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討董了,大家把推薦票票都砸過來吧!嗯,雪戀再次召喚收藏。)
幾十年來,士人和姦閹、外戚之間的權勢爭鬥非常激烈,但屢屢失敗,歸根結底還是因爲無法有效掌控軍隊。先帝在世時,爲了剿殺各地此起彼伏的叛亂,允許各地州郡增加郡國兵,同時也允許各地門閥富豪自行組建義兵,這給了士人們擁有武力的機會。少帝繼位後,大將軍何進爲了獨掌權柄,在當時同爲參隸尚書事的太傅袁隗的默許和縱容下,以天子詔下令各地州郡迅速擴建郡國兵,而後來何進徵召四方猛兵入京,也證明士人已經開始擁有武力了。
八月底的洛陽大亂,士人在那麼好的條件下,僅僅因爲延誤了對北軍的控制,結果功虧一簣,喪失了獨掌權柄的機會,這不但讓士人多年的努力化爲泡影,而且也讓士人振興大漢的宏願變得更加遙不可及。這次刻骨銘心的教訓讓士人們徹底認識到了軍隊的力量要遠遠大於大漢律法的力量。
今天的大漢已經不是過去的大漢了,今天的大漢要想重樹大漢律法的尊嚴和威力,需要的不是堆積成山的經文學術和奏摺,而是無堅不摧的武力,大漢國的土地上,門閥士人們有着強大的權勢和雄厚的財力,他們拿着天子詔書,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組建了數十萬大軍。
有了足夠多的軍隊,剩下的事就是捲土重來,再次奪取國家權柄以實現振興大漢國富民強的理想了。他們要做到這一步,需要一個對立的目標,這個目標現在已經有了,那就是董卓。但僅僅有一個可供討伐的目標是遠遠不夠的,他們更需要一份詔書,一份大義,一份冠冕堂皇的理由。
無事興兵是謀反,是禍亂社稷,因此士人們誰都不願意背上叛逆的罪名。他們做什麼事都要符合禮法,符合大漢律,符合大義,以求得到天下人的支持,搏得萬世美名。否則,他們和自己討伐的對象有什麼區別?士人們何以修齊治平,何以存身立命?
現在士人們沒有天子的詔書,只有一份蓋有三公印信的檄書,但這勉強已經可以了。各地州郡的州牧太守對出兵一事意見不一,有立場堅定的已經躍躍欲試迫不及待了,有循規蹈矩的還在瞻前顧後猶豫不決,而部分心懷他志的尚在觀望遊離之中,能不能出兵支持還是個未知數。所以這份宣告天下的檄書成了關鍵。
袁紹和許攸、郭圖等人也草擬了一個檄文,但他們一直感覺到這篇檄文沒有力量。缺了什麼?討伐董卓的理由很多,從董卓的過去到現在,從他輕重不一的違律事實,只要是違背禮法的,士人們都羅列其中,但討伐董卓只是一個手段,一個實現終極目標的手段,那這個終極目標是什麼?
討董的終極目標當然不是爲了讓士人獨掌權柄。獨掌權柄只是討董的一個目的,一個看不見的東西,討董必須要有一個終極目標,一個實質的,大家都能看得到,切實能感受到的東西。
董卓到目前爲止的所作所爲都有天子詔書爲憑,都符合大漢律法,即使有違律之處,但也夠不上十惡不赦之罪。屠殺士人目前還是流言,而董卓也以宗室叛亂爲由迅速詔告天下,暫時掩蓋了自己的罪責。討董大旗舉起來之後,如果天子下旨,說各地州郡舉兵叛亂,參加討董的將士都是大漢逆賊,那後果會是什麼?會不會在天子既往不咎的浩蕩皇恩之下一鬨而散?當今天子成了士人們一道無法逾越的屏障。
當初廢黜少帝擁立當今天子的原因,袁紹和各地州郡的州牧太守心裡都很清楚,士人們爲了逼迫何太后還政,規避自己的罪責,無奈之下只好做出了這樣的選擇。士人們把董卓引進了洛陽,暗示和縱容董卓廢黜少帝,默許董卓誅殺了太后和何氏宗親。士人們爲了讓這次廢黜符合禮法,甚至搬出了春秋大義,尚書令丁宮向天下宣告,“天禍漢室,喪亂弘多。昔祭仲廢忽立突,春秋大其權。今大臣量宜爲社稷計,誠合天人,請稱萬歲。”當初廢黜的時候,士人們怎麼也想不到當今天子會成爲自己將來奪取權柄的最大障礙。
只要當今天子高居皇位,士人們即使贏了董卓,把董卓趕出了洛陽,將來也是同殿之臣。掌權之後的士人們將如何處理手握重兵的董卓?討董之事將如何自圓其說?難道士人們要和自己討伐的奸佞同殿爲臣?那今天還討董幹什麼?乾脆大家收拾傢伙到洛陽和董卓稱兄道弟算了,好歹誰都沒有成爲大漢叛逆遺臭萬年的危險。
袁紹既沒有足夠的理由激起民憤討伐董卓,也沒有討伐董卓的終極目標,他無法取信於天下,更無法讓那些猶豫不決的人打消顧慮參加討伐。袁紹和衆人一籌莫展。
這時,曹操的使者來了。
