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叛軍並非鐵板一塊

戲志才的話令得伏泉一愣,的確,此刻涼州漢軍的注意力,全部放在金城郡裡,韓遂、邊章的老巢,如果叛軍真的留有後手的話,那的確是太可怕了。

至於塞外的羌胡部落,沒引起涼州兵將注意,伏泉也並不意外,畢竟,羌人部落裡,也有不少保持中立,或者不願參戰的。

他們自從涼州叛軍起事以來,就紛紛向北遷徙,那裡雖然現在是塞北長史的屯田之地,不過因爲塞北如今移民不過,在涼州以北,尚有不少漢軍觸手沒有控制的無人地帶,被這些羌胡部落暫時聚居。

如果現在,涼州叛軍抽出一旅精銳的羌騎偏師,以戰養戰,繞道北地以北,奇襲北地,說不準真會讓叛軍計劃得逞。而且這時候,倘若叛軍再派一支兵馬,從他們佔領的毗鄰北地郡的武威郡繞道突破,和塞外北面羌胡聯軍,那北地可就真的沒救了。

一瞬間,心中模擬出叛軍的可行進軍方案後,伏泉自己都驚出一身冷汗,以韓遂、邊章二人的謀略,不可能想不到這招。

想到這,伏泉忙問道:“孤唯精兵萬餘,然涼州叛軍勢衆,若分兵往涼州,恐武都、漢陽、安定三郡,皆有爲金城叛軍突入攻陷之機,此大忌也!”

武都郡、漢陽郡、安定郡,三郡都毗鄰金城郡,金城郡在三郡以西,將漢軍防守的面積拉的非常大,使得漢軍防守極其費兵力,伏泉如果現在分兵北地郡,到時候如果金城郡的叛軍進攻三郡,他的防禦問題就很大了。並且,涼州叛軍多爲騎兵,行動迅速,一地攻不下,就可以換一地,伏泉要抵抗涼州軍就更加困難了。

因此,現在對伏泉而言,不到萬一,千萬不能分兵。而不分兵的話,僅憑北地郡剛剛被反叛的北地先零羌擊敗,損失嚴重的漢軍郡兵,能抵擋得住現在兵鋒正盛的涼州叛軍嗎?

“平西勿憂,北地之事,亦可不需調兵。”戲志才行禮道:“本朝以來,北地毗鄰先零諸羌,郡內民風彪悍,如今雖有前番爲叛軍所敗之敗績,然卻非爲潰兵,此時只需遣一大將,整合敗軍,並於北地募兵,警惕周邊異動,必可無憂。”

“倘若叛軍攻武都、漢陽、安定三郡爲虛,實則盡起兵馬兩路合擊北地,如何阻之?”

伏泉提出隱憂道,戲志才的話說得沒錯,但這也是建立在叛軍不會出全力進攻北地的前提下,如果叛軍真的全力進攻北地,那麼這一切可就難說了。

終究說起來,北地兵馬還是太少了,其地處邊地,郡內人口本就不多,再加上前面涼州叛亂,北地郡兵在和先零羌人作戰時,損失太多,所以現在郡內十分空虛。戲志才提議的,派出一員大將,去北地臨時募兵整訓,做好防禦準備,設想的確是好的,但這也是建立在叛軍只是會遣派一旅偏師而已,如果叛軍是全力進攻北地郡,那對於漢軍來說,便無異於滅頂之災了。

即使伏泉派人去臨時募兵守城,但是如果叛軍捨近求遠,行奇謀,繞過此刻正在武都郡、漢陽郡和安定郡。不與這三郡內,正集結守衛的漢軍主力交戰,全部從漢軍的弱側北地郡攻擊,那麼北地郡的確最容易被叛軍突破,到時候,叛軍也許真的就可以入侵三輔了,這也並不是沒有可能的。

兵者,詭道也,虛則實之,實則虛之,這一招類似於後世的迂迴包抄,伏泉可不相信,韓遂、邊章這兩個涼州名士,不知道兵法的這一套。其中,特別是韓遂,歷史上他能在涼州盤踞那麼久,可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戲志才一時語塞,不知該如何回覆,只能轉頭望向一直緘默不言的賈詡,眼神裡似乎渴望他說些什麼一樣。

卻見賈詡感受到了戲志才的目光,而後摸了摸自己的短鬚道:“縱是叛軍之中,有能人諫言此計,然以詡之見,叛軍比不會全軍盡赴北地,一旅偏師,便爲多也!”

