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

本該是閤家共渡佳節的年尾時節,結果因爲突厥的入侵,整個神都城都籠罩在一股戰爭的陰雲裡,自然也就談不上什麼節慶。甚至連朝廷一些必要的禮事都能免則免,整個朝廷上下都緊張的等待着河東所傳來的後續戰報。

朝廷方面的反應不可謂不迅敏,五千羽林軍過河之後便向幷州馳援而去,晝夜兼程、不敢貽誤,並很快便在太原南部的清源遭遇了突厥賊軍。這一戰,突厥賊軍以逸待勞,大破五千羽林軍。

當這一戰報傳回朝中的時候,舉朝譁然,突厥入寇所帶來的威脅直線上升,皇帝李旦自是震怒不已,與突厥此戰不僅僅只關係到當下的內外局面穩定與否,更直接決定了後續朝廷威嚴能不能重新樹立起來。

神都革命以來,陝西道大行臺捷報頻傳,屢破賊寇,已經讓朝情人心焦灼有加。此番突厥入寇,本以爲是朝廷宣威的良機,卻沒想到首戰便是大敗虧輸的局面,這結果實在讓人不能接受。

盛怒之下,皇帝直接下令遣使入軍收捕督戰不利的朔方道大總管李懷遠,拿入神都問罪,要嚴懲這敗師辱國的庸臣。

但問罪量刑還在其次,眼下最重要的問題還是要繼續佈置反擊。在後計相關的討論中,朝臣們也清晰的分成了兩派。

其中一派便支持由陝西道大行臺出兵河東,自突厥入寇的消息傳入兩京,陝西道大行臺便一直在殷切請戰,奏書一日數達,態度可謂積極。

行臺甲伍大置,單純的軍事力量方面,無疑是要遠遠超過了朝廷。朔方道行軍前鋒的那五千羽林軍,已經是朝廷在短期內能夠徵調出征、爲數不多的精銳力量,結果卻被突厥伏擊落敗。後續雖然仍還有卒力繼續徵發北調,但無論是武裝水平還是戰鬥力,都要大大落後於前鋒精銳。

而且突厥賊軍竟然已經出現在幷州南部,可見其席捲之勢已經極爲嚴重。不幸中的萬幸就是還沒有收到太原陷落的消息,但突厥圍點打援之勢已成,後續如果沒有精軍投入作戰,實在很難扭轉這樣一個惡劣的局面。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僅僅只是因爲忌憚而仍然不許行臺西軍出戰,這實在說不過去。更何況太原作爲唐業龍興之地,一旦被突厥攻破,那所帶來的惡劣影響將是致命的。

須知就在邊情最失秩序的武周時節,突厥雖然連年躁亂,但其賊勢也難以突破到幷州境內。一旦北都告破,那麼大唐多年以來所塑造的威震四夷的形象將毀於一旦,各邊羈縻秩序或也將因此而徹底崩潰。

但反對行臺出兵的聲音同樣很大,突厥默啜或是南來的豺狼,但雍王卻是國中的困龍,一旦放開了對雍王的限制,那所帶來的後果將更甚於突厥的肆虐。

“突厥遊蕩之賊,所趁唯河東諸州虛弱無備,一時或成掃蕩之勢,但必然難久。凡其寇掠之境,唯是偏僻鄉野,克城極少,可知並無攻堅之能。朔方道馳援之軍所以戰沒,非技力遜於賊胡,勞師疲遠,違時浪戰,才爲賊所趁。”

殿中監姜晞新近拜相,得參軍國機要,是堅決反對行臺西軍出兵的。不獨姜晞,政事堂中絕大多數的宰相都不贊同行臺出兵。

宰相韋巨源也舉手發言道:“太原城高池闊,居民十數萬有餘,或因困勢而一時有擾,但突厥賊軍想要破城也是萬難。賊衆出入於漠南,或還可趁地境遼闊而掩藏賊蹤,河東山河表裡、地勢勾結制約,實非縱橫之地。賊勢窮惡,或奔波擄掠,但絕難勢成分割,譬如郊野餓狼,飽食則遁。

諸州縣但得據地而守,不作貪功浪戰,賊情勢必難久。待其退走之際,朝廷再使精軍追尾於後,自可破其歸程之中。此前西軍破賊河曲,所因正是如此計略。”

“但河東乃是社稷腹心,兩京肱骨,若縱容賊軍從容洗劫,鄉土士民必將深遭災難,朝廷威德也將大受損傷。追蹤破賊,若能得計誠然是好,可賊徒若是遁走、追之不及,享此一利,來年河東諸州恐將成賊之倉邸!”

