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國家的權力

bookmark

雖然戰爭結束的方式與最初計劃的並不完全一致,但是大半年下來,王元慶終於可以鬆口氣了。實現有條件全面停火,意味着成千上萬的軍人可以脫下戎裝、放下武器,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意味着14億共和國公民可以過上正常的生活。結束戰爭的方式有異,對共和國的影響卻沒有多大變化。

前往全體代表大會會堂的路上,王元慶放下煩心事,靠在座位上小憩了一陣。

在“五加九會議”上做出逐步實現有條件全面停火的承諾之後,王元慶就不再過問軍事上的事情,也沒有必要過問。日本徹底戰敗,不管怎麼打,都是爲了儘快結束戰爭,減小戰爭造成的損失。軍事打擊在很大程度上是爲了證明共和國的“存在”,爲了使戰爭以對共和國有利的方式結束。

外交上的事務也不需要王元慶過分操心。

閻尚隆出任外交部長的時候,還有很多人懷疑這位“資深外交官”的能力,認爲閻尚隆過於年輕、缺乏經驗,不可能成爲黃國巍那樣的外交家。事實證明,閻尚隆不但是“資深外交官”,還是能力出衆的外交家。戰爭期間,閻尚隆在巴黎參與主持了多項談判,不但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也最大限度的維護了共和國的利益。

有這樣的外長,王元慶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真正需要王元慶操心的,還是國內的事情。

與顧衛民談過之後,“代表大會制度”改革工作進入實施階段。

2028年1月中旬,顧衛民拿出具體.改革方案,經王元慶與全體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之後,於2月初(春節之後)提交全體代表大會審議批准。

審議過程持續十數日,成爲本次.全體代表大會的主要議題。

問題也很明顯,並不是所有代.表都支持在基層代表大會中推行普選。

出人意料的,審議工作由顧衛民全權主持,王元慶.以代表身份參加審議,從始至終沒有用元首身份向持反對意見的代表施加壓力。更重要的是,整個審議過程保證了代表發表意見的權力,所有願意發表意見的代表都獲得了至少15分鐘的發言時間。正是如此,審議工作才持續了數日,導致本次代表大會的持續時間從原先計劃的1周延長到2周,最後延長到3周,創造了全體代表大會全體會議最長持續時間紀錄。

共和國國內也因此鬧翻了天。

大部分民衆持支持態度,認爲普選有助於推動共.和國的民主建設。小部分民衆持反對態度,認爲沒有監督的普選只能導致權力向繼續既得利益階層傾斜。不管是反對的還是支持的,心裡都有個問號,那就是普選能否真正得到落實。

國際上,關於共和國在基本政治制度上實施普.選的話題也成了熱點話題。

真理越辯越明,正確的東西不怕考驗。

在此期間,王元.慶以“中央代表組”組長的身份向全體代表大會提交了“基層代表普選工作詳細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加強普選監督、推動民主建設、維護民衆權利等多個深受關注的話題與詳細實施方案。

元首積極表態,各地方代表組也紛紛表明態度,提出各項建議。

可以說,此時壓力最大的不是王元慶,而是顧衛民。

審議討論期間,顧衛民以全體代表大會委員長的身份先後接見了全國各地方代表組的主要成員,向代表解釋基層普選的重要意義。說白了,就是進行遊說,爲“基層代表普選制度”獲得通過爭取支持。

經過2周的討論,《基層普選法》進行投票表決。

與以往動輒就是百分之九十幾的支持率不同,此次表決的支持率不到70,而且贊成與反對陣營涇渭分明。大部分普通民衆代表與所有軍隊代表都投了贊成票,幾乎所有公務員代表與國營企業代表都投了反對票。情況一目瞭然,普通民衆代表知道新法對全國絕大部分民衆都有好處,軍隊則藉此機會表明完全支持元首的改革行動,公務員代表與國營企業代表則深知新法將對以官員、國營企業經營者的利益構成嚴重威脅。

不管怎麼說,《基層普選法》在爭議中獲得通過。

到此,王元慶才走上舞臺。

按照王元慶的指示,“基層普選”先在遼寧省、天津市、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福建省、廣東省與廣西自治區進行試點,在中央成立直接向元首與全體代表大會負責的“改革試點督導小組”,由顧衛民任組長、宗應仁任常務副組長,監督與指導各試點地區的改革工作、總結改革經驗,爲今後在全國推廣做好準備。

法定過程走了,國家領導人全體出馬,誰也阻擋不了改革的前進步伐。

更重要的是,王元慶已經在“日本戰爭”中樹立了威信,軍隊對元首的支持與忠誠度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明事理的人都知道,誰阻撓改革,誰就在與元首做對、與共和國百萬大軍做對!

