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深入探討

爲顧衛民意猶未以裴承毅不得不傾腸倒腹,把熱引…都說了出來。

庫爾德人問題由來已久,之前沒有哪個大國爲幾千萬庫爾德人的生存、自由與權利奔走吶喊:一是庫爾德人問題牽扯到了太多的國家與利益攸關方,導致局勢錯綜複雜。沒有哪個大國願意淌這潭渾水;二是庫爾德人問題很難給大國帶來實質性利益,即幫助庫爾德人建立獨立國家對任何一個大國來說都沒有好處。這兩個因素中,後者的作用更加突出,是庫爾德人問題久拖未決的關鍵原因。

事實上,直到現在,這兩個問題仍然很突出。

用裴承毅的話來說:中東局勢已經夠複雜了,沒有必要增加一個庫爾德人國家。美國不可能幫助庫爾德人建國,共和國也不應該幫助庫爾德人建國。原因很簡單,庫爾德人問題牽扯到土耳其、伊朗、伊拉克、敘利亞與亞美尼亞,不管是美國、還是共和國,只要幫助庫爾德人建國,就算能夠得到一個新的盟國,也抵償不了失去原來的盟國、乃至得罪俄羅斯所產生的損失。

問題是,在零合遊戲中。有的時候必須盯住對手的損失。

毫無疑問,美國當局盯住的就是共和國的損失。

在與庫爾德人問題有關的個國家中,3個是共和國的盟國與準盟國伊拉克沒有與共和國飾結盟約,只能算是準盟國,而在關係最密切的3個國家中,2個是共和國的盟國與準盟國。換句話說,只要美國含得犧牲土耳其,就能幹掉共和國的3個盟國。如果考慮到置之死地而後生所產生的效果,美國甚至有理由相信,土耳其不會因爲庫爾德人問題與老東家翻臉。再算上對美國越來越不利的中東局勢,在共和國輪起大棒砸向以色列之前,美國當局更得充分利用庫爾德人問題。

爲了說得更透徹,裴承毅做了詳細分析。

首先就是庫爾德人問題的當事方。

雖然半數以上的庫爾德人分佈在土耳其境內,而且分佈在從阿塔利亞灣到凡湖的廣大地區,約佔土耳其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但是仍然有接近一半的庫爾德人分佈在伊朗、伊拉克、敘利亞與亞美尼亞。受前蘇聯時期民族政策的影響,亞美尼亞境內的庫爾德人並不多,且沒有形成聚居區,所以亞美尼亞與庫爾德人問題的關係不是很大。關鍵就是伊朗、伊拉克與敘利亞,特別是“兩伊”。

伊拉克境內的庫爾德人主要集中摩蘇爾、基爾庫克與埃爾比勒爲中心的北部地區,約佔伊國土面積的五分之一,蘇格拉底河河谷地區還是伊拉克少有的農業區。伊朗境內的庫爾德人主要分佈在伊拉姆省、洛雷斯坦省、克爾曼沙省、哈馬丹省、庫爾德斯坦省、西阿塞拜疆省與東阿塞拜疆省,雖然伊朗當局針對庫爾德人問題,採取了所謂的“聚散政策”即除了庫爾德斯坦省之外,其他各省均不設庫爾德人聚居區,而且想方設法的將庫爾德人分散到各地,但是僅僅一個庫爾德斯坦省就足夠伊朗受的了,因爲該省不但擁有豐富的資源伊朗3處稀有金屬礦藏中的2除就在該省、緊鄰伊拉克,而且東面不遠處就是德黑。

敘利亞境內的庫爾德人不到舊0萬,庫爾德人問題並不嚴峻。問題是,敘利亞境內庫爾德人聚居的阿勒頗省是面向土耳其的軍事要地,且全省人口也就只有四多萬。庫爾德人佔了旭。也就是說,如果庫爾德人問題爆安,敘利亞的日子也不好過。由此可見,雖然庫爾德人問題會給土耳其帶來災難,但是也能給伊朗、伊拉克與敘利亞帶來災難。如果庫爾德人問題爆發,肯定會使共和國在中東地區的勢力大受影響。

