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軍事政變

bookmark

,郭銘離開臺北“總統府”。

在“總統衛隊”裝甲車輛的護送下,“總統車隊”徑直西去。回望漸漸消失在夜幕中的臺北市,郭銘有一種“騰雲駕霧”般的感覺。僅僅45鍾,隨同蔡中凱、成阿九與蘭洪波“來訪”的那名年輕人就改變了郭銘的命運,也改變了臺灣的命運。

心情漸漸平靜下來後,郭銘的目光回到了那名年輕人的身上。

他僅僅只是大陸派來的間諜嗎?

打量對方一番,郭銘的心情非常複雜。蔡中凱、成阿九與蘭洪波沒有隨同“總統車隊”前往桃園,留在臺北指揮策劃新的行動。毋庸置疑,這幾個臺灣社團大龍頭已經投靠了大陸,說不定其他社團龍頭都已投靠大陸。

大陸到底想幹麼?

郭銘深吸了口氣,拿起在扶手上的煙盒。

臺灣生動,肯定有違大陸初衷。這麼多年來,在有能力用武力實現統一的情況下,大陸仍然高舉“和平統一”旗幟,努力通過談判協商實現統一,無外乎不想讓臺灣遭受戰火摧殘。只要戰爭爆,不管打成什麼樣子,受害都是炎黃子孫,承擔戰爭磨難的都華夏兒女。

既然如此,大陸爲什麼阻止即將生的軍事政變?

正郭銘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電話筒遞到了他的面前。

“閣下緊聯園守軍。”坐在郭銘對面地周小剛晃了晃手裡地話筒。

“爲什麼不止軍事政變?”郭銘接過話筒。立即問了一句。

“時間上不允許。”周小剛淡淡一笑。沒多做說明。

“我可以命令……”

“閣下!”周小剛地神色立即變了樣。“我知道閣下能夠調動桃園駐軍。但是我希望閣下能夠以民族大義爲重。如果我沒猜錯軍已經佔領了總統府。如果閣下命令桃園駐軍向臺北動進攻。不但無法鎮壓軍事政變。反而會使成千上萬地臺北市民遭受磨難。既然我們承諾保護閣下地安全。幫助閣下重掌臺灣政權。就一定會兌現承諾。

在此之前。我希望閣下能夠好自爲之。不要做出任何愚蠢地舉動!”

對方的口吻非常強硬,也非常堅決。郭銘咬了咬牙,撥通了桃園駐軍司令部的電話。

見到郭銘讓桃園駐軍進入戰備狀態小剛笑了笑,沒再多說什麼。

來到臺灣之後,周小剛、也是代號C02的高級間諜夜塵按照軍情局的指示,通過王遠山認識了蔡中凱。與郭銘見面前塵在臺灣執行了幾次“特殊”任務,包括針對王煥英的、“不太成功”的襲擊行動。爲什麼不除掉王煥英?夜塵不知道想知道。作爲間諜,他只需遵照指示完成任務,比如將幾名與綠營領袖秘密接觸的臺軍將領資料轉交給臺灣情報機構。雖然夜塵不太關心政治上的事情,但是這一系列的行動讓他意識到,軍情局、或說共和國高層領袖正在策劃一次大規模行動,不是爲了與臺灣實現和平統一是針對另外某個國家!

車隊在高速公路上飛奔,夜塵卻心如止水。

1C月20日凌晨北駐軍佔領“總統府”。

1點30,臺北駐軍司令李向志上將在“總統府”對外宣佈灣“總統”郭銘與“副總統”馬洪濤因涉嫌違憲,已被“革職”。

2點過煥英達成臺軍直升機飛赴臺北。

天亮前,忠於郭銘的桃園守軍與忠於李向志的臺北駐軍在臺北縣(非臺北市)交火。

此時,王元慶來到了總參謀部。

“情況的展比我們預料的還要嚴重。”

“有多嚴重?”王元慶對跟在旁邊的李存勳問了一句,並未停下腳步。

“到天亮之前,除了臺北,叛軍還控制了新繡、臺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臺南、臺南市、高雄、臺東與花蓮……”

王元慶突然停下腳步,看了眼李存勳,問道:“也就是說,幾乎所有大中城市都落入了叛軍手中?”

