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不平靜的一天

。月丑日。東線決戰開始後最不平靜的一天。

剛纔進入凌晨,在加登裡奇休整了數日的刀軍經過一夜緊張的準備,搭上了開往瓦拉納西的列車。雖然作爲戰略反應部隊,刀軍能在不依靠其他力量的情況下,在2制小時內完成距離在打手 屋說,小沏千米內的戰場機動任務,但是隻要條件允許,作戰部隊會盡量利用鐵路進行戰場機動,一是鐵路的運輸效率更高,二是對裝備的損耗更小,三是能夠確保作戰人員以最佳精神狀態參加戰鬥。

以刀軍的編制標準,總共需要萬列掛打手 屋說,小四節車皮的列車才能運走全部裝備與人員。

費勁周折,袁晨皓才弄來了奶小列車,不得已,只能讓大部分戰鬥人員與所有非戰鬥人員搭乘陸航的垂直起降運輸機前往瓦拉納西。因爲運輸機的速度比列車快得多,所以人員在天亮後出發。

裝載刀軍重型裝備的列車剛剛離開加登裡奇就被美國的偵察衛星發現了。

收到衛星偵察報告,杜奇威並未感到驚訝。按照他的判斷,裴承毅遲早會把刀軍派往瓦拉納西。弘軍的先頭部隊已經到達安拉阿巴德,主力部隊也在即將到達。如果裴承毅不打算讓刀軍參加攻打安拉阿巴德的作戰行動,就會在弘軍包圍安拉阿巴德之後,讓刀軍從瓦拉納西出發,向西快速突擊。

從刀軍出發的時間來看,裴承毅肯定沒有想過首先打下安拉阿巴德。

只要刀軍完成了大縱深突擊,安拉阿巴德就將成爲裴承毅的囊中之物,到時候就算弘軍什麼都不做,安拉阿巴德的印軍也會在彈盡糧絕後繳械投降。不管怎麼說,安拉阿巴德不是軍事要塞,如果不能及時解圍,守軍堅持不了多久。

天亮前,弘軍主力到達安拉阿巴德。

與杜奇威的猜測一樣,54軍沒有立即發起大規模進攻,而是以迂迴包抄的方式,首先切斷了安拉阿巴德與外界的聯繫,然後在印軍防禦陣地外圍部署防線,擺出了長期圍困安拉阿巴德的架勢。

直到這個時候,杜奇威都沒有聯繫史塔克。

判斷裴承毅會不會攻打安拉阿巴德,不是是否立即攻打安拉阿巴德,也不是看刀軍是否前往安拉阿巴德,因爲裴承毅肯定會讓墜軍包圍安拉阿巴德,等刀軍到達後再安排下一步作戰行動。

問題是,杜奇威不能等到那個時候,準確的說,是印軍不能等到那個時候。

如果等到刀軍到達安拉阿巴德再判斷裴承毅的意圖,就算在安拉阿巴德作戰的是杜奇威親自指揮的美軍,也來不及調整部署,阻止刀軍西進。

能夠用來判斷裴承毅戰役企圖的依據只有一斤”那就是運往安拉阿忍德的作戰物資。

如果僅包圍安拉阿巴德,此時送往前線的物資不會很多,只夠弘軍使用,大部分物資留在瓦拉納西,等刀軍到達後,再一同運往前線。如果運輸力量不夠,甚至會把凹軍的物資分配給刀軍,然後用儲備在瓦拉納西的物資補充凹軍。主要就是刀軍的編制太大,對運輸力量的要求很高。瓦拉納西到安拉阿巴德的路程大約打手 屋說,小墜千米,爲了最大限度確保刀軍的突擊能力,裴承毅肯定會讓刀軍在安拉阿巴德集結。如此一來,爲了確保刀軍的運輸工作,就只能減少物資運送量。

如果情況相反,大批物資送往安拉阿巴德,基本上可以肯定裴承毅採用了比較保守的戰術。先讓刀軍協助弘軍攻佔安拉阿巴德,再依靠凹軍的支持向西挺進,穩打穩紮的撕開印軍的戰略防線。果真如此的話,杜奇威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雖然刀軍在加登裡奇休整了好幾天,但是凹軍已經持續作戰舊多天,失去進攻的突然性之後,刀軍很難憑自身的力量大踏步前進。只要擋住了刀軍的前進步伐,不管向後退了多遠,印軍都能在阻擊刀軍的戰鬥中重新構建戰略防線。

裴承毅會選擇穩枰穩紮的戰術嗎?

