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戰略圍剿

bookmark

曉賓趕過來的時候,李存勳正在準備一天的工作。

“昨天晚上沒回去睡覺?”

“在處理幾個技術問題,沒時間休息。”劉曉賓把儲存情報的便攜式閱讀器遞給了李存勳,“剛剛收到的消息,村上貞正命令國家安全局在臺灣展開秘密活動,所有參與行動的單位與個人信息。‘向日葵’弄到的,非常全面。”

李存勳微微皺了下眉頭,把閱讀器放在書桌的架子上,撕開了早點的包裝紙。

劉曉賓在李存勳對面的椅子上坐了下來,隨手拿起放在辦公桌上的香菸。

“吃過早飯了嗎?”

“凌晨吃了夜宵,在還不餓。”

李存勳點了點頭,利用吃點的時間看完了情報。

等李存勳丟早點包裝紙,擦了嘴,劉曉賓遞了根香菸過去。反正是李存勳的煙,大方不用自己掏腰包。

“沒有提到何時採取行動,只是提部署。”

“確實只是提前部署。但回來地報告中提到。完成部署之後。村上貞正隨時有可能讓國家安全局採取行動。”

李存勳點上香菸。在椅子上抽了好幾口。說道:“我們沒有必要大驚小怪。村上貞正做地是預防工作。很有可能是在試探我們地底細。或是在試探美國地底細。想搞清楚我們與美國是否在臺灣有所行動。”

“有這種可能。但是不排除村上貞正鋌而走險。”

李存勳點了點頭。說道:“你認爲我們該怎麼辦?”

WWW тт kan C〇

“行動對行動、部署對部署。既不主動挑起衝突。又不過於忍讓。”

李存勳思考了一陣道:“可以。儘快部署我們地行動人員好準備。如果日本在臺灣採取行動。我們也採取行動。但是不要激化矛盾。還不到我們出面地時候。”

“需要向元彙報嗎?”

“暫時沒有這個必要。”李存勳搖了搖頭,說道“日本並未採取實質性的行動,我們沒有必要大驚小怪。”

劉曉賓沒再多說,在李存勳處理日常工作的時候離開了局長辦公室。

李存勳與王元慶的接觸最多,最清楚元的想法。共和國與日本的關係非常微妙,此時此刻,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有可能導致局面失去控制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李存勳不是反對對付日本,只是覺得沒有必要過度緊張。有利條件都在共和國手中,對付日本只是時間與手段上的問題。

7月1,共和國、朝鮮、美國與日本宣佈將盡快舉行第六輪談判。

似乎西方媒體的預測再次應驗,在美國沒有明確要求日本應該立即銷燬核武器、放棄展核武器的權利、爲此提出明確的時刻表的情況下,共和國不會冒險單獨與日本開戰只是希望利用強硬的態度迫使日本在“四方談判”中做出重大讓步。

談判能否取得結果,沒多少人持樂觀態度。

日本不會放棄核武器和國也不會容忍日本擁有核武器。

按照西方媒體的猜測,談判將持續下去像當年的朝核談判一樣,拖上幾年、甚至幾十年。搞到最後共和國在朝鮮半島與濟州島駐軍成爲既成事實,日本擁有核武器也成爲既成事實。在日本擁有徹底摧毀共和國的實力之後,共和國將以前沿部署的方式對日本保持軍事威脅,擋住日本西進的步伐。在自身安全沒有絕對保障的情況下,日本不會貿然與共和國敵對,將在其他方向上尋求突破。最終,共和國與日本形成“毀滅平衡”,雙方均無法承受戰爭的摧殘。西進無望之後,日本將被迫南下與東進,美國將成爲日本的競爭對手,西太平洋地區最終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西方媒體的分析不是沒有道理,卻忽視了幾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日本擴張的前提條件是登上亞洲大6,或說日本擴張的第一步就是登上亞洲大6。在沒有獲得大6資源的情況下,原料完全依靠進口的日本沒有資格成爲與共和國、美國平起平坐的世界大國。如果日本在西進之前選擇南下或東進,將在缺乏戰略縱深與戰略資源的情況下與美國敵對,遭到美國與共和國的聯合圍剿。

ωwш ¤тт kΛn ¤C〇

日本會做出這樣的蠢事嗎?