僅此一件事情,足以耗費王元慶的大部分精力。

幾個月下來,各試點地區的改革進展不一,讓人頗感意外的是,上海、天津、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的改革進展反而不如廣西。

作爲共和國曆史上有名的鐵腕元首,王元慶可不會讓嘔心瀝血的改革胎死腹中。

早在3月初,王元慶就給軍情局部署了特殊任務:秘密調查與監督各試點地區的改革工作,每週提交一份詳細的調查報告。

不讓政府部門介入,因爲中央各部委與地方政府有利益瓜葛。

軍情局的調查結構都將矛頭指向了各地方政府。阻撓改革的不是民衆,而是各地方政府!

這個結果沒讓王元慶感到意外,完全在他的預料之中。

“基層普選”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將原本集中在政府手裡的大權分給民衆,讓民衆真正獲得監督權與立法權,從根本上限制各級地方政府、特別是縣級基層政府的胡作非爲,爲建立共和國的民主政治打下基礎。改革勢必會對既得利益集團產生威脅,剝奪大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廣西搞得好,不是廣西的地方政府更加開明,而是王元慶將一個得力干將留在了廣西。

此人正是廣西前副主席、現主席,王元慶在廣西任職期間發掘的頭號人才,在王元慶的“班子”裡地位僅次於葉致勝、重要性遠超過焦魃山的顏靖宇。

回中央的時候,王元慶沒把顏靖宇帶回來,就是爲了讓顏靖宇在基層多鍛鍊幾年。

與絕大部分政府官員不同,顏靖宇在認識王元慶之前,不是基層官員,而是廣西大學法學系最年輕的教授,與葉致勝一樣,屬於科班出身。兩人的認識也不是偶然,王元慶在視察廣西大學工作的時候,顏靖宇當面提出了廣西發展的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辦法,結果與王元慶的想法不謀而合。爲了獲得這位“干將”,王元慶“三顧茅廬”,以實際行動打動了顏靖宇。顏靖宇先在司法局任職,隨後到廣西最高檢察院與最高法院任職。直到王元慶離開廣西的前一年,顏靖宇纔出任廣西代表大會委員長,隨後出任廣西自治區常務副主席(當時廣西主席的位置空缺)。王元慶出任國家元首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顏靖宇“轉正”,正式出任廣西自治區主席。

雖然外界一直認爲葉致勝是王元慶的頭號“干將”,但是明白就裡的人都知道,葉致勝的最大成就就是國務院總理,真正得到王元慶賞識的是顏靖宇,不然王元慶也不會讓顏靖宇留在廣西,繼續他沒有完成的工作。

有顏靖宇在廣西看着,改革行動自然最爲順利。

見到還在忙碌的顧衛民,王元慶支走了焦魃山,顧衛民也放下了手上的工作。

“剛收到顏靖宇送來的報告,廣西的普選工作已經準備就緒。”顧衛民將走了過來,將文件遞給了王元慶,“五十六個縣、十二個自治縣與三十四個市區的普選工作都已到位,預計在七月底、或者八月初就能進行投票選舉。”

“越快越好。”王元慶迅速翻看了一下,合上文件,說道,“其他省市的情況怎麼樣?”

“還不一樣,能拖就拖,能免就免。”顧衛民苦笑了一下,說道,“除了廣西,其他試點地區的情況都很複雜。原因我們都知道,地方政府不想搞普選,想方設法的阻撓,希望中央能夠調整政策。”

“如果這麼點麻煩就讓我們卻步,改革還有什麼意義?”王元慶看了眼顧衛民,長出口氣,說道,“必須給地方一點顏色看看,我等下就去中央黨校,加快年輕幹部的調查與任命工作。”

“也好,過幾天,我就去上海,先把那邊的普選工作確定下來。”

“有什麼麻煩立即告訴我,現在的官員不想搞普選,總有人想搞。”王元慶的態度非常堅決,“國家的未來應該由人民決定,而不是由一小撮官員決定。既然我們要將權利歸還給人民,就不能讓某些人的不良用心得逞。”

顧衛民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麼。

一直以來,王元慶在改革行動上表現得非常積極主動,從不向任何反對勢力妥協。正如王元慶所說,國家的未來應該由人民決定,必須讓人民獲得決定國家命運的權力,必須推進改革!

