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伐虜 伐虜

對於張鏑而言,現在這個時候是非常難得的用兵機會。

一方面是內部已經統一,經過強力手段的一番運作,行朝的勢力已基本上被整合進中興軍的體系當中,整編後的中興軍更加正規化、職業化,戰力可見更上一層樓;而張鏑本人有了趙宋天子的正統名義加持,威望也達到了新的頂點,不僅在中興社的傳統勢力範圍內擁有合理合法的權力,還可以代表朝廷名正言順的征伐全天下,正好藉此時機進一步擴充實力,遠播威名。

另一方面是外部形勢有利,雷州、崖山兩次輝煌大勝,使得元軍兵力大損,一時難以恢復元氣,張鏑的觸角則成功的延伸到了廣東沿海和廣西的海外四州,此消彼長。更重要的是元軍江西行省右丞塔出和江淮行省右丞董文炳相繼身死,元軍東南無主,不在此時趁虛而入更待何時!

八月初,經過一段時間的整訓,張鏑做好了起兵的準備。

泉州匯聚的正規兵力已經達到了二十五六萬人,其中侍衛親軍有五個指揮使共計五萬餘人,計左中右三個步軍指揮使,一個馬軍指揮使,一個水軍指揮使,也就是原來的正軍五個師。本土禁軍有十六個指揮使,領兵十萬餘人。外島調入的禁軍有八個指揮共五萬餘人。

此次出兵,只留下侍衛親軍右軍指揮使李奇和部下一萬餘名步軍留守中興府,其餘二十餘萬大軍兵分數路,傾巢出動。

第一路往北,主帥是胡隸,在張鏑的授意下,胡隸被朝廷任命爲右武衛大將軍、浙東制置使、兼知慶元府,以步騎五萬在舟師配合下沿海北進,進軍溫、臺、慶元。

第二路往南,主帥是葉承,被任命爲左領軍衛大將軍、廣東制置使、兼知廣州府,領兵十萬,水陸並進,先驅廣州。葉承是最早追隨張鏑的人,軍政能力也比較均衡,素有“小總理”之稱,早先在張鏑身邊做侍衛長時打過不少仗,近兩年來都在流求主管政務,又積累了不少主政的經驗。葉承在幾年前處理廣州蒲本宜的事件時就曾嶄露頭角,現在南邊很需要一個執掌大局的人去主政廣東,張鏑首先就想到了他。崖山一戰後,江西和廣東的元軍主力元氣大傷,想必難以組織起像樣點的反攻,所以葉承的主要任務倒不是打仗,而是儘快的收服廣東沿海諸州,穩定局勢。根據流求殖民的既有經驗,將中興社的那一套軍政制度推行下去,將嶺南這一片廣大的領域吃下去、消化掉,並且儘快的化爲己方的實力。

第三路往西,由張鏑親自率領,起大兵十五萬,由邵武出杉關,進取江西。

外人並不清楚張鏑的三路大軍主次之分,實際上兵力最少的北路造出的聲勢卻是最大的,張鏑以小皇帝的名義下詔北伐,五萬人號稱二十萬,打出直取金陵、光復江南的旗號,攪得江東、兩浙都騷動了起來。

南路雖然有十萬人,但計劃中沒有太大的戰事,元軍兵力空虛,廣州已是無防之城,沿海州縣望風投降,廣東境內最大的一股敵人是管軍總管王守信手下的七八千殘兵,現盤踞在韶關。另外就是廣西宣慰使史格,還有兩三萬兵力,在雷州戰敗後已經退守靜江,估計着只能自保,難以進攻了。因此,葉承的十萬大軍幾乎只是去接收城池,管理地方,最大的任務其實是推行牌甲和三級兵制等各項制度,對新佔領區施行有效的統治。