曹操從京城帶來的這份檄文卻足夠重量,天下人讀到之後,恐怕都要睚眥欲裂,義憤填膺,紛紛聚集到討董大旗之下。曹操在這份檄文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就是消滅董卓,解救天子。這既能夠達到討伐董卓的目的,還能避免惹怒驃騎將軍曾炩的可能。
也就是說,董卓現在是大漢國兩百多年來除王莽以外最大的禍國奸臣。王莽當年直接篡漢自立了,而董卓距離這一步也不遠了。董卓不除,大漢將覆。
現在,討董的理由足夠了,而討董的終極目標也有了。董卓敗亡後,參加討董大業的士人成了拯救大漢於危亡的功臣,成了振興大漢的中興之臣,其顯赫功業足可流芳百世。
袁紹笑道:“討董能否到達目的的關鍵就是驃騎將軍南下。他如果以各種藉口不南下,我們就讓人北上無極城把他請來。”
討董是爲了振興大漢。如果幾十萬大軍在京畿和洛陽一帶打起來,這大漢馬上就完了,還怎麼振興?我們起兵的目的是威逼董卓,把他逼到西疆去,而不是和他打仗。董卓有二十萬大軍,兩萬西涼兵和過去大將軍留下的五萬北軍都是精銳。他們還佔據了八關,黃河和崤山之險,所以,靠打我們是打不過他的。我們即使打走了董卓,京畿和洛陽也就是一片廢墟了。那時我們不是中興之臣,而是敗亡大漢的罪魁禍首了。
橋瑁點頭認同:“是的,驃騎將軍是天子老師,更有先帝遺詔。如今,我們起兵拯救天子,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置之事外。而驃騎將軍實力雄厚,我們將他拉入討董大軍,必定是實力劇增,討董大業更加能夠迅速實現。”
屋內衆人最後商定了討董的詳細計策和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況,然後彙總起來由陳琳主筆,寫了一封長長的書信。大家修改謄抄之後,各自帶着檄文和書信出發了。
郭圖去拜訪冀州牧韓馥,逢紀去無極城拜訪驃騎將軍曾炩,許攸、荀諶去豫州荊州各地,陳琳到兗州青州各地,橋瑁回東郡宣告檄文。
郭圖拜會韓馥之後,隨即匆匆往河內找王匡去了。
大漢國中平六年(公元184年)十二月十八日,東郡太守橋瑁以三公書宣告天下,歷陳董卓十罪,傳檄天下,號召州郡各起以兵,討伐董卓。
第二天,兗州牧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山陽太守袁遺、魏郡太守韓馥、渤海太守袁紹起兵響應。
接着,河內太守王匡、濟北相鮑信、河東太守張揚、廣陵太守張超、豫州牧孔伷、穎川太守李旻、陳國相許瑒、後將軍袁術、荊州刺史王睿、南陽太守張諮等陸續宣告天下,舉義兵討伐董卓。
消息傳到京城,董卓大怒,隨即宴請衆臣於相國府。席間,董卓命御史中丞許靖高聲誦讀三公檄書。衆臣大驚失色,太尉黃琬、司空荀爽跪地請罪。
董卓笑道:“此乃橋瑁詐做,意圖借我的手砍了你們的頭,以便趁機禍亂洛陽城。”董卓手指太傅袁隗,大聲笑道,“我看,這檄文可能就是太傅大人所做,哈哈……”
袁隗冷冷一笑,揮手對黃琬等人說道:“一份討董檄文就把你們嚇成這樣?這也是我大漢的三公重臣?”
酒過三巡,董卓突然起身,神秘說道:“爲了給大家助酒興,我將爲各位獻上一個精彩的節目,請欣賞!”
說完,擊掌示意,狂笑不已。
頓時,整個宴席變成了肅殺的刑場。董卓把誘降俘虜的幾百名北方反叛者押到會場正中央,先命令士兵剪掉他們的舌頭,然後有的人被斬斷手腳,有的人被挖掉眼睛。其手段之殘忍,令所有在場官員和士兵慘不忍睹,許多賓客手中的筷子都被嚇得抖落在地。董卓卻若無其事,仍然狂飲自如,臉上還流露出洋洋得意的神色。
“許大人,陳國相許瑒是你什麼人?”
緊緊閉着眼晴的許靖差點暈倒,“是我堂兄。”他說完這話的時候,身上已經大汗淋漓了。
“豫州牧孔伷和你又是什麼關係?”
許靖咬咬牙,極度恐懼地說道:“是我同窗,多年好友。”
董卓哈哈大笑道:“許大人,你這兄長和同窗可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一具具血肉模糊的屍體就擺在大堂中央,腥味濃烈。衆臣肝膽俱裂魂飛魄散,哪敢舉筷?
只有太傅袁隗面不改色,和董卓舉爵同飲,喝得酩酊大醉。
筵席一散,衆臣如逢大赦,紛紛逃離血腥的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