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9 登第解褐,嫁娶着新

聽到少王如此發問,郭元振臉色也變得嚴肅起來,少王底蘊淺露,已經讓他開始正視這一份關係,不再只是臨場敷衍的自謀。

他於官任所作所爲,自然也不是什麼循規蹈矩之人,兼且如今天下本就人心浮躁,就連神都朝堂上南省諸公都因嗣位歸屬而竟日窮爭。

講到對國祚社稷未來的設想,自然是大人有大人的謀計,小人有小人的看法。如今於王邸受迫,郭元振也難免開始深思少王謀上的可行性。

“能爲大王賞重,卑職實在感激不盡,薄蓄才力自然急切獻表。但居任位卑,兼無美聲,眼前於事能助者,實在微不可計。何況大王已有飛錢良謀相授,卑職循此恭勞,一定爲大王厚蓄錢糧,兼聚人脈。”

郭元振起身叉手道:“但古來成事者,財雖爲本,勢則爲根,無衆則不能成勢。大王於事表非嫡非長,實非人望所預,此者雖劣,但亦足爲恃。此道行者,不會將大王引爲勁敵,得以從容鋪陳,人物潛聚。卑職入府之前,冒昧於閭里小探大王故事。大王無勢但卻有譽,無權但卻享眷,遊離於事外,但卻深入於局中,雖然情勢草草,但已經有進望的餘地。”

李潼這些年也是埋頭做事,偶作前瞻,但從別人口中聽到自己的優劣所在,還是有不同的感受,郭元振這一通分析雖然有條理,但卻還不夠深刻,於是繼續說道:“接着說。”

“美色華服,雖然人之所好,但卻浮於生計之上。浮華雖可尚,亦可輕舍。大王營世日短,但已經浮華喧噪,羣應成趣,但終究只是表裡紋絲,過猶不及。長此以進,今日所崇必爲明日之害,人言大王只是浮華貴客,將恐相論深刻!”

李潼聽到這話,便忍不住點了點頭,凡事都有一個尺度,當一個人身上的標籤太醒目、太濃烈,那麼人們往往只會通過這個標籤去推想其人本質。

他有詩情才趣,這一點在入世最初的確是幫他不少,通過詩文的傳唱,讓時人得以廣泛知曉世道中有他這樣一個人。但也正如郭元振所言,如果太執着於此,反而不利於時流對他更加看重。

文名高才幹就一定高嗎?不盡然,真正的實幹家往往比較反感過於浮誇的人事,類似後世老戲骨抨擊小鮮肉。流量想要轉型爲業務,往日的浮名反而會成爲一種障礙。

時下比較著名的有名臣裴行儉,執掌典選多年,他評價初唐四子這幾個大流量那就是:才名有之,爵祿實寡。楊應至令長,餘並鮮能令終。結果,則就是一語成讖。四子當中混得最好的楊炯,最終病逝於盈川令任上,餘者自然各有各的悽慘,無有善終。

郭元振繼續說道:“當然,大王身位如此,美器只宜自蘊,需要慎作表獻。當今聖皇陛下大辟寒流,大王自可籍此潛規,搜揀遺才以進,此類由微而起,上傍乏枝,必故恩深念,待時必報!”

道理雖然是這樣一個道理,但從郭元振口中說出來,李潼總感覺有些怪怪的。意思無非兩層,第一你要對我好一點,第二你別急着動手,你奶奶活不久了,咱們到時候再做事。

“除此之外,野中豪義亦可爲用。肉食者高高於上,少恤寒士疾苦,此類人衆或是才器不當大用,但重情推義,不乏可誇。卑職能縱橫蜀鄉,所以能縱橫法外,此類力助益我良多。”

郭元振講到這裡,移席就近,語調也放低下來:“從去年開始,關內諸境有寒士悄然結黨、號爲故衣,推恩互助,覆衆極廣,其中不乏悍力可用之類。不瞞大王,卑職所以能販奴越嶺入市關中,借力不少。此類野中卒力若能爲大王撿用……”

李潼聞言後,心情頓時凌亂起來,望向神秘兮兮的郭元振眼色也變得有些古怪,你這傢伙自己橫行不法,還拉我故衣社下水!

他輕咳一聲,說道:“這件事,容後再論……”

然而這裡話音未落,便發現郭元振臉色已經發生了變化。

郭元振這會兒內心是真的震撼有加,他有見微知著之能這也不只是吹噓,少王疾渴才力,與他初見一面便流露出招攬的意思,也不計較他官聲惡劣。聽到關中地表有這樣的一個團伙組織,居然不情急深問,當中緣由,不問可知。

一念及此,郭元振是真的對少王心生敬畏。有飛錢匯票這種生財的大計,有故衣社這種涉員廣泛的組織,少王所掌握的人物之力,實在是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所謂謀國幹上,已經不再只是一個無聊偶動的弄險念頭,而是已經如火如荼的準備起來!