收到偵察報告後,杜奇威就知道,不管在什麼時候,絕對不能小看裴承毅。

運往安拉阿巴德的作戰物資非常有限,最多隻能供弘軍消耗好小時。杜奇威似乎有點不大相信裴承毅會如此大膽,讓情報分析員再次分析了偵察衛星發回的照片,一一覈對了照片上開往安拉阿巴德的列車與卡車車隊,甚至對露天放置的貨物性質做了甄別。第二份分析報告仍然一樣,送往安拉阿巴德的物資最多供弘軍消耗昭小時。

是不是太少了?

杜奇威有點疑惑了,裴承毅到底想幹什麼?

刀軍從加登裡奇出發,最快也要落卜時後才能到達瓦拉納西,然後還得前往安拉阿巴德。也就是說,刀軍能在飛日夜間完成進攻準備就非常不錯了。即便運送刀軍之前,可以爲凹軍補充大約2天的作戰物資,可是刀軍在安拉阿巴德集結,肯定會調用分配給弘軍的作戰物資。刀軍的編制規模與弘軍旗鼓相當,消耗物資的能力與碧軍不相上下。也就是說,刀軍離開安拉阿巴德時,不但會拿走弘軍的所有作戰物資。而且攜帶的作戰物資只能堅

裴承毅是不是瘋了?

如果弘軍沒有足夠的作戰物資,就算戰鬥力再強悍,也打不過舊倍以上的印軍。裴承毅不可能不知的補給工作在美國偵察衛星的監視之下,也就不可能犯如此嚴重的低級錯誤。刀軍的問題也一樣,不管突擊能力有多強大,沒有作戰物資,刀軍在印軍面前將寸步難行。

杜奇威並不相信裴承毅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

要知道,開戰以來,裴承毅都在竭力解決中國軍隊的後勤保障問題,爲此甚至放棄了很多擴大戰果的機會。一個如此重視後勤的指揮官,怎麼可能讓2個主力軍在後勤保障不到位的情況下深入敵後?

直到當天中午,隨着運送刀軍官兵的機羣到達瓦拉納西,杜奇威才猛然明白過來。

不是裴承毅不向往安拉阿巴德運送作戰物資,而是他手裡沒有足夠的運輸設備。半數以上的列車車皮被派去運送刀軍的重裝備,其餘的則分散在各條運輸線上。半數以上的重型卡車被派去支援彌軍與刃軍,其餘的則用來爲偏遠地區的孟加拉族戰爭難民運送生活物資。也就是說,裴承毅是有心無力。

當然,裴承毅不是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運送刀軍官兵的機羣就是一支不可忽視的運輸力量。

到此,裴承毅調動垂直起降運輸機運送刀軍官兵的意圖也顯現了出來。

這些運輸機到達瓦拉納西之後,立即裝上作戰物資,飛往安拉阿巴德。雖然每架垂直起降運輸機只能運載噸貨物,但是能夠在打手 屋說,小個小時內飛一個來回,即便算上正常維護所需的時間,在飛日夜間之前,能夠飛佔到力趟。也就是說,總共打手,屋說,小力架皿齒,能夠在刀軍發起進攻之前,向前線運送效凹到暇四噸物資,相當於7到打手,屋說,掛刃節車皮的列車的運輸量。

按照碧軍的戰鬥標準,這些物資能夠消耗彌小時。如果按照刀軍執行突擊任務時的戰鬥標準,這些物資能夠消耗昭小時左右。後勤保障的問題迎刃而解,裴承毅的戰役企圖也完全明朗化。

按照杜奇威的計算結果,如果由刀軍協助弘軍攻打安拉阿巴德,因爲大斟模地面進攻會消耗更多的物資,所以在飛日夜間囤積的物資最多隻能消耗好小時。如果裴承毅不能儘快抽調更多的運力,就無法爲2個軍提供充足的後勤保障。如果讓刀軍繞過安拉阿巴德發起大縱深進攻,在爲弘軍留下出小時的戰鬥物資的情況下,刀軍仍然能夠攜帶足以堅持3天的作戰物資。只要裴承毅將打手 屋說,小力架。回留在瓦拉納西,就能確保刀軍在突擊作戰中不用爲物資發愁。更重要的是,隨着運送77軍的列車到達安拉阿巴德,裴承毅可以通過地面補給的方式爲弘軍提供充足的作戰物資。

毫無疑問,裴承毅準備讓77軍發起大縱深戰略進攻。

新的問題是,刀軍的目的地在哪?

