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並軍爭誰人勝

翌日,和連一改前數日愁眉之舉,神情頗好,更有去尋找一些部落女子,好好奢侈享樂的衝動,但是礙於現在形勢,他也只得收斂,

李先生的法子顯然讓和連對於接下來與漢人的戰事有了更大的希望,不過,隨着魁頭的突然求見,又讓他皺起了眉頭。昨日和連安排監視魁頭、步度根的探子,已經告訴他,魁頭、步度根二人在聯絡舊部,密談諸事,今日魁頭就過來求見,由不得和連不多加猜疑。

當然,畢竟和連是自己的親侄子,而且現在漢軍大敵當前,還不到兩人撕破臉的時候,思索一番,和連只能喚魁頭入帳。

“魁頭見過和連叔叔!”

進帳以後,年輕壯實的魁頭就向和連行禮,不過雖然魁頭的話十分懂事,可是在和連一人十分不滿,至於原因,卻是因爲魁頭對他的稱呼,從來沒有變過。

沒錯,和連的確是魁頭的叔叔,但是他和連現在更是鮮卑的首領,是鮮卑的大人,魁頭即使和和連聯軍,可是卻從未真正服軟稱呼他爲鮮卑的“大人”,反而一直用和連根本不好拒絕的“叔叔”稱呼敷衍,這一點不止是魁頭如此,就是另一個被其他鮮卑貴族支持與自己搶奪鮮卑大權的步度根也是如此。

因此,即使是和連求魁頭、步度根二人聯合,似乎帶有盡棄前嫌的樣子,但是內心裡,相比較漢軍,他的注意力一直都在魁頭、步度根二人身上,甚至逃利用各種方式,光明正大的削弱二人。畢竟,縱然漢軍大敗鮮卑,甚至讓鮮卑滅亡,但是鮮卑的權利永遠都是他和連的,可是,如果讓魁頭、步度根二人起勢,這鮮卑的權利,就不一定是他和連自己的了。

“嗯,今日來此所爲何事?”和連點頭應了一聲,臉上雖帶着笑容,其實卻有深深的戒備。

這種戒備,魁頭自然感受得到,不過他並未流露多餘神色,反而是笑着說道:“魁頭觀漢軍勢大,鮮卑難敵,故欲向和連叔叔請戰,繞襲漢軍之側,襲之!”

“繞道襲漢?”和連脫口驚呼,臉上露出一抹不解神情,當然內心裡他卻是想到了李先生爲他提出的計策,因爲魁頭說話簡略,和連還以爲這是有人向魁頭密報自己的策略,想讓魁頭藉此機會,做一些不利於自己的事情。

不過,待魁頭之後稍作解釋,和連知道魁頭這是想從漢軍側翼攻擊,幫助鮮卑對抗之後,心中稍稍安分,明白自己的計劃並未泄露以後,這才詢問魁頭的具體部署。

自始至終,和連就對魁頭、步度根抱以極大的不信任,因此,即使確認魁頭沒有的得到自己的消息,和連還是不能放下心中懷疑,他詢問魁頭關於軍事計劃的具體部署,自然是想確認魁頭是否真的有這方面的意思。

畢竟,一個人說真話和假話的區別,完全可以從他的整個故事大概中找尋,他每說一句話假話,就會需要用更多的謊言去彌補,將謊話圓滿,和連此意就是要從魁頭的部署裡,發現端倪,從而確定魁頭與步度根之間,到底有什麼樣的野心圖謀。

只是,和連明顯失算了,對於魁頭來說,他本就是要去狼居胥山的,一切軍事行動都是按照自己想法去做的,就是在最後的一環有兩種選擇而已。因此,在和連聽完完整答覆以後,也只能放下心來,雖說和連十分不捨得讓魁頭帶兵離開,可是無奈魁頭理由合適,他又不是輕易和魁頭、步度根二人撕破臉,不然一定會造成鮮卑內部不穩,最終也只能答應魁頭,讓他帶着他和魁頭一共約六千餘騎,出兵狼居胥山,配合鮮卑共擊漢軍。