第177章 爭分奪秒第37章 最好與最壞的消息第19章 遷都問題第108章 當機立斷第57章 超低空霸主第94章 大清洗的徵兆第109章 決戰戰場第26章 殲滅戰第31章 兩重天第148章 技術與戰術革命第66章 人選第94章 死亡競賽第17章 統一意見序十六縱橫捭闔第45章 將計就計第44章 臨時決策第82章 堅持路線第48章 偷襲第26章 定性分析第48章 國家宣言第79章 利益同盟第57章 挑戰與機遇第65章 國家意志第70章 針鋒相對第99章 否極泰來第134章 轟炸開始第4章 新星第41章 一鍋端第56章 高潮跌宕的前戲第14章 三足鼎立第144章 信息第一第11章 全面打擊第4章 重要證物第8章 緊急歸隊第98章 野心家的結局第38章 理想惹的禍第109章 打招呼第22章 力挽狂瀾第97章 一物降一物第47章 範本第38章 快節奏第85章 爭奪第一第24章 大事化小第69章 權益第42章 聯合國大戲臺第66章 最後的努力第9章 針對性第21章 搶佔制高點第93章 鐵腕首相第2章 職責使然第23章 有毒的蛋糕第46章 備用計劃第37章 風起雲涌第35章 發展方向第68章 搶先攻擊第64章 穩重見長第66章 內在動力第106章 嚴冬來臨第47章 重生第143章 直搗黃龍第47章 厲害關係第2章 臭味相投第147章 老樹新芽第37章 鋌而走險第33章 戰爭降臨第51章 積極備戰第158章 高昂的賭注序十七偃旗息鼓第74章 軍控協議第11章 不良感覺第65章 正式宣戰第87章 海軍的表演第43章 戰爭問題第137章 修鐵路第21章 重大遺漏第36章 先進理念第26章 搭臺唱戲第57章 挑戰與機遇第96章 爭分奪秒第65章 隨機應變第33章 亮底牌第22章 風向轉變第87章 最後的反制第154章 大時代第17章 敏感話題第78章 當面保證第102章 全面升級的擔憂第38章 透甲長矛第54章 導彈雨第93章 政治進程第106章 選擇第111章 影響力第141章 佯攻第68章 搶先攻擊第16章 推波助瀾第50章 籠中的惡魔第134章 環環相扣第90章 大方向第22章 局外人第64章 戰略反擊的疑慮
第177章 爭分奪秒第37章 最好與最壞的消息第19章 遷都問題第108章 當機立斷第57章 超低空霸主第94章 大清洗的徵兆第109章 決戰戰場第26章 殲滅戰第31章 兩重天第148章 技術與戰術革命第66章 人選第94章 死亡競賽第17章 統一意見序十六縱橫捭闔第45章 將計就計第44章 臨時決策第82章 堅持路線第48章 偷襲第26章 定性分析第48章 國家宣言第79章 利益同盟第57章 挑戰與機遇第65章 國家意志第70章 針鋒相對第99章 否極泰來第134章 轟炸開始第4章 新星第41章 一鍋端第56章 高潮跌宕的前戲第14章 三足鼎立第144章 信息第一第11章 全面打擊第4章 重要證物第8章 緊急歸隊第98章 野心家的結局第38章 理想惹的禍第109章 打招呼第22章 力挽狂瀾第97章 一物降一物第47章 範本第38章 快節奏第85章 爭奪第一第24章 大事化小第69章 權益第42章 聯合國大戲臺第66章 最後的努力第9章 針對性第21章 搶佔制高點第93章 鐵腕首相第2章 職責使然第23章 有毒的蛋糕第46章 備用計劃第37章 風起雲涌第35章 發展方向第68章 搶先攻擊第64章 穩重見長第66章 內在動力第106章 嚴冬來臨第47章 重生第143章 直搗黃龍第47章 厲害關係第2章 臭味相投第147章 老樹新芽第37章 鋌而走險第33章 戰爭降臨第51章 積極備戰第158章 高昂的賭注序十七偃旗息鼓第74章 軍控協議第11章 不良感覺第65章 正式宣戰第87章 海軍的表演第43章 戰爭問題第137章 修鐵路第21章 重大遺漏第36章 先進理念第26章 搭臺唱戲第57章 挑戰與機遇第96章 爭分奪秒第65章 隨機應變第33章 亮底牌第22章 風向轉變第87章 最後的反制第154章 大時代第17章 敏感話題第78章 當面保證第102章 全面升級的擔憂第38章 透甲長矛第54章 導彈雨第93章 政治進程第106章 選擇第111章 影響力第141章 佯攻第68章 搶先攻擊第16章 推波助瀾第50章 籠中的惡魔第134章 環環相扣第90章 大方向第22章 局外人第64章 戰略反擊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