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戰爭影響

總參謀部前,王元慶去軍情局叫上了李存勳。

“日本的情況還在調查之中。”李存勳知道王元慶專程過來的目的,“我們策反的日本間諜要過兩天才返回東京,然後還要花點時間才能摸清村上貞正的意圖。偵察衛星蒐集到的情報與前幾天一樣,日本陸軍的動員規模沒有擴大,村上貞正似乎不太願意出兵。當然,不能因此否認日本出兵的可能性。”

“我也相信村上貞正是個理智的政治家,問題是,他有沒有能力駕馭日本軍隊?”

李存勳看了王元慶一眼,說道:“村上貞正的背景很不簡單,以村上家族在日軍中的影響力,只要村上貞正把握好時機,肯定能夠掃除內部威脅。”

王元慶沉思一陣,說道:“半島戰爭的消耗與傷亡遠超之前的估計,我們必須儘量阻止日本參戰。如果村上貞正的目的與我們一樣,我們就要利用手裡的資源,幫助村上貞正剷除內部異己份子。”

李存勳立即明白了王元慶的意思,點頭答應了下來。

見到李存勳是“聰明人”,王元慶沒再多說什麼。

與趙潤東“分工”之後,王元慶主要負責外交與政府工作。對王元慶來說,這既是鍛鍊,也是考驗。

外交方面的問題不是很大,共和國一直以“有理、有利、有節”的方式推進戰爭。

在沒有談判基礎,或者說談判時機還不成熟地情況下,外交工作的意義不是很大。

主持政府工作成了王元慶地重點。與戰爭有關地行政工作又是重中之重。

如同王元慶所說。半島戰爭地消耗與傷亡遠超預期。

按照顧衛民提交地統計報告。從20日空軍參戰開始。到28日凌晨。不到8天。包括作戰物資、彈藥消耗與裝備損失在內。共和國地軍費“支出”高達13500。是預先估計地3倍!官兵陣亡6754人、傷殘17563人、失蹤人。是預先估計地2到3倍!用顧衛民地話來說。8天戰爭“吞”掉了共和國3年地裝備採購預算。

相對來說。戰爭費用還是小問題。

除了上世紀50年代地朝鮮戰爭與70年代與80年代地對越自衛反擊戰之外。半島戰爭是共和國建國以來。傷亡最慘重地一場戰爭。雖然美軍地傷亡遠在共和國軍隊之上。但是此時地共和國已經不是建國初期地共和國。

第一次戰役結束前。王元慶讓軍情局以秘密委託地方式請一家民間機構做了調查。

在對待半島戰爭的問題上,共和國民衆的態度截然不同。35歲以下的民衆中,八成以上反對爲一個曾經給共和國製造了許多麻煩的國家犧牲成千上萬的將士;35歲以上的民衆中,近七成認爲爲了捍衛共和國的利益與安全,有必要出兵朝鮮,但是沒有必要無限制地擴大戰爭規模。

民意上的反差,反映出了共和國的國情。

雖然不能因此認爲共和國的年輕人缺乏“進取心”,也不能因此認爲共和國的中年人更加積極主動,但是從民意上看,超過八成的民衆認爲沒有必要擴大戰爭規,沒有必要爲了一個不太現實的目標讓共和國的軍人在異國他鄉流血犧牲。

毫無問,共和國的百姓變得更加“理智”。

作爲國家領導人,王元慶不得不考慮民衆對待戰爭的態度。

如果得不到民衆地支持與認可,戰爭就失去了道義與法理的支持,變得毫無意義。

更重要的是,民意在很大地程度上反映出了共和國的現實利益與現實需求。

不管半島戰爭打成什麼樣子,都是爲了共和國地全與利益。如果背離最終目的,就算打贏了戰爭,共和國也是“失敗者”。

這份“民意調查報告”在很大地程度上影響了王元慶的觀點。

第一次戰役結束後,王元慶主動提出控制戰爭規模,阻止日本參戰,就是爲了避免戰爭擴大,造成不必要地損失與傷亡。

26日,顧衛民提交了第二份報告。

按照顧衛民的預期,如果半島戰爭持續到2025年2月底,共和國的戰爭開支將超過5萬億元,軍人傷亡數字將超過5萬人!5萬億戰爭開支,相當於共和國2年的軍費;5萬名官兵傷亡,等於摧毀了5萬個家庭!

王元慶最重視的還是傷亡。

與其他國家不同,共和國自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實施“計劃生育”之後,獨生子女佔到了80後出生人口的七成以上。雖然在20177年,中央政府修改了“獨生子女政

允許“有條件、有能力”的夫婦生育第二個孩子,要勞動力(18歲到55歲)中,獨生子女的比例接近一半。軍隊也不例外,在軍隊中起到骨幹作用的18歲到35歲的軍人大都是獨生子女。

戰爭中傷亡最多的也是這個年齡段的軍人!