其次是美國與土耳其的關係。

美蘇冷戰時期。因爲圍剿蘇聯的戰略需要、以及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所以土耳其在以美國爲首的北約集團擁有很重要的地個,曾被稱爲“北約的南大門”甚至可以說。美國能在中東地區稱王稱霸,與土耳其擋住了前蘇聯南下的步伐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沒有土耳其起到的屏障作用,美國不可能隨心所欲的主宰中東事務。淚書吧甩凹廠告少,噩薪由,噩多

正是如此,土耳其在美國同盟體系中的地位,隨着蘇聯解體、俄羅斯長期萎靡不振而一落千丈。美蘇冷戰結束後,準確的說是海灣戰爭之後,因爲美國一再用庫爾德人問題對付薩達姆政權,推翻薩達姆政權後,美國又在伊拉克扶持了一個庫爾德人總統,所以美土關係大受影響,比如伊拉克戰爭中,土耳其就沒向美國開放軍事基地。直到伊朗戰爭,因爲擔心美國再次在庫爾德人問題上做文章,所以土耳其一直沒有給予積極配合。事實上,當時美國確實有利用庫爾德人對付伊朗當局的想法。按照在戰後公佈的相關資料,美軍佔領了伊朗南部的胡齊斯坦省之後,因爲北上受到扎格羅斯山脈阻擋,很難深入伊朗腹地,所以美軍一度想借助土耳其的軍事基地,在伊朗西部開闢第二戰場,武裝聚集在伊朗西部地區一“求拜疆人與庫爾德人,用”以伊制伊,的戰略對付伊朗點※

可以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土耳其在美國全球戰略中均處於可有可無的境地。

從某種意義上講,在土耳其一再拒絕履行盟國義務的情況下,美國仍然沒有與這個突厥後裔建立的國家翻臉,很大的程度上是在爲以色列考慮,因爲土耳其是唯一與以色列保持密切關係的伊斯蘭國家,還是所有中東國家的勁敵。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土耳其的存在在很大的程度上減輕了以色列的壓力。別的不說,敘利亞就得把三分之的兵力放在北部邊境地區,伊朗也得把近三成的兵力擺在西部邊境地區,就連最近力年纔開始擴充軍事實力的伊拉克都得把重點放在北面。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沒有了土耳其,或者說土耳其不是美國的盟國,以色列的日子將難過得多。

關鍵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頭號盟國永遠是以色列。

說直白一點。在以色列的生存受到威脅的時候。美國肯定會拿土耳其做擋箭牌。

現婦情況正是如此,以色列的生存受到了嚴重威脅。

雖然以色列在奶8年的敘以戰爭中狠狠教了最不聽話的鄰居,再次書寫了大衛王猶太以色列國王,撲克牌中的黑桃就是他的傳奇。但是這場勝利並沒使猶太人的處境變得更安全,反而因爲敘利亞在戰後痛定思痛、勵精圖治,使以色列的生存受到了嚴重威脅。按照國際社會的普遍認識,敘以戰爭只是“製造戰爭的戰爭。”不出力年,以色列就將面臨阿拉伯世界、乃至整個伊斯蘭世界的挑戰,猶太人的生存將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峻的考驗。雖然這一評論多半有西方新聞媒體故意造勢的嫌疑,但是非常貼切的反映出了以色列的處境,即已經甦醒、正在崛起的阿拉伯國家不會讓猶太人獨霸中東地區。

如此一來,美再沒有選擇,只能犧牲土耳其,爲以色列創造一線

機。

最後就是土耳其會不會因此與美國反目。

美國一再拿土耳其的國家利益“開玩笑”小土耳其卻沒有與美國翻臉,最多在美國有需要的時候要要小孩子脾氣,與土耳其的處境有很大笑系。

歷史上,土耳其曾經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作爲羅馬帝國的終結者,歷史上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面積接近兩千萬平方千米,幅員上萬裡,是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帝國之一。即便到了近代,土耳其仍然是很強大的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土耳其就是軸心國的重耍成員國。與輝煌歷史相對應的,則是慘淡的現實狀況。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土耳其迅速衰落,不但被以英法爲首的西方列強肢解,還遭到俄羅斯蠶食。到凱末爾領導的資產階級民族革命爆發時,土耳其已經淪落爲一個盤踞在小亞細亞的小國,與昔日的輝煌已無任何關係了。