日本沒有選擇的餘地,挑戰美國之前,必須戰勝西面的共和國。共和國也沒有選擇的餘地,即便成爲世界大國,共和國仍然得把周邊安全當作國家的要任務。因此共和國與日本的矛盾不可調和,哪怕日本在談判中做出適當讓步,共和國也不會放鬆對日本的警惕,日本更不會主動與共和國改善關係。

很快,這種情況就出現了。

7月17日,“四方談判”第六輪談判在濟州舉行

同一天,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宗應仁協同包括國防部長葉致勝、外交部長閻尚隆在內的9部長級官員與30多家企業的代表訪問漢城(2025年12月12日,朝鮮民主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將爾更名爲漢城)。

雖然共和國外交部宣稱宗應仁總理是應朝鮮政府總理去年訪華時出的邀請,對朝鮮進行回訪,但是按照外界猜測,宗應仁將在訪問漢城期間與朝鮮政府達成包括租借軍事基地的意向協議在內的一攬子協議,爲共和國在朝鮮駐軍合法化、推動兩國雙邊交流、幫助朝鮮展經濟打下基礎。

因爲宗應仁訪問朝鮮,所以原定計劃進行1周的第一次會談只進行了。

7月23日,在第六次談判第一次會談結束後的第三天,共和國與朝鮮在漢城簽署了數十份合作協議。

與外界猜測的一樣,軍事基地租借協議成爲重頭戲。

按照雙方簽署意向協議(因爲“四方談判”將共和國在半島與濟州島駐軍設爲主要內容,共和國承諾在談判期間不會在朝鮮租用軍事基地,所以雙方簽署的是意向協議,不是正式協議),朝鮮將元山港(港區與機場總共約25方千米)、釜山港(港區、機場與軍營總共約平方千米)、仁川港(港區、機場、軍營與庫區總共約30方千米)、濟州(新建港區與郊外地區總共約70平方千米)“借予”共和國,由共和國負責管制與相關建設。因爲共和國無須向朝鮮支付費用,所以不構成租借條件。

西方新聞媒體關注的不軍事基地,而是共和國與朝鮮的“土地交換協議”。

出人意料的,和國的媒體並沒對此事做詳細報道。

按照宗應仁與朝鮮總理簽署的,共和國用鴨綠江江口的薪島交換朝鮮圖們江江口造山灣東面西水羅裡地區的土地。

雖然兩塊土地加起來不到200平方千米,但是意義非同凡響。

在圖們江江口獲土地後,共和國成爲日本海(朝鮮稱之爲東海)沿岸國,不但因此獲得大約2500平方千米的海洋國土(在黃海損失了大約300方千米的海洋國土),在日本海獲得出海口,還可以用“日本海沿岸國”的身份對日本施加壓力。軍事方面,共和國獲得了在日本海部署常駐艦隊的理由。

這件事情,受到影響的不只是日本。

7月23日當天,王元慶與俄羅斯總統內夫通了熱線電話。

按照俄羅斯電視臺的報道,王元慶承諾不會針對俄羅斯,共和國與俄羅斯是經得起考驗的友好鄰邦、有有着共同利益的朋友,共和國不會做出任何有損俄羅斯利益的舉動,也不會對俄羅斯構成任何威脅。

7月27日,項鋌輝借“上合和平2027~聯合軍演”的機會與俄羅斯總參謀長卓林斯基在共青城會晤。除了商討聯合軍演的安排事項之外,項鋌輝與卓林斯基討論了促進兩事互信、深化兩軍交流的相關問題。

數日後,共和國與俄羅斯達成“相關軍事部署提前通報協議”。

按照該協議,進行與對方國防安全有關的軍事部署時,提前24~小時通報相關情況。

共和國的這一輪外交行動,被外界看成“對日戰略圍剿”的關鍵步驟。

西方新聞媒體都認爲,共和國將在圖們江江口獲得的土地上建立海軍基地,部署常駐艦隊,迫使日本在日本海部署更多的戰艦,削弱日本海軍作戰能力。

共和國準備對日本開戰嗎?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共和國確實在爲戰爭做準備,對日戰略圍剿的步伐越來越快。

一時間,輿論風向再度轉變,戰爭再次成爲新聞媒體的“口頭禪”。

出人意料的,共和國並沒在向日本海派遣常駐艦隊的問題上做出任何實質性舉措,日本也沒在共和國成爲日本海沿岸國家的問題上做出過激反應。

越平靜,越容易引戰爭。

如果共和國與日本在外交上生爭執,表明雙方都希望通過外交解決問題。當雙方都把外交撇到一邊的時候,戰爭成爲解決矛盾的唯一手段。

或許,“四方談判”只是共和國與日本爭取戰爭準備時間的手段。

8月8日,全世界都在關注“四方談判”能否取得實質性成果時,爲期一週的“2027電子業界博覽會”在臺北開幕。

早已成爲全球知名人士的王遠山在當天舉行的新聞佈會上再次拋出“炸彈”。

商場上的鬥爭比談判桌上的鬥爭更加激烈!