卻說魁頭、步度根在和連允許下,集結本部人馬,準備進軍狼居胥山時,伏泉也帶着自己麾下的八千騎,在得知幽州軍與幷州軍尚在西涼軍之西以後,便辭別張奐,再度西行。

當然,伏泉自然不是去會合如今執掌幷州軍的何進的,除非何進腦子進水了會借給自己兵卒,伏泉此番想會合的,自然是他的大父宋酆,其所執掌的幽州軍亦有數萬,接幾千騎兵來,自己就又有了可以對陣鮮卑的本錢。

張奐借給自己的漢羌騎兵,伏泉知道戰力不行,畢竟多數張奐臨時徵募的新兵,涼州一地緊臨西域,即使現在沒有鮮卑人的騷擾,動亂的西域也不可能讓張奐抽出太多精兵出塞北征鮮卑。

說實話,在得知張奐一句話,在短時間裡募得數萬兵卒,並且都是合格的青壯之士時,伏泉也不由得爲之一讚,果然是大漢的名將,也只有名將才能有如此名望,短時間內聚攏如此多的士卒。

西涼兵多爲新兵,戰力不行,但是並、幽二戰都並非如此,二州都是緊鄰草原。時常遭受鮮卑侵略的邊郡之地,他們防備的敵人也只有鮮卑而已,所以此番出塞的都是經年與鮮卑交戰的精兵。

伏泉此去找宋酆借兵,不需多少,只需兩、三千騎兵,以“幽州突騎”的精銳,在短時間內,配合伏泉原本所剩的近三千精騎,足可以是一股不小的戰力了。打仗時,以這支騎兵作爲攻堅主力,西涼軍那五千騎兵作爲輔助,倒是也不用爲戰力低而發愁了。

正當伏泉做着想入非非的美夢時,這八千騎也終於和宋酆的兵馬會師了,只是令伏泉意外的是,他遇到的可不只是宋酆的幽州兵,還有何進的幷州兵,也不知這兩個死對頭,到底是如何湊到一起的,難道伏泉那位族外祖父的寬厚性子,真的能夠容忍何進這個大政敵挑釁自己嗎?

漢軍營地,幽、並二州將士所建營盤,立營涇渭分明,雙方立營相隔約五里,因漢軍多爲步卒,所以雖然二州主將宋酆、何進因某些緣故面和心不和,但還是因爲雙方行軍速度幾乎一樣,所以建營很近,以爲掎角之勢,爲的就是防備遇到意外情況。

幽州軍中軍大帳內,宋酆正於帳中閱覽兵書,以爲宋酆的軍事短板補救一二,雖然如今他已經到了看書必須要臨近書本才能看清的地步,然而卻因爲朝中政治,不想被那同爲外戚的何氏超越,從而必須要拿起他從前根本不看的兵書學習了。

想他宋酆按理說來也是一武將世家出身,其十世祖宋昌,也是前漢開國功臣之一,秦末時期以家吏身份,從太祖高皇帝起山東,而再往上翻,其十二世祖宋義也是一文武雙全之人。這宋義便是原爲楚國令尹,秦末楚國復辟後,成爲楚懷王熊心的大將軍。

章邯攻趙時,雖然宋義奉楚懷王命令,統兵解救,有畏戰不前,遭到項羽發動兵變,被項羽斬殺的事情,但不可否認其祖宗也善於兵事的事情,甚至宋酆的十一世祖,宋義的兒子宋襄,如果不是因爲他是宋義兒子的身份問題,加上宋義也善知兵,宋義死後,軍隊後推舉他做大將軍,否則也不會被想要奪權的項羽追殺。

宋氏先祖三代,皆於秦末漢興,武事起家,足可以說名宋氏家族的武將基因,可惜自從宋昌因爲力薦漢文帝入長安登基以後,宋氏由此封侯,便捨棄了武略,改學經學,到了宋酆這一代,完全成了地方大儒,反而是宋氏起家的兵法韜略,卻是甚少知曉,宋酆行軍途中也加緊看書,其實也是存了幾分臨時抱佛腳的念頭。

許是貼近看書看得累了,宋酆放下兵書,伸展了下自己懶腰,然後想起一事,這纔對一直守衛在他身邊的孫堅問道:“文臺,今日怎未聽有喧譁之聲?莫非並、幽二州之勝負,已分有分曉?”

