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獎賞

漢時多迷信,認爲瘟疫乃是天災,人力不可阻擋,只能靠統治者禳災以躲禍端。數百人死亡放在現代聽上去是個大數目,但在漢代真不算什麼,古時一場瘟疫往往起碼都是數萬人身死,家族滅絕,絕門絕戶者不在少數。因此,這次雒陽瘟疫只是先期未救治死了數百人,對於皇帝劉宏而言,真的可以算是大功一件。

興奮已過,下面便是嘉獎。

皇帝劉宏正在興頭,隨口說道:“召華佗、張仲景二人入少府,各賜萬錢。”

少府中有太醫令,楊賜一聽便知道皇帝是想讓這兩神醫就近在太醫令下屬任職,以便其病時相詢。不過相處日久,深知二人秉性的他立即行禮回道:“陛下恩德,華、張兩位神醫莫不感激,然華佗四海爲家,爲民解疾,有名醫風骨,意不在仕途恐不會應召。張仲景醫術精湛,但其人熱衷仕途,亦志不在少府,若是強求,反而不美。”

楊賜的話說的隱晦,但劉宏經常在其身邊受教如何不知,此時心情大好倒也未生怨氣,笑道:“既如此,便各賜萬錢,其餘由夫子定奪。”夫子便是老師,皇帝叫得十分親切,蓋因楊賜曾在皇帝即位時於華光殿侍講,教授劉宏讀書,兩人私下關係極好,劉宏對其很是尊敬。

“諾。回稟陛下,另有一事,不其侯完從侄泉舉薦華、張二人有功,又獻防治瘟疫之策,不知如何賞賜?”

劉宏眼色一怔,隨即問道:“孤記得朕之外侄今年才虛十二歲,果是其獻策乎?”雖然不喜宋後,但以往宋後常招伏泉入宮,並且其伯母是桓帝長女,劉宏的堂姐,對於這孩子還是有幾分印象的。

楊賜回道:“陛下厚福,伏泉早慧,臣以查明防治瘟疫之策必是其獻無疑。”

“善,傳旨不其侯,明日帶其侄入宮覲見。”

……

一場封賞很快就過了,除了伏泉幾人,其他人有功臣子皆有所賞,不過多是虛職而已。劉宏入宮以來,國庫無錢,宮裡的值錢財物也被竇氏洗卷得差不多,接手桓帝基業時可以說是一窮二白,這次能賞華佗張仲景這麼多錢已是很不錯了,而其他臣子能不給則不給。

楊賜幾人倒無所謂,畢竟其都出自豪門大族,家資頗富。他們出了宮門,便分道而行,畢竟若不是此時防治瘟疫,他們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外朝中朝自古難兩立,曹嵩還好畢竟只是宦官養子,其養父曹騰也未做太多害人之事,可是段熲不同,不說其他單單只是他投靠閹宦,逮捕士人,帝師楊賜就恥於與他爲伍,這些天共事也未與他多說幾句。

段熲也知道如此,分別後單獨率先走了,不過卻未回自己府邸,而是去了中常侍王甫府上。今日未到他陪伴陛下,在府上歇息。

進了府中,很快便被蒼頭引入府裡,見了王甫。一番客套,便聊起正事。

“紀明,瘟疫之事解除了,那事情過幾日便開始吧。”

王甫說完,段熲立即行禮,口中稱“諾”。

“鄭颯此賊最是狡猾,汝抓捕後,必須給我嚴加拷問,辦下鐵案。”

“正要向王公稟報,坊間傳聞鄭颯與渤海王劉悝合謀不軌,欲謀大位。”

王甫詫異道:“此事當真?”

“傳聞耳,不足道也。”

“哈哈,真是天助我也。”

兩人很快便定下了如何打擊王甫宮裡敵對宦官的策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宦官之中也有對頭,爲了權利即使曾經合作,也只是一時之計而已。

伏泉當然不知道這些事情,此刻他正回程途中,而他車上赫然坐着贈他美玉的麋良,不知何故,他出了瘟疫防治點,便看到這位徐州世叔。待麋良知道伏泉正是獻了瘟疫防治之策的治瘟郎時,欣喜之極,強自要求坐上他的馬車,一同回程。

“世叔到城外疫情發生之地所爲何事?”

“特來看看,有無良機。”

良機?對於麋氏這類大商賈來說,還未做官,那什麼是良機?

伏泉不解,問道:“區區瘟疫之地,有何良機?”

