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圖書館

bookmark

當趙湘正盯着那包可疑的毒藥發愣的時候,趙琇端着裝有紙筆的托盤,來到了外書房找哥哥趙瑋。

趙瑋疑惑地看着她將托盤中的紙在自己面前的書桌上展開,還將筆醮好墨汁,遞到自己手中:“妹妹這是做什麼?要我寫什麼字麼?”

趙琇笑道:“沒錯,哥哥寫幾個字吧,類似於向人勸學,鼓勵人努力向上的字眼,最好簡短一點,要讓人一眼看上去,就印象深刻。”

趙瑋更糊塗了:“寫這個做什麼?”

“不是說要開圖書館嗎?”趙琇回答道,“我覺得,等免費圖書館吸引到學子前來,總要在館中留下一些訓誡的話,讓所有人都能看見,也是勸學上進的意思。這樣露臉的機會,爲什麼要讓給別人?哥哥的字寫得也不錯,不如你就上了吧?”

趙瑋這才明白她打的是什麼主意。關於圖書館的構思,妹妹早跟他提過了。其中有許多處聞所未聞的新奇設置,令他感到十分驚喜。他也大致能猜到,妹妹所說的這種訓誡語,是留在什麼位置的。可他何德何能,可得此殊榮?

他連忙將筆放了下來:“這樣不合適。圖書館是讓人學習學問的地方,理當請德高望重的士林大家出手題詞,至少也得是翰林、國子監祭酒或是大學士們。”

趙琇不以爲然:“如今朝中文官都看不起我們勳貴,我們說要開設這樣一個地方,請他們中的一員來題詞,哥哥確定他們不會端起架子推三推四?最後就算我們求得他答應了。他也多半會說,是給我們面子,是爲了天下萬千學子。我們受了氣還要被人奪去功勞,這種氣我可不願意受。既然是我們家開的圖書館,名聲就該歸我們所有。反正我不擔心會沒人上門。肥水自然還是別流外人田的好。”

趙瑋聽她講得直白,不由得啞然失笑。想了想,妹妹的假設還是有可能會發生的,他近日在外交際時,曾經向過幾位文臣提過自家想開圖書館的想法,得到的雖然有讚譽。但顯然都是些場面話,沒幾個人是真心把他的想法放在心上的,甚至還有年紀很大的老翰林說,他們家雖是行伍出身,但有心向文。也是好事,只是書館什麼的,還是不要輕舉妄動爲好,生怕他家學問不足,弄了些不三不四的書本來,給學子們看了,會誤人子弟。

不過,老翰林雖然對趙家沒什麼信心。但也承認圖書館是個好主意,竟然跟幾位背景相近、年齡相仿、交情頗深的友人商量着,是不是把自家藏書捐一些出來。也建一間圖書館?畢竟這是功在千秋的大善舉,是能流芳百世的。不過幾位老大人商量來商量去,捨得拿出來的書都不多,珍貴的典籍更是連子侄都不肯輕易出借,生怕不相干的外人會污了好書。即使真的拿出來建了圖書館,也必定不能隨意讓人入內翻看的。而且要優先供給本家子侄閱讀,還要捐書的家族各自派出人手。輪流或是共同看守書館,免得書館有失。但一想到維護這樣的書館需要花費多少本錢。此議就不了了之了……

趙瑋對這些老前輩們的反應感到十分失望,卻並未氣餒,反而更堅定了決心,一定要把圖書館建起來,並且名揚天下。這不但是爲了建南侯府的名聲,也是爲了趙家的後代子孫。他不希望自己的後代因爲頂着勳貴之後的名頭,即使飽讀詩書,也要被人質疑才學。

щшш ⊙TTκan ⊙¢ 〇

趙瑋想到這裡,便對趙琇道:“我年紀還輕,將我的筆墨留在圖書館中,未必能令人信服。不如用父親的筆跡吧?這圖書館本就是爲紀念父親所建,用他生前的筆跡,也是理所應當。”

趙琇想了想:“這樣也好,就是父親生前的筆墨中,也不知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字眼。要不我們先想好用什麼字,再從父親的筆墨中挑選合適的字眼,交給工匠製成匾額?”