相對而言,的理個置對尖耳其的影響更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土耳其迅速投靠美國,加入北約集團,成爲該集團中唯一具有東方性質的國家。可以說。土耳其沒有別的選擇。在其加入北約集團的時候,除了南面仍然受到英法殖民統治的阿拉伯國家之外,其他幾個方向上都被蘇聯包圍,如果不趕緊找到一個可以與蘇聯抗衡的靠山,土耳其也將變成紅色國家。以兩國的歷史關係,就算不考慮意識形態的影響。土耳其也不會倒向蘇聯。隨後在第三世界爆發的獨立浪潮,使土耳其的處境更加艱險。伊明爆發伊斯蘭革命之後,除了西南的希臘之外。土耳其周邊地區就沒有一個“友好國家。”事實上,希臘也算不上友好國家,因爲兩國一直存在領海爭端,而且在塞浦路斯問題上的矛盾非常嚴重。淚書吧甩凹咖廠告少,更斬由,更多

總而言之,土耳其沒有選擇,只能投靠美國。

即便到了引世紀的年代,當共和國以堅定的步伐邁向中東地區的時候,土耳其更沒有選擇。從某種意義上講,奧斯曼土耳其一切成就都是拜東方的唐帝國所賜,因爲這個曾經打得歐洲國家落花流水的大帝國,就是由被唐帝國打得丟盔棄甲、逃到小亞細亞的突厥人建立的,在突厥語中,土耳其就是突厥國家的意思。就算不考慮歷史問題與民族感情,土耳其當局也得考慮現實問題,即共和國入主中東地區之後,會不會把土耳其當成跳板,把觸手伸入歐洲大陸七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土耳其就得有所防備,在大火燒到自家庭院之前,建好一道擋火的院牆。也就是說。土耳其必須盡力阻止共和國入主中東地區。

顯然,這就是土耳其與美國志同道合的原因。

問題是,就算美國拋棄了土耳其,土耳其也沒有別的選擇。

設想一下,如果美國拋棄了土耳其,那就意味着美國已經無力阻擋共和國在中東地區的擴張勢頭。也就是土耳其南面與東面的大部分國家都投入了共和國的懷抱,面臨着被共和國弧形包抄的威脅。在此情況下,土耳圓謹最薪童節就洗澗書凹加甩凹”謊某竿興刃然得僅僅盜隨美國,竭盡倉力幫助美國。也就是幫助以曳”只對十耳其當局來說,只要以色列還在。共和國就得把重點放在地中海東海岸那塊面積不到3萬平方千米的狹長土地上,暫時不會北上,也就不會對土耳其的國家利益構成嚴重威脅。

土耳其當局能夠想明白這個問題,美國當局自然不會犯迷糊。

用裴承毅的話來說,這就是最關鍵的一點。

只要美國當局相信,不管怎麼做,只要美國死保以色列,土耳其就會跟隨,就會在必要的時候通過犧牲土耳其的利益來確保以色列安危。

更重要的是,美國很有可能據此採取積極主動的戰略。

也就是說,美國會主動引爆庫爾德人問題。

雖然這麼做會讓美國當局惹上很多麻煩,甚至使其外交政策受到影響,但是能夠帶來一個任何美國的政治家都不能拒絕的好處,那就是在共和國立足未穩、準備還沒有到個的情況下打亂共和國的中東戰略。