宰相李思訓不無擔憂的說道,他以宗親而拜相,雖然大事小情不會違背皇帝的意願,但與陝西道大行臺本身也沒有太大的立場衝突。眼下讓行臺出兵,已經是最佳的一個選擇,只需一紙調令,數萬西軍便可過河殺賊,完全不需要因勢苟且。

兵部侍郎孫元亨同樣贊同行臺出兵,其人鄉籍本就河東,對河東局面安危要更加關心,更兼身爲兵部官長要更加清楚如今朝廷所擁有的武力:“此前南衙諸衛各自持敕、下州督運錢糧,朝中已是兵荒。今羽林軍戰沒,更少精甲可用,方今河東諸州,唯鄉義團練護衛城土,更無出擊之力。若真縱容賊徒席捲而去,實無騎甲可以追阻於賊歸途……”

政事堂諸員意見已經不能統合,各自有所堅持。至於本該主持協調的中書侍郎韋承慶,這會兒則只是默然於席,一言不發。

即將入都遭受制裁的朔方道大總管李懷遠,本就是他所薦用之人,皇帝不顧臨陣換將之大計而追懲李懷遠,本身就是在釋放對他已經極爲不滿的訊號,所以他這會兒無論再發表什麼意見,只怕都不會受到採納。

見政事堂衆人各持己見、不能統一,皇帝李旦也是煩躁不已。是否讓行臺出兵,他其實也已經有些猶豫了,態度不再像最開始那樣堅決。

但韋巨源一句話卻說到了他最大的一個心病,突厥只是遊蕩之賊,即便南來入寇,所貪無非錢糧事物,並沒有攻城割地的長久打算。

可一旦行臺的勢力名正言順的進入河東,那河東州縣恐將不再爲河東所有。一旦發生這種情況,那他這個皇帝將更加的有名無實,徹底淪爲砧板上的魚肉。

“雍王久在徵戎,河東之擾本不在其之內,實在不忍再作加勞驅使。古人三敗之辱猶可競勇搏殺,朝廷人物俱有,雖初戰失利、未可稱罪。賊勢窮橫難久,絕不可縱容繼續猖獗。再着豫王領幷州大都督、天兵道大總管,發都畿道諸州客奴、流囚,擴創天兵,凡所應募者,錢糧厚給,因勳免罪!”

皇帝頓了一頓,然後又繼續說道:“陝西道請戰殷切、忠勤國事,亦不可不恤。凡京畿道所屬同州、華州等諸州縣,鄉員凡捐力捐用者,量材賜勳,輸入蒲州併爲天兵道行軍!”

陝西道請戰殷勤,朝廷雖然慎用其力,但也因此絕不可姑息河東賊患,必須要積極的應對反擊。都下兵力已經大大不足,在不動用行臺西軍的情況下,出動萬騎新軍已經成了爲數不多的一個選擇。

可萬騎一旦出動,畿內防務將更加的空虛。一旦西軍東來,將要無計應對。所以皇帝要將關內道幾州也納入招募的範圍之內,一方面是瓦解離間行臺民心情勢,另一方面也是鎖定大義,若雍王果真悍然率軍東進,那就是趁家國爲亂而跳逆國中的失道奸賊。

皇帝這樣一番計略心跡如何,在場衆人也都各自有所感知,無論各自心中是否認同,但也不敢再直接發聲反對。於是接下來,只能按照皇帝所設定的這樣一個框架進行人事上的補充。

於是接下來整個朝廷便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動員,這一次的力度較之前次要更大。此前已經發盡都畿官奴,這一次以皇長子典軍,徵令覆及士民,就連官員勳貴所給親事、帳內等都一應入軍。

極短時間內,整個都畿道便發員七萬有餘,從各州縣源源不斷向河北的懷州、澤州等地而去,匯同前次徵發的卒員,已經達到十萬之衆。

如此規模的徵發,所涉錢糧事項也是驚人的,都畿府庫幾乎爲之一空,原本已經度支勾檢完畢的來年各項開支,也都大量的被挪用。整個都畿道,士民都因各種新增的課役雜捐而苦不堪言。

