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左衝右突

引快?個小時,覺得附沂的印軍快要趕到後,漬雲霄二停止進攻的命令,讓後衛變前鋒、前鋒變後衛,率領突擊部隊一溜煙的離開了珀勒德布爾,在一望無垠的平原上繞了個大圈子,回頭殺往馬圖拉。

突擊部隊離開後夫約刃分鐘,第一支印軍裝甲部隊到達珀勒德布爾。

不得不說,突擊部隊撤得很及時,也跑得很快。雖然印軍裝甲部隊從珀勒德布爾守軍那裡得知突擊部隊向北去了,但是派出的偵察部隊一直追到亞納河都沒追上突擊部隊,並且在河岸上失去了追蹤線索。

此時,突擊部隊正在亞納河東岸向馬圖拉‘挺’進。

印軍偵察部隊丟掉線索,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渡過亞納河的時候,凌雲霄玩了很多‘花’招。一是讓部隊五次渡河,在河岸上留下了很多車轍印,讓印軍偵察兵根本不知道哪些車轍印是最後留下的,也就無從推斷突擊部隊到底是在亞納河東岸,還是在西岸。二是讓偵察部隊與一個加強營在第二次渡過亞納河,也就是回到西岸後,繼續向北前進,在戈西位於馬圖拉與新德里之間附近再次渡過亞納河,最後到馬圖拉附近與主力匯合,從而給印軍制造突擊部隊正在殺往戈西的假象。三是在亞納河西岸灑了不少潤滑油,留下部隊在西岸休整過的跡象,從而讓印軍斷定突擊部隊還在亞納河西岸,不再繼續向東追擊。

當然,這些方法不是凌雲霄一個人想到的,而是他的參謀軍官想到的。

實際上,在羽日夜間到爲日凌晨的突擊行動中,凌雲霄帶來的那幾個作戰參謀發揮了很關鍵的作用。

離開空投場之前,凌雲霄首先想到攻打馬圖拉。

裴承毅說得很清楚,突擊部隊必須擺出攻打新德里的架勢,而要攻打新德里,首先就得攻打馬圖拉。突擊部隊出現在馬圖拉城外,肯定能讓印軍感到恐慌,從而迫使印軍集中兵力守衛馬圖拉。

凌雲霄的這一判斷沒有錯,卻忽視了當前的局勢。

突擊部隊突破阿格拉的防線之後,印軍已經開始向馬圖拉集結,而且駐守馬圖拉的印軍並未離開防禦陣地。此舉表明,印軍已經意識到突擊部隊將攻打馬圖拉,所以讓南面的部隊北上圍剿突擊部隊,而讓馬圖拉成爲攻不破的銅牆鐵壁。如果突擊部隊按照凌雲霄的計戈打手 前去攻打馬圖拉,等於主動進入印軍佈下的天羅地網。雖然以突擊部隊的實力。能夠輕鬆突破印軍的包圍圈,但是也將失去攻打新德里的機會,讓印軍不再擔心新德里的安全。毫無疑問,突擊部隊無法完成前線總指揮下達的作戰任務。

針對這一情況,凌雲霄手下的一名作戰參謀建議部隊向南運動,從印軍掃‘蕩’部隊的東面穿到南面去,然後再向西運動,攻打位於馬圖拉東南的珀勒德布爾。雖然珀勒德布爾距離新德里要遠,而且要前往新德里,還得經過馬圖拉,但是通過攻打珀勒德布爾,能夠把印軍引到錯誤的方向上去,然後利用突擊部隊的越野機動能力,迅速返回馬圖拉,在印軍回過神來之前好好打上一仗。

照這個打法,就算打不下馬圖拉,也會讓印軍膽戰心驚。

換句話說,此舉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印軍知道,突擊部隊不但能夠在道路上機動作戰,還能在野外行軍。這要印軍想把突擊部隊擋在新德里的大‘門’之外,不但要守住所有路口,還要守住所有平原。結果很明顯,印軍必須分兵防守,能夠集中行動的兵力將非常有限。印軍不能集中行動,除了無法對突擊部隊構成致命的威脅之外,還能爲突擊部隊提供更多的機會。只要能夠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殲滅幾支印軍,就算突擊部隊不向新德里邁進,也能讓印軍拼出全力,投入更多的兵力對付突擊部隊。也就是說,突擊部隊能在不用繼續向新德里突擊的情況下完成作戰任務。

