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六)

淡水河岸繁華的貿易區內,有一處鬧中取靜的小院,走近這所小院,門口就能聞到一陣陣的藥草香。這裡掛着中興藥局的招牌,現在又是中興社醫藥部的臨時駐所。

這個小院在不知不覺之間已經創造了一個奇蹟,自藥局成立以來,中興社就幾乎無人因水土不服而死,一整年裡,僅僅靠一名大夫帶着幾名學徒就保障了幾千人的健康,還全面整治了髒亂差的人居環境,清除了困擾這個時代大多數人的蝨子、跳蚤、臭蟲,甚至在海州移民兩三萬人的大規模集中遷徙過程中也未發生傳染性的疫病。這其中的任何一點都是中原的王化之地都從未實現過的,但就在流求這麼一個障厲從生的海外荒島卻實現了。憑着高超的醫術,藥局在蘭生的主持下還爲中興社的開拓事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改制後醫藥科的地位提升,單設爲醫藥部。

近期醫藥部的任務繁重,大量人口涌入使得防疫的壓力驟增,每個新移民都要進行常規的健康檢查,分批安排到大澡堂洗浴,用藥草除蟲,移民營地更要持續的保持清潔。經過一年的運行,中興藥局已有一套比較完善的程序,戶部撥下的幾十名事務官也多數懂一點醫理,所以雖然忙碌卻仍井然有序。

張鏑還是第一次踏入中興藥局的大門,留下隨從,自己一人從院門入內,但見這小院內的中廳倒是頗爲寬闊,迎面是一溜長長的木櫃,櫃檯後是整整齊齊排列的幾百個抽屜,抽屜面上貼着工整的一方紙片,紙上寫着藥名。最初劉石堅爲籌備中興藥局幾乎將泉州的幾家大藥房都買空了,置辦了一應傢什和種類齊全的各種藥材。直到現在,中興社每月購入的大宗物品中,藥材仍舊佔了很大份額。蘭生接受藥局以後,因地制宜,採集炮製了更多適於熱帶病的藥物。前廳有十幾個學徒與新來的事務官一起分揀藥物整理藥櫃,同時爲病人照方抓藥。兩邊偏廂同樣熱鬧,有十幾人正忙着烹、煎,製作熟藥,或者揉制丸、散,還有人搬運着新進的幾大車藥草,分散過篩精選……

在前廳的藥櫃兩側各有一排座椅,座椅後各有一道小門可以通後堂,後堂則安靜的多,是蘭生的診室。張鏑到時,前頭還有兩三人候診,有一名十三四歲的男孩在前廳招呼,這男孩番人打扮,見土著就用番話,見漢人來就用不太熟練的漢語。他一見張鏑等人入內,就老氣橫秋的過來指引道:“男左女右,先坐那邊候診!”

看來張鏑是被當成前來求醫的病人了,他初次到訪,人家不認識很正常,所以解釋道:“我並不是來求診的,有事來找你們蘭生師父!”

“有事的也不得行,更要緊的看病!”

這番童一副例行公事的樣子,一點不給通融,不過張鏑並不生氣,反而覺得有趣,乖乖的到了左側長椅上“候診”。候診處有一張方桌,桌前是一名事務官模樣年輕男子,對求診者做一番望聞問切的初步診斷,桌上擺着的筆墨紙硯,就是用以記錄求診者的病情症狀,這種初診的方式既可以減少蘭生的判斷時間,也能通過實際問診鍛鍊學徒的行醫水平,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候診處前只排了兩人,很快就輪到了張鏑,那年輕的事務官一擡頭,嚇得不輕,下意識站了起來:“總理!”這名年輕的事務官是海州來的新移民,叫做鄒銘,原本家中就是開醫館的,所以被選到了醫藥部來,今日正輪到他在候診處坐堂。原先在吏部選任以後,所有事務官都聽過張鏑的現場訓話誡勉,這鄒銘當然也就認得這位中興社的最高領袖,一開始因專心問診沒有注意張鏑的到了,忽然看到頓時又驚詫又激動又緊張。

“不要緊張,你做的很不錯,現在前頭還有病人嗎?”

