔聯絕?

那真是夏蟲不可語冰,你根本不知道忠孝達到我這種境界的人,能夠爆發出怎樣的潛能!

曲辭上午送出,下午太樂署就有了反應,一名年在三十五六歲的緋袍文官在宦者導引下匆匆行入內教坊,一俟步入直堂,便舉起手中詩稿,望着堂內衆人急聲問道:“這一部《萬象》歌辭,何人所著?”

1023 臺臣夜訪,或謀不軌0038 水漲船高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266 生人易惑,鬼神難欺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066 猶歌前代功德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0565 唐家養士,唯壯可嘉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187 立筆爲聘,定此良緣0222 吐谷渾王族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0348 瘦死駱駝比馬大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0571 通鼓擾敵,河谷驚魂0068 食心婢子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184 洛陽女兒行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900 蕃國勢壯,公主長榮0745 君臣鬥法,突厥南來0439 踏破白馬寺0103 府佐諸衆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509 捐盡封戶,爲國卻賊0319 巽郎才壯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766 擁王從龍,功成此日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423 千騎入衛,諸事待張0576 天厭突厥,苦鹵灌口0405 都水使者,畿內藏丁0275 訪才若渴,求婚似疾0833 有情自癡,不貪不怨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722 孽情難守,一別兩寬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1007 釋奠禮成,齒胄爲繼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730 壯懷激烈,不負王恩0222 吐谷渾王族0234 刑威如玩物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594 百年血淚,聚此一嶺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395 王戲閒苑,殿中選妃0996 君恩浩蕩,延濟諸親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287 靈前敲詐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0209 枝上桃李子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165 一日三敕,高授麟臺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196 卑職願從大王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644 君心深刻,意整禁軍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177 大王才思敏捷0371 爲王先驅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094 大酺禮畢0954 不負祖宗,不負蒼生0418 酒不醉人人自醉0923 愛子心切,暫不立儲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0146 好狗戀舊槽0849 昭德有力,驪山伴駕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192 太平公主登門0256 捐麻續縷,祈君長命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736 長情在守,不爭短愉0322 大事化小,耳目鋪陳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798 持符膺命,以安社稷1012 學士才高,羣衆爭訪0089 賢賢易色0662 赤尊幾重,能繼統否0418 酒不醉人人自醉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實
1023 臺臣夜訪,或謀不軌0038 水漲船高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266 生人易惑,鬼神難欺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066 猶歌前代功德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0565 唐家養士,唯壯可嘉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187 立筆爲聘,定此良緣0222 吐谷渾王族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0348 瘦死駱駝比馬大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0571 通鼓擾敵,河谷驚魂0068 食心婢子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184 洛陽女兒行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900 蕃國勢壯,公主長榮0745 君臣鬥法,突厥南來0439 踏破白馬寺0103 府佐諸衆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509 捐盡封戶,爲國卻賊0319 巽郎才壯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766 擁王從龍,功成此日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423 千騎入衛,諸事待張0576 天厭突厥,苦鹵灌口0405 都水使者,畿內藏丁0275 訪才若渴,求婚似疾0833 有情自癡,不貪不怨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722 孽情難守,一別兩寬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1007 釋奠禮成,齒胄爲繼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730 壯懷激烈,不負王恩0222 吐谷渾王族0234 刑威如玩物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594 百年血淚,聚此一嶺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395 王戲閒苑,殿中選妃0996 君恩浩蕩,延濟諸親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287 靈前敲詐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0209 枝上桃李子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165 一日三敕,高授麟臺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196 卑職願從大王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644 君心深刻,意整禁軍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177 大王才思敏捷0371 爲王先驅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094 大酺禮畢0954 不負祖宗,不負蒼生0418 酒不醉人人自醉0923 愛子心切,暫不立儲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0146 好狗戀舊槽0849 昭德有力,驪山伴駕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192 太平公主登門0256 捐麻續縷,祈君長命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736 長情在守,不爭短愉0322 大事化小,耳目鋪陳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798 持符膺命,以安社稷1012 學士才高,羣衆爭訪0089 賢賢易色0662 赤尊幾重,能繼統否0418 酒不醉人人自醉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