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

一輪作戰行動貴在速度,似乎與行動遲緩的陸戰隊:系。

在共和國的四大常規作戰力量中,陸戰隊最晚成立,最晚參加作戰行動。如果不是在半島戰爭期間的濟州島登陸作戰行動中嶄露頭角,恐怕共和國的海軍陸戰隊至今仍然是一支默默無聞的作戰力量。

當初,共和國組建海軍陸戰隊的目的正是針對臺灣。

成爲獨立兵種之前,共和國海軍陸戰隊不但規模小,而且編制非常混亂,名聲更是遠不如美國海軍陸戰隊。歸根結底,共和國海軍陸戰隊存在的問題,均與海陸兩軍的利益紛爭有關。直到半島戰爭時,共和國都有兩支兩棲作戰部隊,一是規模較小、但是作戰能力強大的海軍陸戰隊,二是規模龐大、但是作戰能力稍弱的陸軍兩棲作戰部隊。與陸軍一直要求獲得空降兵的指揮權一樣,在組建兩棲作戰部隊的時候,陸軍也堅持認爲兩棲部隊主要在陸地上作戰,應該屬於陸軍。

紀佑國推行軍事改革時,兩棲作戰部隊的歸屬問題差點讓彭茂邦與英常徽翻臉。

爲了避免海陸軍矛盾激化,順利推行軍事改革,紀佑國採取了“迂迴”策略。將空降兵劃給陸軍之後,紀佑國明確了陸戰隊與陸軍兩棲部隊的任務範圍,即陸戰隊負責搶灘登陸作戰,兩棲部隊則負責登陸之後的進攻行動。

這一改革方案暫時緩解海兩軍的矛盾,也讓陸戰隊與兩棲作戰部隊各具特色。

編制規模小的陸戰隊成爲了一支類似於特種部隊的精銳作戰部隊,在只有2個陸戰師(後改編爲3個陸戰旅)的情況下,陸戰隊非常重視兩棲登陸作戰能力,所有建設工作都以其爲核心展開。編制規模較大的陸軍兩棲作戰部隊則以正規地面作戰爲主,更加重視部隊的裝甲作戰能力備了大量重裝備,幾乎就是能夠在海灘上上岸的裝甲部隊。

半島戰爭中,陸戰隊的表超過了陸軍兩棲部隊。

準確的說,陸軍兩棲部隊沒有獲得場表演的機會而是“短小精悍”的陸戰隊緊隨空降兵登陸濟州島,順利完成作戰任務。陸戰隊的出色表現,爲其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趙潤東推行二輪軍事改革時。不但讓陸戰隊成爲獨立兵種。還讓陸戰隊合併了陸軍兩棲部隊。因爲彭茂邦已經退役。項鋌輝非常重視部隊地聯合作戰能力。所以陸軍兩棲部隊地反對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得到加強後。陸戰隊順應潮。加快了改革步伐。

到2027年6月和國海軍陸戰隊不但在規模上擴大了3倍。擁有9個陸戰旅。而且由兩棲作戰部隊演變爲“三棲作戰部隊”。擁有強大地低空突擊能力。爲此。陸戰隊不但單獨組建了航空兵。還耗費巨資採購“兩棲攻擊艦”。戰爭爆發前戰隊擁有240運輸直升機與上百架武裝直升機。按照總參謀部地規劃。到2030年。陸戰隊將組建第一支部署在兩棲攻擊艦上地固定翼艦載航空兵。擁有獨立空中打擊能力。比較遺憾地是。陸戰隊在2025年訂購地3艘兩棲攻擊艦最快也要到2030年才能正式服役。戰爭爆發時只能在原先地登陸艦與兩棲支援艦上部署直升機。低空突擊能力非常有限。

很多人並不知道。第一支進入戰備狀態地就是海軍陸戰隊。

因爲南亞戰場遠離大海。共和國還不具備向印度洋地區投送作戰部隊地能力。所以在空軍與陸軍擺出進軍南亞架勢時戰隊肩負起了鞏固東南防線地重任。進行戰略部署地時候。王元慶就明確提出須讓陸戰隊做出攻打臺灣地樣子。才能讓外界認爲共和國將在南亞地區發動戰爭。這一決策非常英明果陸戰隊任何準備都沒有。共和國地戰略欺騙行動就將露出馬腳。

按照元首地命令戰隊在9月下旬就進入了戰備狀態。

0月初,2個陸戰旅還在福建東南沿海地區舉行了一場大規模登陸作戰演習,檢驗部隊在突發情況下進行登陸作戰的能力。

因爲演習規模非常有限,沒有其他兵種參與,所以外界沒做大規模報道,只是日本與美國的軍事專家均認爲,共和國海軍陸戰隊舉行以突發情況下的登陸演習,是對臺灣當局的最高警告。