但無論民生被如何破壞,各路新成的大軍總算是源源不斷的向河東開拔而去,戎車首尾相接,徵卒漫山遍野,浩浩蕩蕩向幷州匯聚而去。

在如此大勢緊逼的情形下,突厥賊軍縱使猖獗,活動的空間也被逐步壓縮。朝廷此次徵發雖多新旅,但諸軍犄角並進,行止協同,也讓突厥不再有分頭擊破的機會,不得不逐步後退。當大軍前路再次進入幷州的時候,突厥賊軍已經撤向了代北。

河東賊情雖然告一段落,然而原本預定將會出現在賊軍後路上的單于道行軍卻失期、沒有出現在突厥後撤路線上,致使突厥賊軍成功退回了漠南。

朝廷如此大動干戈,卻沒能一竟全功、痛殲突厥,自然讓人無法接受。得知單于道大軍失期,朝廷自然遣使訓問,但使者剛剛發出不久,河北便傳來驚人的消息:契丹松漠州都督李盡忠襲殺大總管竇孝諶,夥同契丹諸部起兵反唐!

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462 天子難挾,黃雀在後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063 明月暫未有0944 兵敗辱國,不死何爲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912 鯤魚化鵬,扶搖萬里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0502 輕殺大將,軍心難定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791 唐業存亡,河北相關0210 笑入胡姬酒肆中0664 漢王性僻,不樂成婚0659 不事二主,死爲唐魂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699 仁杰不死,天下不安0122 枯禾逢甘霖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077 永昌元年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794 胡狗必死,寸麻不資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627 常之悍勇,欽陵遁走0811 集英羣才,開館納士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291 獻業求命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547 受命於母,人間未有0588 殿下丰姿,繪影護身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489 造化倏忽,飲食盡興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208 泥銷玉樹,人道所悲0235 義伎捐金0093 被甲登殿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593 殿下高潔,淺俗難蔽0446 白刃不相饒0975 寶劍鋒芒,以血爲祭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114 友誼的河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269 西京此夜驚魂0345 雲韶府諸王鬥0681 王公年高,帳席以待0716 義無親疏,有感而發0640 玄暐橫死,殺機四伏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293 大王英明,後事暢想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見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730 壯懷激烈,不負王恩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671 王眷赴宴,如臨敵陣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910 邊州事繁,國力日盛0073 春江花月夜0332 安西告捷,臺省振奮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457 手中有劍,可斬兇惡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774 定亂須勇,國賴英主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0324 寶藏仍未枯竭0138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812 開元名臣,次第入朝0899 少年懷春,至今難寤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0594 百年血淚,聚此一嶺0832 遣離京畿,別置外州1007 釋奠禮成,齒胄爲繼0102 少王神都行1039 浴血殺敵,英姿壯否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664 漢王性僻,不樂成婚0417 搶位政事堂0637 國器遞授,噱談而已
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462 天子難挾,黃雀在後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063 明月暫未有0944 兵敗辱國,不死何爲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912 鯤魚化鵬,扶搖萬里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0502 輕殺大將,軍心難定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791 唐業存亡,河北相關0210 笑入胡姬酒肆中0664 漢王性僻,不樂成婚0659 不事二主,死爲唐魂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699 仁杰不死,天下不安0122 枯禾逢甘霖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077 永昌元年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794 胡狗必死,寸麻不資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627 常之悍勇,欽陵遁走0811 集英羣才,開館納士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291 獻業求命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547 受命於母,人間未有0588 殿下丰姿,繪影護身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489 造化倏忽,飲食盡興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208 泥銷玉樹,人道所悲0235 義伎捐金0093 被甲登殿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593 殿下高潔,淺俗難蔽0446 白刃不相饒0975 寶劍鋒芒,以血爲祭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114 友誼的河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269 西京此夜驚魂0345 雲韶府諸王鬥0681 王公年高,帳席以待0716 義無親疏,有感而發0640 玄暐橫死,殺機四伏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293 大王英明,後事暢想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見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730 壯懷激烈,不負王恩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671 王眷赴宴,如臨敵陣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910 邊州事繁,國力日盛0073 春江花月夜0332 安西告捷,臺省振奮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457 手中有劍,可斬兇惡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774 定亂須勇,國賴英主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0324 寶藏仍未枯竭0138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812 開元名臣,次第入朝0899 少年懷春,至今難寤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0594 百年血淚,聚此一嶺0832 遣離京畿,別置外州1007 釋奠禮成,齒胄爲繼0102 少王神都行1039 浴血殺敵,英姿壯否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664 漢王性僻,不樂成婚0417 搶位政事堂0637 國器遞授,噱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