西路的張鏑有十五萬人,兵力最多,但卻最爲低調,兵者軌道,高明的統帥可以很好的隱藏自己的意圖,在達成自己的戰略目標之前都讓敵人矇在鼓裡,無所適從。其實西面纔是張鏑的主攻方向,同時這也是困難最大的一個方向。因爲中興軍一直都以舟師見長,以大海爲奇道,作戰總離不開海上優勢。但江西不可能走海舟,失去了堅船利炮的憑峙,中興軍的威力就打了折扣,閩贛之間山脈橫亙,重型的火炮也難攜帶,基本上只能帶五百斤以下的振威炮和蟾式炮,這就又打了折扣。但在己方戰力打了折扣的同時,西路的敵人卻不可小覷。元廷任命的蒙古漢軍副都元帥李恆鎮守隆興府,手頭還有好幾萬人馬。李恆現年四十二歲,正值壯年,同時作戰經驗極爲豐富,手段極爲高明,是塔出之後江西的第一柱石。當初崖山之戰,李恆正好在潮陽追殲文天祥沒有參與,得以保存了本部精兵,聽聞崖山敗訊後,他果斷放棄南下,撤回隆興,並且把江西各處的兵力都收縮到一起,捏緊拳頭做好防禦姿勢。

張鏑兵力雖多,但沒有重炮協助的情況下,面對隆興府的堅城和名將李恆的幾萬守兵未必能佔據太大的優勢。而且從福建到江西的地形,使得進兵的戰線不免會被拉長,十五萬人的後勤補給都要通過崎嶇的山路運到前線,其難度可想而知。就好比諸葛亮六出祁山進攻中原,失敗的重要原因就是補給線太長,後勤的壓力太大了。

另外,西路攻打江西,如果一時不能速勝,荊湖和兩淮的元軍就可以通過長江進入鄱陽湖,迅速的南下增援江西。那樣的情況下,張鏑想必也只能選擇退兵,不然前有強敵、後援不繼,很可能要面臨失敗。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戰爭總是冒險,從來沒有萬全之策,需要不慮勝先慮敗。

如果勝了,那麼兩浙、福建、廣東、廣西將會連成一片,戰爭的前景將會十分光明。

如果敗了,那麼嘔心瀝血積攢起來的這點本錢可能會輸光,北方的幾十萬韃子主力會把他壓回老家,甚至福建都未必保得住,運氣不好就得跑回流求重新開始了,甚至敵人也不會給他重新開始的機會。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不勝不敗,在幾個戰線上形成僵持,這其實也是張鏑並不希望看到的。

這次的征伐規模很大,張鏑把所有的牌都用上了,幾年經營在此一舉了。

前路充滿未知與危險,但爲了中興大業,奮起吧!

誓師出征!

伐虜,伐虜,伐虜!

第二百三十二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十一章 奪船風波 寨主鄭狗之煩惱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祥興北伐(二)第四百章 戰略大反攻(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三百五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二)第八十四章 五牧之戰 將無能累死三軍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三十五章 以點擴面 環島再繪新藍圖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二百三十三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四)第一百零七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下)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二百三十九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三)第四十五章 紈絝落難 沒爹孩子像根草第四十五章 紈絝落難 沒爹孩子像根草第二百八十三章 裹紅巾的反賊(二)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倭島攻略(七)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零五章 楊村驛絞肉機(八)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五)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第三百零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一)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上)第九十一章 編戶齊民 人口是根本之重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二百二十五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八)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九十一章 編戶齊民 人口是根本之重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要哭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二百十五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八)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上)第九十九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三百三十六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二)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力的遊戲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元密探(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投羅網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一百九十八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四)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四百十章 戰略大反攻(十二)第二百零九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土豪們的末日(四)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十三)第四十五章 紈絝落難 沒爹孩子像根草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
第二百三十二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十一章 奪船風波 寨主鄭狗之煩惱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祥興北伐(二)第四百章 戰略大反攻(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三百五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二)第八十四章 五牧之戰 將無能累死三軍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三十五章 以點擴面 環島再繪新藍圖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二百三十三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四)第一百零七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下)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二百三十九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三)第四十五章 紈絝落難 沒爹孩子像根草第四十五章 紈絝落難 沒爹孩子像根草第二百八十三章 裹紅巾的反賊(二)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倭島攻略(七)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零五章 楊村驛絞肉機(八)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五)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第三百零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一)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上)第九十一章 編戶齊民 人口是根本之重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二百二十五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八)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九十一章 編戶齊民 人口是根本之重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要哭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二百十五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八)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上)第九十九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三百三十六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二)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力的遊戲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元密探(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投羅網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一百九十八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四)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四百十章 戰略大反攻(十二)第二百零九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土豪們的末日(四)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十三)第四十五章 紈絝落難 沒爹孩子像根草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