臺灣發生軍事政變後,陸戰隊的5個陸戰旅進入戰爭狀態。

隨着5個陸戰旅齊聚東南沿海地區,登陸艦隊與運輸船隻紛紛開赴福建港口,共和國攻打臺灣的意圖越來越明顯。但是在很多人看來,共和國此

仍然是震懾島內,爲在南亞地區發動戰爭打掩護。

由此可見,陸戰隊但肩負起重要作戰任務,還在開戰前發揮了戰略欺騙作用。

22日夜間,第1陸戰旅與第2陸戰旅的官兵開始登船,第3陸戰旅轉移到廈門附近的海軍航空兵基地,第戰旅與第5陸戰旅作爲戰役預備隊、進駐福清與泉州。5個陸戰旅在數個小時內完成了戰役準備工作。

23日凌晨4點30,第3陸戰旅2個陸戰營的官兵陸續登上直升機。

在空軍開始轟炸島內機場的時候,運載着第3陸戰旅官兵的直升機陸續起飛。

通過島內社團,局聯繫上了金門守軍指揮官,在承諾不追究參與軍事政變的責任的情況下,說服金門守軍指揮官接受大陸中央政府領導。

直升機機羣到達金門時,門守軍主動放棄抵抗,向陸戰隊繳械投降。

沒費一槍彈,陸戰隊順利“光復”金門。

此時,運載着2個陸戰旅的陸艦隊正在向澎湖羣島進發。

說服澎湖守軍“歸順”中央是軍情局重點任務之一,只是澎湖守軍指揮官不但沒在22日夜間給出答覆,還扣留了前去做說服工作的社團人員與軍情局特工。

發起作戰行時,裴承毅明確要求陸戰隊在進攻澎湖的時候儘量降低臺軍傷亡。

爲此,空軍與海軍航空兵沒轟炸澎湖的臺軍防禦陣地,甚至沒有對海灘防禦陣地進行打擊。

在制訂作戰計劃的時候,王元慶就要求儘量減少戰爭傷亡,特別是臺軍的傷亡。

爲什麼要這麼做,項鋌輝與裴承毅都很清楚。雖然臺灣發生了軍事政變,但是參與政變的大部分臺軍基層官兵都是服從命令,並不是真正反對兩岸和平統一。更重要的是,每一個臺軍基層官兵身後都有一個臺灣家庭,如果戰爭傷亡太大,不但會讓臺灣同胞產生逆反心理,還會影響民族團結。

如果不用顧慮戰爭傷亡,共和國也不會幾十年來一直堅持“和平統一”。

5點30分,登陸艦隊到達澎湖西面的登陸海域。

在澎湖守軍沒有宣佈投降的情況下,2個陸戰旅的官兵陸續登上直升機與登陸艇,準備按照作戰計劃,在天亮之後登陸澎湖。一般情況下,登陸作戰很少在夜間進行,主要是夜間的可視條件非常不理想,對登陸一方非常不利。

還有1個多小時,陸戰隊就將在炮火支援與空中掩護下登陸澎湖。

6點,情況出現轉變。

經過8個小時的艱苦談判,在軍情局的代表承諾不進行政治迫害、確保官兵利益、不追究參與政變的責任等等條件之後,澎湖守軍指揮官最終在大兵壓境巨大的壓力下宣佈投降,接受中央政府領導。

投降,是澎湖守軍的最佳選擇。

雖然駐紮在澎湖列島的臺軍超過3萬,但是其戰鬥力遠不如共和國海軍陸戰隊。真要開打,2個陸戰旅有足夠的能力登陸澎湖列島。在沒有空中支援、缺乏炮火支援、官兵士氣低彌、毫無鬥志的情況下,澎湖守軍恐怕連1天都堅持不了。

戰爭,只能帶來毀壞與傷亡。

對希望兩岸統一的炎黃子孫來說,由兄弟鬩牆造成的任何損失與傷亡都是民族恥辱!

天亮後,運送第一批陸戰隊官兵的登陸艇進入澎湖港,陸戰隊正式接管澎湖列島。

從金門到澎湖,陸戰隊沒有費一槍一彈,順利完成作戰任務。

毋庸置,真正的功臣不是海軍陸戰隊,也不是軍情局,而是兩岸間往來不絕的民間交流。數十年來,通過民間交流,不但讓臺灣同胞瞭解了大陸的變化,也讓大陸百姓認識了臺灣寶島。隨着兩岸經濟往來日益密切,臺灣在經濟上已經與大陸完成了“統一”。在此情況下,雖然臺軍將領不能下海經商,但是其親人朋友中肯定有人與大陸有聯繫,使其在各個方面都與大陸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用王元慶在戰後的話來說,統一是大勢所趨,任何違背民族統一的逆流終將消散。

不管是空降兵、還是陸戰隊,不管是戰鬥、還是接管,前幾個小時,臺軍與叛軍的舉動充分證明臺灣軍民心向統一。即便李向志通過軍事政變推翻了爲統一努力的郭銘,也無法讓臺灣軍民背棄民族!