聽到恩主問話,此時一絲不苟爲恩主守衛的孫堅,這才行禮回道:“尚未。”他語氣恭敬,聲音不大不小,生怕嚇着或者讓宋酆聽不清楚,畢竟對方的年齡足可以與其祖父相比,由不得他不小心翼翼。

對於宋酆,孫堅很是感激,畢竟沒有宋酆也就沒有他孫堅的今天,說不得他現在還在某些小縣裡面,擔任一些微末小職,也不知要熬多久,他這個毫無出身背景的吳郡小吏子,纔能有今日破虜將軍的高位,成爲皇帝的岳父車騎將軍麾下的第一武將,也更沒有執掌千軍萬馬,建功立業的機會,這一切,都由不得孫堅不感恩宋酆。

“那帳外何故如此安靜?”

宋酆聽後又好奇道,並、幽二州同處北疆,相互競爭由來已久,自從宋酆和何進一起聯合進軍後,因兩軍行軍速度都因爲各種緣由拖累,因此那些聞得大戰蠢蠢欲動的兵卒,興奮得不到發泄的情況下,就會時常比校。當然,因爲擔憂不必要傷亡,雙方之間除了械鬥以外,其他都可以比較,一方面娛樂自己,另一方面就是在幷州軍和幽州軍之間,提前分出個高下。

因每日閒下來就看書,宋酆自然能在中軍營帳聽到兩軍將士的呼喊聲,其中幷州軍似乎有個叫呂布的傢伙箭術不俗,聽聞其武藝更甚,只是因爲不可械鬥,不知其勇力到底如何,而幽州軍,則是公孫瓚之名最甚,畢竟其有“白馬長史”的名聲,就算幽州軍中有其他人武力比他高強,但是名聲顯然沒有公孫瓚的響亮。

孫堅隨後回道:“聽聞兩軍相約三日後選兵蹴鞠,以分勝負,故而安靜。”

“蹴鞠?”宋酆唸叨一聲,隨後莞爾笑道:“善!此不失爲良法!”不過,隨即想到了什麼,有繼續自言自語道:“卻不知三日後誰人可勝也?”

“當爲車騎之幽州軍勝無疑,何進一屠羊之輩,以妹得陛下之幸,封屯騎高位,掌幷州軍,何與車騎相比?”孫堅聽後毫不猶豫的回道,雖然他自己是小吏之家出身,身份不高,但是並不代表他不向往成爲大世族,相反他十分想要振興家族,因此對於何進這種無家世背景的屠羊之人,能靠着女人得到他一直渴望的官位和權利,自然十分不滿了。

“文臺慎言,勝負未分,豈可多言?”宋酆話裡雖然是批評語氣,但是他臉上卻是笑開了花,畢竟這看上去是幽、並二州之間的軍旅榮耀爭奪,可是又何嘗不是他和何進之間的名聲權利爭奪呢?

