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馬騰胡封

“涼州三明”之一的張奐,被朝廷任命爲涼州刺史,號召大漢西北男兒,從軍征討塞外鮮卑,這一消息,在張奐所派之人的傳播下,立刻引起震動。

本來許多西北健兒對此不敢相信,畢竟張公年歲已高,又因爲一些政治原因,被皇帝禁錮在家賦閒,誰也不信皇帝會起復他。然而,隨着之後傳來的消息證實,張奐真的被起復,正趕往涼州刺史部治所,漢陽郡郡治冀縣,與現任準備告病請辭歸鄉的涼州刺史魏元丕交接事宜後,西北聞訊之壯士,是徹底沸騰了。

涼州,漢陽、隴西兩郡交接處,遼闊浩瀚的平原上突兀而起一羣高低起伏的山嶺,此山名曰彰山。

山腳下有無數村落,觀其建築風格並不統一,當是漢、胡雜居而住無疑,而村莊偏北有一座青石築成的小型的塢堡,其主人是附近一帶遠近聞名的豪傑,姓馬名騰,字壽成,乃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

一排大雁在空中飄過,傳來陣陣“嘎、嘎”的叫聲,山腳石臺上,坐於一個長八尺餘,身體洪大的中年男子,這人就是馬。其長相面鼻雄異,一看就不是正統漢人面相,其實他是漢羌混血,因其性賢厚,加上身上血統原因,所以深得附近漢胡之人敬重。

望着自己面前的彰山,經過數年來的走私馬匹和西域寶物的走私生涯,已經習慣於豪宅美妾,很少再如年少一樣,坐在這石臺上的馬騰,現在卻是怔怔出神。

別人以爲他馬騰是右扶風馬閥族人,是名將馬援的後人,從世祖光武建國開始,就是皇親國戚,而且他父祖皆爲官吏,定是家資必豐,能有今天自建塢堡,聲名傳播,也有由此緣故。

其實恰恰相反,皇親國戚再厲害,也不可能是個後人都有朝廷照顧,就像劉氏皇族一樣,如今享受三百多年國祚的漢室,劉氏皇族多如牛毛。你不是漢室直系皇親,而是太祖劉邦的後人的話,最多隻會有個漢室宗親的虛名,生活沒落之時,至多會有同宗給你接濟,至於你想要朝廷給你榮華富貴,那就想都別想,唯有自己用才學功名去換取才行。

右扶風茂陵馬氏亦是如此,馬騰早就不是馬氏嫡系了,馬閥或許更是讓他們他們有一支族人長久留在隴西,沒有回鄉了。而且到了其父親馬子碩時,早已是衰落不堪。後來在失去蘭幹縣尉一職後,無錢難以返鄉,更因貧困,難有錢財娶漢妻,唯有娶粗鄙的羌人女子爲妻,在生下兩子後又早早病卒,家中只留下一干嗷嗷待哺婦孺,生活之艱辛不難想象。

少時馬騰身爲長子長兄,自然需要照顧一族生計,爲了養家餬口,他便時常進彰山砍柴,之後販賣從而貼補家用。每每砍柴歸來,他便坐於這石臺之上,望着青色匆匆的彰山,不斷沉思,也就是在這彰山之下,他從小便立下誓言,又着一日必定出人頭地,帶着富貴聲譽,將父親墳墓帶回右扶風,重入右扶風茂陵馬氏,讓馬閥重新記得接納他,以振他這一支的家聲。

一晃十餘年過去了,馬騰自己也就過了而立之年,經過十數年打拼,馬家從簡陋板屋變成了現在西北地方豪強慣住的塢堡。塢堡是西北豪強的標配,因爲地域情況,時常有亂事發生,多建塢堡自衛,堡內族人賓客平時農忙,閒時操練,遇到禍事時,可以關堡自衛,

