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加速

了準備第二天的會議,潘雲生、李存勳與劉曉賓3人夜。

日本成功試射x-11型彈道導彈成了共和國加快國家戰略防禦系統建設進度的直接動力。

會議開始後,趙潤東首先徵求龐興龍的意見。

與以往不同,龐興龍不但不再反對在國家戰略防禦系統上增加投資,還承諾在未來3年內爲國家戰略防禦系統追加數千億投資,力爭在3年之內完成原計劃用5年才能完成的建設任務。

龐興龍表態後,顧衛民開始介紹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的建設情況。

因爲經濟、科技、工業等因素,所以國防力量建設具有周期性。以海軍爲例,航母類大型戰艦的週期爲到50年,巡洋艦、驅逐艦等中型戰艦的週期爲30到35年、護衛艦等小型艦艇的週期爲25到30年,潛艇的週期爲20到25年。國家戰略防禦系統也不例外,週期性決定了系統的建設時間。

從20199年開始,共和國加快了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的建設速度。

關鍵就是複合蓄電池的新式生產工藝得到推廣、民營企業被獲准進入複合蓄電池的生產領域,8以上覆合蓄電池產量迅速增加、價格大幅度降低。2020年,8以上覆合蓄電池的產量達到2100~,預計2021年將達到5000~:。在相關領域取得的技術進步,對推動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的建設進度也起到了非常顯著的效果。

到20211年7月底,16級複合蓄電池只生產出20~:,按照原先設計,僅能生產2~激光攔截系統。因爲科學家成功突破了電力快速傳輸技術,用相對廉價的12級複合蓄電池作儲存電能,16級複合蓄電池直接爲激光器供電,使每套激光攔截系統需要的16級複合蓄電池減少到不足3~:,所以到2021年底生產出的16級複合蓄電池足以生產出8套激光攔截系統。

導彈攔截系統方面,超導電子元件的出現,解決了導引頭技術問題。

按照20199年制訂地計劃。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第一階段地最佳建設週期爲7年。完成基礎攔截能力建設後。進入第二階段建設。主要利用現有技術、通過採購更多地攔截武器增加攔截能力。開發更加先進地導彈攔截技術、進行技術儲備。該階段地建設週期也爲7年。從2033年開始。進入到第三階段建設工作。以更加先進地技術增強國家戰略防禦系統地作戰能力。

國家戰略防禦系統地實際建設週期爲1。不是7年。

確定這個週期。主要依據是技術發展與積累速度。作爲最高端地國防建設。國家戰略防禦系統對技術地要求超過了所有軍事系統。別說共和國。美國在建設“國家導彈防禦系統”時。也是以技術進步與積累速度爲依據。確定建設週期。

加快建設速度。不但需要追加投入。還得看能否及時解決技術問題。

以空基激光攔截系統爲例。除了激光攔截器之外。還要解決載機、探測、甄別、追蹤、瞄準等等難以在一時半會之間解決地技術難題。按照原先計劃。空基激光攔截系統地正式服役時間在2035年之後。即便在重新制定計劃之後將服役時間提前到了2027年。也無法達到此時提出地新要求。

雖然空基激光攔截系統是國家戰略防禦系統中研製難度最大地一個。但是其意義與實戰能力最爲強大。是國家戰略防禦系統地中堅力量。

美國在“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地方向上徘徊了好幾年,最終還是把重點放在了abl上。

只有能夠前沿部署,在境外、甚至敵國上空攔截包括戰略彈道導彈、巡航導彈的空基激光攔截系統才能從根本上確保本土不遭受戰略武器的打擊。

對共和國來說,這個問題更加突出,因爲共和國的地緣遠不如美國。

美國東有大西洋、西有太平洋,南北兩端的鄰國都沒有威脅,除了有能力到美國近海發射導彈的戰略核潛艇之外,任何國家的戰略武器都要飛行數千、甚至上萬千米才能打擊美國本土目標。

共和國沒有這個優勢,身邊就有好幾個“惡鄰”。

不管是對付日本、還是提防朝鮮、警惕印度、防範俄羅斯,共和國都得把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的重點放在“初始階段”,也就是在敵國發射導彈之後立即進行攔截,而不是等到導彈進入外太空、到達共和國本土上空之後再進行攔截。