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杜奇威考慮的不是刀軍的突擊能力,讓是後勤保障能力。

因爲只能以空運方式爲刀軍提供作戰物資,所以後勤保障所能到達的距離,就是空運所能到達的距離。更重要的是,空運距離與空運能力成反比。也就是說,空運距離越遠,空運的物資就越少。刀軍在大縱深突擊中”天需要狂功到萬工。噸作戰物資(絕大部分是提供給獨立炮兵旅與各旅炮兵營的彈藥),如果遭到印軍頑強抵抗,物資消耗速度還會加快不少。如此一來,至少得確保每天爲刀軍運送狂噸物資。打手 屋說,小力架皿石要在叢小時之內運送醜功噸物資,平均每架運送打手,屋說,小噸,按照每架次運送力噸計算,需要飛8個多架次,按照每次運送舊噸計算,需要飛打手,屋說,小打手,屋說,小個架次。根據。曰的性能,不難算出,空運距離最多勁千米。也就是說,即便皿一醜從安拉阿巴德出發,刀軍的直線突擊距離不能超過勁千米!

得出這一結論,再在地圖上畫個圓圈,就能確定刀軍的揮擊範圍了。

那麼,刀軍將攻打哪個戰略要地呢?

只用了幾分鐘,杜奇威就做出了判斷,刀軍的目的地肯定是法塔赫布爾!

直到這個時候,杜奇威仍然沒有發出警告。

判斷出裴承毅的戰役意圖,不等於擊敗了刀軍。

印軍能夠死守法塔赫布爾嗎?

顯然不可能,因爲法塔赫布爾是安拉阿巴德的大後方,如果印軍死守法塔赫布爾,裴承毅很有可能將計就計,讓刀軍圍困法塔赫布爾,然後調集兵力,甚至出動正在休整的出軍,集中力量打下安拉阿巴德。因爲法塔赫布爾受到圍困,所以印軍不可能在該地以東建立下一道戰略防線,只能在法塔赫布爾以西建立防線。

再退就是坎普爾了!

退到坎普爾的後果是什麼?

那意味着,東線戰場上中國軍隊的鋒線距離新德里不到鈉千米!

真要走到這一步,裴承毅很有可能礴整戰爭計戈”把西線當做次要戰線,集中兵力從東線攻打新德里女道,從中國軍隊控制的伯尼哈爾山口到新德甲壞有鞏。從巴軍包圍的阿姆利則到新德里大約她千米,即便從薩特萊傑河的印阿邊境線到新德里也有勁千米。出於各方面,特別是政治上的考慮,中國軍隊很有可能放棄西線戰場,繼續擴大東線進攻。

想到這,杜奇威完全肯定裴承毅的意圖就是讓刀軍攻佔法塔赫布爾。

等到中國軍隊做好進攻新德里的準備時,已經控制了打手 屋說,小恆河流域。雖然從法塔赫布爾出發攻打新德里,軍隊完全在內陸作戰,遠離港口,但是中國軍隊完全可以利用恆河流域的鐵路交通線,爲作戰部隊提供充足的後勤保障。杜奇威甚至相信,爲了給軍隊提供充足的作戰物資,中國政府會從尼泊爾、孟加拉國等與印度同樣採用窄軌鐵路的國家借用列車,增強恆河地區的運輸能力。如果考慮到恆河河道的航運能力,以及中國軍隊強大的空運與公路運輸能力,別說確保幾斤,軍,就算在東線投入墜萬大軍也不是問題。