他倒抽一口涼氣,再擡頭望去時,只見少王正以一種似笑非笑的眼神垂望着他,後背頓時又沁出一片冷汗,忙不迭拜在地上,凝聲道:“大王胸懷計深,卑職能得邀賞、附於驥尾,實在生人至幸!”

這幾句話,說的就沉重有加,遠不如此前那番宣言慷慨激昂。因爲郭元振已經深刻認識到,他既入王邸,且預於謀,除了一條黑道走下去,想要洗淨脫身已經不容易。

但除了這一份沉重思計之外,他心中也是隱有興奮的顫慄,生人在世,大機遇能有幾個?

少王自有門徒於野,且兼錢糧大計,王者之資已經草露端倪,但仍能隱藏深刻,世人所誇者唯其風月才趣,這樣的胸懷鋪設,豈是區區嗣序俗念能擋!他自負才器,不願庸碌此生,遇到這樣的機會還不捐身入內,更待何時!

“故衣社行旨,自有惠衆之義,卻被你借用不法,敗壞了我的人事佈設,該要有補償。”

既然已經被郭元振猜到了端倪,李潼也就不再隱瞞,對於這樣的人,適當表露底蘊也有助於彼此關係的維持,或許不能託以心腹,但其人是足夠聰明,對人對事有着自己的判斷,也能做出有利於自身的選擇。

“蜀地自傍關中,想也不乏府戶亡人待於拯救。這樣罷,我稍後行書,允你在蜀中加設分社,兼做直案。這樣也有助於你收攏人情,更作深用。”

李潼一邊給郭元振加擔子,一邊又說道:“你既然在閭里探聽我的故事,當知我銜恩之深。無論野中臧否,聖皇陛下是我至親恩長,只因當今世道情勢詭譎,孤恩難恃,長情日短,所以趁於從容時閒作佈置,非爲厲念謀險,只爲能臨危當事,性命在我,匡扶社稷,不流於口舌誇誇。”

他說這番話,原因也很簡單,我跟我奶奶感情還是挺不錯的,做這些人事佈置也不是針對她,所以你也就不必擔心加入進來後會頃刻有禍。

但感情好只是我跟我奶奶,她年老日衰也難關照周全,別人誰想搞事情把我按下去,我可不答應。真要到了那一天,你們可得豁出命去給我上!

“隱忍待時,大王良計!如此雄姿不能入主,大位更待何人!如此英主不能入事,拙才更待何人!”

郭元振再拜於地,語調中已經多了一些真摯意味。

“起來罷,就座論事。”

李潼講到這裡,話風突然一轉又問道:“我倒是有些好奇,你官聲敗壞並非短時,何以還能秩滿續任?”

郭元振十八歲便高中進士,雖然守選幾年,但解褐任事時間也已經不短,通泉縣尉便是其初任之官,胡作非爲還能待上這麼久,若說朝中沒有關係,也絕不可能。

雖然說日後郭元振是另有機緣,但縣尉乃是流內最基層的職位,一縣數員之多,全國則有數千員。犯了罪還能被武則天親自接見,如果沒有上通的關係,也絕無可能得到這樣的機會!

郭元振對此也不隱瞞,直接說道:“家父於神都供事司賓寺,任職司儀令,因此關照,僕才能苟且於事。”

李潼聞言後纔有瞭然,難怪路子這麼野,原來也是李剛的兒子啊。

司儀令秩爲正八品,職權則是負責朝廷凶禮諸事,主要就是在朝官員的喪葬事務,少不了要與滿朝大臣門戶打交道,因此結交一些人脈也是正常的。同時怪不得史書誇郭元振,都要說借錢供人做葬禮,原來也是有淵源的。

不過郭元振已經這把年紀,其父肯定也是五十多乃至於六十朝上的年紀,才混到一個八品的寺官,縱然有些能量,想必也有限。能夠對兒子稍作包庇,但卻不足以再提拔美職,所以郭元振才能在通泉縣禍害這麼多年。

“得了,別的不再多說。你這一次連累史縣尉傷身傷事,該要怎麼善了?”

