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不安因素

bookmark

賈培爾這幾天很煩躁,心情很不好。

七十年前,聯合國在紐約宣告成立的時候,美國是當之無愧的全球領袖。即便在隨後近半個世紀的冷戰中,龐大的紅色帝國對美國的霸權地位構成了巨大威脅,古巴導彈危機的時候,還讓千萬美國人在自家後院挖防空洞、囤積生活物資,美國仍然笑到了最後、仍然牢牢的控制着聯合國。

冷戰才結束二十多年,美國在聯合國的威信就受到了挑戰。

雖然不是美國提議增加兩個常任理事國,也沒有明確支持日本成爲常任理事國,但是美國一直在積極遊說其他國家,爲日本成爲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掃除障礙。爲此,美國不惜向德國施加壓力,讓德國放棄成爲常任理事國的打算。

美國的這一政策,曾經讓很多人看不懂。

自民黨執政的時候,日本是美國最“忠誠”的小弟。不管是打阿富汗、還是打伊拉克、乃至幫助印度重新武裝,日本又出錢又出力,爲美國分擔了許多壓力。除了成爲政治大國的訴求之外,日本在安全防衛、外交政策、乃至經濟發展上都全面依靠美國,心甘情願的充當美國的馬前卒。

隨着民主黨上臺,日本的基本政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很多人都認爲,日本正在逐步擺脫美國的控制,力爭成爲具有獨立話語權,在亞洲、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國。在此情況下,美國沒有任何理由支持日本成爲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讓日本成爲政治大國。

實際情況恰恰相反,美國不但沒有打壓不聽話的“小弟”,反而全力支持日本。

究其原因,無不與迅速崛起的中國有關。

第四次印巴戰爭表明,中國的對外政策發生了重大轉變。在維護國家與民族利益時,中國不再僅僅抗議與譴責,還會果斷採取實際行動。正在推行的軍事改革表明,中國決心打造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當國家與民族利益再次受到威脅與破壞時,中國肯定會以堅決果斷的軍事行動加以還擊。

一切跡象都表明,中國正在從地區性大國轉變爲全球性大國。

如果直接與中國抗衡,美國不但要付出高昂的代價,還要承擔巨大的風險。雖然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止中華民族復興,但是美國不會眼睜睜的看着中國成爲世界頭號強國。從現實利益出發,美國所能採取的最佳對策,就是利用中國周邊的國家拖出東方巨龍的步伐,爭取到更多的準備時間。

支持印度重建、幫助印度重新武裝,只是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政策之一。

相對而言,日本對中國起到的牽制作用遠遠超過了印度。如果能夠扶持日本成爲地區性大國,讓日本具有與中國抗衡的軍事、政治與外交實力,就能大大減輕美國的壓力,讓中國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付出更大的代價解決周邊問題。

這就是美國全力支持日本成爲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根本原因。

數年的努力,最終因爲中國投出的否決票而付諸東流,賈培爾能不鬱悶嗎?

他並不擔心日本的反應,否決票是中國投的,不但會加深中日矛盾,還會使日本更加依賴美國。

真正讓賈培爾感到惱火的是,中國竟然打起了“美國後院”的注意。

在安理會的改革方案中,拉美獲得了四張“門票”,而且有兩張“特殊門票”,大大提高了在聯合國安理會的話語權。別說委內瑞拉那樣的“刺頭”,早就有心成爲地區大國的巴西、一心想重整旗鼓的阿根廷、經濟快速發展的墨西哥、乃至哥倫比亞、秘魯、智利等國都希望藉此提高國際地位,擺脫美國的控制。

後院起火,美國還能坐得安穩嗎?

送走紀佑國之後,賈培爾先後與英國首相勞根、法國總統雷諾、德國總理墨爾文、意大利總理貝蒂尼、西班牙首相戈麥斯、加拿大總理盧克會晤,商定了在年底召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首腦會議的事情。

剛剛回到書房,韋斯利就趕了過來。

“藺彥博的背景已經查清了。”韋斯利將一份文件放到了賈培爾面前,“沒有想到,他竟然與CIA有過合作關係。”

賈培爾的眉頭跳了幾下。

得知紀佑國到藺彥博家裡會見在美華人代表,與藺彥博暢談一整夜之後,賈培爾讓韋斯利去查藺彥博的背景,搞清楚藺彥博與紀佑國到底談了什麼事情。

“他怎麼與CIA有牽連?”