“也不能這麼說,除了桃園,宜蘭的駐軍仍然忠於郭銘。”

王元慶的眉頭跳了幾下,繼續朝會議室走去。

“有足夠的情報證明,軍事政變由日本國家安全局策劃。雖然具體情況還不清楚,但是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大批不願意參與軍事政變的臺軍將領已經遭到迫害。”劉曉賓頂替李存勳,繼續介紹情況,“島內的局勢非常混亂,絕大部分參與政變的臺軍也不知道生了什麼事情。我們正在抓緊蒐集情報,爭取儘快掌控局勢。”

“你們部署的行動什麼時候

“現在還不是時候。”李存勳沒讓劉曉賓開口,“王煥英還未上臺,李向志也未表明政治態度,我們不益過早採取行動。”

王元慶點了點頭,走進了會議室。

15鍾之內,國務院總理宗應仁帶着國防部長葉致勝、外交部長閻尚隆等人來到了會議中心,擔任全體代表大會主席的顧衛民也趕了過來。在項鋌輝的安排下,共和國的最高級別會議正式開始。

此時,臺灣生軍事政變的消息已經震動了整個世界。

誰也沒有想到,直忠於“總統”郭銘的臺北駐軍司令李向志會動軍事政變。更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是,臺軍高級將領幾乎在一夜之間反水,超過八成以上的臺軍響應李向志的“號召”,宣佈郭銘違憲。

接下來生的事情,更讓難以置信。

20日上午,臺北生“民變”。

數十萬民衆走上街頭,求李向志離開“總統府”,駐軍撤回軍營,將權力移交給“民選總統”郭銘。數個小時之內,島內各大中城市均生了類似的事件,數以百萬計的民衆搞喊“反對政變”、“恢復法制”等口號走上街頭,衝擊政變軍隊構建的城區防線。

9點30,郭銘在桃園駐軍司令部表公開講話。

隨着臺灣“總”露面,島內局勢變得愈不可收拾。

雖然政變控制了臺北、控制了“總統府”、甚至控制了臺灣絕大部分地區,但是隻要郭銘還活着、還在活動,政變的合法性就受到了置疑,不會有任何人承認軍政府,更不會有任何人支持軍政府。

郭銘現身後,越來越多在頭上裹着藍色布條的島內民衆走上街頭。

0點過,共和國外交部表聲明,宣稱密切關注島內局勢,要求動軍事政變的軍人立即返回軍營,不得做出破壞民族團結,有損民族大義的舉動。聲明中,共和國中央政府明確表示,如果島內局勢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大陸將採取必要手段、通過合理的方式幫助島內當局鎮壓軍事政變。

正在南海活動的3支航母戰鬥羣轉向北上,大陸東南沿海地區的駐軍進入戰備狀態。

沒有人懷共和國的警告,自從第四次印巴戰爭之後,共和國是言出必行。只要時機成熟,共和國肯定會對臺灣採取軍事行動。

此時,局勢變得對綠營極爲不利。

李向志是軍人,而按照臺灣的“憲法”,軍人不能參政。也就是說,以李向志爲的軍政府不具備合法性。爲此,綠營必須儘快組建臨時政府,取代軍政府。

11點30,王煥英出現在臺北“總統府”。

隨着王煥英登場,由綠營起軍事政變的真相已經公然於衆。

向王煥英移交政權之後,李向志趕往臺北縣,親自指揮正在與“總統衛隊”交火的臺北駐軍向桃園方向動進攻。

必須儘快剷除郭銘,王煥英才能成爲臺灣的“合法”領導人。

13點30,郭銘表聲明,宣稱臺灣接受大陸領導。

雖然郭銘沒有在聲明中提到與大陸實現統一,但是明確提到,希望大陸能夠在必要的時候採取必要行動,保護臺灣民衆的安全與切身利益。

1過,200多名滯留大陸的臺商表聯合聲明,支持郭銘的“統一政策”。

30鍾後,從航母戰鬥羣出的特種部隊先後登上由臺灣控制的太平島與黃巖島。駐守兩島的臺軍沒有抵抗,主動向前來“接管”的大陸軍人移交了島嶼,宣佈擁護“總統”的“統一政策”。

當天傍晚,共和國海軍陸戰隊進駐廈門。

局勢展到這一步,幾乎所有人都認爲,共和國即將出兵臺灣,以“平定叛亂”的名義實現統一。

臺北縣的戰鬥還在繼續,局勢對叛軍越來越不利。

如果不能儘快佔領桃園,共和國甚至不需要出動陸戰隊,一個空降旅就能佔領桃園機場,然後利用運輸機將作戰部隊送抵臺灣。以共和國空降兵與空中突擊部隊的作戰能力,能在數天之內擊敗叛軍。

接受現實,還是拼死一搏?

就在全世界都認爲共和國即將出兵臺灣的時候,因爲雙方無法在領土爭端上達成一致意見,共和國與印度的邊境爭端談判宣告破裂。

入夜,共和國部署在西南與西北地區的作戰部隊進入戰備狀態。

難道共和國準備同時在兩個方向上作戰?