現今,馬騰從無產無業到如今的田疇成片、牛馬成羣,爲了讓族人過上好日子,他不惜帶着一干弟兄走私,去早已經和漢朝隔絕的西域,尋找稀有的西域寶物,拿到漢境販賣,賺取不菲的利潤。否則,沒有走私,他在西北這邊境不毛之地,哪能在這短短十餘年只見,也辦下這般大的家業,是平常之人數十年甚至一生都達不到的。

當然,這其中馬騰除了走私意外,自然也幹過其他一些不法的事情,這就不足爲外人說道了,畢竟西北是大漢北疆禍亂之地,什麼事情都會出現的。

不過,對於馬騰來說,置辦下這般產業,根本無法達到他心裡的願望,畢竟不能爲官的話,終究說來是根基不穩。一方面在西北他空有名氣,卻無權利,一旦有不軌之徒盯上他,能靠着刀劍守住便好,守不住,就是宗族禍事了,另一方面,他就算有富可敵國的錢財,也不可能風風光光的回到他的故鄉祖籍,右扶風茂陵的。

畢竟,雖然目下右扶風茂陵馬氏業已衰落,但依舊不是其他世族可以比擬的,而且馬氏什麼世面沒見過,他馬騰就是帶着弟兄把西域搶劫一遍,估計對馬氏而言也只是動容而已,離認可遠遠談不上。

而想要被馬氏認可,唯有做官才行,眼下……便有一個機會擺在眼前,這也是馬騰今日重回自己年少立誓之地,枯坐半響的原因。

“涼州三明”的張公,號召西北健兒共赴塞外疆場,募兵以擊敗鮮卑,無論出身,不問過往,呼十人者,賜爲什長;呼百人者,賜爲屯長;呼五百人者,賜予軍侯之職位。

聽到這個消息,馬騰承認,他自己心動了,畢竟單以他的名望,西北招來五百名驍勇敢戰的戰士,根本不是問題,而且他終究是馬氏族人,張奐知道自己身份,必定善加對待,倒是比如少不了一個軍侯。而且有心人都深入草原,打探伏泉本部消息,自然如今北疆戰場的軍情,也隨之傳到了漢境,馬騰本就有勢力,更是早就知道,伏泉已經攻到彈汗山了,以這架勢,鮮卑敗亡絕對不遠。

戰場之上,什麼樣的方式最能立功,當時是攻伐敵國,斬其國主,獻其國主首級於御前,馬騰相信,以自己的能力,只要張奐不偏心,即使斬不到敵國國主首級,起碼也能斬到一些有身份的鮮卑貴族立功,到時候不怕博不得一個“千石”功名。

一旦自己有了“千石”的軍功功名,馬騰就敢帶着自己族人,重回右扶風,畢竟自從馬融以來,扶風馬氏再也沒有先祖馬援的軍功族人了,反而多以經學出名。他相信,縱然現在大漢士族豪強都是以經學起家爲主,但絕對缺少不了武將,一旦自己這個正統的扶風馬氏族人迴歸,馬閥必然欣然接納,到時有着馬閥的助力,他起碼也可以混一個“兩千石”的高官做一下,從而徹底振興家族,光宗耀祖。

“噔!噔!噔……”

沉重的踏步聲在彰山下傳來,驚醒了馬騰,令他情不自禁回身轉過頭來,只見胞弟馬舉踏步而入,四方臉上滿是急切和興奮。在他身後不遠,更有黑壓壓的一堆人影,多爲附近親友以及自己塢堡族人賓客。

“兄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到了近前,馬舉急急行了一禮,就連忙吼出話來,語氣裡已經有了一絲不敬的意味。

不過,馬騰知道緣由,並未反感,而是不慌不忙問道:“汝等何意?應募或不募?”這邊馬舉就等馬騰這句話,只聽他大聲道:“只待兄長應允,小弟所喊堡內外五百多漢胡健兒皆聽號令。”

當然,馬舉並未說下面的話,如果馬騰不應,他便自己帶人離開,他早就準備好了一切,如果有馬騰參與,以他的名聲從軍,那就最好,如果沒有那就自己去了。不止是馬騰要復興家族,馬舉這個弟弟,也同樣如此,否則,也不會來尋兄長,還帶這麼多人來。

“善!那今日便博一功名也!振興家族,還大人光回故里!”