以此爲目標,空基激光攔截系統成爲首選,其次是海基導彈攔截系統,最後纔是陸基導彈攔截系統。

介紹完已經取得地成果,以及發展目標,顧衛民提出了新的建設方案。

除了加大空基激光攔截系統的研製投入、提前採購8到16架載機、力爭在2024年初完成樣機實驗、在20

製造出8到16~套系統、在共和國東北與東面兩個戰略完成基礎建設之外,必須提高對海基導彈攔截系統的投入,力爭在2024年之前讓8巡洋艦與驅逐艦具備導彈攔截能力,在日本海與東海北部海域各部署戰艦,填補空基激光攔截系統的漏洞。

因爲主要針對來自日本地威脅,所以陸基導彈攔截系統的發展速度可以適當放緩。

“關鍵是我們有沒有能力在202之前完成初步建設工作。”趙潤東敲了敲桌子,把目光投向了潘雲生。

“我們蒐集了相關資料。”潘雲生介紹情況地時候,劉曉賓將準備好的資料分發給了參會人員。“空基激光攔截系統地能源供應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去年年初進行的地面試驗成功摧毀了報廢遙感衛星上地光學設備。該實驗也證明了目標搜索與跟蹤技術的可靠性,今年底將進行一次難度更大的實驗,以確定搜索與跟蹤系統地性能。亟待解決的是目標甄別與瞄準系統上存在的問題。前者需要高分辨率紅外與紫外成相系統,還需要相關的計算機數學模型與分析軟件;後者需要解決激光在大氣層內傳輸時受到地干擾,以及持續跟蹤目標所需的相關技術。”

“具體情況如何?”彭茂邦問了一句。

“比我們預期的理想一點,只是難度不容低估。”潘雲生拿起了放在桌上地香菸,“即便加大投入,因爲難以在找到更多的相關科研人員,研製進度也有可能滯後。以我的判斷,能在2024年底完成測試就非常不錯了。”

“也就是說,要到2025年下半年才能形成實戰能力?”

潘雲生點了點頭,沒再多說什麼。

對於潘雲生的分析,沒人持懷態度。軍情局是軍事科研工作的主管部門之一,一直負責掌握最高級別的軍事技術。潘雲生在這一行幹了幾十年,就算不是學技術出身,也算得上是軍事技術界的權威。

“果真如此,我們就得想辦法解決問題。”趙潤東揉了揉額頭,說道,“日本有足夠的能力在三年內完成導彈與彈頭小型化工作,生產數百枚核彈頭與上百件運載工具,甚至有能力建成戰略核潛艇。如果我們不能在三年內初步建成國家戰略防禦系統,在東北亞地區與亞太地區地活動將受到巨大限制,甚至不得不承認日本的大國地位。”

“如果解決不了呢?”顧衛民問了一句。

趙潤東苦笑了一下,朝潘雲生看了過去。

“只能想方設法的爭取足夠的時間。”潘雲生猛抽了兩口煙,“一是積極主動的在日本展開活動,與美國、俄羅斯等國共同制裁日本,減緩日本核軍備的建設速度。二是提前做好相關準備,完成載機等其他方面的研製與製造工作,儘量壓縮空基激光攔截系統從完成試驗到形成戰鬥力的間隔時間。除此之外,我們沒有別地選擇。”

“後者完全靠我們自己的努力,前者則得看美國的態度。”

“或許,我們可以在美國身上做文章。”

李存勳突然冒了一句出來,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見到潘雲生投來的支持目光後,李存勳說道:“日本加快核軍備地建設速度,美國的日子也不好過。不管怎麼樣,美國不希望日本在這條道路上走得太遠。能夠與美國一同對付日本地只有我們,如果我們提出要求,美國應該會做出讓步。”

“你是說,讓美國爲我們提供相關技術?”

李存勳點了點頭。“肯定不是公開行動,而是秘密合作。當然,我們必須做出對等的承諾,必須以技術換技術。”

“問題是,我們能夠拿什麼技術與美國進行交換?”

“如果進行技術交換,會不會損害國家利益?”

“戰略防禦系統是國家地安全基石,美國的防禦系統就是針對我們地,美國憑什麼幫助我們進行武裝?”

“即便是對等技術交換,恐怕美國也不會做出讓步。”

“還得提防上當受騙,美國很有可能提供虛假技術。”

……

李存勳的一番話激起千層浪,討論頓時激烈了起來。

潘雲生暗自苦笑。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只有李存勳這種剛剛參加決策級會議的年輕人才敢提出如此大膽的想法。

討論了一陣,趙潤東擱置了這個話題。

讓其他人按照會議精神進行準備後,趙潤東將3位軍情局的同志留了下來。

顯然,趙潤東對李存勳提出的想法很有興趣。

封推期間,半小時一更,閃爍更兄弟們一起瘋狂,讓大家爽個夠!