“應……應該沒有了,我看後堂已經將方子開出來了。”

“好,那前面領路吧,帶我去見你們部長。”

蘭生診治過幾位病人,又在佈置防疫的事,正在交代手下幾位事務官去巡診移民營地,分發藥物。

“先將這些薰劑需派與各營,每營、每保先領二十束,夜間遍營煙燻一次,雖值秋冬,但流求奧熱,蟲蟻仍多,防蟲不可輕忽。再有這些丸劑,也都分發下去,老幼體弱者口服一丸,可防瘴氣……”

“師父,總理來了!”鄒銘小跑着上前報告,醫藥部的人一般不稱呼蘭生的職務,而基本以師徒相稱,一方面是蘭生對官職看的很淡,另一方面蘭生確實是這藥局裡幾十人的師長。

“總理來了怎麼不早報!?”蘭生一看鄒銘身後竟是張鏑親自到訪,有些責怪怠慢了。

“哈哈哈,吾兄莫怪他,我是被你那好門童攔在候診臺前了。”張鏑遠遠的招呼蘭生,先爲鄒銘開解了。

“門童?呵呵,定是維裡谷那小傢伙!”

“這小傢伙看着伶俐,是吾兄化番爲漢的成果吧。”

“去年外出巡診,見這孩子遇險,我曾爲他施過一針。”原來這番童名叫維裡谷,正是去年爬樹摔閉了氣,被蘭生無意間救下的那位。

“我中興社番漢一體,有賴醫藥部多得衆番之心!”

“救死扶傷,醫者本分!”

張鏑此來,可不是閒逛,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在醫藥部試行一個醫官深入番部的制度,類似於當年的貨郎計劃,通過訓練一批基層醫官到各番部巡診以加深番人對漢人的認同,培訓方面先從本部事務官開始,將來則可以通過禮部的辦學計劃培養醫藥人才,還可更多吸收歸化的番民子弟參與。流求番部數百,番民十幾萬,盡皆驍勇善戰,若能團結爲自己的一部分,對於中興社而言意義深遠,對於獲取流求物產、增加貿易更會便利很多。

張鏑的第二個目的是要在營、保一級設立基層醫官,因爲可以預見的將來中興社必然要向流求深處擴張,營、保是最基礎的擴張單位,屆時分散各地,很可能面臨缺醫少藥的境地,張鏑帶兵時常見士卒因爲傷病而造成的損失甚至超過了敵人在戰場上殺傷造成的戰損,正是軍中醫療條件太過惡劣的原因。那麼在營、保內部培訓醫藥人員,使之具備基本的醫療自救能力也就勢在必行了。

蘭生是超然之人,醫德和醫術都臻於至善,凡事但求只要有利於行醫救人,而張鏑的兩個計劃正與他“治病先防病”的理論不謀而合,可以說也是他設想已久的,既然得到了總理署的支持和推動,實施起來就更順利了。

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二百九十四章 各個擊破(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六)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一百零一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二百五十九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四)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九十七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六)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一百七十一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十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五)第二百二十二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五)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六章 表功饗士 攜書持禮拜府尊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個擊破(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七)第三百四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一)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乃顏之亂(一)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二百七十四章 北元密探(八)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十二章 辭舊迎新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二百四十一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七章 宏論家國 四明書院訪羣士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六)第二百三十九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山雨欲來(四)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祥興北伐(一)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三百三十二章 福州輪戰(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宋藥丸 得小兒失也小兒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二百二十二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五)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六章 表功饗士 攜書持禮拜府尊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一百五十三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下)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三十五章 以點擴面 環島再繪新藍圖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殺官差鹽戶舉事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十)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
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二百九十四章 各個擊破(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六)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一百零一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二百五十九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四)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九十七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六)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一百七十一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十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五)第二百二十二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五)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六章 表功饗士 攜書持禮拜府尊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個擊破(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七)第三百四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一)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乃顏之亂(一)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二百七十四章 北元密探(八)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十二章 辭舊迎新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二百四十一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七章 宏論家國 四明書院訪羣士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六)第二百三十九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山雨欲來(四)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祥興北伐(一)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三百三十二章 福州輪戰(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宋藥丸 得小兒失也小兒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二百二十二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五)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六章 表功饗士 攜書持禮拜府尊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一百五十三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下)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三十五章 以點擴面 環島再繪新藍圖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殺官差鹽戶舉事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十)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