“我也不是很清楚。”韋斯利嘆了口氣,“很多資料都被銷燬了。從我掌握的情況來看,藺彥博很有可能是‘伊朗門事件’的直接參與者,在此之前還到巴基斯坦與阿富汗活動過。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是CIA的正式僱員。”

賈培爾長出了口氣。CIA藏着多少秘密,恐怕誰也說不清楚。

“我們沒能搞到兩人的談話內容,只是……”韋斯利示意總統翻到文件的下一頁,“我們查出了另外一些線索。”

“帕墨爾!?”看到這個名字,賈培爾露出了震驚的神色,“藺彥博與帕墨爾有來往?”

“不僅僅有來往,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間,兩人的接觸非常頻繁。”韋斯利幫總統從文件中抽出了一份表格。“這是帕墨爾的個人賬戶,其中數十筆款項與藺彥博有關、或者與藺彥博有間接關係。帕墨爾也是‘伊朗門事件’的參與者,當時他在伊拉克活動。據我推測,他們一直在秘密合作。”

“合作?”賈培爾的神色更加嚴峻了。

“商業方面的合作。”韋斯利顯得很平靜。“帕墨爾向藺彥博提供商業情報,藺彥博則向帕墨爾支付高額回報。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帕墨爾沒有向藺彥博出賣國家情報。只是帕墨爾肯定利用藺彥博提供的資金爲晉升鋪平了通道。”

“你是說,帕墨爾向CIA高層行賄?”

“不是簡單的行賄,而是通過藺彥博、以及藺彥博名下的投資公司爲某些高層提供好處。”

賈培爾微微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了韋斯利的意思。

按照美國的法律,不管是總統、還是CIA局長,擔任政府職務之前都得把資產交給經濟公司,由經濟公司代爲管理。藺彥博名下就有幾家經濟公司,通過“資產託管”的方式向CIA高層提供好處,不但效果明顯,還非常隱蔽。

“藺彥博與帕墨爾失蹤的事情有關嗎?”

“現在還不能肯定。”韋斯利聳了下肩膀,“需要進行更深入的調查。”

“儘快給我查個水落石出,派人嚴密監視藺彥博。”

“他已經啓程去洛杉磯了。”

“洛杉磯?他去洛杉磯幹什麼?”

“藺彥博幼年在洛杉磯度過,他祖父也安葬在洛杉磯,大概是去祭祖了吧。”

賈培爾點了點頭。“不管怎麼樣,嚴密監控藺彥博,還要監控他的資產。如果帕墨爾突然失蹤與他有關,恐怕他早已掌握了CIA的很多絕密資料,甚至與中國的情報機構暗中往來。”

“我立即安排。”韋斯利答應了下來。

作爲前任情報副局長,韋斯利並不是一個莽撞的人。賈培爾的分析只是猜測,沒有任何證據。當然,秘密監控不會產生多麼惡劣的影響,CIA一直在秘密監控美國國內的重要僑民。

送走韋斯利後,賈培爾重新衝了一杯咖啡。

處理邁爾斯的時候,賈培爾就知道帕墨爾並沒失蹤,而是被邁爾斯派去的殺手幹掉了。後來,他也把這件事忘得一乾二淨。現在想起來,賈培爾才意識到,他忽略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帕墨爾完蛋之前從CIA的中央數據庫裡偷走了數份絕密資料,雖然他沒能進入單獨設置的、需要總統授權才能進入的高級資料庫,但是那幾份絕密資料也非常關鍵。隨後CIA佈設在中國的幾個主要情報網遭到毀滅性打擊,賈培爾一度懷疑帕墨爾偷走的絕密資料落入了中國情報機構手中。後來,他又覺得這不大可能。“雪莉”是中國情報機構的死敵,不可能叛逃到中國,且CIA佈設在中國的情報網並沒全軍覆沒。

問題是,那些絕密資料到底在誰的手裡?

“雪莉”刺殺了帕墨爾之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她會不會得到藺彥博的庇護?以藺彥博跟帕墨爾的關係,他會不會認識“雪莉”?如果這兩個推測都成立,帕墨爾偷走的絕密情報就很有可能落入了藺彥博的手裡。

藺彥博會藉此跟中國合作嗎?

賈培爾嘆了口氣,覺得這個問題根本不用考慮。

即便藺彥博知道是邁爾斯派“雪莉”刺殺了帕墨爾,他也會懷疑CIA將據此查出他跟帕墨爾的關係,從而覺得受到了威脅。在此情況下,藺彥博別無選擇,只能與中國情報部門合作,那些絕密情報就是他手裡最好的護身符。

想到這,賈培爾又嘆了口氣。

雖然邁爾斯與帕墨爾都死了,但是他們造成的禍患卻遠遠沒有消除。如果讓藺彥博知道美國總統授權CIA策劃了胡馬雍陵爆炸案、挑起了印巴戰爭,並且掌握了確鑿證據,問題就沒這麼簡單了。

無論如何,不能讓藺彥博把知道的事情說出去!