“叛軍爲何如此?”見到賈詡開口,也就由不得伏泉不認真考慮,雖然他說話每每都有一股裝逼的氣息,但是就衝他叫賈詡,伏泉也得聽聽他的高談大論。

“無它,叛軍內亂爾,其互不統屬,諸事謀劃看似爲韓遂、邊章爲主,然真正主事者,實乃綁縛二人之湟中義從胡北宮伯玉、李文侯。”賈詡頓了頓道:“觀北宮伯玉、李文侯二人,皆爲羌族豪酋,自不通謀略,謀反多爲劫掠獲利,如今叛軍於金城突入漢陽三郡最近,其等安能同意叛軍捨近求遠,繞道北地出兵耶?”

這話說得在場其他三人眼前一亮,就是連一直對於形勢還不太瞭解的徐福,都恍然大悟,更何況伏泉和戲志才二人。

伏泉拍手讚道:“善!幸有文和,何愁涼州亂事不平!”

“將軍妙贊,下官愚鈍之人,此分內事爾!”賈詡淡淡說道,話語裡,無時無刻不透露着一股逼格,令得伏泉真想打他一頓,不過終卻是因爲他的看透人心之妖,而罷休。

的確,賈詡這熟讀人心的能力,實在令人驚歎,無論是伏泉還是戲志才、徐福,甚至現下伏泉麾下的涼州兵將,恐怕都沒人想到涼州叛軍雖然有着對抗漢朝這個統一目標而反叛,但其實他們內部,卻也是內鬥的厲害。

任何一個割據勢力,真正做主的都是有兵有糧的實權派而已,這也是很多空有名頭,卻沒有實力的上官被架空的原因,因爲兵馬都在實權派手中。同樣,這也導致了很多名義上的上官,會想出各種辦法,襲殺那些實權派,進而掌控他麾下的兵馬,坐實自己的權利。

現在,涼州叛軍就是如此,說穿了,韓遂、邊章兩人,只不過是那些反叛的羌胡和盜賊將軍劫持來的人質而已。只不過,這兩人可能骨頭軟,又或者本就另有想法,在被劫持後,主動加入了叛軍,而因爲兩人特殊的身份名望,所以叛軍主動將他們推舉出來,作爲他們的首領,從而增加自己的聲望和勢力。

然而,就算韓遂、邊章二人是首領,但他們也只是一個無兵無糧的架空首領而已,叛軍裡面真正掌權的只有北宮伯玉、李文侯這樣的羌胡盜賊的將軍而已。韓遂、邊章兩人如果建議合適,叛軍也許會聽從,但是如果建議不合適,不符合其他實權派的心裡定位的話,那麼很顯然,他們是根本不會理會的。

賈詡所言,就是如此,想想看,那些羌胡、漢人盜賊,起兵反抗漢朝,難道真的是爲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嗎?

很顯然,這一點並非他們最需要的,他們最需要的還是起兵之後,自己可以劫掠財貨、女人、俘虜,壯大自己的人口實力,特別是羌胡的豪酋,對於叛亂,他們更把這場叛亂看成部落的擴充而已。

這一點上看,他們的想法和韓遂、邊章這些投靠叛軍的人,顯然目的不一,甚至可以說簡直是背道而馳。

韓遂、邊章他們加入叛軍,主要目的是爲了建立自己的政治渴求,並不是燒殺劫掠,他們更希望涼州自成一國,而後有機會替漢,掌國治民。這明顯和北宮伯玉、李文侯這些人不一樣,對於北宮伯玉、李文侯這些人來說,只要能擴充自己的實力,有錢糧財物的利益就好,至於給自己提升政治名望,加官進爵這些,有當然更好了,沒有卻是也無所謂。