只要搶得先機,美國在中東地區獲勝的機會將超過八成。

要知道,在戰略博弈中,八成的把握就意味着十拿九穩,甚至是十拿十穩。

考慮到美國國內的政治局勢,網剛住進白宮的共和黨總統蘭德斯肯定會枰然心動。要知道,這位喊着“重振美國國際威望”口號的總統進入白宮後就生活在前任、也就是民主黨總統布蘭迫諾的陰影之下。用時政評論員的話來說,在布蘭迫諾打下了良好的國內經濟基礎的情況下,蘭德斯要想改變共和黨在最近刃年間的慘淡面貌,就愕在第一界任期內幹出幾件轟轟烈烈的大事來。

千萬不要忘記,共和黨總統最擅長髮動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除了朝鮮戰爭與越南戰爭是民主黨總統的傑作之外,此後美國經歷的幾乎所有對外戰爭,從推翻海地總統這類軍事突擊行動、到攻佔巴拿馬這類小規模局部衝突、到海灣戰爭這類大規模地區戰爭、再到伊朗戰爭這類大規模局部戰爭,均是共和黨總統的傑作。用美國人的話來說,民主黨總統最大的本事就是幫美國賺錢。而共和黨總統最大的本事就是幫美國花錢。當然,戰爭就是最花錢的手段。

用裴承毅的話來說,如果考慮到蘭德斯的個人意願,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接近百分之百。

當然,顧衛民沒有否認裴承毅的判斷。

關鍵是,共和國該如何應對?

當顧衛民直言不諱的提出這個問題時,裴承毅就知道,他不但要向元首彙報情況,還得提出建議。

沉思了好一陣,裴承毅才說道:“這確實是一場危機,既然是危機,就是危險與機遇並存。對我們來說,最危險的莫過油庫爾德人問題導致兩伊與敘利亞政局動盪。最終導致政權易手。機遇也在這裡,如果發生動盪的不是兩伊與敘利亞,而是土耳其,該頭痛的就不是我們,而是美國。”

“既然美國佔據了主動,這一情況出現的可能性就不會大到哪裡。淚書吧甩凹廠告少,更薪由,更多

裴承毅點了點頭,說道:“因此我認爲,在我們找到最理想的反擊點之前,應該以戰略防禦爲主。具體方法應分爲兩個方面,一是針對兩伊與敘利亞的政治局勢,二是直接針對庫爾德人問題。前者的要點小隻有一個,即不惜一切代價使這三個國家維持穩定,絕不能引發社會動盪。後者的關鍵在於我們採取的手段,即庫爾德人問題是內政,還是國際問題。如果是國際問題。那我們就得提出一個行之有效的,而且是美國不可能提出來的解決辦法。從而以積極主動的防禦措施應對美國的戰略進攻。”

“那你認爲有什麼比較好的解決辦法呢?”

“這個”裴承毅暗自苦笑了一下,說道,“歸根結底,庫爾德人問題是一個民族追求基本權利的問題,而實現民族基本權利,並不一定要獨立建國,給予適當的自治權,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所以我認爲,最理想的解決辦法,就是在席爾德人聚居區設立一個跨越國界、由好幾全部分組成的“庫爾德人自治區”相關國家均相有對應部分的主權,但是不得干預庫爾德人自治,由此來確保各方利益。”

顧衛民愣了一下,隨即笑着說道:“這是一個異想天開的方

“有總比沒有強,而且美國不可能提出這樣的解決方案

“確實如此,只要蘭德斯沒有發高燒燒壞腦袋,他就不會這麼做。”

“更重要的是,土耳其境內的庫爾德人最多,而且分佈範圍最廣,只要能過抓住自治區範圍的問題,就能向土耳其施壓。”

“結果呢?”

“結果?”

“搞了這些之後,我們能夠的到什麼,或者說能否達到我們的目?”