凌雲霄不是那種固步自封的將軍,認爲參謀的建議更有可行‘性’之後,立即加以採納。

正是如此,突擊部隊纔在夜間繞過了印軍的搜剿部隊,神不知鬼不覺的從印軍身後繞向珀勒德布爾,並且在天亮前發起進攻。

因爲沒有計劃打下珀勒德布爾,所以戰鬥打得並不‘激’烈。

除了儘量利用炮火支援之外,凌雲霄做得最多的就是讓進攻部隊儘量不要與印軍爭奪防禦陣地,打夠了就撤下來,必須盡一切努力減少傷亡。

物資可以空投,傷員卻無法送回去。

不管怎麼樣,控制傷亡比擊斃更多的敵人更加重要。

利用實時更新的戰場信息,突擊部隊趕在印軍的增援部隊到達之前離開了珀勒德布爾。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前面已經介紹了,凌雲霄率領突擊部隊殺向馬圖拉的時候,印軍還在亞納河西岸按尋突擊部隊。

雖然有跡象表明突擊部隊去了亞納河東岸,但是印軍仍然把搜索重點放在了西岸。

這也可以理解。突擊部隊突然襲擊珀勒德,小,證明了其強大的越野突擊能力吊然從珀勒德布爾二:二沼甲的聳路經過馬圖拉,但是突擊部隊很有可能選擇越野機動,繞過馬圖拉攻打新德里。

從珀勒德布爾到新德里的直線距離不到打手 刃千米,如果突擊部隊在亞納河西岸北上,前方就是一望無垠的平原,沒有任何天然障礙。也就是說,如果突擊部隊的目的是攻打新德里,很有可能直接北上。在印軍眼裡,突擊部隊在亞納河兩岸留下跡象,很有可能想把追擊部隊引到錯誤的方向上去,爲奔襲新德里創造機會。

顯然,凌雲霄在亞納河畔做的手腳有點多餘。

因爲亞納河不是一條大河,最深處也不過3米,兩岸近岸部分的水深不到打手 米,所以在印軍看來,突擊部隊很有可能在水上行軍,不留下車轍銀,讓追擊部隊無法判斷其正確的行軍方向。換句話說。就算凌雲霄在亞納河畔什麼都不做,印軍也會認爲突擊部隊正在殺向新德里。

不管怎麼說,複雜的戰場環境給突擊部隊提供了最好的掩護。

印軍追不上突擊部隊,也不能怪其行軍速度,主要是印軍缺乏有效的戰術偵察手段與戰場監視能力。換個角度看,如果印軍擁有共和國軍隊那樣的戰術偵察手段,也不會在各個戰線上一敗塗地了。

戰術行動中,美國提供的戰略情報根本起不了作用。

軍事偵察衛星每過2個小時才從戰場上空掠過一次,每次僅能監地分鐘。就算美國的情報分析人員能夠在偵察衛星拍下的照片上找到突擊部隊的身影,因爲突擊部隊一直在運動,所以在美國的情報分析人員將消息發給五角大樓的時候,情報已經過時,不具有引導印軍作戰的價值。

找不到突擊部隊,憑什麼圍剿突擊部隊呢?

印軍也想過解決辦法,比如派出更多的地面偵察部隊,提高搜索密度。問題是,制空權掌握在共和國軍隊手裡,制電磁權也掌握在共和國軍隊手裡。戰鬥開始後,數十架電子戰機輪番到戰場上空巡邏,使印軍的無線電通信系統全面癱瘓。雖然電磁壓制無法完全阻斷印軍的通信聯絡,至少對有線通信沒有多大影響,但是偵察兵不可能帶着有線電臺執行偵察任務,只能以最原始的方法傳遞情報。

事實上,印軍好幾次差點發現突擊部隊。

爲了最大限度的確保突擊的隱秘‘性’,凌雲霄不但加強了偵察部隊,還在突擊行動中讓偵察部隊始終負責外圍突擊任務,用的察兵對付偵察兵。這一部署的效果很突出,部隊向珀勒德布爾推進的時候,偵察兵就幹掉了好幾支印軍偵察部隊。