因此,即使叛軍之中,有人提出從北地進軍,那些掌權的羌胡盜賊的將軍,恐怕都不會同意,最多就是同意派一旅偏師,去北地碰碰運氣而已。

畢竟,現在涼州叛軍勢大,優勢明顯,突破武都郡、漢陽郡、安定郡這三郡,其實都不是難事。而只要突破了這三郡,就是漢朝關中精華的三輔之地,那裡面無論是人口財貨,都不是在涼州各地搶掠可比的,有這麼大的利益在,北宮伯玉、李文侯等人絕對不會同意大軍先繞原路去北地,再從北地突破,進入三輔這一條路線的。

因爲,想要搶掠,無非就在於一個“快”字,很明顯,突破了一個兵力少的邊郡,就能去三輔搶掠,明顯比還要繞道,更快的多了。

叛軍多是騎兵,一旦突破三郡任何一個,根本不會給聽到消息,想要逃命的三輔百姓機會。而相比之下,從北地繞道,一旦他們在金城郡消失幾天,如果夜長夢多,讓得漢軍猜出他們的意圖,提早通知戒備,他們能不能突破漢軍重兵防守的北地郡就必然是個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這明顯會讓三輔之地得到消息的百姓,提前逃離,到時候他們這些叛軍還能搶到多少?

要知道,叛軍現在除了羌人的部落尚在從事生產的老弱婦孺外,其他人根本不事生產,所有錢糧物資多數都靠搶掠。也就是說,他們打仗完全靠得就是以戰養戰,如果搶的少的話,明顯對於叛軍打擊極大,因此無論如何,北宮伯玉、李文侯等人是絕對不會同意繞道的,他們只會選擇突破三郡,直接去三輔。

想到這,伏泉驀然有了一絲靈感道:“文和此言,莫非是已猜測,叛軍此番必出兵,主攻漢陽乎?”

賈詡突然眼中精光一閃道:“詡有九成把握!”

伏泉聽後一愣,忙問道:“剩餘一成爲何?”他知道,賈詡沒有百分百把握,輕易是不會下決定的,現在他竟然說只有九成把握,這實在是令伏泉好奇。

“剩餘一成……”頓了一下,賈詡摸着短鬚,冷冷道:“倘若韓遂、邊章奪權,釜底抽薪,將羌胡、漢人羣盜諸將施計斬殺,掌控叛賊全軍,以其等才智,後事不可料也!”

此言一出,在場三人又是一震,這時伏泉經此提醒,也纔想起,歷史上韓遂後來不正是殺了邊章和其他叛軍首領,這才把這股肆掠漢末十餘年的涼州軍,扭成一團的嗎?當然,雖然後來韓遂又不可避免的和其他涼州軍閥爭權奪利了,但是如果不是他那第一次的吞併,恐怕就沒有後來他成爲一方諸侯的事情了。

當然,伏泉也注意到,賈詡的話裡,卻是有所收斂,後事如何不可料?

換句話說,如果韓遂、邊章這些漢人名士掌握了羌胡羣賊,他們的進攻方式就不是輕易可以猜到的了。他們不會和北宮伯玉、李文侯這些人一樣,只注重搶掠而進軍,他們甚至可能都不會選擇從北地郡進軍,如果不是進攻三輔,可以讓他們聲勢大震,獲得極大的政治利益的話,恐怕即使三輔有着金山銀山,他們都不會去選擇。