啥票啥支持都來點吧

第30章 超大規模第2章 各盡其職第26章 戰爭威脅第109章 留任第2章 政治鬥爭第116章 條線上的螞蚱第17章 養虎爲患第33章 戰爭降臨第80章 再次遭遇序五潛龍入海第131章 陰霾重重第17章 多事之秋第23章 有毒的蛋糕第102章 重獲自由第33章 親自作餌第58章 高端之爭第2章 白宮新主人第40章 空天戰機第14章 撥開雲霧第17章 高原槍聲第118章 中堅力量第72章 高調亮相第16章 救人第14章 民族的精髓第74章 開盤第42章 順大流第84章 戰略截擊部隊第5章 實力與信心第33章 幽靈折戟第54章 外交鬥爭第4章 停戰談判第155章 先決條件第149章 現實與理想第147章 老樹新芽第24章 驟變第29章 海軍在行動第52章 一挑三第119章 二次革命第78章 以假亂真第25章 差距第145章 技術換產品第153章 機會第13章 深入探討第26章 定性分析第93章 時機成熟第95章 死局第115章 花小錢辦大事第101章 戰火蔓延第65章 政治家的對話第37章 打草驚蛇第31章 愛國者第8章 利益之爭第142章 直接彙報第43章 大家當第168章 軟硬結合第52章 利益共享第5章 軍火貿易序八生死角逐第50章 司令官的職責第84章 戰略截擊部隊第79章 利益同盟第33章 戰爭降臨第52章 出其不意第43章 和平利用第70章 負資本第44章 豪賭第17章 殊途同歸第144章 技術革命第102章 生死航道第42章 正面交火第136章 長遠謀劃第45章 雷霆一擊第6章 顛倒是非第63章 得意忘形第5章 獨一無二第50章 粉墨登場第8章 再起波瀾第155章 先決條件第3章 風聲漸緊第13章 政治風暴第3章 餘熱第118章 無藥可救第3章 日印結盟第2章 情報安全事件第122章 激戰將至第110章 決戰部署第129章 壞兆頭第13章 深入探討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83章 圍殲第96章 九分鐘的戰鬥第69章 轉移重點第129章 軍人職責第113章 放開手腳第143章 敢死隊第12章 地面戰鬥第94章 死亡競賽第50章 瘋狂反撲第90章 未來第14章 兩手準備
第30章 超大規模第2章 各盡其職第26章 戰爭威脅第109章 留任第2章 政治鬥爭第116章 條線上的螞蚱第17章 養虎爲患第33章 戰爭降臨第80章 再次遭遇序五潛龍入海第131章 陰霾重重第17章 多事之秋第23章 有毒的蛋糕第102章 重獲自由第33章 親自作餌第58章 高端之爭第2章 白宮新主人第40章 空天戰機第14章 撥開雲霧第17章 高原槍聲第118章 中堅力量第72章 高調亮相第16章 救人第14章 民族的精髓第74章 開盤第42章 順大流第84章 戰略截擊部隊第5章 實力與信心第33章 幽靈折戟第54章 外交鬥爭第4章 停戰談判第155章 先決條件第149章 現實與理想第147章 老樹新芽第24章 驟變第29章 海軍在行動第52章 一挑三第119章 二次革命第78章 以假亂真第25章 差距第145章 技術換產品第153章 機會第13章 深入探討第26章 定性分析第93章 時機成熟第95章 死局第115章 花小錢辦大事第101章 戰火蔓延第65章 政治家的對話第37章 打草驚蛇第31章 愛國者第8章 利益之爭第142章 直接彙報第43章 大家當第168章 軟硬結合第52章 利益共享第5章 軍火貿易序八生死角逐第50章 司令官的職責第84章 戰略截擊部隊第79章 利益同盟第33章 戰爭降臨第52章 出其不意第43章 和平利用第70章 負資本第44章 豪賭第17章 殊途同歸第144章 技術革命第102章 生死航道第42章 正面交火第136章 長遠謀劃第45章 雷霆一擊第6章 顛倒是非第63章 得意忘形第5章 獨一無二第50章 粉墨登場第8章 再起波瀾第155章 先決條件第3章 風聲漸緊第13章 政治風暴第3章 餘熱第118章 無藥可救第3章 日印結盟第2章 情報安全事件第122章 激戰將至第110章 決戰部署第129章 壞兆頭第13章 深入探討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83章 圍殲第96章 九分鐘的戰鬥第69章 轉移重點第129章 軍人職責第113章 放開手腳第143章 敢死隊第12章 地面戰鬥第94章 死亡競賽第50章 瘋狂反撲第90章 未來第14章 兩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