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張然明兵敗如山倒

時至十月,塞外此時天氣愈冷,大鮮卑山周圍在後世東北區域,此刻也是落下無數雪花。最先進軍至大鮮卑山的張奐的西涼軍,雖然厚衣未至,但西涼健兒早已習慣西北苦寒,倒是因爲沒有厚衣,尚能習慣這塞外天氣,只是大雪之下,糧草未繼,西涼軍命運堪憂。

同時西涼軍又與幽、並二州軍所拉開距離,也給了鮮卑人一絲機會,幽、並二州軍因爲大雪之故,加之糧道不穩,行軍緩慢,所以,本來準備一直等待時機的和連,自然不會放棄這個機會,集結了麾下大軍猛攻漢軍。

朔風蕭蕭,大地一片蒼莽,一片雪花從空中飄落,落在張奐蒼老的臉上,化作一片冰涼。年紀大了,張奐腦子經常嗜睡,不過雪花和他手中的長劍從指尖傳來冰冷的質感,還是令他神志一清。

張奐極目遠望,只見曠野盡頭,那裡有一條淡淡的黑線在蠕動,如果定眼細看,對方的胡衣彎刀,便已說明他們的身份了,正是張奐久尋不到的鮮卑軍。

終於要來了嗎?

張奐嘴角浮起一抹淡淡的從容,繼而用他蒼老的聲音大喝道:“今去家數千裡,進則事成,走必盡死,努力共功名!”

這是當年段熲在逢義山,對抗羌人所說的話,張奐此言除了是用這話激勵士卒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引起這些西涼健兒的怒意,因爲段熲等西涼人的大仇,需要他麾下的西涼人去報。

雖然張奐遷居華陰,已不算西涼本地人,但出身涼州的他自然知道涼州男兒的特性,張奐現在就是在利用那被鮮卑人殺死的段熲,這位和他一樣在涼州人心中有着特殊地位的“涼州三明”,他相信在場的涼州男兒絕對不會沒有聽過這話。因爲“涼州三明”的事蹟,在涼州是每一個涼州子弟從小到大都該聽過的事情,不然也不會有他們這名動天下的“涼州三明”的稱號了。

一切便在不言中,西涼軍明知大雪天下不紮營,會引起鮮卑人注意,從而很大機率與對方在冬雪之下決戰,可是依舊如此,便是因爲西涼軍上下早就知道張奐的預謀,他們就是要讓鮮卑人知道,漢軍無糧,沒有援軍,主動引誘鮮卑人出兵。

對於張奐這位戎馬一生的大漢名將來說,如今的局勢隨着漢軍深入,他也能猜出鮮卑人的心思了。幽、並二州的軍報他已經知道,鮮卑突然冒出不少小股部隊,不斷偷襲漢軍糧道,同時漢軍斥候四處都尋找不到和連的主力,這種種跡象,對於這位沙場宿將而言,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鮮卑人有很大的可能在等待漢軍糧盡,然後在大雪之下,以騎兵奔襲漢軍步兵,從而得勝。

終歸兩天腿的是跑不過四條腿的,而且雪天漢軍後勤不足,鮮卑則以逸待勞,這場仗對於鮮卑人來說,勝算極大。這也是和連沒有嚴格按照鮮卑原先的計劃,等到漢軍糧盡之時,再突襲的計劃,實在是大雪難得,和連自己也不敢保證這場初降的大學能夠維持多久。

兵器出鞘聲、喊殺聲、喘息聲、金屬撞擊聲響成一片,無數跟西涼健兒開始戰前的最後準備,烈烈寒風吹起他們兜鍪的殷紅的流蘇,和黑色的鐵甲一起,形成一片飄揚的紅黑色怒濤。

鮮卑人的牛角號聲愈來愈近,地平線上那條淡淡的黑線變得愈發粗了,此刻漢軍綿長嘹亮的號角聲也慢慢響起,與此同時一起出現的是各部兵卒在將帥的引領下,在中軍旗幟的命令下,列陣以待。