趙瑋沉吟片刻,便轉身到了右手邊的書架上,從一個書匣中取出了幾本線裝冊子,放在書桌上。趙琇伸手望過去,最上面一本封面寫的是《史記》二字,看筆跡,正是趙焯的手筆。

趙瑋道:“父親從前喜歡抄書,只要是抄過一遍的書,他就再能將裡頭的內容背下來。在祖父去世前,父親剛好抄完了《史記》的幾卷,這是其中的《秦始皇本紀》。”他近日正好讀史,讀的就是亡父生前親手所寫的抄本。應該慶幸的是,因爲這些抄本比較沉重,而內容又是趙焯記住了的,已經沒有了用處,所以當年他乘船南下時,沒有隨身攜帶,而是將它們連同其他暫時用不着的書本一起,裝箱運到了鼓樓小宅存放,這才能完整無缺地保留到今天。

趙瑋翻開抄本的其中一頁,這上頭還有他先前夾好的書籤。他用手指着其中一豎行,讓趙琇看:“妹妹覺得這一句怎麼樣?”

趙琇一看,卻是“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重士,約從離衡,並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衆。”講的是戰國四君子。趙琇想了想:“這幾個詞不錯,明知、忠信、寬厚、愛人、尊賢。父親的表字可不正是‘明知’嗎?”

“沒錯。”趙瑋微微笑了。趙焯表字明知。焯,意爲明白透徹。這個表字,是趙焯昔日的授業恩師所取的,那是一位老翰林,已經去世多年了,但也是位頗有名望的學者,學問也很好。趙焯的這個表字就起得頗佳,今日兄妹倆看到《史記》中的句子,又發現這兩個字極有來歷。

趙琇馬上就想到了一個好主意:“不如我們的圖書館,就取名叫明知圖書館吧?”

趙瑋怔了怔,細細一想:“這樣也好,以父親的表字爲名,那就任誰都知道,這書館是爲誰而建的了。”

趙琇又有一個提議:“我們還可以把建圖書館的來由,包括父親和母親當年慘死的真相,以及我們爲親人長輩正言的初衷寫成文章,刻在碑上,立於圖書館中。只要圖書館在一日,天下人都能看見碑上的文字,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無論哪個人妄想爲小長房翻案,都不可能了。我們也正好跟他們劃清界線。這麼一來,我們就用不着一個一個地把當年的真相跟人分說明白,豈不是省了一把力氣?”

趙瑋合掌笑道:“妙極!就這麼辦!”他甚至提出,可以在館中設一處小小的靈堂,放置父母靈位。那麼前來借閱書本的學子,若是有心,就可以爲他們的父母上個香,祭拜一番。父親生前是位舉人,母親也是書香世家之女,當得起這些讀書人的香火。

有了計劃,兄妹倆又商議了一番具體章程。在選址的問題上,趙瑋有一個建議:“等我們春天搬回侯府,這處小宅就荒廢了,豈不可惜?不如就把這裡改建成圖書館吧?此處地方還算寬敞,鬧中取靜,可以算是個不錯的地點。”

趙琇倒是有些捨不得,但想一想,反正搬回侯府後,也沒什麼機會再回來住了,索性就拿它做了圖書館也沒什麼不好。父親母親生前沒能按計劃住進這座小宅,死後多年倒能長長久久地在這裡落戶了。

趙琇還覺得,既然圖書館是免費的,就算另開一處附屬的茶館,掙些小錢維持圖書館的日常運作,也是未必足夠的,而且有可能會被冠上斂財的污名。她既然有心要爲自家掙名聲,已經搞出了這麼大的計劃,自然不會在乎這點小錢。她提議從自家田產中劃出一小部分,專爲了供養這處圖書館,並且這部分田產從此就不再受趙家子孫節制了。因此,管理田產的人,管理圖書館的人,都要仔細挑選,確保品行上佳,不會出什麼問題。而趙家的子孫後代中,若是有人不肖,保不住家業,那至少不會把這座圖書館胡亂賣掉換錢。若真到了家業不繼的那一日,他們藉着趙家子孫的身份,託身館中,做個小小的圖書館管理人員,想必也不至於餓死,還能讀點書,長點學問。

趙瑋聽得目瞪口呆:“妹妹想得真長遠……”

“我並不是無的放矢的。”趙琇道,“我常聽老人說,富不過三代。哥哥與我就是建南侯府的第三代,算是中興,可誰能擔保我們的後代子孫就一定會爭氣?如果有朝一日,真的家業敗落,有祭田可保子孫溫飽,有族學可以教子孫讀書立身,有圖書館,則是給了子孫一處託身之所,一個體面的身份。有可能受益於圖書館的學子會有多少?他們當中若有十之一二是感恩的,咱們家的子孫就能受益不淺了。”

趙瑋怔住了,過了好一會兒才嘆了口氣,鄭重向妹妹行了一禮:“妹妹思慮深遠,實非愚兄所能及。”

趙琇抿嘴笑着躲開了:“哥哥先別光顧着誇我,還是趕緊先把章程擬好吧。這只是我們的初步構思,還要等祖母點頭了,才能實施呢。”