現實非常殘酷!

不管政府給陣亡軍人家屬與傷殘軍人發放多少撫卹金,都無法抹去父母失去子女、妻子失去丈夫、子女失去父親所產生的心理陰影,將對他們產生難以估計的影響,給社會製造沉重的負擔與不安定因素。

戰爭費用可以通過其他渠道獲取,心理影響卻需要數十年纔會消散。

從“長治久安”的角度考慮,減少傷亡比縮減軍費的意義更加重大。

到此時,王元慶不但明白了美國爲什麼格外重視傷亡數字,也堅定了控制戰爭規模的想法。只要有可能,就得儘量縮小戰爭規模,阻止日本參戰!

來到總參謀部,王元慶與李存勳直接去了會議中心。

主持會議的仍然是項鋌輝,參會的還是趙潤東、彭茂邦與顧衛民等人。

“第二次戰役預計在下個月三號之前結束。”項鋌輝首先介紹總體情況,“殲滅韓軍第2集團軍的作戰行動將在年底前結束,預計將殲滅二十到二十二萬韓美聯軍。按照之前制訂的作戰計劃,第軍將在作戰行動結束後越過三八線,攻佔大津裡,力爭在第二次戰役結束前攻佔束草,完成越過三八線的作戰行動,爲今後向釜山進軍打下基礎。圍殲韓軍第1集團軍與美軍第1裝甲師的作戰行動在二十九日,也就是明天晚上展開。我軍將投入第611軍、第211軍、第2、第27軍與第77軍,第383旅、第373旅、第163旅、第162、第172與第1511旅,五個軍與六個旅,總計十五萬官兵。戰役開始後,首先分割美軍第1裝甲師與韓軍第1集團軍,然後集中力量殲滅美軍第1裝甲師。如果打得好,很有可能在戰役收尾階段迫使韓軍第1集團軍投降。戰役結束前,擔任戰役預備隊的第373旅與第383旅將向開城防向推進。如果駐紮在開城的韓軍第3集團軍不主動從開城撤退,將派遣一個旅的兵力攻佔板門店,並且越過三八線,攻佔臨津江南面的汶山,切斷開城韓軍的後勤補給線,打開進軍漢城的通道,爲第三次戰役打下基礎。”

項鋌輝看了衆人一眼,喝了口水,轉口說道:“如果有必要,可以在第三次戰役之前發動一次獨立戰役,重點消滅盤踞在開城的韓軍,消除向南進攻的隱患。”

“如此說來,第三次戰役的發起時間將比預期的延遲?”趙潤東問了一句。

項鋌輝點了點頭,說道:“至少延遲三天,考慮後勤補給問題,很有可能延遲一週、甚至延遲十天。我軍面臨的問題比較嚴重,除了各參戰部隊減員過大、需要休整之外,主要就是物資消耗速度超過了補給速度。雖然佔領海州,能夠通過海路補給作戰物資,但是我軍打過三八線之後,因爲朝鮮與韓國沒有鐵路交通,如果不能儘快在半島西海岸奪取一處吞吐能力能夠滿足後勤保障需求的大型港口,後勤保障仍然以公路運輸爲主。爲了能夠更順利的完成第三次戰役,必須延遲戰役發起時間。”

趙潤東嘆了口氣,沒再說什麼。

“延遲發起時間不是問題,問題是能否順利打下漢城。”彭茂邦笑了笑,說道,“美國撤軍,算得上是最好的消息。不管韓國是否堅持下去,打下漢城是我軍下一階段作戰行動的首要目的。”

“攻佔漢城是第三次戰役的主要目的……”

如同以往一樣,討論軍事問題的時候,王元慶沒有插嘴。

雖然王元慶在軍事決策上的能力遠不如趙潤東,但是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王元慶也摸到了一些門道。就算是趙潤東,也不會過多的考慮戰術與戰役安排,而是讓項鋌輝放手去做。作爲國家高層領導人,需要考慮的是戰略問題。

