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停火談判

月6日上午,閻尚隆到達巴黎,正式向外界宣佈,共國調停,同意與日本進行停戰談判。

該消息一出,全球輿論譁然。

戰爭就此結束了嗎?

如果戰爭就此結束,共和國就再次在戰場上創造了一個其他國家無法企及的“奇蹟”。

0月23日戰爭爆,不到半個月,共和隊以雷霆萬鈞之勢,擊敗了足以算得上地區強國的日本,贏得了軍事上的勝利。

似乎早有準備,島電視臺在當天重點報道了“中日戰爭”的詳細過程。

開戰後,共和隊僅用小時就瓦解了日本的戰略打擊能力,不但擊沉了日本海軍的3艘戰略核潛艇,還炸燬了日本的導彈基地與核武器基地,掌握了戰略主動權。共和國空軍僅用160個小時,就打敗了自詡爲全球第三的日本空軍,奪取了戰場制空權,開始對日本進行全面轟炸。爭奪琉球羣島的地面戰鬥打了不到1周,兵力超過1C萬的數個日本陸軍師團被徹底殲滅,共和國爲此僅僅出動了空降旅、3個快反旅與6個陸戰旅,投入的兵力不到日軍的一半!

其他一些臺還“翻老賬”,拿出了戰前各國猜測的中日戰爭進程。

不需要猜測,只需要與“美伊戰爭”、“島戰爭”相比,就能看出共和隊的戰鬥力,以及“中日戰爭”的“特點”。

爲211世紀第一場兩個國家間的正式戰爭,“中日戰爭”的特點非常突出。

以核武器爲代地戰略武器地應用。成了“中日戰爭”地第一個“亮點”。雖然除了共和國轟炸日本地核設施之外。核武器並未在戰爭中揮應有地作用。但是作爲第二世界大戰之後。核武器第一次應用於實戰地戰爭。日本地戰略反擊全部以失敗告終告了“核武器時代”地終結。

核武器底有沒有戰略威懾能力?

不僅新聞媒體關注這個話題。有核國家與準備研製核武器地國家都在考慮這個問題。

一直以來。核武器都是國家實力地基本象徵。是國家安全保障地基石。隨着以共和國地“國家戰略防禦系統”與美國地“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爲代表地戰略防禦系統逐步具備實戰能力、在戰爭中得到檢驗。核武器地實戰效力受到嚴重質。日本遭受地全面轟炸足以證明面對擁有“戰略防禦系統”地對手時。核武器不但不是“護身符”。還是導致國家毀滅地直接因素。

核武器到底有沒有用?

雖然早在第一枚原子彈爆炸之後。一些有識之士就在呼籲全面銷燬核武器。在2紀末、211世紀初。還颳起過一股“無核世界”風波是受國家利益左右。有核國家不願意放棄核武器。無核國家更想加入“核俱樂部”。“中日戰爭”在很大地程度上讓更多地人認識到核武器地“危害”。即便中國沒有在遭到戰略襲擊地情況下進行戰略反擊。可是中國對日本進行地全面轟炸。導致了無法彌補地巨大災難。

可以說是這場戰爭,拉開了“全面銷燬核武器”的帷幕。

“中日戰爭”的第二個特點就是信息網絡戰的成熟與應用。

雖然共和國沒有公佈對日網絡戰的具體細節,但是一些消息靈通的新聞媒體仍然從各種渠道搞到了相關消息,相信共和國在戰爭爆的時候打擊了日本的信息網落,癱瘓了日本的通信能力,才抓住了戰爭的主動權,在日本動全面戰略反擊之前摧毀了日本的主要反擊力量確保了共和國的國家安全。

“信息網絡戰”不是什麼新事物,早在211世紀初,隨着網絡化的全面普及,“信息網絡安全”成爲衆多國家的頭等大事,美國、共和國、俄羅斯、法國、英國等主要國家先後建立了信息網絡戰部隊專門應對網絡上的威脅。但是“中日戰爭”是第一場大規模應用信息網絡戰,並且通過信息網絡戰癱瘓敵國的戰爭。

如何確保信息網絡安全保連接在信息網絡上的國家基礎設施的安全,成爲戰後各主要國家重點研究的軍事課題。

“太空戰”是“中日戰爭”的第三個特點。

早在20紀80年代國爲了拖垮冷戰對手,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中就包括基於外太空的反衛星與反導彈武器系統。雖然事實證明美國沒有真正實施“星球大戰”計劃,只是藉此搞垮前蘇聯,但是隨着技術進步,特別是“太空軍事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如何對付太空軍事目標、如何保護太空軍事目標,早已進入各主要軍事強國的研究領域。21世紀初,美國就在“海上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框架範圍內進行了“反衛星試驗”,證明了反衛星武

的有效性。爲了避免造成更大的災難,美國與俄羅“禁止太空軍事化”條約,希望能夠以此對各主要軍事強國產生約束力。隨後,美國、共和國、俄羅斯等主要國家也先後提出了“禁止太空軍備競賽”的提議,希望以此保證太空環境,避免引不可收拾的軍備競賽。

“中日戰爭”證明,任何一個國家的太空軍事系統都極爲脆弱。

是否需要限制太空軍備競賽?

