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非常閱兵

10月的第一天,首都天安門廣場。

全世界最大的廣場上,受邀前來參加國慶慶典的,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數十萬軍民代表組成了人的海洋。沒有統一衣着、沒有鮮明標語,看上去有點凌亂。數十萬人臉上洋溢着同樣的表情、眼中閃爍着同樣的神態,驕傲與自豪、期待與自信。

天安門城樓上,趙潤東走到了講臺後面。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是熱愛和平的民族,是最具有獻身精神與勇於奮鬥的民族。”趙潤東的講話很有節奏,很有底氣。“經過七十年的努力發展與艱苦奮鬥,中華民族的歷史翻到了新的一頁。在我們慶祝祖國華誕的時候,應該記住那些爲了建立新華國、爲了中華民族復興而鞠躬盡瘁、英勇捐軀的先烈,應該記住那些在保家衛國、抵抗外敵的戰鬥中奮勇搏鬥、無私奉獻的戰士,應該記住那些在建設祖國、共創美好家園的工作崗位上揮汗如雨、兢兢業業的勞動者。共和國是所有人民的祖國,是所有人民的家園。國際局勢風雲變幻、世界格局動盪不安,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艱辛而漫長。國家振興、民族復興,需要軍人、工人、農民、教師、醫生、科學家、學者、以及社會各界,所有中華民族的成員共同努力、共同奮鬥。在我們慶祝祖國華誕的時候,不要忘記歷史給予我們的偉大使命,不要忘記民族寄予我們的偉大職責……”

廣場上鴉雀無聲,數十萬軍民聚精會神,全神貫注的聽着元首的講話。

閱兵儀式開始,走在最前面的是三軍儀仗隊。

共和國近10多億百姓在電視機前收看了國慶慶典活動。

緊隨三軍儀仗隊的不是陸軍學院方隊,而是高舉空降兵軍旗、身着高原迷彩服的空降兵方隊。

“現在走來的是由參加了‘老撾平叛戰爭’與‘越南平叛戰爭’的空降15軍與空降16軍組成的空降兵方隊。在兩次赴外作戰中,空降兵不但是我軍的尖刀部隊,還在戰鬥中表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勇氣與毅力,在農黑戰鬥中,空降15軍某部創造了在二十四小時內殲滅五倍於己敵人的驚人戰績……”

電視臺的主持人進行解說的時候,觀衆認出了走在最前面的領隊。

就是那個“訓斥”了戰地記者,義無返顧的衝入硝煙瀰漫戰場的空降兵。對,就是那個叫李東石的班長!

與幾個月前相比,李東石發生了很大變化。

現在,他不再是空降153旅3營3連3排3班班長,而是營軍士長。懂得共和國軍銜標誌的觀衆都看了出來,李東石肩膀上多了幾條與軍官不一樣的“槓槓”,那是高級軍士長的標示。

更顯著的是,李東石胸前佩帶着3枚勳章。

緊隨空降兵方隊的是裝甲部隊的步兵方隊。

“現在走來的是參加過‘老撾平叛戰爭’與‘越南平叛戰爭’的第27軍某部組成的機械化步兵方隊。在兩次戰爭中,機械化步兵部隊擔負起了攻堅重任,在萊州的戰鬥中,第27軍某部連續突破數道防線……”

主持人的講解很有激情,觀衆卻更加關注受閱軍人身上的勳章。

到此時,幾乎所有觀衆都發現,參加檢閱的官兵全是上過戰場的老兵,絕大部分官兵胸前都佩帶着亮閃閃的勳章。

跟在後面的還有陸軍裝甲兵方隊、陸軍快速反應部隊方隊、陸軍特種兵方隊、陸軍航空兵飛行員方隊,隨後是海軍艦隊官兵方隊、海軍陸戰隊方隊、海軍航空兵飛行員方隊、海軍潛艇官兵方隊,最後是空軍的飛行員方隊、地勤人員方隊。

無一例外,參加受閱的都是作戰部隊的官兵。

與10年前的閱兵相比,隊伍走得不是那麼整齊,官兵的高矮也不是那麼一致,但是他們都是上過戰場的老兵,是經歷過血與火考驗的戰士。踏出的每一步都是那麼有力,揮起的每一下都是那麼自信。

軍隊的戰鬥力不是看正步走得好不好,而是看戰鬥打得好不好。

徒步方隊過後,車輛方隊上場,行駛在最前面的仍然是陸軍的主戰坦克。

與10年前的閱兵相比,車輛方隊的變化也很大。當觀衆發現所有主戰坦克都保持了從戰場上回來的樣子時,不免得暗自驚歎,國家難道沒錢爲坦克重新刷一遍油漆嗎?