漢軍兵陣一片肅靜,嗚嗚的寒風中,此刻在漢軍前陣,帶着手下一隊之人的楊阿若聽到了身後輕微的牙齒打顫聲。

楊阿若轉過頭來,目光柔和的望着身邊的同鄉,這同鄉只有二十歲,往日裡在酒泉,他都是出了名的不要命的愛和人打架搶地盤,如今隨自己來了軍營,卻是變了一番模樣。只對方的手裡,緊緊握着一根漢軍的制式長矛,此刻他正握着長矛一端的雙手,卻正在輕輕顫抖,顯然依舊還是受不了戰場的殘酷,可見以往裝的不怕死的樣子都是知道自己死不了,有恃無恐的。現在,鮮卑人來了,各種醜態,也將會現形了,對此楊阿索卻沒有多言,人都是要適應新環境的,如果自己這同鄉自己適應不了軍隊的環境,那麼等待他的只有“死”而已,大戰之下,沒有人能夠有餘力關心道他。

不過,畢竟是同鄉,隨他一起投軍的,楊阿若還是伸手拍了拍少年的肩膀,淡然鼓勵道:“勿怕,鮮卑人很快就會過去,大漢必勝!”

其實,楊阿若說這話是純粹安慰而已,因爲就是他自己也不敢確定自己所在的漢軍,在張奐的計策指揮下,到底能不能獲勝,畢竟這招太險了,如果他們前面這些西涼新兵,抵抗不住鮮卑人衝擊的話,漢軍引以爲傲的弓弩發揮不了作用,那麼這場仗真的可以說是“懸”了。

馬蹄陣陣,大地震動之聲愈來愈近,對方是一支龐大的騎兵,當楊阿若看清鮮卑人迎風招展的旗幟時,心臟也是十分不爭氣地跳動了一下。果然,和張公所言一樣,他們將會遇到鮮卑人的主力,因爲那鮮卑旗幟的樣式,明明白白的告訴楊阿若,這是鮮卑首領和連的旗幟,這樣看來,這支進攻西涼軍騎兵必然是鮮卑人的主力無疑,也同樣是害死段熲這涼州人驕傲的兇手,一股怒意,騰的涌上了楊阿若的心頭……

“諸軍,今日盡勉,殺!”

“殺!”

“殺!”

“殺!”

……

隨着張奐再一次用他蒼老的聲音大喊之後,無數意識到對面鮮卑人身份的西涼健兒,和楊阿若一樣,頓時血氣上涌,吶喊着面對他們面前的仇人,他們要讓鮮卑人知道什麼是死亡的痛苦。

鮮卑軍前方,和連高舉彎刀,策馬狂奔,他麾下最精銳一千騎如影隨形,緊緊跟隨在他身後。這一次鮮卑人完全是有備而來,龐大的騎陣彷彿來自地獄的幽濤,挾裹着踏碎一切的威勢,如天崩地裂,如驚濤拍岸,向着前方的漢軍漫卷而來,縱然此刻他們發現前方的漢軍似乎早有準備,他們也是毫無畏懼。

或許是他們知道面前的是漢人的西涼軍,而就在不久之前,他們已經將涼州人的驕傲段熲,逼得自焚;又或許他們知道,前方的漢軍沒有退路可言,漢軍早已無糧,只要他們這些大鮮卑的勇士,能夠突破漢人的陣型,殺入漢人軍陣內部,那麼在這大學之下,對面的漢軍將沒有一絲勝算。

腳下的大地有如潮水般往後倒退,天地間只有成千上萬匹健,同時叩擊大地所發出的轟鳴聲,整個世界都在戰慄、在顫抖。烈烈豪情在和連的胸膛裡熊熊燃燒,灼熱了他的雙眸,此刻,看着前方仿若待宰羔羊般的漢軍,和連似乎又看到自己將漢人的另一個名將打敗,徹底給予自己麾下鮮卑人連番戰敗失地的信心,然後發展鮮卑,將鮮卑恢復到他父親鮮卑雄主檀石槐時的實力,重現大鮮卑在草原上的榮光一樣。

“殺!”

