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哀家要出宮!”
自從皇帝親政之後,太后鮮少出宮,偶爾幾次,也是去永濟寺上香。
今天太后去的是慶王府,但亦和其他幾次一樣,太后沒有讓人去告知皇帝。
太后雖然身份貴重,但是在這紫禁城裡,皇帝纔是主人,即使貴爲太后,出宮也需得到皇帝的允許。
但是太后卻像是從不知道還應如此,就連紫禁城裡的其他人,也似是早就忘記了這個規矩。
以至於皇帝得知這件事時,居然是太后回宮的時候。
“太后去了慶王府,她什麼時候去的,去做什麼了?”
“皇上,太后想來是去探疾了。”
“探疾?誰病了?朕從玉泉山回來時,她有沒有來看過朕?”
後面的問題,內侍不知該如何回答,總不能告訴您,太后得知您昏迷了,只對去送信的人說了三個字“死不了”......
“啓稟萬歲,慶王爺騎馬時受了重傷,這會兒病了,昨兒個太子已經去過了,想來是太后放心不下,今天親自去探望慶王爺了。”
“慶王受了重傷?”皇帝吃驚得從蒲團上站了起來。
前幾天,他剛剛讓錦衣衛去盯着慶王府,怎麼慶王就忽然受傷了?
他只是讓錦衣衛盯着慶王,可沒有讓他們搞死慶王啊。
且,重傷算怎麼回事,怎麼沒有直接死了?
皇帝氣極敗壞,在屋裡轉了幾個圈兒,最後索性親自去見滅憂大師,他要讓滅憂大師指點迷津。
而此刻,太后獨自坐在慈寧宮的花房裡,望着一室繁花,怔怔出神。
當她仔細問過那日在養馬場發生的事情,便已能確定,這件事是誰做的!
不會是還在乾清宮裡大做法事的那位,那位雖然派了錦衣衛去慶王府外盯稍,但還不至於在此時便痛下殺手。
曾經,太后想過要讓慶王取代當今乾清宮的那位,可是後來,她還是沒有這樣做。
如果慶王是先帝的兒子,或者那個人真的死了,而不是隱匿江湖,她都會在榮王謀反之後,義無反顧地扶植慶王。
可是她沒有那樣做,那個人還活着,只要他活着一日,但不會真真正正做個隱姓埋名的人。
她知道他要做什麼,她早就知道。
所以她不能讓慶王坐上那張椅子,她不會讓他如願以償。
她恨他!
可是她卻又怕他,這些年來她明明知道他還活着,可是她卻不敢動他,或許,她也動不了他。
太后長長地嘆了口氣,對歐陽嬤嬤道:“讓太子來吧。”
一個時辰後,太子臉色鐵青地走出了慈寧宮,他沒有回東宮,而是徑直去了皇后的坤寧宮。
“母后,慶皇叔受傷,太后竟然認爲是孩兒下的手,母后,孩兒沒有!”
太子跪在皇后腿邊,聲淚俱下。
皇后輕聲問道:“真的不是你?”
“不是,真的不是,孩兒的確厭憎慶皇叔,那是因爲他整日做出一副賢德的樣子,覬覦父皇的王位,可是孩兒從來也沒有想過要除去他,孩兒已經是太子,只要孩兒能等,那個位子遲早都是我的,而他只不過是個閒散王爺罷了,於孩兒沒有絲毫影響,孩兒又何必要對付他呢。”
皇后點點頭,的確如此。但是當聽說慶王受傷的事情之後,她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太子。
皇后無奈嘆息,連她這個當孃的,都會懷疑到太子頭上,那別人豈非更會如此?
“太后斥責你了?你沒有向她老人家解釋嗎?”當年,彭城伯府出事,王三太太死在出宮的路上,雖然有霍家當了替罪羊,可是皇后也因此成了衆矢之的。
無奈之下,皇后只好放低姿態,做爲交換條件,她將太子交給了太后,從那以後,皇后昂首挺胸進出御書房,代替皇帝批閱奏摺。
可是現在,皇后後悔了。
因爲直到今天,她身爲母后,卻依然不能干涉太子的事,就連太子選妃的大事,她也沒有插手的餘地。
現在,面對太子的如泣如訴,皇后只有深深的無力。
她能插手朝政,她能干預國家大事,可她卻只能眼睜睜看着別人冤枉自己的兒子。
“皇兒,你想讓母后幫你做什麼?”
太子擡起一雙淚眼,嗚咽着說道:“母后,孩兒恐怕保不住太子之位了,今天皇祖母話裡話外都是對孩兒的不喜,她老人家甚至說孩兒即使做了皇帝,也會如父皇這般,令先帝在九泉之下失望,令她失望,令天下人失望。”
皇后勃然變色,但是她很快便又緩和下來,皇帝膝下雖然不是隻有太子一個兒子,可是其餘的幾個,生母身份低微,除了二皇子的生母是位有位份的美人之外,其餘兩位,一位是宮女所出,另一位更加可笑,居然是玉淨寺的女尼生的。
不過,若非這三位皇子的生母身份低微,她這個堂堂皇后,也決不會讓他們生下來。
即使太后和皇帝想要改立,宗人府與滿朝文武也不會答應。
可若是太后改立慶王呢?
皇后的臉色漸漸冰冷,這件事說來不合情理,可是這紫禁城裡,歷朝歷代不合情理的事情多着呢,哪一件最終不是都變成合情合理了?
皇后深深地看着太子,良久,她說道:“只要有母后,就一定要把你扶上那把椅子。”
“可是母后,孩兒等不及了,孩兒擔心沒有等到父皇......孩兒就會被人從東宮裡轟出去,不,他們不會只是把孩兒轟出東宮,他們還會讓孩兒死,他們不會讓孩兒活下去!母后,那年孩兒只有十一歲,就被太后送去了行宮,孩兒日日夜夜都盼着您和父皇能去行宮小住,可是孩兒等了幾年,也沒有看到您,沒有看到父皇,那時孩兒時常扮成尋常孩子,悄悄溜出行宮到外面去玩,孩兒最喜歡的,就是到村子裡看百姓們的生活,百姓們雖然粗茶淡飯,可是一家人其樂融融,當孃的做好飯,就會叫了孩子回家,吃完飯還會坐在燈下爲孩子縫補衣裳,母后,要不您和孩兒一起走吧,離開紫禁城,我們到鄉下做一對真正的母子,孩子砍柴養活您,您給孩子煮飯縫衣裳,再也不用擔心有人會傷害我們,這個紫禁城,那個東宮,孩兒都不要了,孩兒只想孝敬母后,給您侍奉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