偵察部隊突然失蹤,肯定是不正常的事情。

問題是,印軍不可能立即發現哪支偵察部隊遭到了襲擊。也就是說,等到印軍反應過來的時候,突擊部隊已經走遠了。

與印軍最原始的戰術偵察手段相比,突擊部隊的優勢就太明顯了。

從始至終,突擊部隊都獲得了實時戰場信息支援,時玄掌握着印軍的調動情況。

部隊渡過亞納河,向馬圖拉‘挺’進的時候,凌雲霄就發現,到達珀勒德布爾的印軍竟然轉向北上。更讓他有點不敢相信的是,南面正在北上的印軍也轉向了珀勒德布爾,似乎準備跟隨北上。

不管凌雲霄有沒有搞清楚局勢,對他來說,這都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印軍向亞納河西岸集中,等於把馬圖拉讓了出來。

雖然駐紮在馬圖拉的幾個萬印軍並沒離開,但是對突擊部隊來說,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能在馬圖拉好好打上一仗。

快到中午的時候,凌雲霄讓部隊停了下來,再次請求空投補給。

雖然按照突擊部隊的標準,堅持戰鬥3天不成問題,但是在珀勒德布爾,爲了打出氣勢,減少戰鬥傷亡,凌雲霄沒有在乎彈‘藥’消耗情況。當然,最需要補給的還是電能。越野行軍的能量消耗非常驚人。是公路行軍的3倍左右。也就是說,在公路上能夠跑打手 如千米的戰車在野外只能跑勁多千米。出於安全考慮,不可用光電池裡的電能再停下來充電。按照標準作戰守則,必須在剩餘2筋電能之前進行充電。因爲突擊部隊深入敵後,誰也不知道要在什麼時候逃命,所以凌雲霄把剩餘電能的標準提高到了艦。越野行軍還會對戰車的行走機構產生更大的磨損,正常維護週期大大縮短。

以突擊部隊的活動強度,每天停下來休整一次已經是最低限度了。

等待空投補給的時候,部隊官兵抓緊時間養神。

凌雲霄再次與裴承毅通了電話,彙報了前面的戰鬥情況,以及攻打馬圖拉的計劃。

裴承毅沒有反對攻打馬圖拉,只是提醒凌雲霄,正在搜尋突擊部隊的印軍已經超過刃萬,算上馬圖拉的守軍,戰場上的印軍超過墜萬。如果攻打馬圖拉的行動不太順利,絕對不能戀戰,應該儘快撤退。爲了讓凌雲霄重視這個問題,裴承毅還提到天心部隊最好向東微退。拉‘弄’戰線。使印軍不得不分散其二:

即便不用裴承毅提醒,安雲霄也知道,攻打馬圖拉之後,突擊部隊只能向東前進。

點力分,運輸機羣投下了突擊部隊急需的彈‘藥’物資。

3個小時後,突擊部隊離開空投場,殺向馬圖拉。

此時,用來對付突擊部隊的印軍主力部隊還在亞納河西岸向北推進。爲了堵截突擊部隊,印軍在戈西集結了大約舊個師的兵力,在防線兩翼投入了上百支偵察分隊,還在整條防線上建立了有線通信網絡。

只要突擊部隊進入偵察分隊的視野,就能通過又線通信網絡將情報發給其他作戰部隊。

問題是,突擊部隊根本沒有委戈西。

傍晚。擔任突前任務的偵察兵到達馬圖拉郊外。

按照凌雲霄的請求,炮擊從舊點刃分開始,一直持續到舊點匆分。

炮擊結束的時候,突擊部隊的主力已經在馬圖拉外面擺好了陣列,進攻隨即開始。

突擊部隊突然出現在馬圖拉,印軍的第一反應就是死守馬圖拉,隨後命令亞納河西岸的圍剿部隊向馬圖拉前進。

問題是,突擊部認爲什麼要放棄進軍新德里的機會,攻打戈西南面的馬圖拉?