和連大吼一聲,手中寶劍狠狠斬落,同時加速馬力,直直的帶人衝向了漢軍的陣前。漢人的陣型連番給了鮮卑人不少的傷亡,深知自己麾下勇士心裡狀況的和連,決定身先士卒,激勵士氣。當然了,和連之所以一改往常性格,如此不怕死,是因爲他已經得到了從漢國傳來的消息,知道漢軍張奐所部的西涼軍,多數都是徵召的新兵,操練不多,戰力和漢軍精銳相差太遠,這才讓和連有膽子強行帶人進攻漢軍擺好的拒馬陣型。

“殺!”

一千鮮卑鐵騎轟然迴應,聲如炸雷,數千只鐵蹄攪起漫天碎雪,如滾滾鐵流瞬時越過了和連繼續往前衝刺,最前面的一排騎兵將揮舞着手中的彎刀,狀若瘋狂的往漢軍陣前衝刺,彎刀上那鋒利的冷輝彷彿令天空的灰暗都爲之消退。

騎兵越來越近,漢軍新軍的軍陣不可避免的開始騷動起來,站在前排的士兵開始驚恐地環顧四周,膽怯的已經開始退縮。校尉司馬們憤怒的在陣前策馬來回奔走,大聲喝斥,試圖控制住頹勢,甚至有校尉司馬見到自家兵士喝斥之後,依舊後退,直接陣前斬殺,從而震懾軍心。

只是,即使這樣,這些校尉司馬的努力也只是暫時的,沒辦法,新兵募集太多,操練時間太短,軍中又無太多強有力的老卒作爲骨幹,用人頭震懾軍心,也只能維護一時,想要長遠,無疑很難。

“嘭”的一聲,鮮卑騎兵死死的撞擊上漢軍早已擺好的拒馬,這是大漢至今對付騎兵進攻,步兵所研究出來的最好戰術,當即,便有數十鮮卑騎兵當場死於拒馬陣前的長矛之下。

之後,更多的鮮卑騎兵,往漢軍陣前撞擊,於此同時,多餘的鮮卑騎兵繞過漢軍陣前,出乎意料的從兩翼進攻,主動和漢軍的騎兵交戰。很明顯,這一次,和連是想要來一次徹底殲滅漢軍的戲碼,一點兒機會也不會留給漢軍。

坦白來說,和連這是在賭,因爲他已經沒有機會再輸了,即使那漢人李先生提供的計策非常好,但是真正進攻的時候,也並不代表鮮卑人完勝。小時候在父親檀石槐的要求下,學習過漢人文化的和連知道,漢人有不少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事情發生,他可不能保證張奐的這支軍隊會不會和他交戰出現這些奇蹟,因此從一開始就沒有大意,而是使出百分百的全力,去和鮮卑人死戰。

也許,這一次老天爺是真的站在和連這一邊,也許,這一次張奐這位大漢名將,賭自己麾下的西涼新兵,可以戰勝鮮卑敗卒的賭注,徹底賭輸了……

反正,不管怎樣,兩軍交戰近一個時辰以後,當鮮卑人的嗜血進攻依舊在加大時,在大戰良久後,漢軍新兵終於承受不住這戰爭的強大壓力了,因此上官斬殺兵卒而穩住的士氣迅速消褪。

直到一個漢軍前面,正面面對鮮卑軍的西涼兵,似乎忘了他從軍前的豪言壯語,退縮以後,開始有更多的人在往後退縮,一個、兩個……直到一堆人,皆是如此。

能夠堅持留在原位的士兵正在變得越來越少,即使那些校尉司馬,再連續斬殺了幾名後退的士兵,依舊無果,難掩前排大軍的頹勢。甚至是楊阿若所在的那一隊,有一個隨他一起從軍的同鄉,也在性命和情義之間,選擇了性命,不顧同鄉之間的錯愕,返身和其他逃跑的士兵逃去。

當楊阿若想要制止時,已經來不及了,對方已然跑遠了,對此,楊阿若只能搖頭,暗罵這傢伙無情以後,也咒罵他沒有腦子。畢竟,在空曠的平原上,當步兵遭遇騎兵時,只有排起密集陣拼死一搏,纔能有一線生機,如果像他那樣轉身逃跑的話,那隻能是自取滅亡而已,道理很簡單,畢竟兩條腿的永遠不可能跑快過四條腿。

而此刻整個漢軍的形勢也岌岌可危,隨着前軍多數兵卒的撤退,連帶着中軍、後軍的弓弩兵以及頂替前軍的預備兵也跟着不穩。直到那些殺紅眼的鮮卑鐵騎,如虎入羊羣般扎進了漢軍前方因爲兵卒潰逃而留下的殘陣時,手中鋒利的彎刀便如同收割機一般,收割着面前在自己戰馬下,驚慌失措的漢人人頭,似乎預示着一場血腥的屠殺將要開始了!