裴承毅愣了一下,因爲顧衛民這個問題問得非常有水平。

第44章 改寫命運的情報第19章 處處被動第2章 新老組合第7章 攔截第28章 高層接觸第40章 難題第11章 統一進程第38章 初露頭角第159章 成功一半第35章 交易第34章 全面爆發第153章 民族希望第42章 兩難處境第42章 聯合國大戲臺第153章 機會第70章 太平洋的枷鎖第60章 皇家空軍第25章 邁向戰爭第28章 戰術調整第91章 守株待兔第57章 超低空霸主第151章 最後一線希望第159章 量才爲用第27章 新總統第46章 首相眼裡的戰爭第139章 團結的力量第129章 登陸作戰第27章 生死一線第59章 新興名人第11章 不良感覺第158章 軍長的擔憂第29章 斬首行動第35章 發展方向第70章 太平洋的枷鎖第64章 別無選擇第29章 心態第15章 有理有據第86章 空中夾擊第110章 決戰部署第170章 外交交鋒第15章 統一陰霾第38章 快節奏第21章 思想工作第2章 大換裝第28章 刺客的較量第152章 國家的權力第79章 利益同盟第33章 雄辯第49章 場鬧劇第47章 漫長的發展道路第65章 正式宣戰第36章 捨身第53章 高起點第56章 最後的機會第104章 鐵骨仁心第117章 蓄意挑釁第137章 新世界第50章 試驗戰爭序六暴走海狼第45章 雷霆一擊第7章 危機暗伏第46章 說客第71章 一大步第12章 合二爲一第15章 戰略威脅第27章 戰爭決心第37章 兵棋推演第7章 動員機制第23章 毫無秘密第21章 雄獅之心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第4章 熱點第143章 敢死隊第45章 部署第20章 決勝時刻第30章 棋子第15章 論爭第69章 轉折第1章 時過境遷第132章 停戰接觸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52章 緊急會議第155章 先決條件第38章 初露頭角第68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105章 敵後立足第59章 戰場求生第114章 停火談判第69章 前因後果第110章 叛逃風波第43章 大家當第100章 僵局第36章 黃金搭檔第99章 繳械投降第108章 爭奪焦點第68章 奇蹟第94章 空中決鬥第31章 南亞橋頭堡第48章 小內閣第6章 拷問
第44章 改寫命運的情報第19章 處處被動第2章 新老組合第7章 攔截第28章 高層接觸第40章 難題第11章 統一進程第38章 初露頭角第159章 成功一半第35章 交易第34章 全面爆發第153章 民族希望第42章 兩難處境第42章 聯合國大戲臺第153章 機會第70章 太平洋的枷鎖第60章 皇家空軍第25章 邁向戰爭第28章 戰術調整第91章 守株待兔第57章 超低空霸主第151章 最後一線希望第159章 量才爲用第27章 新總統第46章 首相眼裡的戰爭第139章 團結的力量第129章 登陸作戰第27章 生死一線第59章 新興名人第11章 不良感覺第158章 軍長的擔憂第29章 斬首行動第35章 發展方向第70章 太平洋的枷鎖第64章 別無選擇第29章 心態第15章 有理有據第86章 空中夾擊第110章 決戰部署第170章 外交交鋒第15章 統一陰霾第38章 快節奏第21章 思想工作第2章 大換裝第28章 刺客的較量第152章 國家的權力第79章 利益同盟第33章 雄辯第49章 場鬧劇第47章 漫長的發展道路第65章 正式宣戰第36章 捨身第53章 高起點第56章 最後的機會第104章 鐵骨仁心第117章 蓄意挑釁第137章 新世界第50章 試驗戰爭序六暴走海狼第45章 雷霆一擊第7章 危機暗伏第46章 說客第71章 一大步第12章 合二爲一第15章 戰略威脅第27章 戰爭決心第37章 兵棋推演第7章 動員機制第23章 毫無秘密第21章 雄獅之心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第4章 熱點第143章 敢死隊第45章 部署第20章 決勝時刻第30章 棋子第15章 論爭第69章 轉折第1章 時過境遷第132章 停戰接觸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52章 緊急會議第155章 先決條件第38章 初露頭角第68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105章 敵後立足第59章 戰場求生第114章 停火談判第69章 前因後果第110章 叛逃風波第43章 大家當第100章 僵局第36章 黃金搭檔第99章 繳械投降第108章 爭奪焦點第68章 奇蹟第94章 空中決鬥第31章 南亞橋頭堡第48章 小內閣第6章 拷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