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八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一)

在流求與呂宋兩島同時發動的這一場征討生番的戰役進展得十分順利,原始的番人部落與中興社的正軍部隊存在着巨大的代差,基本不可能有抗拒之力,強勢威壓之下無不望風歸附,即便有少數部落妄圖螳臂當車也都是一戰而定。

軍事的優勢逐漸強化了統治的基礎,武力征服也離不開文明的同化,用不了多久,兩島幾十萬番人都將不同程度的成爲歸化之民,成爲中興社進一步強大的內生力量。

與此同時,後方的發展也如火如荼,貿易、建設、識字教育、移民等各項事業都在平穩而迅速的進行着。

糧食充足、民生安定、政治清明,這是世外桃源,是王道樂土,讓這裡的人們幾乎忘記了西邊大陸上的水深火熱。

但張鏑沒有忘記,也不敢忘記。

南征纔回來不久,泉州就來了一條消息,不太好的消息。

“蒲壽庚通敵”。

短短五個字,攪動了張鏑的思慮。

泉州,對於張鏑而言太重要了,是流求去往大陸的最重要也最接近的門戶,偏偏佔據泉州的蒲壽庚與中興社水火不容。話說回來,中興社其實與沿海各處蒲家人都不太對付。歸根結底,這種矛盾主要還是出於海上貿易的競爭關係。蒲家壟斷了閩廣一帶與海外的香料貿易長達數十年,根深葉茂,一直無人能撼動其海貿地位。但中興社橫空出世,一舉成爲東南沿海首屈一指的勢力,把蒲家人嘴裡的肉搶走了。

一山不容二虎,這一片海路也容不下兩個霸主,蒲壽庚自然不會允許有人染指他固有的利益。在南洋、在慶元甚至在廣州,蒲家的生意都已經被中興社蠶食殆盡。但在泉州,這是蒲壽庚的基本盤,中興社也無法輕易撼動其地位,甚至在蒲家的打壓之下無法直接打出中興社的旗號,只能通過商行、藥店、幫派等分身的形式開展活動,這對中興社的發展是一個很大制約。

眼下福建尚未淪陷,蒲壽庚名義上還是宋臣,張鏑一直沒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與蒲家開戰,更主要是後方的各項建設與平亂征伐耗費了不少精力,沒能騰出手來對付外敵。

現在後方安定,兵精糧足,士氣高漲,就差一個開戰的理由。

蒲壽庚把這個理由送上了門——通敵。

時間已經到了十一月的初冬,元軍的南伐攻勢節節進逼,原先光復的州縣又接連失陷,陸路元軍已經由浙入閩,繼續向福安府進發。海路元軍也向南包抄,眼看要來斷宋人的退路。宋人雖然號稱尚有正規軍十七萬,民兵二十餘萬,但陳宜中毫無戰心,張世傑惟務遠遁,當朝兩位執掌軍政大權的大佬都只惦記着跑路,根本不考慮抵抗的事。

那麼,也就只能繼續跑路了。

宋室小朝廷不得不離開安穩了不到半年的福安府(福州),浮海南下先抵達了泉州。

泉州是蒲壽庚的地盤,這個名義上的宋臣,實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生意人。生意人嘛,做什麼事都要講究一個收益。大宋朝廷這家三百年老店眼看就要關門歇業,蒲壽庚當然不希望因此丟了飯碗,更不希望丟了腦袋給老東家陪葬。早在臨安城破,他就已經與蒙古人眉來眼去,暗中聯絡,做好了跳槽的打算。

但福安府行朝的建立暫時放緩了蒲壽庚的跳槽進度,總要把舊東家的最後一絲利益攫取乾淨纔有更大的資本去入股大元朝廷的新公司。

如今宋廷如此迅速的敗退,讓蒲壽庚進一步加快了投敵的步驟。

最近小朝廷已經抵達泉州海外,並據說要“做都泉州”,城內的宋廷舊臣及趙氏宗親們歡欣鼓舞,聚集了上萬人要出城迎接聖駕。泉州設有南外宗正司,宗親們的勢力本來就很大,過去也經常與蒲家勢力發生衝突,如果讓他們與小朝廷連成一氣,那以後就沒蒲壽庚什麼事了。

