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

興化軍的城頭上“生爲宋臣,死爲宋鬼”的大旗還掛在那裡,顯示城內守軍誓死抵抗之心,所以阿拉罕是絕對想不到陳文龍會忽然決定棄城而走。

三更半夜的時候,宋軍集中兵力猛攻南門外的圍城營壘,讓元軍有些措手不及。這時候的城圍確實還不是很嚴密,因爲阿拉罕的本部和福安府派來的後續兵馬還在磨合之中,指揮尚不暢通。黑夜裡經過一陣混亂,上萬名興化軍守軍攻破了城圍,順利撤出,他們每個人都以白布綁在手臂上作爲標誌,急匆匆的向南邊行軍。

當阿拉罕得知情報,匆忙調集數千騎兵追擊,時間已經過去了大半個時辰,撤退者已經走出十幾裡地。

不過騎兵追起步兵來,十幾裡的距離真不算距離,倏忽之間也就能追上了。

但是追擊卻沒有想象中的順利,閩地多山,從興化軍出來往南,官道兩側就都是山林密佈,山林中時不時的射出幾支毒箭、毒弩,道上一不留神又踩到了遍佈的鐵蒺藜或者竹籤做的陷阱。頻頻出現的狀況,讓元軍騎兵苦不堪言,追擊的進度自然慢了下來,只能等天亮後步兵跟上來排除障礙再走。

天亮後,阿拉罕率領圍攻興化的主力大軍跟了上來,本部大軍有兩萬餘人,步騎參半,集結後迅速向南追擊。

沿途又頻繁的遭遇偷襲,想必是宋軍留下的殿後部隊,這些人實爲可惡,在路上設置了花樣繁多的陷阱,令人防不勝防,而且三五成羣,神出鬼沒,佔據有利地勢,用淬毒的箭弩狙殺元軍。但元軍停下想追擊時卻又追不上,一個個竄得比兔子還快。主要是山谷之間元軍的騎兵無法展開,發揮不了優勢,因而處處被動。

阿拉罕親率大軍趕到後,命令廉價的步兵在前趟路,不管少量敵人的襲擾,全軍急行,以追殲宋軍主力爲要。

追了整整一日,阿拉罕的大軍經過了一處名爲天門山的峽谷,這個地方十分險要,山口處有兩塊巨石分列左右,就如把守大門的天神,天門山之名或許就來源於此。

作爲帶兵將領,對地形總要有天然的敏感,如此險峻之地不能不讓人懷疑是否有埋伏。

阿拉罕心生警惕,勒馬停駐。不過很快前鋒斥候來報,說已發現宋軍的主力就在十餘里外,人數估計在七八千到一萬人上下。

這就對了,興化逃出的宋軍滿打滿算也就萬把人,可見他們急於逃跑,並未能利用地勢設下埋伏。

阿拉罕沒了顧慮,便派出輕騎傳令,全軍集結整隊,稍息之後加速追擊,務要在天黑之前趕上宋軍。兩萬大軍在山谷間綿延十餘里,在各級將官指揮之下整理隊伍,原地休息,馬上就要接戰了,兵卒們各自取出乾糧來先墊個肚子。

上萬名騎兵騰起一陣陣塵土,越過步軍行列,奔跑着往前頭集結,將道路兩旁吃乾糧的步兵們甩了一臉的土。

“日娘賊!有馬了不起,前頭送死克!”一個愣頭愣腦的年輕步兵低聲罵了一句。

“你不要命了!”那愣子說話雖輕,還是被旁邊的伍長聽到了,上來就是一個爆栗子。

要知道騎兵可都是部隊裡的大爺,即便不是真蒙古老爺,那也多是北方來的老漢軍,像自家這樣投誠不久的新附軍竟敢罵騎兵,要被聽到了,輕則一頓馬鞭,重則一刀砍了,所以伍長大哥趕緊過來讓那愣子閉了嘴。

“看來宋軍不遠了,大將軍要讓騎兵先去衝一衝。”

伍長是有點經驗的,追擊宋軍的情況很常見,基本上騎兵一衝就潰,剩下就讓步兵漫山遍野的抓人。要是衝不潰的話那也要步兵上去拿命去填,反正輕巧的活都是騎馬的上,累死人的、送命的活纔要步軍上,誰讓步軍便宜呢!