第147章 炮彈開路第100章 雷厲風行第60章 關鍵點第43章 返回中央第123章 覆滅第91章 契機第59章 星戰計劃第33章 各有所需第53章 高起點第108章 當機立斷第19章 導彈突擊第16章 基礎第99章 否極泰來第47章 準氣象武器第49章 風雲再起第4章 你情我願第78章 少壯派第27章 新總統第61章 未來陸軍第78章 少壯派第48章 小內閣第15章 智者千慮第12章 實力第17章 正名第8章 聯合經營第55章 後知後覺第129章 喉舌之戰第20章 謀面第150章 利害關係第49章 風雲再起第32章 臨時搭檔第59章 左右開弓第62章 絕對優勢第68章 自釀苦果第140章 猛虎下山第11章 全面打擊第32章 病急亂投醫第98章 野心家的結局第24章 風暴來臨序八生死角逐第65章 開創性戰役第2章 情報安全事件第28章 最後一層面紗第61章 總體戰略第136章 超級反艦導彈第34章 超低空利爪第57章 挑戰書第25章 加速第81章 微妙關係第92章 裝甲比拼第15章 羣策羣力第154章 全面挑戰第31章 合縱連橫第150章 圍點打援第58章 聲東擊西第94章 大清洗的徵兆第32章 超級間諜第29章 開打第37章 專多能第26章 民主共和日第54章 交換立場第51章 輪迴第89章 戰爭影響第143章 五加九會議第47章 外交攻勢第112章 神出鬼沒第61章 山地之王第4章 倫敦條約第22章 西方不亮東方亮第95章 死局第85章 爭奪第一第70章 針鋒相對第101章 中國意第104章 力量決定一切第147章 炮彈開路第130章 登陸美國第111章 影響力第105章 敵後立足第21章 見招拆招第124章 火速增兵第126章 低空霸主第148章 創造歷史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52章 大敵將至第32章 大殺器第132章 決戰態勢第17章 多事之秋第44章 豪賭序十一秘密轉運第52章 重大收穫第20章 風聲鶴唳第149章 左衝右突第31章 愛國者第186章 調兵遣將第17章 多事之秋第29章 別無選擇第84章 渺茫的希望第156章 介入程度第62章 死守第6章 戰爭策劃者
第147章 炮彈開路第100章 雷厲風行第60章 關鍵點第43章 返回中央第123章 覆滅第91章 契機第59章 星戰計劃第33章 各有所需第53章 高起點第108章 當機立斷第19章 導彈突擊第16章 基礎第99章 否極泰來第47章 準氣象武器第49章 風雲再起第4章 你情我願第78章 少壯派第27章 新總統第61章 未來陸軍第78章 少壯派第48章 小內閣第15章 智者千慮第12章 實力第17章 正名第8章 聯合經營第55章 後知後覺第129章 喉舌之戰第20章 謀面第150章 利害關係第49章 風雲再起第32章 臨時搭檔第59章 左右開弓第62章 絕對優勢第68章 自釀苦果第140章 猛虎下山第11章 全面打擊第32章 病急亂投醫第98章 野心家的結局第24章 風暴來臨序八生死角逐第65章 開創性戰役第2章 情報安全事件第28章 最後一層面紗第61章 總體戰略第136章 超級反艦導彈第34章 超低空利爪第57章 挑戰書第25章 加速第81章 微妙關係第92章 裝甲比拼第15章 羣策羣力第154章 全面挑戰第31章 合縱連橫第150章 圍點打援第58章 聲東擊西第94章 大清洗的徵兆第32章 超級間諜第29章 開打第37章 專多能第26章 民主共和日第54章 交換立場第51章 輪迴第89章 戰爭影響第143章 五加九會議第47章 外交攻勢第112章 神出鬼沒第61章 山地之王第4章 倫敦條約第22章 西方不亮東方亮第95章 死局第85章 爭奪第一第70章 針鋒相對第101章 中國意第104章 力量決定一切第147章 炮彈開路第130章 登陸美國第111章 影響力第105章 敵後立足第21章 見招拆招第124章 火速增兵第126章 低空霸主第148章 創造歷史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52章 大敵將至第32章 大殺器第132章 決戰態勢第17章 多事之秋第44章 豪賭序十一秘密轉運第52章 重大收穫第20章 風聲鶴唳第149章 左衝右突第31章 愛國者第186章 調兵遣將第17章 多事之秋第29章 別無選擇第84章 渺茫的希望第156章 介入程度第62章 死守第6章 戰爭策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