如果被人傳出去,幽州軍敗給了幷州軍,恐怕在外人眼裡,自己就會不如何進,如果這事情傳到皇帝耳朵裡的話,那無疑會更加可怕。所以宋酆看似是讀兵書時累了,然後無意中發現沒有兵卒喧譁的事情,實則卻是因爲宋酆從一開始兩軍爭鬥時,就十分留心這爭鬥的結果。

他相信,不止是自己,就是身在幷州軍內的何進,也是這樣的態度,當然,雙方都沒有明確和部下提起而已,否則,如果提起,那無疑當自己敗了以後,會成爲一件很丟面的事情,再說主將支持爭鬥,這也是不好的影響。只是,不管其他,如果沒有宋酆和何進的默許,就是幷州軍和幽州軍在打仗時候,兩軍之間玩的這麼鬧騰,無疑是十分反常的。

見宋酆貌似生氣,孫堅連忙行禮應“諾”。

宋酆隨後點頭,然後突然想起一人笑道:“說來文臺與孤所薦之右北平程德謀,亦是不俗。其不僅有容貌計略,善於應對,更兼有武力,聽聞連敗幷州軍軍侯數人,最終敗於呂布之手,真良將也!”

話音一轉,宋酆接着道:“程德謀既有文武之才,便依文臺之策,待戰事結束,招其入府,歸文臺麾下。”

孫堅聽到宋酆要留下自己在幽州見到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後立即大喜,隨即替自己好友程普謝道:“謝車騎成全。”之所以如此,無它,能進宋酆的車騎將軍府任職,待一段時日,只要宋酆力挺,混一個入仕的郎官之途不成問題,之後再由恩主宋酆提拔,仕途肯定通暢,由不得孫堅爲自己好友高興。

