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斷柱破城法

挖掘地道的樹林外,不時有披堅執銳的板楯蠻兵來回巡視,人數比之前幾日多了不少。一方面是爲了避免再犯被鄂縣守軍窺視到樹林裡面的情況,另一方面卻是爲了阻攔漢軍營寨裡荊州軍前來打聽樹林裡的情況,畢竟這樹林能被漢軍大敵的江夏賊子偵查到虛實,那營寨裡的漢軍友軍不更能有辦法查到,因此爲了保護自己的意圖不爲人知,伏泉只能加大了巡查人數和力度。

伏泉既然打算自己單獨拿下鄂縣城,不給趙凱一點分功的機會,自然不能漢軍營寨知道自己的圖謀了。這些被他抽調來不在地下挖地道,而出來巡視的板楯蠻兵,大大的加強了樹林裡的安全,一時之間倒也讓得了命令前來查探伏泉意欲何爲的荊州軍難以偵查到敵情。

當然,總是待在樹林裡,而不讓荊州軍自己在做什麼,總會令人起疑,對此伏泉只對外言道,軍隊在打造攻城器械,需要樹林裡的樹木爲原材料而已。

對此,趙凱手下的荊州軍自然是不信的,畢竟你打造攻城器械,也不至於幾千人打造幾天都沒造好吧?而荊州軍也有能人,雖然查不到伏泉麾下部隊具體在做什麼,但他們也調查益州軍在樹林裡所建的攻城器械根本在這三天裡沒怎麼修建,並且益州軍的兵卒都像多日沒睡眠一樣,一點精神氣都沒有,這哪裡像一個要破城的部隊的樣子,除非主帥腦子抽了,不然怎麼也不可能帶這支部隊攻城?

不過,荊州兵信也好,不信也罷,伏泉的兵馬就在樹林裡卻是不爭的事實,甚至是他本人也在樹林裡,漢軍營寨也只留徐晃帶着數百兵馬留守。即使趙凱想親自登門找伏泉一敘,也找不到他的人影,更不論荊州軍召開的軍事會議,伏泉也根本不去,這樣又讓想逼迫伏泉就範的趙凱等人失望不已。

之後,趙凱等人只當伏泉受氣不過,不與他們共事,也並未往深處去想,更談不上發現伏泉在挖地道了。畢竟,真要發現伏泉挖地道,除了他們有人入了樹林見到地道**,不然也只能從四處堆積的泥土或者固定洞穴所用的木樁數量,以及樹林四周的水蒸氣來發現端倪。

前兩者就不用說了,這些都在伏泉的算計之中,早就選擇了合理的辦法去掩飾。而觀察水蒸氣,也是有緣由的,因爲一旦挖地道,將地下挖空,由於土層內部的改變,每到早上,地道的上空,就會產生出來大量的水蒸氣,透過土地層,慢慢出現在地面上。對於經驗豐富的挖地道者來講,是很容易發現和判斷的,只是很顯然,整個荊州軍裡,可能也只有文尚一個人瞭解此道,但他本人顯然是不會說的,

因此,任憑趙凱他們想破腦袋,也不會搞得清楚伏泉整日躲在樹林裡在幹什麼,猜也猜不到。

眼前又一隊赤着上身,揹着裝滿泥土的布袋的兵卒從眼前走過,伏泉望着那地道的洞口眼神一凜,最終他還是決定採取今日剛剛知道戰事發展的文尚所提的建議,不再選擇用直接挖地道,派人暗中潛入城內裡應外合吸取鄂縣縣城的建議,而是改用文尚所提的另一種地道攻城方法,那就是斷柱破城法。

隨着鄂縣叛軍用聽甕偵查漢軍挖地道的情況被漢軍發現後,伏泉本來一直再考慮是不是繼續執行計劃,畢竟挖地道偷襲,關係就在於計劃的隱秘性,現在消息已經走漏,再這樣行事顯然成功的機率十分低,不過取消計劃的好。誰知道文尚後來自己單獨來檢查地道進度時,知道此事後,便想伏泉提議了這個斷柱破城法。

伏泉之所最終選擇改用這套攻城法,其實也是有原因的,畢竟他手下的兵卒可是十分珍貴的,可以說死一個少一個。而且因爲身爲客軍,他也不能及時招募補充兵卒,因此對於被叛軍發現後,派手下精銳潛伏進城偷襲奪城,伏泉本能就十分討厭了,勝率低的賠本買賣他向來不喜歡做。就像現在,如果這方法,說不得他那些潛伏進城的兵卒都會被叛軍包圍,慘死城中,這種損失可就太大了,所以伏泉纔會選擇這套攻城法,