不是沒錢,而是特意保持了戰鬥結束時的樣子。

行駛在最前面的那輛z993型主戰坦克炮塔後面有3根鞭狀天線,明顯是一輛營級指揮坦克。炮塔正面有2處明顯的彈坑,表明該坦克在戰鬥中曾經遭到敵人反坦克炮、或者反坦克導彈的打擊。

後面2輛z993型主戰坦克是連級指揮坦克,車體正面與炮塔正面都有傷痕。

跟在後面的所有主戰坦克都有類似的情況。

雖然看上去很斑駁,給人一種難登大雅之堂的感覺,但是當這些參加過戰爭的坦克出現在閱兵場上的時候,現場的每一個人、電視機前的每一個觀衆都聯想到了幾個月前的那兩場激烈戰爭,聯想到了衝鋒陷陣、爲國捐軀的戰士。

坦克方隊後面是步兵戰車方隊、空降戰車方隊、輪式突擊炮方隊、輪式步兵戰車方隊、輪式突擊車輛方隊、自行榴彈炮方隊、自行火箭炮方隊、自行高射炮方隊,與坦克方隊一樣,其他作戰車輛都來自作戰部隊。

講解陸軍裝備時,電視臺主持人特別提到了自行高射炮在城市攻堅戰中的重大貢獻。

陸軍戰術裝備展示完畢之後,輪到海軍裝備登場。

與10年前的閱兵相比,海軍裝備中少了岸艦導彈方隊、多了海基戰區反彈道導彈方隊,其他的基本上沒有變化,依次登場的分別是陸戰隊兩棲坦克方隊、陸戰隊兩棲裝甲車方隊、陸戰隊兩棲突擊車輛方隊、反艦導彈方隊、防空導彈方隊、海基戰區反彈道導彈方隊、雷達方隊等。

跟在海軍後面的是空軍的地面車輛方隊。

行駛在最前面的是自行防空導彈系統方隊、然後依次是遠程防空導彈方隊、遠程防空雷達方隊、新興相控陣防空雷達方隊等。

相對而言,空軍需要在地面展出的武器裝備並不多。

最後登場的是包括戰略打擊力量在內的遠程打擊武器。

與10年前的閱兵相比,少了很多戰術彈道導彈,多了潛射戰略彈道導彈方隊。

以出場順序,依次是陸軍戰術彈道導彈方隊、陸軍中程彈道導彈方隊、陸軍遠程巡航導彈方隊,海軍遠程巡航導彈方隊、海軍潛射戰略彈道導彈方隊、空軍戰術彈道導彈方隊、空軍遠程巡航導彈方隊與空軍戰略彈道導彈方隊。

最受關注的,無疑是海軍潛射戰略彈道導彈方隊與空軍戰略彈道導彈方隊。

按照電視臺主持人的解說,海軍展出的是jl-3b型潛射戰略彈道導彈,空軍展出的則是df-42c型戰略彈道導彈。兩種導彈是共和國國家安全的基石、是最有威懾的戰略武器、是打擊外敵的殺手鐗。

細心的人發現,展出的兩種戰略打擊武器的數量比10年前增加了1倍以上!

雖然閱兵只是展示軍事實力,炫耀武裝力量的機會,展出的數量並不代表實際裝備的數量,但是共和國有意展出了更多的戰略武器,表明共和國更加重視戰略武器在國防安全戰略中的重要性,預示世界局勢並不太平。

西方媒體據此認爲,共和國在國慶閱兵上展示大量戰略武器,表明共和國的戰略武器不再是擺設,不僅僅是威懾手段,而是隨時可以用於戰爭的“作戰武器”。

地面閱兵結束,空中閱兵登場。

飛在最前面的不是作戰飛機,而是空降部隊的大型運輸機。第二批從天安門上空飛過的同樣是隸屬於空降部隊的戰術運輸機,然後纔是大型預警機、加油機、轟炸機、戰鬥機等作戰飛機。

與10年前的閱兵相比,此次空中閱兵多出了幾種新式飛機。

最引人關注的有兩種大型飛機,一是以大型運輸機爲基礎、腹部安裝了外形像獨木舟的雷達整流罩的戰場監視飛機、也被稱爲空中指揮機,二是以戰術運輸機爲基礎、全身佈滿了天線的電子戰飛機。

這2種戰機都參加了年初的作戰行動,表現非常優秀。

細心的觀衆還發現,伴隨電子戰飛機通過天安門上空的2架戰鬥機不是一般的戰鬥機,而是在j-11b基礎上改進而來的dj-11b防空壓制戰鬥機。要想分辨兩種戰機,不能從外形上找差別,只能從攜帶的武器彈藥上找區別。j-11b掛的是空對空導彈,dj-11b掛的則是反輻射導彈與空對地導彈。

當全部換裝j-10b的“八一飛行表演隊”從空中飛過的時候,閱兵正式結束。

很不平常的閱兵活動,按照共和國電視臺的說法,參加閱兵儀式的部隊中,80%以上的官兵與裝備參加過戰爭,所有受閱部隊都是作戰部隊,沒有專門爲閱兵做準備,基本上都是在閱兵開始的前一天從駐地趕到首都,接受國家與人民的檢閱。

果真如此,受閱部隊在閱兵場上的表現足以證明10年來共和國軍隊的變遷。

只有接受過戰火考驗的軍隊,纔是真正具有戰鬥力的軍隊!