騎兵老爺們過去不久,軍令又下來了,從前到後此起彼伏的一陣哨響,軍官們喝令衆人趕緊起身,加快速度往前聚集。

情況有變化。

阿拉罕本來想讓騎兵先衝上去咬一口,但哨騎來報,說宋軍已在前方山谷列下大陣,竟然不跑了。

稀溜溜~一串串的戰馬嘶鳴。

元軍騎兵推進到了宋軍陣前數百步,被對方神臂弓的弩箭射下陣腳,紛紛勒住戰馬,遠遠的停了下來。

遠遠看去,這些宋軍竟不知何時已經修築了長長的兩道土圍,橫截在前方山谷之間,兵馬全都躲在土圍之後。

阿拉罕輕蔑的一笑,看來宋軍自知難逃一死,想要負隅頑抗了,但幾丈高的城牆都擋不住他的大軍,就這麼窄窄的兩道土圍能頂個卵用?在騎兵和步兵的輪番攻擊下,土圍後這一堆宋軍的下場幾乎是註定的。

不過金貴的騎兵倒不適合去啃這樣的土圍子,讓後面的步兵快點跟上來。堆上去,先把這兩道破土圍子堆平了,給騎兵堆出道路來!

……

“總理,韃子的最後一組步卒也都進了天門山!”

元軍十餘里長的整支隊伍都進入了伏擊圈,連最後一絲尾巴都已完全沒入那形似天門的巨石之間,瞭望哨立刻向張鏑做了報告。

“發令,收網!”

一支號箭帶着尖利的嘯鳴飛上空中,緊接着是第二支、第三支,十里多長的山谷都被這嘯鳴之聲響徹。

這是行動的信號!

谷口的大石首先就轟隆一聲倒塌了下來,封住了元軍的後路。

緊接着不計其數的巨石從百丈多高的懸崖上往谷內翻滾而下,將挨着山壁的元軍兵馬一個個砸的筋斷骨折、血肉模糊。

“衆軍不許慌,休管敵人騷擾!步兵防禦,前進攻擊!”

剛聽到號箭的聲響時,阿拉罕還以爲又是宋軍的少許部隊偷襲騷擾,一路上這樣的騷擾層出不窮,雖然討厭,卻也造不成太大的損失,對於兩萬大軍來說無關痛癢。

但是當後方巨大的爆炸聲響徹山谷,頭頂不計其數的巨石滾落,傷亡一瞬間激增的時候,阿拉罕終於覺得事情沒那麼簡單了。

“不可能,宋軍哪來的那麼多人!?”從興化軍城中撤出的宋軍總共才萬人上下,看得出幾乎全在前方結陣,但山谷上方忽然冒出來這成千上萬的兵馬又是從何而來?難不成那陳文龍會撒豆成兵的法術?

很明顯,無論如何解釋,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自家這兩萬步騎已經中了敵人的圈套了,就不要說追殲敵人,能夠撤出去纔是第一要緊的。

“後隊變前隊,有序撤退,有自亂陣腳者,斬!斬!斬!”

在自認爲不可能有危險的情況下猝然遭遇伏擊,隊伍不可能不亂,中軍的命令已然失去了效力,所謂的有序撤退只是一廂情願。

後方的新附步軍首先亂了,這些人只適合打順風仗,局勢不對首先想到的是保命,一時間逃竄的人狂呼亂叫着充塞了山谷,甚至堵住了自己人的道路。

這山谷寬數百步,谷邊的山丘高百丈,兩側宋軍的弓弩手居高臨下,射程完全可以覆蓋整個山谷,而谷中的元軍只能仰射,根本沒法危及百丈高目標。

這是一邊倒的圍剿、屠殺。

這種情況過去總是發生在元軍對宋軍的作戰行動中,但這一次,主動權卻掌握到了宋軍手中。

局勢越發嚴峻,除了令人無從招架的飛蝗一般密集的箭雨,宋軍竟又使用了火器,在那麼高的懸崖頂上使用的火器!