趙瑋一笑,便又與妹妹商量起來。第二日,他們兄妹齊齊拿着擬好的章程去請示張氏,張氏看得熱淚盈眶,什麼異議都沒有,立刻就點了頭。趙瑋當即便着手去辦了。

時間進入了二月,萬物甦醒,冬去春來。在京城中,建南侯即將爲紀念亡父而建立“明知圖書館”的消息也傳開來了。城中清貧學子奔走相告,這書館是免費的,而且只要自備筆墨紙硯,甚至可以將館中的典藏全部抄寫下來,帶回自家收藏。

京城的士林圈子都轟動了。(未完待續)

第425章 挖坑第35章 暗涌第47章 不安第421章 坦率第581章 賞賜第572章 做媒第175章 自薦第491章 百花生日第385章 小聚第97章 打臉第624章 因果第115章 張氏的憂慮第404章 議立第287章 臘八會(一)第350章 地震第179章 各個擊破第305章 脫身第295章 賠禮第530章 擴散第231章 秋景第223章 說笑第530章 擴散第196章 信第225章 落荒而逃第235章 舊僕們第80章 羣起攻之第419章 晉見第97章 打臉第383章 木梳第104章 開源設想第168章 算計第541章 提親第481章 疑惑第51章 告一段落第191章 侯府舊宅(下)第536章 人選第87章 質問第476章 會面第329章 舊物第106章 親戚第360章 內情第57章 小學數學老師趙琇第211章 書與茶第80章 羣起攻之第166章 “隱疾”第68章 現場視察第71章 太子退位第101章 利動人心第291章 臘八會(五)第475章 大案第395章 偶遇第538章 宮門第287章 臘八會(一)第163章 指點第352章 暗影第463章 初提婚姻第317章 趙瑋求書第185章 歸家第166章 “隱疾”第359章 雄心壯志第196章 信第453章 小敘第100章 宗房內鬨第356章 堅決第477章 見禮第19章 痛定思痛第300章 養子第160章 出獄第388章 探望第9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81章 棄僕第483章 獻殷勤第99章 逃奴第213章 圖紙第310章 擴散第251章 小病第26章 生疑第348章 賢名第76章 察覺第12章 大船將頃第204章 贈衣第290章 臘八會(四)第616章 備婚第522章 回家第14章 幸運得救第234章 置莊第380章 緣由第159章 收贖第90章 拉攏第401章 反轉第571章 相看第379章 帝后第53章 詭異的毒箭第387章 通信第429章 說客第556章 請期第43章 下毒第108章 尋茶記第317章 趙瑋求書第267章 心虛
第425章 挖坑第35章 暗涌第47章 不安第421章 坦率第581章 賞賜第572章 做媒第175章 自薦第491章 百花生日第385章 小聚第97章 打臉第624章 因果第115章 張氏的憂慮第404章 議立第287章 臘八會(一)第350章 地震第179章 各個擊破第305章 脫身第295章 賠禮第530章 擴散第231章 秋景第223章 說笑第530章 擴散第196章 信第225章 落荒而逃第235章 舊僕們第80章 羣起攻之第419章 晉見第97章 打臉第383章 木梳第104章 開源設想第168章 算計第541章 提親第481章 疑惑第51章 告一段落第191章 侯府舊宅(下)第536章 人選第87章 質問第476章 會面第329章 舊物第106章 親戚第360章 內情第57章 小學數學老師趙琇第211章 書與茶第80章 羣起攻之第166章 “隱疾”第68章 現場視察第71章 太子退位第101章 利動人心第291章 臘八會(五)第475章 大案第395章 偶遇第538章 宮門第287章 臘八會(一)第163章 指點第352章 暗影第463章 初提婚姻第317章 趙瑋求書第185章 歸家第166章 “隱疾”第359章 雄心壯志第196章 信第453章 小敘第100章 宗房內鬨第356章 堅決第477章 見禮第19章 痛定思痛第300章 養子第160章 出獄第388章 探望第9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81章 棄僕第483章 獻殷勤第99章 逃奴第213章 圖紙第310章 擴散第251章 小病第26章 生疑第348章 賢名第76章 察覺第12章 大船將頃第204章 贈衣第290章 臘八會(四)第616章 備婚第522章 回家第14章 幸運得救第234章 置莊第380章 緣由第159章 收贖第90章 拉攏第401章 反轉第571章 相看第379章 帝后第53章 詭異的毒箭第387章 通信第429章 說客第556章 請期第43章 下毒第108章 尋茶記第317章 趙瑋求書第267章 心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