不管古吉拉德怎麼想,突擊部隊攻打馬圖拉不是好兆頭。

戈西只是一座小鎮,而且位於防線後方,就算突擊部隊打下了戈西,也會被馬圖拉的守軍圍剿。更重要的是,突擊部隊纏着馬圖拉打,很有可能是在爲進攻新德里做準備,不是真的想攻打新德里。這一判斷讓古吉拉德相信,突擊部隊的任務是‘誘’敵,讓印軍把新德里的主力部隊派到南面去,爲北面的3個軍創造攻打新德里的機會。戈西距離新德里太近,印軍很快就能回防。要想達到‘誘’敵的目的,就得把戰場選遠一點,讓印軍無法及時回防。毫無疑問,馬圖拉是最理想的選擇。

這一判斷,讓古吉拉德堅定了殲滅突擊部隊的決心。

不幹掉那支左衝右突的裝甲部隊,新德里就永無寧日。

古吉拉德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裴承毅也在觀察着戰場上的變化。

實際上,早在刃日凌晨,裴承毅就發現印軍開始加強新德里北面防線,似乎更加擔心駐紮在西線戰場上的3個野戰軍。

最初的時候,裴承毅還不大相信印軍會如此愚蠢。

不管怎麼說,北面3個軍對新德里沒有多大威脅。如果能用3個軍打下新德里,裴承毅早就採取行動了,何必讓“敢死隊”在南面折騰呢?

直到突擊部隊在珀勒德布爾暴‘露’行蹤,印軍還在加強新德里北面防線,裴承毅纔不得不相信,印軍一直盯着北面3個軍,沒有把突擊部隊當作主要威脅。在南面集中兵力圍剿突擊部隊,也是不得已之舉。對印軍來說,當務之急就是在北面的3個軍南下之前,幹掉南面的突擊部隊,避免腹背受敵。

既然如此,裴承毅採取了將計就計的對策。

約日清晨,他就讓66軍、軍與引軍進入進攻陣地,擺出進入印度境內的架勢。

此舉果然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不但新德里的守軍向北面集中,整個西北戰場上的印軍都進入了戰鬥狀態。

當然,僅僅做做樣子是不夠的。

與凌雲霄通電話的時候,得知突擊部隊將去攻打馬圖拉,裴承毅沒有反對,正是因爲攻打馬圖拉能夠讓印軍繼續做出錯誤的判斷。換句話說,如果攻打戈西,反而有可能讓印軍認爲南面的突擊部隊纔是主要威脅,從而把留在新德里北面的軍團派往南面,使圍剿突擊部隊的兵力增加一倍以上。與墜萬印軍周旋已經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了,再增添田萬印軍,就算突擊部隊的戰車全都裝上風火輪,也不大可能突出重圍。

裴承毅的目的只有一個,繼續施加壓力,讓印軍只能被動作戰。

突擊部隊攻打馬圖拉的時候,仍然只有南面的印軍前去圍剿,讓裴承毅鬆了口氣。基本上可以肯定,突擊部隊能夠順利引開印軍,迫使印軍調動新德里南面的所有部隊。只要凌雲霄不停下前進的腳步,一直在戰場上兜圈子,印軍就只能跟着突擊部隊跑。按照裴承毅做的部署,如果突擊部隊向東運動,拉開印軍的防線,降低印軍的兵力密度,甚至能夠抓住機會打兩場小規模殲滅戰。