李潼也不能有了新人忘舊人,該做的交代還是要做,而且這個新人還滿腹算計,遠不如史思貞這個小迷弟耿直。

郭元振聞言後則說道:“那犯人已經走脫,僕也難追,即便追回入案,若連累了我,難免還要騷擾大王。史縣尉既壞於事,僕便補他幾樁事功,近京諸鄉宗,蓄奴者不在少數,僕自有底冊存留,其中有不知我者,俱可系入案中。”

李潼聽到這話,又刷新了對這傢伙沒節操的認知,人家好歹也是你的客戶,轉頭就把人給賣了?

郭元振見大王神情怪異,振振有詞道:“登第解褐,嫁娶着新,僕能遇大王,同樣人道大喜,該以新態示人,痛改前非,不可眷戀於故,執迷舊事。”

李潼聞言後更覺無語,雖然會顯得沒底氣,但還是想問一句,新人總成舊,以後你會不會也這樣義正辭嚴的賣了我?

郭元振倒也識趣,不待少王答話,已經又繼續說道:“人以物貨結我,情也止於短時。大王與僕,則是性命相付,功名互託,值得畢生競逐不疲。大王胸藏天下,僕則天下一卒,終老此內,餘所願也!”

“有道理,我也不該幣重奪情,應許諸財,循年減半,不是愛惜物力,是要助你更立新貌。”

李潼一臉認同的點點頭,並又說道,同時打定主意,近年之內是絕不能讓他奶奶見到這貨。同時也得安排點髒事給他,看劉幽求現在多聽教聽用,就是欠收拾啊!

1002 諸酋自肥,歸化不易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938 獨步狼窟,有何懼哉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0297 不爲驥用,則爲馬骨0699 仁杰不死,天下不安0441 悍命拒刑,以死隱惡0932 土渾難王,噶爾請藩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314 枝冠漸茂,迴護近人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042 能奏《武媚娘》否0823 母子生隙,少主強悍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554 貴人入坊,平康震驚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1018 母子異見,相爭失和0877 行止所在,不容邪祟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289 竇七入彀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0250 少王只是無心人0554 貴人入坊,平康震驚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338 聖皇賜字,慎之誡之0332 安西告捷,臺省振奮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345 雲韶府諸王鬥0097 壯力當賞0898 率土所出,俱可貨殖0541 雍王革命,仁恩普施0889 人間遠我,我親人間0375 魏王贈刀,砥礪代王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843 春風得意,探花遊園0094 大酺禮畢0723 長安坊居,大戶不易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994 故調新唱,意亂情迷0307 南望老人星0156 武氏羣英會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212 獨不見,自惶恐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833 有情自癡,不貪不怨0129 爲你寫首歌(求首訂!)0023 情新因意勝0124 朔邊良才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718 賣主求榮,所得必豐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300 用事從心,不拘小節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058 薛師懷義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0231 長安壯義非人哉0198 寸微靈光,日月照拂0533 老物不器,能殺鄉賊0015 仁智院掌直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020 願此心同我0281 牡丹花下死0504 勤王難行,懷義伏屍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880 明君御極,壯風重回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737 豫王西行,祭拜皇陵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338 聖皇賜字,慎之誡之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0804 三長入蕃,編戶齊民
1002 諸酋自肥,歸化不易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938 獨步狼窟,有何懼哉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0297 不爲驥用,則爲馬骨0699 仁杰不死,天下不安0441 悍命拒刑,以死隱惡0932 土渾難王,噶爾請藩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314 枝冠漸茂,迴護近人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042 能奏《武媚娘》否0823 母子生隙,少主強悍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554 貴人入坊,平康震驚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1018 母子異見,相爭失和0877 行止所在,不容邪祟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289 竇七入彀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0250 少王只是無心人0554 貴人入坊,平康震驚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338 聖皇賜字,慎之誡之0332 安西告捷,臺省振奮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345 雲韶府諸王鬥0097 壯力當賞0898 率土所出,俱可貨殖0541 雍王革命,仁恩普施0889 人間遠我,我親人間0375 魏王贈刀,砥礪代王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843 春風得意,探花遊園0094 大酺禮畢0723 長安坊居,大戶不易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994 故調新唱,意亂情迷0307 南望老人星0156 武氏羣英會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212 獨不見,自惶恐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833 有情自癡,不貪不怨0129 爲你寫首歌(求首訂!)0023 情新因意勝0124 朔邊良才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718 賣主求榮,所得必豐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300 用事從心,不拘小節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058 薛師懷義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0231 長安壯義非人哉0198 寸微靈光,日月照拂0533 老物不器,能殺鄉賊0015 仁智院掌直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020 願此心同我0281 牡丹花下死0504 勤王難行,懷義伏屍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880 明君御極,壯風重回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737 豫王西行,祭拜皇陵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338 聖皇賜字,慎之誡之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0804 三長入蕃,編戶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