****

十月一日上架,預求十月月票,懇求推薦收藏!

第30章 英雄第61章 由冷轉熱第185章 戰火再起第13章 情報安全第140章 千秋功業第149章 現實與理想第99章 兩難第33章 壟斷經營第30章 超大規模第4章 停戰談判第54章 中堅力量第4章 秘密顛覆行動第17章 高潮迭起第65章 隨機應變第76章 攻堅戰第31章 島內風波第9章 以退爲進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18章 漁翁之利第9章 國家代言人第2章 大國頹勢第82章 大好機會第32章 箭在弦上第60章 關鍵點第50章 掌握主動權第47章 難以置信的順利第63章 他山之石第53章 戰前動員第132章 無法完成的工作第40章 關鍵裝備第27章 統一步調第30章 推倒重來第63章 失控第23章 創造機會第22章 風向轉變第91章 全線反擊第51章 摒棄前嫌第147章 炮彈開路第43章 重逢第36章 風雲突變第67章 關鍵時刻第34章 事發突然第9章 熱點時局第9章 民間力量第53章 快速調整第69章 司令官的價值第23章 有毒的蛋糕第17章 敏感話題第16章 海軍革命第2章 軍事政變第6章 波瀾不驚第174章 民衆眼裡的戰爭第17章 大戰在即第76章 有限反擊第37章 打草驚蛇第129章 壞兆頭第49章 保留第27章 戰略圍剿第54章 旁敲側擊第37章 靜觀其變第110章 戰略牌第20章 關鍵所在第10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37章 登陸第13章 亮牌第79章 純步兵第132章 無法完成的工作第32章 考察第48章 說服工作第101章 決定性戰役第129章 軍人職責第67章 意外收穫第3章 通往戰爭的大門第64章 別無選擇第35章 絕境第123章 全面考慮第54章 對策第75章 戰爭爆發第84章 戰火重燃第43章 和平利用第5章 實力與信心第45章 將計就計第74章 切中要害第59章 星戰計劃第3章 通往戰爭的大門第22章 移民潮第46章 首相眼裡的戰爭第5章 軍火貿易第84章 內訌第10章 最佳男演員第161章 狼煙四起第109章 打招呼第27章 新總統第139章 團結的力量第100章 左鉤拳第12章 艱難抉擇第105章 最佳戰果第8章 一箭三雕第76章 虎視眈眈
第30章 英雄第61章 由冷轉熱第185章 戰火再起第13章 情報安全第140章 千秋功業第149章 現實與理想第99章 兩難第33章 壟斷經營第30章 超大規模第4章 停戰談判第54章 中堅力量第4章 秘密顛覆行動第17章 高潮迭起第65章 隨機應變第76章 攻堅戰第31章 島內風波第9章 以退爲進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18章 漁翁之利第9章 國家代言人第2章 大國頹勢第82章 大好機會第32章 箭在弦上第60章 關鍵點第50章 掌握主動權第47章 難以置信的順利第63章 他山之石第53章 戰前動員第132章 無法完成的工作第40章 關鍵裝備第27章 統一步調第30章 推倒重來第63章 失控第23章 創造機會第22章 風向轉變第91章 全線反擊第51章 摒棄前嫌第147章 炮彈開路第43章 重逢第36章 風雲突變第67章 關鍵時刻第34章 事發突然第9章 熱點時局第9章 民間力量第53章 快速調整第69章 司令官的價值第23章 有毒的蛋糕第17章 敏感話題第16章 海軍革命第2章 軍事政變第6章 波瀾不驚第174章 民衆眼裡的戰爭第17章 大戰在即第76章 有限反擊第37章 打草驚蛇第129章 壞兆頭第49章 保留第27章 戰略圍剿第54章 旁敲側擊第37章 靜觀其變第110章 戰略牌第20章 關鍵所在第10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37章 登陸第13章 亮牌第79章 純步兵第132章 無法完成的工作第32章 考察第48章 說服工作第101章 決定性戰役第129章 軍人職責第67章 意外收穫第3章 通往戰爭的大門第64章 別無選擇第35章 絕境第123章 全面考慮第54章 對策第75章 戰爭爆發第84章 戰火重燃第43章 和平利用第5章 實力與信心第45章 將計就計第74章 切中要害第59章 星戰計劃第3章 通往戰爭的大門第22章 移民潮第46章 首相眼裡的戰爭第5章 軍火貿易第84章 內訌第10章 最佳男演員第161章 狼煙四起第109章 打招呼第27章 新總統第139章 團結的力量第100章 左鉤拳第12章 艱難抉擇第105章 最佳戰果第8章 一箭三雕第76章 虎視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