戰後,美國、共和國、俄羅斯、歐盟最先在此問題上展開磋商,希望能夠達成一份對所有國家都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條約。只是在實力不對等、國家利益不一致的情況下,很難在國際範圍內達成類似條約。

除了這3個顯而易見的特點之外,“中日戰爭”還有很多值得重視的地方。

共和國空軍對的全面戰略轟炸就非常值得關注。“戰略轟炸”不是什麼新玩意,杜黑提出“制空論”之後,“戰略轟炸”受到各主要空中強國的重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略轟炸”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冷戰期間的幾場地區與局部戰爭中,“戰略轟炸”仍然是擊敗敵人的主要手段,只是受國際環境的影響,生了很大的變化,將打擊對象變成了敵人的軍事基礎設施,儘量避免造成嚴重的平民傷亡。

“中日戰爭”中,共和國空軍對日戰略轟炸不再侷限於軍事目標。

按照共和公佈的相關數據,除了居民區與商業區之外,其他所有國家基礎設施都是戰略轟炸的打擊對象。更重要的是,技術進步大大提高了戰略轟炸的打擊效率,網絡化指揮體系改變了戰略轟炸的基本方式。以往,戰略轟炸往往需要由航程與載彈量都非常巨大的轟炸機,而共和國空軍的主力不是轟炸機,而是戰術戰鬥機。

總體來說,“中日戰爭”是一場“不對戰爭”。

爲主動進攻的一方,共和國擁有遠超過日本的軍事實力,掌握主動權之後,僅僅用1天就打垮了日本的國家防衛力量,使日本喪失了繼續作戰的能力。與以往的任何一場大規模地區戰爭相比,“信息化作戰能力”、“空中力量”、“戰略打擊能力”、“制海能力”得到了更加徹底的體現,“地面作戰能力”更加邊緣化。雖然共和國在攻佔琉球羣島的作戰行動中表現出色,但是地面戰鬥取勝的關鍵是制空權與制海權。

用杜奇威的話,“中日戰爭”徹底展現出了“系統作戰能力”的重要性。

隨着技類兵器全面普及,擁有“系統優勢”的一方能夠輕而易舉的擊敗對手。處於劣勢的一方即便擁有幾種先進武器,在沒有形成“系統作戰能力”的情況下,仍然無法扭轉局勢,只能被動挨打。

這一變化,只能導致“強國愈強、弱國愈弱”的結果。

只有國力強大的大國,才能建立完善的軍事系統,弱國很難在強國面前獲得優勢。

這是“中日戰爭”對世界局勢產生的最顯著的影響。

當越來越多的弱小國家現自己在強大的敵人面前不堪一擊的時候,只能被迫選擇與某個強國結盟,依靠強國幫助對付強大的敵國。隨着越來越多的弱國選擇與強國結盟,現有的世界格局必然被打破,基於地緣政治的軍事政治聯盟成爲影響世界潮流的主要因素,大國對世界格局的影響力得到顯著提高。

毫無問,聯合國這類國際性機構對世界局勢的影響將逐漸淡化。

雖然在貿易的推動下,世界將變得更加緊密,但是在大國意志的作用下,世界必然分裂。

隨着“中日戰爭”走向停戰談判階段,其對全球局勢的影響力逐漸表現了出來。

閻尚隆宣佈接受日本的停戰談判請求,答應在法國的主持下與日本接觸之後,戰爭並沒立即停止。按照共和國政府的聲明,因爲停戰談判牽涉很多關係國家根本利益的問題,所以共和國需要充足的準備時間。

11月7日,共和國與日本先後宣佈了談判代表團主要成員名單。

次日,雙方談判代表團先後到達法國巴黎,在法國政府的主持下進行了第一次非正式接觸。日本先提出“先停戰再談判”,共和國則堅持“邊停戰邊談判”。

11月9日,在法國政府的幹旋下,共和國接受了日本的提議,宣佈臨時停火24小時。

此時,共和隊已經攻佔整個琉球羣島,“停火”僅僅只是停止對日戰略轟炸,並未停止對日戰略封鎖。

談判會有結果嗎?