突擊部隊打得越狠,對印軍的牽制作用越大,對印度的心理壓力也越大。

覺得凌雲霄那邊基本上不會有問題之後,裴承毅才把目光轉向了博帕爾。

召軍在羽日引點刃分開始攻打博帕爾,比裴承毅計戈打手 時。早打晚打不是關鍵問題,如何打下博帕爾纔是裴承毅必須考慮的問題。

毫無疑問,攻打博帕爾的戰鬥不會很輕鬆。

第11章 落網第23章 手到擒來第125章 電磁先鋒第10章 理想海軍怨第17章 苦口婆心第81章 積極外交第14章 與時間賽跑第27章 權宜之計第91章 斡旋第93章 政治進程第38章 透甲長矛第36章 雷霆一擊第42章 兩難處境第43章 演變的世界第92章 四量撥千斤第40章 窗戶紙第20章 最佳科學顧問第113章 關鍵問題第99章 兩難第160章 半島戰爭分水嶺第88章 地面戰鬥第98章 並不重要的真相第1章 強國夢第24章 死灰復燃第86章 引子第33章 揮灑自如第136章 超級反艦導彈第159章 量才爲用第146章 墊腳石第5章 旋風戰爭第20章 決勝時刻序十六縱橫捭闔第115章 廢墟中的戰鬥第98章 糧草先行第83章 圍殲第30章 棋子第5章 盟友第57章 真正開始第109章 猛然醒悟第151章 地區化第21章 戰爭到來第42章 正面交火第29章 幕後推手第59章 新興名人第62章 膽大包天第1章 時過境遷第31章 愛國者第50章 未來戰士第107章 潛在危險第32章 考察第178章 包袱第26章 新班子第15章 新興時代第50章 粉墨登場第51章 潛艇殺手第57章 坦克大戰第76章 虎視眈眈第13章 深入探討第69章 轉移重點第13章 亮牌第130章 搶先攻擊第58章 空中走廊第27章 世界大戰第127章 討價還價第28章 硝煙升起第6章 試驗部隊第80章 輕重緩急第88章 甕中捉鱉第1章 聯合國風雲第49章 勝利與問題並存第61章 總體戰略第30章 布控第33章 親自作餌第39章 殺雞儆猴第68章 量才爲用序十七偃旗息鼓第30章 眼界高低第117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34章 亂局第24章 風暴來臨第56章 連唬帶嚇第69章 司令官的價值第91章 斡旋第111章 新風向第124章 將帥之別第33章 命不該絕第35章 奇兵第59章 星戰計劃第37章 最好與最壞的消息第28章 新思維第54章 被動選擇第58章 主宰天空第68章 奇蹟第78章 聯合抗華第23章 非正式會晤第55章 後知後覺第21章 動盪的根源第12章 順從第46章 由守轉攻第151章 最後一線希望
第11章 落網第23章 手到擒來第125章 電磁先鋒第10章 理想海軍怨第17章 苦口婆心第81章 積極外交第14章 與時間賽跑第27章 權宜之計第91章 斡旋第93章 政治進程第38章 透甲長矛第36章 雷霆一擊第42章 兩難處境第43章 演變的世界第92章 四量撥千斤第40章 窗戶紙第20章 最佳科學顧問第113章 關鍵問題第99章 兩難第160章 半島戰爭分水嶺第88章 地面戰鬥第98章 並不重要的真相第1章 強國夢第24章 死灰復燃第86章 引子第33章 揮灑自如第136章 超級反艦導彈第159章 量才爲用第146章 墊腳石第5章 旋風戰爭第20章 決勝時刻序十六縱橫捭闔第115章 廢墟中的戰鬥第98章 糧草先行第83章 圍殲第30章 棋子第5章 盟友第57章 真正開始第109章 猛然醒悟第151章 地區化第21章 戰爭到來第42章 正面交火第29章 幕後推手第59章 新興名人第62章 膽大包天第1章 時過境遷第31章 愛國者第50章 未來戰士第107章 潛在危險第32章 考察第178章 包袱第26章 新班子第15章 新興時代第50章 粉墨登場第51章 潛艇殺手第57章 坦克大戰第76章 虎視眈眈第13章 深入探討第69章 轉移重點第13章 亮牌第130章 搶先攻擊第58章 空中走廊第27章 世界大戰第127章 討價還價第28章 硝煙升起第6章 試驗部隊第80章 輕重緩急第88章 甕中捉鱉第1章 聯合國風雲第49章 勝利與問題並存第61章 總體戰略第30章 布控第33章 親自作餌第39章 殺雞儆猴第68章 量才爲用序十七偃旗息鼓第30章 眼界高低第117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34章 亂局第24章 風暴來臨第56章 連唬帶嚇第69章 司令官的價值第91章 斡旋第111章 新風向第124章 將帥之別第33章 命不該絕第35章 奇兵第59章 星戰計劃第37章 最好與最壞的消息第28章 新思維第54章 被動選擇第58章 主宰天空第68章 奇蹟第78章 聯合抗華第23章 非正式會晤第55章 後知後覺第21章 動盪的根源第12章 順從第46章 由守轉攻第151章 最後一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