第29章 穩定因素第34章 全面爆發第110章 添油加醋第117章 敲山震虎第26章 民主共和日第22章 移民潮第155章 先決條件第83章 中東攻略第24章 軍事顧問第47章 戰況膠着第98章 最後一擊第64章 一切爲了戰爭第44章 臨時決策第51章 輪迴第42章 聯合國大戲臺第14章 驟然緊張第140章 猛虎下山第57章 坦克大戰第111章 新風向第51章 步步逼近第135章 絕不能失敗第3章 血淚史第62章 權力歸位第161章 狼煙四起第66章 內在動力第37章 最大限度的保證第25章 冰火兩重天第49章 保留第49章 因循守舊第115章 附帶影響第11章 不良感覺第37章 變策第20章 做文章第26章 最高精神領袖第100章 全面動員第7章 最強團隊第49章 錯有錯招第41章 必然選擇第15章 羣策羣力第3章 通往戰爭的大門第53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35章 有備而來第94章 空中決鬥第88章 地面戰鬥序十一秘密轉運第82章 大好機會第66章 來龍去脈第132章 決戰態勢第47章 外交攻勢第78章 主力艦第25章 加速第37章 兵棋推演第151章 心領神會第113章 關鍵問題第87章 砍瓜切菜第40章 玩概念第108章 選擇第24章 撲朔迷離第57章 坦克大戰第79章 表演時間第170章 外交交鋒第105章 再赴戰場第6章 波瀾不驚第131章 陰霾重重第67章 黑色十五分鐘第117章 好心幫倒忙第32章 箭在弦上第74章 軍控協議第16章 謀略第29章 斬首行動序十九民族之魂第95章 大規模殲敵第31章 南亞橋頭堡第56章 快準狠第140章 猛虎下山第86章 奔赴戰場第98章 糧草先行第119章 二次革命第1章 強國夢第49章 核戰爭陰雲第141章 佯攻第36章 捨身第54章 對策第92章 裝甲比拼第116章 微妙變化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17章 大戰在即第51章 第一張戰略牌第19章 爽快的海軍司令第58章 大國心態第20章 雙簧第49章 精小強悍第11章 識時務第37章 最大限度的保證第118章 低空力量第76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95章 眼高手低第43章 和平利用第178章 包袱第44章 第一槍
第29章 穩定因素第34章 全面爆發第110章 添油加醋第117章 敲山震虎第26章 民主共和日第22章 移民潮第155章 先決條件第83章 中東攻略第24章 軍事顧問第47章 戰況膠着第98章 最後一擊第64章 一切爲了戰爭第44章 臨時決策第51章 輪迴第42章 聯合國大戲臺第14章 驟然緊張第140章 猛虎下山第57章 坦克大戰第111章 新風向第51章 步步逼近第135章 絕不能失敗第3章 血淚史第62章 權力歸位第161章 狼煙四起第66章 內在動力第37章 最大限度的保證第25章 冰火兩重天第49章 保留第49章 因循守舊第115章 附帶影響第11章 不良感覺第37章 變策第20章 做文章第26章 最高精神領袖第100章 全面動員第7章 最強團隊第49章 錯有錯招第41章 必然選擇第15章 羣策羣力第3章 通往戰爭的大門第53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35章 有備而來第94章 空中決鬥第88章 地面戰鬥序十一秘密轉運第82章 大好機會第66章 來龍去脈第132章 決戰態勢第47章 外交攻勢第78章 主力艦第25章 加速第37章 兵棋推演第151章 心領神會第113章 關鍵問題第87章 砍瓜切菜第40章 玩概念第108章 選擇第24章 撲朔迷離第57章 坦克大戰第79章 表演時間第170章 外交交鋒第105章 再赴戰場第6章 波瀾不驚第131章 陰霾重重第67章 黑色十五分鐘第117章 好心幫倒忙第32章 箭在弦上第74章 軍控協議第16章 謀略第29章 斬首行動序十九民族之魂第95章 大規模殲敵第31章 南亞橋頭堡第56章 快準狠第140章 猛虎下山第86章 奔赴戰場第98章 糧草先行第119章 二次革命第1章 強國夢第49章 核戰爭陰雲第141章 佯攻第36章 捨身第54章 對策第92章 裝甲比拼第116章 微妙變化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17章 大戰在即第51章 第一張戰略牌第19章 爽快的海軍司令第58章 大國心態第20章 雙簧第49章 精小強悍第11章 識時務第37章 最大限度的保證第118章 低空力量第76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95章 眼高手低第43章 和平利用第178章 包袱第44章 第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