趙家人的胳膊肘總不可能往外拐,對蒲壽庚而言,就算現在積極迎接行朝入城也不可能得到對等的回報,他自己這龐大的產業反而很有可能被朝廷充公,那這生意就虧大了。

蒲壽庚有些慌,放人進城肯定是不行的,但阻擋聖駕罪名也不小,小朝廷畢竟還有幾十萬人,不可小覷,而元軍還遠在幾百裡外,無法指望他們的助力。最終蒲壽庚採納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一方面緊閉城門,禁止宗親們出迎;另一方面又派人去迎接聖駕與兩宮入城,但只准小皇帝與兩宮進城,理由是怕大軍驚擾了城中百姓。

陳宜中與張世傑雖然無能,卻也不是傻子,真要把皇帝送進城去,軍隊卻不準入內,那姓蒲的老回回保準是轉手就把小皇帝送給蒙古人了。雖然表面上沒有明說背叛,但誰都看得出蒲壽庚這老賊已有異心。

泉州鎖城三日,行朝也就在海上漂了三日,張世傑終於沒忍住,縱容手下士卒將泉州港口停泊的大船搶掠一空。

這麼一來就算撕破臉了。蒲壽庚也就不用再藏着掖着,屠刀終於舉起,殺向了那些趙氏宗親,殺向了城中駐軍,殺向了宋朝遺臣……

泉州的情形,被遍佈於城內外的中興社勢力收集後彙總於東門外的關帝廟,通過便捷的飛鴿傳信,短短几個時辰後就能跨過幾百里海峽,到達總理署張鏑的案頭。

情報人員對蒲壽庚的通敵跡象早已有所覺察,只是未掌握實據,但當行朝逃至泉州外海,蒲壽庚卻下令鎖閉城門的時候,其通敵行徑已經昭然若揭。事情越發緊急,情報幾乎是一日數變,接連的往流求飛去。

張鏑南征回來不到半月,忙於處理大量新附番部的事務,泉州來的急報又讓他必須重視起大陸上的變局。現今第一師還在征伐島內剩餘的生番部落,第三師則派往呂宋,三個主力師當中就只有何紹基的第二師可用,另外還有陳閔的水師和胡隸親領的騎兵師。

最終張鏑決定率第二師八千人加上水師五千人,共一萬三千餘兵力,渡海向西,發兵泉州!

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四十六章 黎寶爲丐 蒲本宜誣賊邀功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元密探(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零六章 楊村驛絞肉機(九)第一百五十二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中)第四百零二章 戰略大反攻(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下)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三百二十九章 紅巾化白頭第二百六十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五)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九十七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六)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三百九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四百十二章 戰略大反攻(十四)第二百二十二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五)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五十八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三十六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七)第二百九十五章 各個擊破(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三百十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二百三十四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五)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三百十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八章 萬事俱備 招兵買馬乾一場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國的凝視(一)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個擊破(五)第一百八十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二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要哭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九十章 紙城鐵人 孤城義士守常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上)第二百六十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五)第三百五十二章 祥興北伐(一)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上)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一百零一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下)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三百零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七十四章 暗度陳倉 示之弱攻之以強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二百五十三章 土豪們的末日(二)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七十二章 再挫敵鋒 元軍搶渡又不成
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四十六章 黎寶爲丐 蒲本宜誣賊邀功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元密探(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零六章 楊村驛絞肉機(九)第一百五十二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中)第四百零二章 戰略大反攻(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下)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三百二十九章 紅巾化白頭第二百六十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五)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九十七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六)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三百九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四百十二章 戰略大反攻(十四)第二百二十二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五)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五十八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三十六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七)第二百九十五章 各個擊破(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三百十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二百三十四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五)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三百十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八章 萬事俱備 招兵買馬乾一場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國的凝視(一)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個擊破(五)第一百八十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二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要哭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九十章 紙城鐵人 孤城義士守常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上)第二百六十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五)第三百五十二章 祥興北伐(一)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上)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一百零一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下)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三百零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七十四章 暗度陳倉 示之弱攻之以強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二百五十三章 土豪們的末日(二)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七十二章 再挫敵鋒 元軍搶渡又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