不過,還好,伏泉知道現在的韓遂還沒有那個實力,畢竟剛剛加入了叛軍不到一年,他如果想入歷史那樣,將北宮伯玉、李文侯這些實權將領釜底抽薪,顯然還差了一些意思。

想到這裡,伏泉不由又看了眼賈詡,這傢伙還真得是妖,歷史上曹操就靠他才把涼州聯軍這座銅牆鐵壁給離間得了,現在換到自己,直接就猜出了叛軍想要徹底崛起的真正走向。

一番問對,伏泉心中已然明瞭如何抉擇,如果知道叛軍意圖,他再想不到辦法應對的話,那他就別做這個平西將軍。

之後,伏泉有與賈詡、戲志才、徐福三人細細一番問詢,便已有所決斷。

翌日,隨着數道命令從伏泉處發出,命皇甫堅壽爲主,關羽爲副,二將攜五百板楯蠻兵往援北地郡,並以佐吏戲志才爲謀士。

至於爲何讓皇甫堅壽爲主將,卻是因爲其父皇甫嵩曾任北地太守,他又出自涼州將門安定郡皇甫嵩氏,安定郡又與北地郡緊鄰,換句話說他和北地郡頗有淵源。如此,皇甫堅壽在北地處理募兵防守,以及和北地郡官吏商討其他事宜,明顯比關羽好得多。