“兄長但有所令,小弟必效死也,振興家族,還大人光回故里!”

一天以後,馬騰的塢堡內外,無論是馬氏的族人賓客,還是周圍村落的漢胡平民,都拿了馬騰準備好的衣甲兵器和馬匹後,一行五百餘騎,直奔涼州刺史部漢陽郡郡治冀縣而去。

涼州,北地郡泥陽縣,縣城之內,一個張狂的策馬少年在市肆狂奔,撞倒不受東西,過往行人見此紛紛讓避。幸好其只撞到不少商戶物品而已,並未撞倒行人,否則,又是一場人命血案,當然無論那少年如何張狂,縣城內的百姓都不敢多言,因爲縣城內都知道,對方有個從軍的大官舅舅,連縣令縣尉都要避其三分。

傍晚時分,市肆即將關業,人們加緊購買物事,反而更添幾許熱鬧,興許是眼看天色將晚,那少年也覺無趣,準備控制自己舅舅最近送他的這匹西域寶馬回家,不想,前面一處食肆裡,幾個吃飯的客人的談話引起了他的注意。

“李兄可知張公號召涼州健兒從軍,出塞遠征,掃滅鮮卑乎?”食肆裡,一個大漢大口喝着酒,一邊和身邊之人吹噓着。

“張公?何人也?”在他身邊,一個有些瘦弱的漢子驚訝問道。

“‘涼州三明’之張公!”

“啊!何時有之?”

“爾之消息未免太過閉塞,張公早已接到朝廷詔書,如今正趕往涼州刺史部治所,漢陽郡郡治冀縣,接替魏涼州,爲新任涼州刺史。”

“啊!大漢幸甚,張公復出,掃平鮮卑國仇,指日可待。”

“正是!正是!那爾可知張公號召涼州健兒從軍一事?”

“啊?小弟慚愧,竟不知刺史也。今日謝兄長吉言,明日小弟不才,便往投軍,此等興國利民之事,正爲小弟所想也。”

“善!吾亦有此欲也,不如明日通行,可乎?”

“能與兄長同行,小弟榮幸萬分,自無不可。”

……

這一幕,發生在大漢北疆各地,聽到張奐要募兵這個消息的涼州各地百姓,紛紛討論不已,不少涼州健兒踊躍報名,趕往涼州各地,這其中,如那食肆中的兩個漢民的討論,只是其中的縮影而已。

遠處,剛剛策馬狂奔的少年,聽後卻是緊緊捏住拳頭,口中呢喃道:“張奐……徵兵……伐鮮卑……吾亦去也,吾也要學舅舅,博一個功名。”這少年叫胡封,而他有個舅舅,卻叫李傕,如果在未來的真實歷史上,他的舅舅也是漢末羣雄不可不提的一個人,

騰字壽成,馬援後也。桓帝時,其父字子碩,嘗爲天水蘭幹尉。後失官,因留隴西,與羌錯居。家貧無妻,遂娶羌女,生騰。騰少貧無產業,常從彰山中斫材木,負販詣城市,以自供給。騰爲人長八尺餘,身體洪大,面鼻雄異,而性賢厚,人多敬之。

摘選自《典略》

“語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春申君失朱英之謂邪?”摘選自《史記·春申君列傳》

騰字壽成,馬援後也。桓帝時,其父字子碩,嘗爲天水蘭幹尉。後失官,因留隴西,與羌錯居。家貧無妻,遂娶羌女,生騰。騰少貧無產業,常從彰山中斫材木,負販詣城市,以自供給。騰爲人長八尺餘,身體洪大,面鼻雄異,而性賢厚,人多敬之。

摘選自《典略》

“語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春申君失朱英之謂邪?”摘選自《史記·春申君列傳》

騰字壽成,馬援後也。桓帝時,其父字子碩,嘗爲天水蘭幹尉。後失官,因留隴西,與羌錯居。家貧無妻,遂娶羌女,生騰。騰少貧無產業,常從彰山中斫材木,負販詣城市,以自供給。騰爲人長八尺餘,身體洪大,面鼻雄異,而性賢厚,人多敬之。