第五百一十九章 黨錮解袁紹出第二百五十二章 白虎主殺伐第五十六章 枉爲名門之後第三百二十八章 摘桃子沒門兒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漢四百年之期第一百九十二章 空前絕後的舞蹈戰術五百一十三章 無地百姓出塞屯田第三百零四章 北疆何時有變第八十三章 斬袁赦 天下乃安第七十六章 袁氏妖言惑衆之輩第一百五十章 有志者事竟成也第十三章 獎賞第五百一十五章 化胡爲漢三策第四百三十七章 草聖第三百二十九章 禍水東移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定要成爲大將軍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三百三十九章 防民之口第二百五十四章 郡署無意當殺督郵第一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只有累壞的牛沒有耕壞的地第四百一十八章 解危度厄何伯求第五百零一章 張然明兵敗如山倒第六百四十一章 必須屯田經商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四百一十八章 解危度厄何伯求第二百零六章 入閬中第七十八章 袁何之謀第一百五十九章 梟雄雄傑最大敵人第六百一十三章 從此無羌唯有漢第四百五十八章 萬艾可第二十六章 綁架第一百九十九章 何不直入閬中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四百六十八章 張然明起復涼州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雨挾風雷第一百五十七章 韓家老賊顯影蹤第二十九章 幫助第六百三十七章 獻關第一百四十五章 遊俠少年劉張簡第四百六十一章 努力共功名第二百一十一章 巴郡勇將第二百九十章 張魯來捉包第四百六十章 男子最大之樂事第二百一十一章 巴郡勇將第六百零八章 涼州風再起第六十三章 大漢名將自此不存第三百一十五章 可識得皖縣喬公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斷案第三百二十五章 斷柱破城法第六百六十章 入京外兵駐兵何意第二十一章 旨意不妥第六百十六章 盧水胡第四百四十五章 只需段公一人便可第六百三十一章 白馬義從天下無敵乎第五百零五章 襲擾後方逼決戰第五百三十四章 太平之世可真有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之肱骨第一百一十三章 漢軍威武第六百四十八章 先王耀德不觀兵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五百二十九章 潁川黨人聚集地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三百五十八章 今夜何處不失眠第一百零八章 素利頭落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五百三十四章 太平之世可真有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六百六十五章 削弱世族豪強根基第七十九章 差點把持不住第五百三十五章 陽翟俊傑已不少第一百零一章 關羽來投第八十章 夭兒多嬌第三百三十章 南陽兵第九十四章 幽州第五百四十五章 王佐留香厚臉談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蠻亂第六百四十五章 劉備求職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通三絕 定復西域第六百零五章 洪流喪膽皆慼慼第四百二十九章 宋後所思第六百六十三章 兵權必須要爭第四百零一章 何人可令段紀明爲輔第二百三十九章 萬軍校閱蠻驚恐第二百三十一章 此大丈夫之志哉第一百零六章 激將第六百一十七章 當往西域第四章 帝心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並軍爭誰人勝第三百二十九章 禍水東移第六百四十六章 天子駕崩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里奇襲終得手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通三絕 定復西域第一百八十章 朝會初爭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四百四十五章 只需段公一人便可第一百一十一章 攻柳城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漢孝廉之法 必無存也第五百七十七章 葉落歸根當青州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里奇襲終得手
第五百一十九章 黨錮解袁紹出第二百五十二章 白虎主殺伐第五十六章 枉爲名門之後第三百二十八章 摘桃子沒門兒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漢四百年之期第一百九十二章 空前絕後的舞蹈戰術五百一十三章 無地百姓出塞屯田第三百零四章 北疆何時有變第八十三章 斬袁赦 天下乃安第七十六章 袁氏妖言惑衆之輩第一百五十章 有志者事竟成也第十三章 獎賞第五百一十五章 化胡爲漢三策第四百三十七章 草聖第三百二十九章 禍水東移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定要成爲大將軍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三百三十九章 防民之口第二百五十四章 郡署無意當殺督郵第一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只有累壞的牛沒有耕壞的地第四百一十八章 解危度厄何伯求第五百零一章 張然明兵敗如山倒第六百四十一章 必須屯田經商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四百一十八章 解危度厄何伯求第二百零六章 入閬中第七十八章 袁何之謀第一百五十九章 梟雄雄傑最大敵人第六百一十三章 從此無羌唯有漢第四百五十八章 萬艾可第二十六章 綁架第一百九十九章 何不直入閬中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四百六十八章 張然明起復涼州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雨挾風雷第一百五十七章 韓家老賊顯影蹤第二十九章 幫助第六百三十七章 獻關第一百四十五章 遊俠少年劉張簡第四百六十一章 努力共功名第二百一十一章 巴郡勇將第二百九十章 張魯來捉包第四百六十章 男子最大之樂事第二百一十一章 巴郡勇將第六百零八章 涼州風再起第六十三章 大漢名將自此不存第三百一十五章 可識得皖縣喬公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斷案第三百二十五章 斷柱破城法第六百六十章 入京外兵駐兵何意第二十一章 旨意不妥第六百十六章 盧水胡第四百四十五章 只需段公一人便可第六百三十一章 白馬義從天下無敵乎第五百零五章 襲擾後方逼決戰第五百三十四章 太平之世可真有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之肱骨第一百一十三章 漢軍威武第六百四十八章 先王耀德不觀兵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五百二十九章 潁川黨人聚集地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三百五十八章 今夜何處不失眠第一百零八章 素利頭落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五百三十四章 太平之世可真有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六百六十五章 削弱世族豪強根基第七十九章 差點把持不住第五百三十五章 陽翟俊傑已不少第一百零一章 關羽來投第八十章 夭兒多嬌第三百三十章 南陽兵第九十四章 幽州第五百四十五章 王佐留香厚臉談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蠻亂第六百四十五章 劉備求職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通三絕 定復西域第六百零五章 洪流喪膽皆慼慼第四百二十九章 宋後所思第六百六十三章 兵權必須要爭第四百零一章 何人可令段紀明爲輔第二百三十九章 萬軍校閱蠻驚恐第二百三十一章 此大丈夫之志哉第一百零六章 激將第六百一十七章 當往西域第四章 帝心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並軍爭誰人勝第三百二十九章 禍水東移第六百四十六章 天子駕崩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里奇襲終得手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通三絕 定復西域第一百八十章 朝會初爭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四百四十五章 只需段公一人便可第一百一十一章 攻柳城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漢孝廉之法 必無存也第五百七十七章 葉落歸根當青州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里奇襲終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