所謂斷柱破城法,就是挖掘地道,挖到對方城牆地基後就不再前進。而是把對方城牆的地基逐一的挖空,直到挖空一定地基後,就用浸泡了油脂的木材去把這段挖空的地基補上。讓城牆不會立即坍塌。之後再繼續挖,然後再補上,等到把很大一段地基都如此炮製後,確認這些空的地基可以是城牆崩塌,就可以點火燒掉木材了。

如此這般,隨着一大段的城牆頃刻之間坍塌,所攻擊的堅城,就不攻自破了,畢竟城池沒了城牆,不久任憑地方進攻嗎?歷史上袁紹和公孫瓚爭霸北方,袁紹攻破易京樓的辦法所採用的就是斷柱破城法。

當然,並不是說現在每一座城池都適合這個幹,只有城牆地下土質鬆軟不硬的城池才適合這麼幹。南方的城池關卡還好,而北方,有的因爲地質原因就不行,比如壺關、館陶之類城池關卡,那是絕對不能這麼幹的。因爲這些城池關卡的地基是在一片石質地質上,要這麼挖,不知道挖到何年何月?只有那些地基是打在土壤上的城池,才適合用這樣的攻城手段,鄂縣地處南方,境內水道縱橫,只要挖得地道不會崩塌,使用這種方法簡直是無往不利。

初次聽到文尚所說這個戰法時,伏泉心中卻是想到的是後世令滿清膽寒的太平天國,因爲他們著名的破城方法不就和這斷柱破城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嗎?

記憶裡,伏泉記得後來的太平軍不就喜歡棺材破城法嗎?他們會挖地道到堅城的地基下,然後用棺材堆積炸藥,直接把敵人堅守的城池的城牆、城門炸塌了,使得他們沒有辦法守城,然後突擊城中攻佔城池。

與這斷柱破城法相比,兩者的原理其實都是一樣的不是嗎?不同的是現在伏泉沒有火藥而已,說到這裡,也不得不提一下伏泉曾經有過提前製造出火藥的想法了,畢竟馬鐙、馬蹄鐵他現在不方便打造,因爲太容易仿造了,可是這火藥,除非知道成分,否則是很難被仿造的。

只是很可惜,前世化學一塌糊塗的他連黑火藥口訣都記不清,更別談自己能動手製作了,因此這東西也只能等待這一世的後人自己去探索了吧,畢竟伏泉可不是什麼萬能的發明家或者有萬能外掛,隨便從空間和系統拿到摧毀一切的神器。