做出這一判斷之後,杜奇威才聯繫了史塔克。

印軍絕對不能死守法塔赫布爾,就算無法殲滅刀軍,也要竭盡全力將刀軍擋在法塔赫布爾以西地區,絕對不能讓刀軍靠近法塔赫布爾。至於什麼時候加強法塔赫布爾的防禦力量,那是今後才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果無法擋住刀軍,哪怕印軍守住了法塔赫布爾,也不可能長久駐守,遲早要被中國軍隊殲滅。

發出警告,杜奇威才鬆了口氣。

也就在這個時候,即北京時間舊點刃分,3軍正式將加爾各答的駐防任務全部移交給空突旅,踏上了返回孟加拉國的道路。

在弱軍前往孟加拉國的時候,第一批進入印度境內的孟加拉國陸軍開始接管難民營。

按照共和國與孟加拉國達成的協議,在共和國軍隊取得地面戰爭的勝利之後,由孟加拉國負責西孟加拉邦、及其鄰近的孟加拉族聚居區的佔領工作,並且由孟加拉國軍隊負責看管與安置戰爭難民。

受政治影響,孟軍首先接管的不是加爾各答,而是各處難民營。

不得不說,孟加拉國政府很重視印度境內的同胞。進入印度的第一批孟軍沒有攜帶多少重裝備,甚至沒有攜帶多少彈藥,而是在各種車輛內塞滿了提供給難民的生活物資,特別是難民營繼續的糧食與藥品。

爲了加大宣傳力度,孟軍還邀請了幾百名記者同行。

當然,共和國陸軍也不會錯過自我宣傳的好機會。

向孟軍轉交個於英吉利巴扎爾城外的難民營的時候,裴承毅派去的東方聞少校親自將象徵着難民營管理權的大門鑰匙,以及記錄着萬萬斤。名字的花名冊交給了前來接管的孟軍少將,並且在上百名記者面前合影。隨後,東方聞不但回答了記者的提問,還邀請記者進入難民營參觀。雖然這座印度東部地區最大的難民營裡有萬萬人,但是營地內井井有條,各種基礎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除了必備的診所、急救中心、食物分發點之外,還有專門爲難民準備的託兒所小學。一批來自共和國的志願者甚至在難民營內開辦了臨時培學校,爲那些失去家園的難民傳授工作技能,向他們介紹前往共和國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證件,以及最適合他們的工作。

不得不說,這次宣傳極大限度的改變了共和國、特別是共和國軍隊在外界眼裡的形象。

軍人能夠在前線奮勇殺敵,也能在後方拯救難民。

按照一個法新社的記者在現場做的報道,共和國不但爲這些失去家園、飽受戰火摧殘的難民提供了避難所、基本生活物資、醫療保障、基礎教育,還向他們敞開了胸懷,以提供出國務工的方式,讓他們看到了重建家園、獲得幸福生活的希望。

只不過,不是所有記者都感到滿意。

幾名記者提出前往加爾各答,結果被東方聞以不在孟軍的接管範圍之內爲由拒絕了。

實際上,孟加拉國政府也不想淌加爾各答那潭渾水。

在共和國提出將移交加爾各答管轄權的時間延婦天之後,喜加拉國立即答應,並且表示如果有必要,還可以適當延遲。

誰都知道,共和國需要時間完成善後工作。

雖然凹軍撤走了,刀軍也開走了,但是3斤,空突旅留了下來。

即便主要任務是收繳印軍的武器裝備,安置戰俘,遣散非戰鬥人員,可是按照部分西方新聞媒體、特別是美國新聞媒體的猜測,共和國陸軍首先要做的就是清理戰爭廢墟,毀滅在加爾各答造成人道主義災難的證據。

不管怎麼樣,共和國陸軍沒有開放加爾各答,孟加拉國陸軍也沒有開往加爾各答。

當天晚些時候,全球新聞媒體再次炒作加爾各答新聞的時候,一條由幾名深入印度東北地區的“國際記者聯合會”的自由記者發到網絡上的戰地新聞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準確的說,那不是戰地新聞,而是對大屠殺的指控!