討論沒有持續多久,趙潤東就讓項鋌輝着手進行第三次戰役的部署工作。

會議結束後,趙潤東將王元慶、顧衛民與李存勳留了下來。

確定第三次戰役總體方針只是會議的次要議題。隨着戰線推進到三八線附近,是否需要越過三八線,以及因此帶來的“非戰爭”影響纔是主要議題。(

第138章 絕對火力優勢第32章 軍事政變第64章 有條不紊第70章 眼中釘肉中刺第46章 家門不幸第151章 地區化第147章 擅自行動第74章 傳奇部隊第136章 長遠謀劃第65章 政治家的對話第18章 鋼鐵雄心第103章 強烈反差第96章 九分鐘的戰鬥第82章 外交戰第136章 超級反艦導彈第40章 殺雞用牛刀第23章 安全事務合作條約第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34章 全面爆發第8章 最終目的第72章 代理人第47章 漫長的發展道路第10章 理想海軍怨第50章 司令官的職責第177章 爭分奪秒第51章 刀尖第12章 軍事聯盟第19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35章 絕境第96章 斷臂自救第89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85章 戰略封鎖第112章 行刑第46章 好印象第26章 愈演愈烈第4章 重要證物第54章 導彈雨第80章 全面軍備競賽第98章 糧草先行第64章 一切爲了戰爭第121章 見風使舵第8章 一箭三雕第6章 拷問第22章 最高決策第60章 協同作戰第116章 大國舞臺第48章 圓滿結果第128章 黯然離去第35章 意外收穫第61章 山地之王第115章 廢墟中的戰鬥第38章 透甲長矛第7章 珠聯璧合第78章 少壯派第86章 海軍在行動第59章 左右開弓第88章 開門紅第17章 高潮迭起第15章 焦頭爛額第30章 取捨第104章 速度競賽第21章 動盪的根源序九死裡逃生第86章 最後的孤島第40章 掉包第97章 爭取主動權第4章 倫敦條約第114章 蜂擁而至第20章 重大消息第80章 死亡之路第107章 潛在危險第96章 九分鐘的戰鬥第27章 統一步調第12章 合二爲一第52章 傳話筒第5章 不安因素第31章 愛國者第47章 戰況膠着第106章 舉足輕重的朋友第78章 招決勝負第106章 舉足輕重的朋友第103章 衆口難調第63章 得意忘形第21章 戰爭到來第14章 收復失地第41章 龍牆第16章 金錢操作第189章 最後的鬥爭第134章 環環相扣第16章 迎難而上第62章 膽大包天第69章 階段性勝利第17章 積極主動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52章 出其不意第44章 緊鑼密鼓第3章 日印結盟第127章 空中反擊第4章 停戰談判第114章 窮途末路
第138章 絕對火力優勢第32章 軍事政變第64章 有條不紊第70章 眼中釘肉中刺第46章 家門不幸第151章 地區化第147章 擅自行動第74章 傳奇部隊第136章 長遠謀劃第65章 政治家的對話第18章 鋼鐵雄心第103章 強烈反差第96章 九分鐘的戰鬥第82章 外交戰第136章 超級反艦導彈第40章 殺雞用牛刀第23章 安全事務合作條約第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34章 全面爆發第8章 最終目的第72章 代理人第47章 漫長的發展道路第10章 理想海軍怨第50章 司令官的職責第177章 爭分奪秒第51章 刀尖第12章 軍事聯盟第19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35章 絕境第96章 斷臂自救第89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85章 戰略封鎖第112章 行刑第46章 好印象第26章 愈演愈烈第4章 重要證物第54章 導彈雨第80章 全面軍備競賽第98章 糧草先行第64章 一切爲了戰爭第121章 見風使舵第8章 一箭三雕第6章 拷問第22章 最高決策第60章 協同作戰第116章 大國舞臺第48章 圓滿結果第128章 黯然離去第35章 意外收穫第61章 山地之王第115章 廢墟中的戰鬥第38章 透甲長矛第7章 珠聯璧合第78章 少壯派第86章 海軍在行動第59章 左右開弓第88章 開門紅第17章 高潮迭起第15章 焦頭爛額第30章 取捨第104章 速度競賽第21章 動盪的根源序九死裡逃生第86章 最後的孤島第40章 掉包第97章 爭取主動權第4章 倫敦條約第114章 蜂擁而至第20章 重大消息第80章 死亡之路第107章 潛在危險第96章 九分鐘的戰鬥第27章 統一步調第12章 合二爲一第52章 傳話筒第5章 不安因素第31章 愛國者第47章 戰況膠着第106章 舉足輕重的朋友第78章 招決勝負第106章 舉足輕重的朋友第103章 衆口難調第63章 得意忘形第21章 戰爭到來第14章 收復失地第41章 龍牆第16章 金錢操作第189章 最後的鬥爭第134章 環環相扣第16章 迎難而上第62章 膽大包天第69章 階段性勝利第17章 積極主動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52章 出其不意第44章 緊鑼密鼓第3章 日印結盟第127章 空中反擊第4章 停戰談判第114章 窮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