第五百三十六章 酒徒狂生戲志才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第二百五十三章 不及渠帥射藝第四百五十六章 好自爲之莫多事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四百四十七章 被桑椹幹摸黑的袁紹第五百六十四章 劉張公孫何突騎第一百七十三章 閹人不除 國無寧日第一章 皇親國戚第二百六十六章 甘寧終現身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戰將至血腥起第五十四章 段熲何意第三百八十七章 人心惶惶漢軍至第兩百章 平蠻夷計策初定第二十一章 旨意不妥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五百零八章 爲君尋覓佳人來第二百八十章 張魯 休得呱噪第五百零一章 張然明兵敗如山倒第六百三十五章 張燕之謀第六十六章 三互法第二百六十六章 甘寧終現身第四百四十一章 北地郡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五百五十五章 涼州 風乍起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第一百九十三章 漢末最被忽視的部隊第五百五十九章 廣宗城內賊已動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四百七十四章 馬壽成偏師往援第四百零三章 訓弟只爲百年後第六百二十五章 搶先決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竇武真的是君子楷模嗎第六百三十八章 出兵戰南匈奴第六百二十四章 割肉般的考驗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通人事聽牆角第二百零四章 困獸猶鬥 況人乎第四十二章 江東生亂第四十七章 月兒第二百五十八章 有賊首甘寧行蹤者 賞萬錢第四百一十章 黨人何謀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六百一十八章 豈有汝之妄負國恩之輩哉第四十一章 伏誅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六百六十三章 兵權必須要爭第三百六十四章 簡單的障眼法第六十四章 黃漢升抱子求醫第二百二十章 錦衣賊盜少有膽色第六百十六章 盧水胡第三百七十六章 孤必奏請封侯第三十四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殘殺爲撞城第二十五章 索賄第七十章 伏完假節第二百八十五章 卞縈嬌媚第二百五十八章 有賊首甘寧行蹤者 賞萬錢第一百五十八章 西邸求官謀得權第三百七十章 激戰事急唯行險第五十三章 無妄之災第六百六十三章 兵權必須要爭第一百七十五章 回鄉隱居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蠻亂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通人事聽牆角第三百三十章 南陽兵第五百三十五章 陽翟俊傑已不少第六百四十二章 入京前歲第三百五十章 必可一戰而定賊軍第一百七十三章 閹人不除 國無寧日第四百八十六章 摸黑扔火把第一百九十一章 檄文討賊板楯蠻第四百七十一章 困於彈汗雨急急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面楚歌第三百六十四章 簡單的障眼法第一百九十章 吏治動亂四百一十一章 一門爭死爲黨人第三十八章 王甫歹毒第六百零九章 朝中危機陰謀事第四百七十九章 前後夾擊可破漢第五十二章 劉堅第五百二十三章 賊勢軍力甚難敵第七十六章 袁氏妖言惑衆之輩第四百八十八章 婿留丈人之命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追何進只爲白鹿第三百五十七章 火焰四起糧秣焚第三百二十章 拒公主爲妻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蠻亂第五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諸騎軍第四百七十七章 王庭京觀胡兒懼第六百八十八章 西域征服史第五百二十二章 小城望援唯死戰第二百六十章 爲了黃巾而上位第一百五十四章 西邸與祀第一百一十一章 攻柳城第六百四十三章 驃騎將軍涼州牧第一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六百四十一章 必須屯田經商第一百八十章 朝會初爭
第五百三十六章 酒徒狂生戲志才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第二百五十三章 不及渠帥射藝第四百五十六章 好自爲之莫多事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四百四十七章 被桑椹幹摸黑的袁紹第五百六十四章 劉張公孫何突騎第一百七十三章 閹人不除 國無寧日第一章 皇親國戚第二百六十六章 甘寧終現身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戰將至血腥起第五十四章 段熲何意第三百八十七章 人心惶惶漢軍至第兩百章 平蠻夷計策初定第二十一章 旨意不妥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五百零八章 爲君尋覓佳人來第二百八十章 張魯 休得呱噪第五百零一章 張然明兵敗如山倒第六百三十五章 張燕之謀第六十六章 三互法第二百六十六章 甘寧終現身第四百四十一章 北地郡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五百五十五章 涼州 風乍起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第一百九十三章 漢末最被忽視的部隊第五百五十九章 廣宗城內賊已動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四百七十四章 馬壽成偏師往援第四百零三章 訓弟只爲百年後第六百二十五章 搶先決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竇武真的是君子楷模嗎第六百三十八章 出兵戰南匈奴第六百二十四章 割肉般的考驗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通人事聽牆角第二百零四章 困獸猶鬥 況人乎第四十二章 江東生亂第四十七章 月兒第二百五十八章 有賊首甘寧行蹤者 賞萬錢第四百一十章 黨人何謀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六百一十八章 豈有汝之妄負國恩之輩哉第四十一章 伏誅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六百六十三章 兵權必須要爭第三百六十四章 簡單的障眼法第六十四章 黃漢升抱子求醫第二百二十章 錦衣賊盜少有膽色第六百十六章 盧水胡第三百七十六章 孤必奏請封侯第三十四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殘殺爲撞城第二十五章 索賄第七十章 伏完假節第二百八十五章 卞縈嬌媚第二百五十八章 有賊首甘寧行蹤者 賞萬錢第一百五十八章 西邸求官謀得權第三百七十章 激戰事急唯行險第五十三章 無妄之災第六百六十三章 兵權必須要爭第一百七十五章 回鄉隱居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蠻亂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通人事聽牆角第三百三十章 南陽兵第五百三十五章 陽翟俊傑已不少第六百四十二章 入京前歲第三百五十章 必可一戰而定賊軍第一百七十三章 閹人不除 國無寧日第四百八十六章 摸黑扔火把第一百九十一章 檄文討賊板楯蠻第四百七十一章 困於彈汗雨急急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面楚歌第三百六十四章 簡單的障眼法第一百九十章 吏治動亂四百一十一章 一門爭死爲黨人第三十八章 王甫歹毒第六百零九章 朝中危機陰謀事第四百七十九章 前後夾擊可破漢第五十二章 劉堅第五百二十三章 賊勢軍力甚難敵第七十六章 袁氏妖言惑衆之輩第四百八十八章 婿留丈人之命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追何進只爲白鹿第三百五十七章 火焰四起糧秣焚第三百二十章 拒公主爲妻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蠻亂第五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諸騎軍第四百七十七章 王庭京觀胡兒懼第六百八十八章 西域征服史第五百二十二章 小城望援唯死戰第二百六十章 爲了黃巾而上位第一百五十四章 西邸與祀第一百一十一章 攻柳城第六百四十三章 驃騎將軍涼州牧第一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六百四十一章 必須屯田經商第一百八十章 朝會初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