麋良眯着眼掃視了伏泉一眼,眼中精光一閃,良久才說道:“未想汝這聰慧郎君竟不知,瘟疫之地看似險惡,其實乃富貴起家之地也。”

伏泉一愣,疑惑道:“小侄不明,請世叔解惑。”

“雒陽土地肥沃,人口衆多,田畝本是一地難求,而今卻不然了。”

“瘟疫?”

“汝既已明瞭,吾便不多說了。餘今日來此,觀其他往來之人,怕是雒陽世族不少都已盯上此地了,世叔勸汝一句,若是想要購地,當儘早。”

“受教了。”回是這樣迴應,可是心裡卻很不好受,畢竟這些受災受瘟百姓本就疾苦,受了此等天災,生活更加不易,而那些世家大族卻已經伸好手,準備摻和進這暴利的買賣裡,豈能讓他不產生同情?

“求田問舍”一向是是人們最熱衷的話題之一,古今亦然。世家如何購地,麋良話語雖然簡略,但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雒陽土地本多爲良田,然大水之下無數災民無錢無糧生活,唯有賣地求活。不過此地業已發生瘟疫,有心人推波助瀾之下,價格自然大跌,世家豪族此時入手自然輕而易舉。待緩個幾年,這些本就是沃野的土地,立馬又是良田,不論出售或是自己安排家僕墾殖都是一本萬利的事情。

強取豪奪,古今類同,到頭來苦的還是百姓。

此時七月,已屬盛夏光景,天氣炎熱,伏泉心道幸好及時止住瘟疫擴散,否則若是瘟疫突然爆發,人畜病死無數,控制不住,後果不堪設想。想到此處,心裡不由對華佗、張仲景兩人的醫術十分敬佩,畢竟能在古時這種醫療設施如此簡陋的時代,及時治療感染百姓,歷史上留名果然名不虛傳。

車隊緩緩走向雒陽城,路邊的官道已於來時不同,行人稠密,客商往來頻繁,更有公子郎君,仕女小娘得了雒陽可以通行之令,出來踏青,大漢京都繁華熱鬧可見一斑。

車外的馬伕高聲喊道:“少主,馬上要進城了。”