這些優勢,可不僅僅是關羽這個屢立戰功的戰將,可以比擬的,因此伏泉權衡之下,還是選擇了皇甫堅壽爲主。不過,在他看來,恐怕到了打仗,兩人之間的主副關係就得換一換了。

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子安知壯士志哉第二百五十二章 白虎主殺伐第十七章 捐錢百萬第二百二十六章 局勢應對第三百五十八章 今夜何處不失眠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第六百七十四章 監者瀆職第二百三十九章 萬軍校閱蠻驚恐第四百九十六章 天命一說何有之第四百八十四章 龐柔第九十二章 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第七十三章 油炸蝗蟲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三百四十章 孤弱其黨第三百四十七章 血染山崗鴉渡來第二百六十七章 難捉緣由第三百零九章 太守已至第五百二十八章 自此屯田人衆矣第六百八十七章 完勝域外第五百一十四章 化塞外爲漢疆第五百四十四章 奇男子香味極重第五百零六章 北疆百年有安寧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二百零二章 施計誘蠻伏殺之第二十四章 翻案機會第五百零五章 襲擾後方逼決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只需段公一人便可第三百章 君有何志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定要成爲大將軍第六百三十六章 流失悲劇張燕死第六百五十四章 擒僞君入雒陽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弩在手何懼之第二百七十九章 天下出聖人第四十六章 提前謀劃第三百八十七章 人心惶惶漢軍至第二百三十五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第一百五十五章 勿使何家立足於朝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斷案第六十六章 三互法第三十二章 伏子全一豚犬耳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四十三章 培養外戚第九十四章 幽州第八十九章 楊縣良將第四百六十三章 馬踏彈汗山第四百二十九章 宋後所思第五百六十七章 廣宗蛾賊已先平第二百二十五章 蠻人爭議第一百九十章 吏治動亂第五百六十三章 馬腿比人命值錢第六百十六章 盧水胡第二百八十四章 中黃太一第六百八十四章 鹿死誰手第三百八十章 周郎小兒有大略第六百八十三章 西域第一戰第四百二十四章 追何進只爲白鹿第四百九十章 火馬之下同歸於盡第三百六十三章 一路南行路崎嶇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倉古道議古今第五十一章 段紀明欲挖牆腳五百一十八章 黃巾亂事召雒陽第三百一十八章 莫名針對第六百八十三章 西域第一戰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管家小第三百二十八章 摘桃子沒門兒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子安知壯士志哉第六百三十七章 獻關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手尾誰先從第四百七十四章 馬壽成偏師往援五百一十二章 望陛下收回成命第四百七十七章 王庭京觀胡兒懼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疆兵戈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城賊子如蟻附第三百五十一章 吏不必可畏第一百九十四章 漢蠻激戰第六百六十四章 孤之名聲 爾不知乎第四百八十五章 蒿里路上同往第八十三章 斬袁赦 天下乃安第四十八章 人力不可及第一百八十一章 酷吏瑕疵必報第五百四十六章 潁陰荀氏才俊多第五十章 宋酆兵敗第五百一十一章 搭上好線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三十八章 王甫歹毒第二百零八章 當封侯也第二百一十六章 薦才第五百八十二章 千里相聚涼州事第四十八章 人力不可及第五百二十章 本爲韓約欲變遂第四百九十三章 持久遊擊的影子第五百六十七章 廣宗蛾賊已先平第二百八十六章 夫爲妻綱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蘇氏第六百三十九章 呂布百騎衝胡陣第一百六十二章 死灰獨不復燃乎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北家族靠軍功第三百六十二章 以土爲糧第八十八章 戰畢第四百二十四章 追何進只爲白鹿
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子安知壯士志哉第二百五十二章 白虎主殺伐第十七章 捐錢百萬第二百二十六章 局勢應對第三百五十八章 今夜何處不失眠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第六百七十四章 監者瀆職第二百三十九章 萬軍校閱蠻驚恐第四百九十六章 天命一說何有之第四百八十四章 龐柔第九十二章 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第七十三章 油炸蝗蟲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三百四十章 孤弱其黨第三百四十七章 血染山崗鴉渡來第二百六十七章 難捉緣由第三百零九章 太守已至第五百二十八章 自此屯田人衆矣第六百八十七章 完勝域外第五百一十四章 化塞外爲漢疆第五百四十四章 奇男子香味極重第五百零六章 北疆百年有安寧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二百零二章 施計誘蠻伏殺之第二十四章 翻案機會第五百零五章 襲擾後方逼決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只需段公一人便可第三百章 君有何志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定要成爲大將軍第六百三十六章 流失悲劇張燕死第六百五十四章 擒僞君入雒陽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弩在手何懼之第二百七十九章 天下出聖人第四十六章 提前謀劃第三百八十七章 人心惶惶漢軍至第二百三十五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第一百五十五章 勿使何家立足於朝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斷案第六十六章 三互法第三十二章 伏子全一豚犬耳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四十三章 培養外戚第九十四章 幽州第八十九章 楊縣良將第四百六十三章 馬踏彈汗山第四百二十九章 宋後所思第五百六十七章 廣宗蛾賊已先平第二百二十五章 蠻人爭議第一百九十章 吏治動亂第五百六十三章 馬腿比人命值錢第六百十六章 盧水胡第二百八十四章 中黃太一第六百八十四章 鹿死誰手第三百八十章 周郎小兒有大略第六百八十三章 西域第一戰第四百二十四章 追何進只爲白鹿第四百九十章 火馬之下同歸於盡第三百六十三章 一路南行路崎嶇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倉古道議古今第五十一章 段紀明欲挖牆腳五百一十八章 黃巾亂事召雒陽第三百一十八章 莫名針對第六百八十三章 西域第一戰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管家小第三百二十八章 摘桃子沒門兒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子安知壯士志哉第六百三十七章 獻關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手尾誰先從第四百七十四章 馬壽成偏師往援五百一十二章 望陛下收回成命第四百七十七章 王庭京觀胡兒懼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疆兵戈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城賊子如蟻附第三百五十一章 吏不必可畏第一百九十四章 漢蠻激戰第六百六十四章 孤之名聲 爾不知乎第四百八十五章 蒿里路上同往第八十三章 斬袁赦 天下乃安第四十八章 人力不可及第一百八十一章 酷吏瑕疵必報第五百四十六章 潁陰荀氏才俊多第五十章 宋酆兵敗第五百一十一章 搭上好線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三十八章 王甫歹毒第二百零八章 當封侯也第二百一十六章 薦才第五百八十二章 千里相聚涼州事第四十八章 人力不可及第五百二十章 本爲韓約欲變遂第四百九十三章 持久遊擊的影子第五百六十七章 廣宗蛾賊已先平第二百八十六章 夫爲妻綱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蘇氏第六百三十九章 呂布百騎衝胡陣第一百六十二章 死灰獨不復燃乎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北家族靠軍功第三百六十二章 以土爲糧第八十八章 戰畢第四百二十四章 追何進只爲白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