紙包不住火,世界輿論頓時一片譁然。(未完待續

第80章 全面軍備競賽第76章 虎視眈眈第78章 少壯派第28章 刺客的較量第134章 無條件投降第69章 司令官的價值第157章 再起硝煙第14章 真實身份第177章 爭分奪秒第54章 獨一無二第136章 超級反艦導彈第27章 擋箭牌第52章 一挑三第94章 深入主題第130章 搶先攻擊第90章 大方向第14章 苗頭第127章 空中反擊第77章 退守固本第51章 和平解放第3章 秘密同盟第25章 國家戰略計劃序八生死角逐第35章 發展方向第50章 未來戰士第33章 亮底牌第20章 修憲第13章 政治風暴第122章 激戰將至第3章 暗流第41章 毀天滅地第105章 敵後立足第1章 打打停停第13章 情報安全第40章 政治犧牲品第7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4章 團圓第6章 一路走好第65章 開創性戰役第4章 你情我願第157章 東家出面第78章 主力艦第2章 政治鬥爭第39章 主權宣言第109章 擴大進攻第109章 猛然醒悟第40章 掉包第23章 問題累積第65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26章 領袖第43章 和平利用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8章 人才第98章 齊心協力第56章 最後的機會第19章 遷都問題第45章 雷霆一擊第40章 窗戶紙第105章 敵後立足第49章 風雲再起第26章 新班子第82章 調整第85章 爭奪第一第109章 擴大進攻第5章 盟友第68章 自釀苦果第57章 胸懷大志第124章 將帥之別第64章 繼續前進第3章 通往戰爭的大門第111章 和平信號第27章 統一步調第2章 赤子之心第116章 危險重重第9章 共和國模式第64章 龍出昇天第110章 克敵之長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第99章 單獨戰役第48章 緊鑼密鼓第5章 時事造英雄第3章 羣英會集第82章 靠山與替罪羊第54章 中堅力量第67章 黑色十五分鐘第95章 眼高手低第19章 高層會晤第47章 重生第11章 大國的面子工程第36章 致命決策第81章 早死晚死序七死亡遊戲第105章 再赴戰場第56章 快準狠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160章 半島戰爭分水嶺第62章 膽大包天第69章 前因後果第9章 空降兵第22章 用心險惡
第80章 全面軍備競賽第76章 虎視眈眈第78章 少壯派第28章 刺客的較量第134章 無條件投降第69章 司令官的價值第157章 再起硝煙第14章 真實身份第177章 爭分奪秒第54章 獨一無二第136章 超級反艦導彈第27章 擋箭牌第52章 一挑三第94章 深入主題第130章 搶先攻擊第90章 大方向第14章 苗頭第127章 空中反擊第77章 退守固本第51章 和平解放第3章 秘密同盟第25章 國家戰略計劃序八生死角逐第35章 發展方向第50章 未來戰士第33章 亮底牌第20章 修憲第13章 政治風暴第122章 激戰將至第3章 暗流第41章 毀天滅地第105章 敵後立足第1章 打打停停第13章 情報安全第40章 政治犧牲品第7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4章 團圓第6章 一路走好第65章 開創性戰役第4章 你情我願第157章 東家出面第78章 主力艦第2章 政治鬥爭第39章 主權宣言第109章 擴大進攻第109章 猛然醒悟第40章 掉包第23章 問題累積第65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26章 領袖第43章 和平利用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8章 人才第98章 齊心協力第56章 最後的機會第19章 遷都問題第45章 雷霆一擊第40章 窗戶紙第105章 敵後立足第49章 風雲再起第26章 新班子第82章 調整第85章 爭奪第一第109章 擴大進攻第5章 盟友第68章 自釀苦果第57章 胸懷大志第124章 將帥之別第64章 繼續前進第3章 通往戰爭的大門第111章 和平信號第27章 統一步調第2章 赤子之心第116章 危險重重第9章 共和國模式第64章 龍出昇天第110章 克敵之長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第99章 單獨戰役第48章 緊鑼密鼓第5章 時事造英雄第3章 羣英會集第82章 靠山與替罪羊第54章 中堅力量第67章 黑色十五分鐘第95章 眼高手低第19章 高層會晤第47章 重生第11章 大國的面子工程第36章 致命決策第81章 早死晚死序七死亡遊戲第105章 再赴戰場第56章 快準狠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160章 半島戰爭分水嶺第62章 膽大包天第69章 前因後果第9章 空降兵第22章 用心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