伏泉起身站在馬車前,遠望這滿載漢族興衰的古都,繁華依舊,一點也沒有受到大水的影響,往日如何,雒陽禁令解除以後,現在還是一樣。

漢朝的肉食者們從來都不會真正關心民生疾苦,都在爭權奪利,這其中有皇帝、有外戚、有宦官以及那些所謂的士人君子。

第六百五十三章 天子威儀可真威風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四百九十九章 封狼居胥漢爲傲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斷案第二十八章 袁紹之約第三百零六章 一月滅賊第四百三十一章 受冠禮成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地往事第六百四十二章 入京前歲第六百五十章 血染宮門第八十四章 對峙第一百四十七章 定計宋伏第三百零三章 吾段公外孫也第五百九十六章 改變命運的董卓第三百六十三章 一路南行路崎嶇第二百二十八章 爾等竟不知漢朝班定遠使西域乎第二百五十四章 郡署無意當殺督郵第五百三十一章 政略改之曹魏亡第九章 出城第六百二十二章 歸義建威爲誰有第六章 瘟疫第五百二十三章 賊勢軍力甚難敵第四百八十四章 龐柔第六百零五章 洪流喪膽皆慼慼第五百二十五章 漢騎應從天上來第六百四十七章 何進身死第五十二章 劉堅第五百二十六章 高歌勁舞震羣賊第二百四十二章 老子當爹了第四十五章 長者之計第六百四十四章 調外兵入京第三百六十六章 募丹陽兵第四章 帝心第九章 出城第六百八十章 徵西域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北家族靠軍功第十五章 朝堂募捐第六百六十六章 蔡邕入京第六百五十一章 立史侯爲帝第三十五章 奴婢命苦矣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將是寶貝第四百二十七章 做人不能這麼無恥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一百八十八章 來撈軍功鍍金的第二百六十一章 扮裝遠遁第二十八章 袁紹之約第六百一十二章 一日復隴西第五百一十四章 化塞外爲漢疆第五百三十四章 太平之世可真有第一百六十九章 袁赦自盡第八十八章 戰畢第兩百章 平蠻夷計策初定第三十四章 各方反應第二十三章 舅父欲重演宮變乎?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倉古道議古今第二百二十四章 明公靜候佳音第五百五十三章 陳留壯士黑漢者第十七章 捐錢百萬第六百五十章 血染宮門第三百五十八章 今夜何處不失眠第二百六十四章 將此獠拉出去斬了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一百零八章 素利頭落第六百二十二章 歸義建威爲誰有第十四章 考校第十一章 神醫醫聖第五十七章 麋良買官第三百五十二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蘇氏第一百二十九章 崩其右翼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別山下突遇伏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州蠻亂驚蟄起第一百三十章 猛將之威當如斯第六百七十五章 開考取吏第七十八章 袁何之謀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下精兵出丹陽第三百八十二章 囊中之物周正太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州叛軍尚有後手第五百六十章 今必將滅賊餘一役第五百六十一章 蛾賊軍勢雲泥別第三百一十五章 可識得皖縣喬公第六百五十六章 先帝諡號爲果第四百六十六章 漢人英雄永垂不朽第三百五十二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實力誰爲勝第五百九十三章 擎受者並非禽獸第六百四十章 胡狗安敢欺吾第八十九章 楊縣良將第二百一十三章 太公涓釣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城賊子如蟻附第三百二十七章 速下鄂縣第四十八章 人力不可及第三百八十二章 囊中之物周正太第六百六十九章 掃定南匈奴屠各第一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六百六十一章 形勢變了人皆自私第一百四十章 可願通漢第五十八章 永樂太后第二百三十五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第六十一章 上巳節
第六百五十三章 天子威儀可真威風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四百九十九章 封狼居胥漢爲傲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斷案第二十八章 袁紹之約第三百零六章 一月滅賊第四百三十一章 受冠禮成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地往事第六百四十二章 入京前歲第六百五十章 血染宮門第八十四章 對峙第一百四十七章 定計宋伏第三百零三章 吾段公外孫也第五百九十六章 改變命運的董卓第三百六十三章 一路南行路崎嶇第二百二十八章 爾等竟不知漢朝班定遠使西域乎第二百五十四章 郡署無意當殺督郵第五百三十一章 政略改之曹魏亡第九章 出城第六百二十二章 歸義建威爲誰有第六章 瘟疫第五百二十三章 賊勢軍力甚難敵第四百八十四章 龐柔第六百零五章 洪流喪膽皆慼慼第五百二十五章 漢騎應從天上來第六百四十七章 何進身死第五十二章 劉堅第五百二十六章 高歌勁舞震羣賊第二百四十二章 老子當爹了第四十五章 長者之計第六百四十四章 調外兵入京第三百六十六章 募丹陽兵第四章 帝心第九章 出城第六百八十章 徵西域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北家族靠軍功第十五章 朝堂募捐第六百六十六章 蔡邕入京第六百五十一章 立史侯爲帝第三十五章 奴婢命苦矣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將是寶貝第四百二十七章 做人不能這麼無恥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一百八十八章 來撈軍功鍍金的第二百六十一章 扮裝遠遁第二十八章 袁紹之約第六百一十二章 一日復隴西第五百一十四章 化塞外爲漢疆第五百三十四章 太平之世可真有第一百六十九章 袁赦自盡第八十八章 戰畢第兩百章 平蠻夷計策初定第三十四章 各方反應第二十三章 舅父欲重演宮變乎?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倉古道議古今第二百二十四章 明公靜候佳音第五百五十三章 陳留壯士黑漢者第十七章 捐錢百萬第六百五十章 血染宮門第三百五十八章 今夜何處不失眠第二百六十四章 將此獠拉出去斬了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一百零八章 素利頭落第六百二十二章 歸義建威爲誰有第十四章 考校第十一章 神醫醫聖第五十七章 麋良買官第三百五十二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蘇氏第一百二十九章 崩其右翼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別山下突遇伏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州蠻亂驚蟄起第一百三十章 猛將之威當如斯第六百七十五章 開考取吏第七十八章 袁何之謀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下精兵出丹陽第三百八十二章 囊中之物周正太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州叛軍尚有後手第五百六十章 今必將滅賊餘一役第五百六十一章 蛾賊軍勢雲泥別第三百一十五章 可識得皖縣喬公第六百五十六章 先帝諡號爲果第四百六十六章 漢人英雄永垂不朽第三百五十二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實力誰爲勝第五百九十三章 擎受者並非禽獸第六百四十章 胡狗安敢欺吾第八十九章 楊縣良將第二百一十三章 太公涓釣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城賊子如蟻附第三百二十七章 速下鄂縣第四十八章 人力不可及第三百八十二章 囊中之物周正太第六百六十九章 掃定南匈奴屠各第一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六百六十一章 形勢變了人皆自私第一百四十章 可願通漢第五十八章 永樂太后第二百三十五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第六十一章 上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