分裂數十年,中華民族終於等到了統一到來的時刻!

第183章 分蛋糕第20章 唱高調第8章 再起波瀾第49章 精小強悍第61章 由冷轉熱第75章 國家意志第162章 連環套第128章 借題發揮第53章 強強對話第27章 新總統第29章 目的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59章 星戰計劃第89章 戰爭影響第106章 無敵空降兵序十四鷹擊長空第4章 重要證物第98章 並不重要的真相第142章 合縱連橫第111章 進攻的空降兵第105章 西非戰火第85章 戰略封鎖第2章 情報安全事件序十七偃旗息鼓第46章 特殊存在第66章 十年磨一劍第49章 錯有錯招第17章 積極主動第141章 佯攻第82章 靠山與替罪羊第75章 國家意志第94章 深入主題第91章 守株待兔第99章 安慰性決議第5章 變革時代第80章 再次遭遇第82章 借題發揮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146章 攻堅戰第138章 高興得太早第126章 步兵之王第117章 南方決戰第44章 邁向戰爭第139章 致命打擊第61章 總體戰略第13章 聯合火力支援第96章 九分鐘的戰鬥第79章 戰場外的戰鬥第3章 攻心爲上第86章 戰前動員第83章 造勢第54章 對策第92章 私下媾和第55章 多用途第70章 替代方案第13章 暗中支持第32章 考察第14章 隱秘行動第93章 大轉折第33章 揮灑自如第71章 民主表決第24章 總理的意志第97章 一物降一物第2章 各盡其職第27章 海空對抗第114章 窮途末路第44章 善後第24章 撲朔迷離第23章 中國問題專家第28章 刺客的較量第98章 東衝西突第1章 打打停停第70章 太平洋的枷鎖第39章 主權宣言第37章 時過境遷第148章 創造歷史第8章 複雜化第86章 戰前動員第45章 驚天陰謀第118章 無藥可救第55章 以戰促和第27章 擋箭牌第113章 關鍵問題第58章 空中走廊第78章 招決勝負第47章 重生第149章 左衝右突第39章 善後工作第50章 防禦部隊第40章 空軍出動第52章 不屈第16章 捧殺第67章 快速船隊第134章 轟炸開始第113章 西面開打第71章 萬事俱備第99章 火急火燎第24章 驟變第16章 救人第99章 火急火燎
第183章 分蛋糕第20章 唱高調第8章 再起波瀾第49章 精小強悍第61章 由冷轉熱第75章 國家意志第162章 連環套第128章 借題發揮第53章 強強對話第27章 新總統第29章 目的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59章 星戰計劃第89章 戰爭影響第106章 無敵空降兵序十四鷹擊長空第4章 重要證物第98章 並不重要的真相第142章 合縱連橫第111章 進攻的空降兵第105章 西非戰火第85章 戰略封鎖第2章 情報安全事件序十七偃旗息鼓第46章 特殊存在第66章 十年磨一劍第49章 錯有錯招第17章 積極主動第141章 佯攻第82章 靠山與替罪羊第75章 國家意志第94章 深入主題第91章 守株待兔第99章 安慰性決議第5章 變革時代第80章 再次遭遇第82章 借題發揮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146章 攻堅戰第138章 高興得太早第126章 步兵之王第117章 南方決戰第44章 邁向戰爭第139章 致命打擊第61章 總體戰略第13章 聯合火力支援第96章 九分鐘的戰鬥第79章 戰場外的戰鬥第3章 攻心爲上第86章 戰前動員第83章 造勢第54章 對策第92章 私下媾和第55章 多用途第70章 替代方案第13章 暗中支持第32章 考察第14章 隱秘行動第93章 大轉折第33章 揮灑自如第71章 民主表決第24章 總理的意志第97章 一物降一物第2章 各盡其職第27章 海空對抗第114章 窮途末路第44章 善後第24章 撲朔迷離第23章 中國問題專家第28章 刺客的較量第98章 東衝西突第1章 打打停停第70章 太平洋的枷鎖第39章 主權宣言第37章 時過境遷第148章 創造歷史第8章 複雜化第86章 戰前動員第45章 驚天陰謀第118章 無藥可救第55章 以戰促和第27章 擋箭牌第113章 關鍵問題第58章 空中走廊第78章 招決勝負第47章 重生第149章 左衝右突第39章 善後工作第50章 防禦部隊第40章 空軍出動第52章 不屈第16章 捧殺第67章 快速船隊第134章 轟炸開始第113章 西面開打第71章 萬事俱備第99章 火急火燎第24章 驟變第16章 救人第99章 火急火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