第48章 痛殲美軍第139章 指揮藝術第2章 職責使然第88章 甕中捉鱉第140章 猛虎下山第10章 冰山一角第115章 附帶影響第51章 輪迴第71章 全面爆發第3章 利益集團的陰影第80章 輕重緩急第118章 充分準備第36章 將帥離心第52章 不屈第14章 婆羅門貴族第104章 對症下藥第58章 高端之爭第58章 大國心態第97章 虛張聲勢第80章 全面軍備競賽第25章 分寸與輕重第46章 特殊存在第63章 失控第18章 奪權第35章 有備而來第44章 閉門決策第40章 空軍出動第22章 空中爭雄第5章 軍情局長第56章 領頭羊第66章 十年磨一劍第7章 實戰演練第24章 死灰復燃第86章 空中夾擊第38章 戰鬥單位第14章 驟然緊張第22章 最高決策第40章 殺雞用牛刀第20章 風聲鶴唳第124章 領跑者第55章 大獲全勝第17章 正名第119章 聲東擊西第27章 機會第92章 揀便宜第132章 聯合反潛第27章 統一步調第5章 變革時代第61章 奪權第124章 全能戰士第58章 大國心態第99章 安慰性決議第6章 拷問第111章 處處被動第33章 揮灑自如第146章 剛猛打法第121章 防守反擊第5章 時事造英雄第24章 軍事顧問第113章 放開手腳第31章 暗算第16章 捧殺第127章 空中反擊第14章 隱秘行動第35章 主動迎戰第1章 遲來的條約第18章 風起浪涌第78章 少壯派第37章 風起雲涌第62章 十萬火急第59章 初次交手第63章 他山之石第20章 風聲鶴唳第53章 建議第30章 英雄第53章 碧空逞雄第35章 交易第14章 驟然緊張第100章 全面動員第39章 潛藏的目的第73章 從政治家到政客第21章 屋漏偏逢連雨天第138章 絕對火力優勢第51章 刀尖序一利劍出鞘第183章 分蛋糕第104章 力量決定一切第5章 盟友第61章 硬仗第97章 一物降一物第33章 親自作餌第1章 出發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131章 不平靜的一天第68章 搶先攻擊第21章 搶佔制高點第11章 轉機第20章 修憲第15章 論爭第42章 幫倒忙
第48章 痛殲美軍第139章 指揮藝術第2章 職責使然第88章 甕中捉鱉第140章 猛虎下山第10章 冰山一角第115章 附帶影響第51章 輪迴第71章 全面爆發第3章 利益集團的陰影第80章 輕重緩急第118章 充分準備第36章 將帥離心第52章 不屈第14章 婆羅門貴族第104章 對症下藥第58章 高端之爭第58章 大國心態第97章 虛張聲勢第80章 全面軍備競賽第25章 分寸與輕重第46章 特殊存在第63章 失控第18章 奪權第35章 有備而來第44章 閉門決策第40章 空軍出動第22章 空中爭雄第5章 軍情局長第56章 領頭羊第66章 十年磨一劍第7章 實戰演練第24章 死灰復燃第86章 空中夾擊第38章 戰鬥單位第14章 驟然緊張第22章 最高決策第40章 殺雞用牛刀第20章 風聲鶴唳第124章 領跑者第55章 大獲全勝第17章 正名第119章 聲東擊西第27章 機會第92章 揀便宜第132章 聯合反潛第27章 統一步調第5章 變革時代第61章 奪權第124章 全能戰士第58章 大國心態第99章 安慰性決議第6章 拷問第111章 處處被動第33章 揮灑自如第146章 剛猛打法第121章 防守反擊第5章 時事造英雄第24章 軍事顧問第113章 放開手腳第31章 暗算第16章 捧殺第127章 空中反擊第14章 隱秘行動第35章 主動迎戰第1章 遲來的條約第18章 風起浪涌第78章 少壯派第37章 風起雲涌第62章 十萬火急第59章 初次交手第63章 他山之石第20章 風聲鶴唳第53章 建議第30章 英雄第53章 碧空逞雄第35章 交易第14章 驟然緊張第100章 全面動員第39章 潛藏的目的第73章 從政治家到政客第21章 屋漏偏逢連雨天第138章 絕對火力優勢第51章 刀尖序一利劍出鞘第183章 分蛋糕第104章 力量決定一切第5章 盟友第61章 硬仗第97章 一物降一物第33章 親自作餌第1章 出發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131章 不平靜的一天第68章 搶先攻擊第21章 搶佔制高點第11章 轉機第20章 修憲第15章 論爭第42章 幫倒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