世界各國都拭目以待。

第35章 絕路第21章 一劍封喉第52章 大敵將至第4章 團圓第17章 多事之秋第23章 中國問題專家第27章 世界大戰第23章 一反常態第131章 不平靜的一天第89章 狗急跳牆第29章 海軍在行動第97章 石激起千層浪第79章 純步兵第166章 以攻代守第38章 定位第41章 不變應萬變序三獅羣圍獵第6章 顛倒是非第56章 積極主動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125章 兩把尖刀第10章 自由與麪包第66章 內在動力第91章 守株待兔第42章 冷戰陰影第131章 陰霾重重第125章 電磁先鋒第55章 鞭長可及第68章 動員第5章 區別對待第35章 主動迎戰第123章 暗中角力第94章 變色龍的國家第24章 驟變第144章 信息第一第96章 爭分奪秒第4章 團圓第80章 全面軍備競賽第43章 演變的世界第160章 半島戰爭分水嶺第18章 雙門事件第71章 萬事俱備第12章 平衡外交第5章 不安因素第17章 殊途同歸第90章 正面進攻第34章 借刀殺人第62章 攻防抉擇第155章 無法衡量的價值第131章 不同命運第136章 割裂第54章 對策第62章 權力歸位第79章 硝煙再起第72章 歸宿第63章 外交鬥爭第46章 突防第3章 換屆選舉第20章 風聲鶴唳第41章 龍牆第97章 虛張聲勢第180章 下基層第15章 智者千慮第4章 秘密接頭第142章 合縱連橫第35章 意外收穫第123章 全面考慮第124章 全能戰士第136章 長遠謀劃第71章 民主表決第33章 各有所需第48章 誰綁架誰第19章 奔向目的地第45章 國家安全戰略第4章 倫敦條約第91章 守株待兔第110章 克敵之長第55章 以戰促和第59章 左右開弓第66章 多種可能第4章 相互叫板第24章 四法案第20章 重大消息第88章 虎將虎軍第110章 叛逃風波第40章 空軍出動第73章 大兵團會戰第73章 新紀錄第13章 煙霧彈第131章 不平靜的一天第101章 戰略警戒第26章 海軍參謀長第45章 弱國強兵第20章 最佳科學顧問第72章 歸宿第15章 突變第41章 光復第63章 轉變思想第34章 事發突然第36章 捨身
第35章 絕路第21章 一劍封喉第52章 大敵將至第4章 團圓第17章 多事之秋第23章 中國問題專家第27章 世界大戰第23章 一反常態第131章 不平靜的一天第89章 狗急跳牆第29章 海軍在行動第97章 石激起千層浪第79章 純步兵第166章 以攻代守第38章 定位第41章 不變應萬變序三獅羣圍獵第6章 顛倒是非第56章 積極主動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125章 兩把尖刀第10章 自由與麪包第66章 內在動力第91章 守株待兔第42章 冷戰陰影第131章 陰霾重重第125章 電磁先鋒第55章 鞭長可及第68章 動員第5章 區別對待第35章 主動迎戰第123章 暗中角力第94章 變色龍的國家第24章 驟變第144章 信息第一第96章 爭分奪秒第4章 團圓第80章 全面軍備競賽第43章 演變的世界第160章 半島戰爭分水嶺第18章 雙門事件第71章 萬事俱備第12章 平衡外交第5章 不安因素第17章 殊途同歸第90章 正面進攻第34章 借刀殺人第62章 攻防抉擇第155章 無法衡量的價值第131章 不同命運第136章 割裂第54章 對策第62章 權力歸位第79章 硝煙再起第72章 歸宿第63章 外交鬥爭第46章 突防第3章 換屆選舉第20章 風聲鶴唳第41章 龍牆第97章 虛張聲勢第180章 下基層第15章 智者千慮第4章 秘密接頭第142章 合縱連橫第35章 意外收穫第123章 全面考慮第124章 全能戰士第136章 長遠謀劃第71章 民主表決第33章 各有所需第48章 誰綁架誰第19章 奔向目的地第45章 國家安全戰略第4章 倫敦條約第91章 守株待兔第110章 克敵之長第55章 以戰促和第59章 左右開弓第66章 多種可能第4章 相互叫板第24章 四法案第20章 重大消息第88章 虎將虎軍第110章 叛逃風波第40章 空軍出動第73章 大兵團會戰第73章 新紀錄第13章 煙霧彈第131章 不平靜的一天第101章 戰略警戒第26章 海軍參謀長第45章 弱國強兵第20章 最佳科學顧問第72章 歸宿第15章 突變第41章 光復第63章 轉變思想第34章 事發突然第36章 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