摘選自《典略》

“語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春申君失朱英之謂邪?”摘選自《史記·春申君列傳》

騰字壽成,馬援後也。桓帝時,其父字子碩,嘗爲天水蘭幹尉。後失官,因留隴西,與羌錯居。家貧無妻,遂娶羌女,生騰。騰少貧無產業,常從彰山中斫材木,負販詣城市,以自供給。騰爲人長八尺餘,身體洪大,面鼻雄異,而性賢厚,人多敬之。

摘選自《典略》

“語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春申君失朱英之謂邪?”摘選自《史記·春申君列傳》

第二百八十一章 抑制邪教第三百八十四章 嘭嘭噹噹第一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塞先定北地羌第二百二十九章 反其道而爲之第三百三十八章 汝曹誤朕第四百七十二章 涼州俊傑何其多也第四百八十六章 摸黑扔火把第五十二章 劉堅第一百九十五章 士氣血勇何人敵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三百二十九章 禍水東移第九十一章 幷州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斷案第五百五十一章 音清體柔易推倒第五百八十六章 聯姻是宋伏的需求第五十三章 無妄之災第七十三章 油炸蝗蟲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八十三章 斬袁赦 天下乃安第三百一十六章 豈曰無衣第三百九十八章 喪師取死之道第三百零六章 一月滅賊第五百章 大鮮卑山行軍進行時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俘不詳第一百七十九章 錦上添花易 雪中送碳難第三百五十一章 吏不必可畏第五百五十章 兩虎相爭誰獲利第六百五十三章 天子威儀可真威風第六百一十八章 豈有汝之妄負國恩之輩哉第二百二十七章 千餘烏合之衆第二百三十二章 誰人降蠻第五百六十九章 吾天生有此能 何足道哉第三百七十一章 城破餘亦亡矣第四百八十九章 名將的休止符第四百二十七章 做人不能這麼無恥第一百二十章 以命搏命第二百一十一章 巴郡勇將第四百六十三章 馬踏彈汗山第六十八章 黨錮寒心第四百五十九章 高於車輪者皆殺之第三百三十三章 植羞與同朝第五百九十五章 叛軍並非鐵板一塊第五百四十一章 鎮守於外可安內第三十六章 臣不討賊非臣 子不復仇非子第六百七十二章 塞北豐收和大婚第二百四十章 蠻人不復反矣第四百三十一章 受冠禮成第二百七十四章 冬至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倉古道議古今第二百三十九章 萬軍校閱蠻驚恐第一百二十二章 令支潛行第六十七章 孫文臺成名戰鮮卑第五百零二章 大戰之下真情義第一百四十七章 定計宋伏第六十一章 上巳節第一百九十九章 何不直入閬中第三百九十章 臥虎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六百六十四章 孤之名聲 爾不知乎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倉古道議古今第二百二十八章 爾等竟不知漢朝班定遠使西域乎第一百五十五章 勿使何家立足於朝第一百六十三章 辣劉堅牀榻溫柔第四百九十五章 轅門射戟爲天命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第四百二十章 雒陽之兵尚弱也第六百五十七章 沒有下限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漢孝廉之法 必無存也第一百七十三章 閹人不除 國無寧日第四百九十章 火馬之下同歸於盡第三百四十七章 血染山崗鴉渡來第三百五十二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第三百九十章 臥虎第一百零二章 武聖歸心第七十七章 被架空第五百零七章 萬戶陽都侯第五百零五章 襲擾後方逼決戰第九十八章 亡命第一百四十章 可願通漢第五百二十章 本爲韓約欲變遂第一百零五章 狼煙起第一百三十八章 漢末第一名將第二百七十二章 在嘴中徜徉第六百四十五章 劉備求職第三百零六章 一月滅賊第四百九十五章 轅門射戟爲天命第六百三十一章 白馬義從天下無敵乎第三百八十五章 滅賊前奏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四百七十三章 龐德第一百三十六章 捷報傳京第五百五十四章 古之惡來誓效死第五百二十八章 自此屯田人衆矣第四百三十七章 草聖第三百九十九章 朕欲滅鮮卑也第二百一十六章 薦才第三百二十二章 吾巴郡兵自破之第五十二章 劉堅