漢軍中軍的張奐,冷冷的目睹這一切,雖然他對於這場仗的結果並沒有太大的把握,但也沒想過這支新兵會敗得這麼徹底。因爲從他準備引出和連決戰時,就估算過敵我雙方的實力,在他看來和連麾下的兵卒人少,漢軍只要堅守陣型,然後靠着弓弩和人數優勢和對方磨,就是磨人頭也應該將鮮卑人耗光纔是。

可是,張奐千算萬算也沒考慮過,這支鮮卑人雖然兵力比漢軍還少,但他們可是和連在鮮卑內亂和漢軍進攻鮮卑之後,百戰之下所留存的鮮卑精銳,即使有不少補充的鮮卑新兵,但這也不是張奐匆匆集結,訓練也就訓練兩個月不到的新兵戰力可比的。

本來,步兵要靠着軍陣抵抗騎兵衝鋒的話,除了經驗以外,那就是需要長久磨鍊的意志而已,只是很顯然,張奐手下的新兵,明顯沒有這種意志。

因此,這一場仗從一開始便會兵敗如山倒,不過,這一次,是張奐的西涼新軍而已。

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蘇氏第二百零五章 孤身說降心意絕第二百八十二章 他日必生亂事第四百一十八章 解危度厄何伯求第九十六章 到任第五百六十七章 廣宗蛾賊已先平第三百六十五章 樅陽小城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事去矣何有援第二百二十五章 蠻人爭議第二百七十六章 內院暗潮第三百四十七章 血染山崗鴉渡來第三十三章 殺人第六十五章 天災不絕第六百六十九章 掃定南匈奴屠各第一百九十九章 何不直入閬中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州蠻亂驚蟄起第四百九十五章 轅門射戟爲天命第二百五十三章 不及渠帥射藝第三百七十六章 孤必奏請封侯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城賊子如蟻附第一百五十四章 西邸與祀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別山下突遇伏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管家小第六百三十章 石門第五百九十二章 法若不行 何以服人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四百七十八章 塞外決戰已先發第二十四章 翻案機會第七十八章 袁何之謀第六百零五章 洪流喪膽皆慼慼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三百二十八章 摘桃子沒門兒第六百二十四章 割肉般的考驗第五百四十九章 被王允惦記上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戰伊始第一百四十六章 漢室三興第二百二十八章 爾等竟不知漢朝班定遠使西域乎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北家族靠軍功第四百二十七章 做人不能這麼無恥第二百九十三章 如何應對世家豪族第六百四十七章 何進身死第二百九十九章 人各有志 出處異趣第五百三十一章 政略改之曹魏亡第三百五十四章 詐門前夕第三百六十四章 簡單的障眼法第一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終是屠城顯本心第七十章 伏完假節第二百五十七章 雪夜行刺第四百九十九章 封狼居胥漢爲傲第五十章 宋酆兵敗第六百一十一章 馬鐙馬蹄鐵初顯威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五百八十八章 必令涼州成赤地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一百五十章 有志者事竟成也第三百一十三章 破計爲上第六百三十二章 今歲無戰第五百九十五章 叛軍並非鐵板一塊第三百二十四章 鄂縣聽甕第一百四十二章 豎子戾龍也第一百七十八章 欠了人情必要還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一百二十二章 令支潛行第四百七十章 張繡楊阿若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通三絕 定復西域第三百四十五章 強弩長弓戰不休第三百八十八章 荊揚大亂解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五百五十七章 幽涼之黃巾爭第六百五十七章 沒有下限第六百四十章 胡狗安敢欺吾第三十四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二十六章 高歌勁舞震羣賊第四百零五章 此女日後必大貴之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殘殺爲撞城第五百四十五章 王佐留香厚臉談第二百七十四章 冬至第六百三十二章 今歲無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禍水東移第四百五十四章 鮮卑漢奸第五百三十二章 單家子中出徐福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殺服人第四百四十四章 僕從兵比職業兵好使第二百八十一章 抑制邪教第一百六十五章 查袁赦以正不法第三十一章 救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露出馬腳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之肱骨第五百五十一章 音清體柔易推倒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通三絕 定復西域第三十六章 臣不討賊非臣 子不復仇非子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州叛軍尚有後手第三百八十二章 囊中之物周正太第三百零七章 寧拜見明公第六百二十八章 姑臧夜市第一百八十三章 朕何如桓帝第四百六十二章 破王庭放兵一日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弩在手何懼之