張鏑的炮兵營開始發揮威力,雖然爲了急行軍並未帶上虎威炮、振威炮這樣的中型陸戰炮,只帶了數十門輕便的蟾式炮。事實上,這些小炮就已經足夠了。

蟾式炮口大身短,射程有限,但在這樣的地勢下,射程是次要的,殺傷面纔是主要的。

五六十門蟾式炮全都裝填散彈,對準人羣密集處一炮下去,就彷彿滿山滿谷下起了彈雨。巨大的殺傷面讓倒黴的元軍像被暴風雨摧殘過的禾苗,成片成片的倒伏、哀嚎、慘叫、狂奔……

騎兵的目標很大,更容易被上方的箭雨、彈雨擊中,那些受傷發狂的戰馬尤其引起了巨大的混亂。

阿拉罕已經放棄了全軍撤退的打算,只求保住性命逃出這地獄就可以了。

但既然落入地獄,又怎能讓你輕易脫出?

阿拉罕的身邊聚集了數百名護衛精騎,快速掉頭往谷口方向撤退,但被那些狼奔豕突的廉價步卒遮蔽了道路。

“可惡!”

只能用手上的刀槍和戰馬的鐵蹄開路了。

重騎兵瘋狂的喝罵着、衝擊着,揮舞着兵刃斬殺那些怯弱愚鈍的步卒,披甲的雄壯戰馬無情的撞飛擋路之人。

危險來臨,阿拉罕不再將這些卑賤的新附步卒當成自己人,甚至不再將他們當成人,像宰殺牲畜一樣果斷的收割他們的生命。

像虎狼衝過羊羣,數百鐵騎穿谷而過,也不知殺死了幾百幾千人。而鐵騎本身也折損嚴重,或者被山谷上方的彈雨打落,或者被髮狂的戰馬掀翻,甚至被那些可憐的步卒反戈一擊打落馬下。

谷口遙遙在望,阿拉罕的身後只剩下數十騎,好在出口越來越近了。這時候卻見前方一大羣步卒蜂擁着逃竄,正好擋住了大路。

阿拉罕一馬當先,一刀砍死了其中一名擋路者,當他慣性的舉刀砍向另一名倒黴鬼時,這人卻兇相畢露,抄起手上的長槍一把捅了過來。阿拉罕真沒料到還有人敢在戰場上襲擊自家主將的,冷不防被這愣子一槍捅了個對穿。

真是個愣子啊,力氣還不小,捅穿了兩層重甲……

這愣子還憤怒的罵了一句。

“有馬了不起啊!”

非常感謝書友“黃燦燦的金子、CX微風”投的月票,再次感謝書友們的推薦票。

第三十九章 計賺陳閔 故施擒縱顯智謀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四十五章 紈絝落難 沒爹孩子像根草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三百零六章 楊村驛絞肉機(九)第三百九十八章 東方既白第二百五十二章 土豪們的末日(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九十九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上)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伐虜 伐虜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九十七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六)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三百零七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三百零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一)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一百零五章 堅船利炮 看雷霆蓄勢待發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 董文炳六路南伐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五十九章 兵進東海 施居文獻城反正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十八章 屯駐呂宋 再立新寨名太平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元密探(一)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敗 蘭邑小城不堪守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敗 蘭邑小城不堪守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二百十九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一百七十九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三)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四百十章 戰略大反攻(十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皇帝說,打仗真好玩第二百十五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八)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三百三十二章 福州輪戰(二)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二百十五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八)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四百十八章 白溝河 決戰(五)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二百零三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三百六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十三)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一百十九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下)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三百七十九章 倭島攻略(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二百六十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五)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二百八十五章 裹紅巾的反賊(四)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宋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
第三十九章 計賺陳閔 故施擒縱顯智謀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四十五章 紈絝落難 沒爹孩子像根草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三百零六章 楊村驛絞肉機(九)第三百九十八章 東方既白第二百五十二章 土豪們的末日(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九十九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上)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伐虜 伐虜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九十七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六)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三百零七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三百零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一)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一百零五章 堅船利炮 看雷霆蓄勢待發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 董文炳六路南伐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五十九章 兵進東海 施居文獻城反正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十八章 屯駐呂宋 再立新寨名太平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元密探(一)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敗 蘭邑小城不堪守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敗 蘭邑小城不堪守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二百十九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一百七十九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三)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四百十章 戰略大反攻(十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皇帝說,打仗真好玩第二百十五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八)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三百三十二章 福州輪戰(二)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二百十五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八)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四百十八章 白溝河 決戰(五)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二百零三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三百六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十三)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一百十九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下)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三百七十九章 倭島攻略(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二百六十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五)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二百八十五章 裹紅巾的反賊(四)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宋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