第二百八十一章 抑制邪教第三百八十四章 嘭嘭噹噹第一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塞先定北地羌第二百二十九章 反其道而爲之第三百三十八章 汝曹誤朕第四百七十二章 涼州俊傑何其多也第四百八十六章 摸黑扔火把第五十二章 劉堅第一百九十五章 士氣血勇何人敵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三百二十九章 禍水東移第九十一章 幷州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斷案第五百五十一章 音清體柔易推倒第五百八十六章 聯姻是宋伏的需求第五十三章 無妄之災第七十三章 油炸蝗蟲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八十三章 斬袁赦 天下乃安第三百一十六章 豈曰無衣第三百九十八章 喪師取死之道第三百零六章 一月滅賊第五百章 大鮮卑山行軍進行時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俘不詳第一百七十九章 錦上添花易 雪中送碳難第三百五十一章 吏不必可畏第五百五十章 兩虎相爭誰獲利第六百五十三章 天子威儀可真威風第六百一十八章 豈有汝之妄負國恩之輩哉第二百二十七章 千餘烏合之衆第二百三十二章 誰人降蠻第五百六十九章 吾天生有此能 何足道哉第三百七十一章 城破餘亦亡矣第四百八十九章 名將的休止符第四百二十七章 做人不能這麼無恥第一百二十章 以命搏命第二百一十一章 巴郡勇將第四百六十三章 馬踏彈汗山第六十八章 黨錮寒心第四百五十九章 高於車輪者皆殺之第三百三十三章 植羞與同朝第五百九十五章 叛軍並非鐵板一塊第五百四十一章 鎮守於外可安內第三十六章 臣不討賊非臣 子不復仇非子第六百七十二章 塞北豐收和大婚第二百四十章 蠻人不復反矣第四百三十一章 受冠禮成第二百七十四章 冬至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倉古道議古今第二百三十九章 萬軍校閱蠻驚恐第一百二十二章 令支潛行第六十七章 孫文臺成名戰鮮卑第五百零二章 大戰之下真情義第一百四十七章 定計宋伏第六十一章 上巳節第一百九十九章 何不直入閬中第三百九十章 臥虎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六百六十四章 孤之名聲 爾不知乎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倉古道議古今第二百二十八章 爾等竟不知漢朝班定遠使西域乎第一百五十五章 勿使何家立足於朝第一百六十三章 辣劉堅牀榻溫柔第四百九十五章 轅門射戟爲天命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第四百二十章 雒陽之兵尚弱也第六百五十七章 沒有下限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漢孝廉之法 必無存也第一百七十三章 閹人不除 國無寧日第四百九十章 火馬之下同歸於盡第三百四十七章 血染山崗鴉渡來第三百五十二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第三百九十章 臥虎第一百零二章 武聖歸心第七十七章 被架空第五百零七章 萬戶陽都侯第五百零五章 襲擾後方逼決戰第九十八章 亡命第一百四十章 可願通漢第五百二十章 本爲韓約欲變遂第一百零五章 狼煙起第一百三十八章 漢末第一名將第二百七十二章 在嘴中徜徉第六百四十五章 劉備求職第三百零六章 一月滅賊第四百九十五章 轅門射戟爲天命第六百三十一章 白馬義從天下無敵乎第三百八十五章 滅賊前奏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四百七十三章 龐德第一百三十六章 捷報傳京第五百五十四章 古之惡來誓效死第五百二十八章 自此屯田人衆矣第四百三十七章 草聖第三百九十九章 朕欲滅鮮卑也第二百一十六章 薦才第三百二十二章 吾巴郡兵自破之第五十二章 劉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