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蘇氏第二百零五章 孤身說降心意絕第二百八十二章 他日必生亂事第四百一十八章 解危度厄何伯求第九十六章 到任第五百六十七章 廣宗蛾賊已先平第三百六十五章 樅陽小城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事去矣何有援第二百二十五章 蠻人爭議第二百七十六章 內院暗潮第三百四十七章 血染山崗鴉渡來第三十三章 殺人第六十五章 天災不絕第六百六十九章 掃定南匈奴屠各第一百九十九章 何不直入閬中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州蠻亂驚蟄起第四百九十五章 轅門射戟爲天命第二百五十三章 不及渠帥射藝第三百七十六章 孤必奏請封侯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城賊子如蟻附第一百五十四章 西邸與祀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別山下突遇伏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管家小第六百三十章 石門第五百九十二章 法若不行 何以服人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四百七十八章 塞外決戰已先發第二十四章 翻案機會第七十八章 袁何之謀第六百零五章 洪流喪膽皆慼慼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三百二十八章 摘桃子沒門兒第六百二十四章 割肉般的考驗第五百四十九章 被王允惦記上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戰伊始第一百四十六章 漢室三興第二百二十八章 爾等竟不知漢朝班定遠使西域乎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北家族靠軍功第四百二十七章 做人不能這麼無恥第二百九十三章 如何應對世家豪族第六百四十七章 何進身死第二百九十九章 人各有志 出處異趣第五百三十一章 政略改之曹魏亡第三百五十四章 詐門前夕第三百六十四章 簡單的障眼法第一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終是屠城顯本心第七十章 伏完假節第二百五十七章 雪夜行刺第四百九十九章 封狼居胥漢爲傲第五十章 宋酆兵敗第六百一十一章 馬鐙馬蹄鐵初顯威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五百八十八章 必令涼州成赤地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一百五十章 有志者事竟成也第三百一十三章 破計爲上第六百三十二章 今歲無戰第五百九十五章 叛軍並非鐵板一塊第三百二十四章 鄂縣聽甕第一百四十二章 豎子戾龍也第一百七十八章 欠了人情必要還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一百二十二章 令支潛行第四百七十章 張繡楊阿若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通三絕 定復西域第三百四十五章 強弩長弓戰不休第三百八十八章 荊揚大亂解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五百五十七章 幽涼之黃巾爭第六百五十七章 沒有下限第六百四十章 胡狗安敢欺吾第三十四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二十六章 高歌勁舞震羣賊第四百零五章 此女日後必大貴之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殘殺爲撞城第五百四十五章 王佐留香厚臉談第二百七十四章 冬至第六百三十二章 今歲無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禍水東移第四百五十四章 鮮卑漢奸第五百三十二章 單家子中出徐福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殺服人第四百四十四章 僕從兵比職業兵好使第二百八十一章 抑制邪教第一百六十五章 查袁赦以正不法第三十一章 救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露出馬腳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之肱骨第五百五十一章 音清體柔易推倒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通三絕 定復西域第三十六章 臣不討賊非臣 子不復仇非子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州叛軍尚有後手第三百八十二章 囊中之物周正太第三百零七章 寧拜見明公第六百二十八章 姑臧夜市第一百八十三章 朕何如桓帝第四百六十二章 破王庭放兵一日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弩在手何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