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涼州風再起

中平二年,涼州開春的這場戰事,漢軍在平西將軍伏泉的指揮下,前後斬俘叛軍兩萬餘人,收復失地勇士縣,自身僅損兵數千,可謂是大勝。

這場戰鬥,大敗叛軍,不僅僅是將前番漢軍屢屢在涼州敗給叛軍的恥辱洗刷,振奮了涼州漢軍士氣的同時,也徹底打擊了叛軍的囂張氣焰。

即使叛軍一直在事後宣傳韓遂用了幾千人把伏泉嚇退的事情,但也根本壓制不了漢軍如今涼州的聲勢。而且,傳聞叛軍因爲此戰,陷入內亂,不少叛軍戰後在北宮伯玉一派和韓遂一派徘徊,以叛軍現在的情況,想要繼續生亂,明顯不可能了,這也給涼州漢軍集結實力,準備了充足的時間。

大勝消息傳至京師,皇帝劉宏振奮,大喜之下,以伏泉在平涼州叛亂之事上,經驗很多爲理由,直接在伏泉原本的平西將軍,持節的基礎上,又將原本空虛的涼州刺史的頭銜封給伏泉。

自此,伏泉因此,在原本統轄涼州、三輔諸兵,可便宜行事的基礎上,徹底坐實了他此刻與皇甫嵩齊名的天下里實力最強的有數大將之名。至於伏泉原本在外出徵,一直掛在身上的巴郡太守的頭銜,自然沒有了。

不過,伏泉在巴郡還有不少家底在,他自然也不會將那些徐晃、甘寧,以及像王謀、王商那些幫助他治理巴郡的謀士良吏留在巴郡,如果那樣的話,豈不是留着他們給別人做嫁衣。

因此,伏泉先是上書朝廷,以涼州兵馬對付叛軍不足爲由,求皇帝劉宏再調天下兵馬入涼州支援,這其中,他點名希望將留在巴郡的舊部調來。

劉宏見此,並無懷疑,畢竟,板楯蠻兵以步卒對抗羌騎,自古以來就有奇效,所以也是沒有多想的批准了,這樣徐晃、甘寧一部得詔之後,按照伏泉先前送來的書信吩咐,精挑細選了一些青壯兵卒入援涼州,只留下一些忠心老卒留守巴郡。他們將會被朝廷新派的巴郡太守控制,不過,很顯然有了伏泉的珠玉在前,後面的接班之人,想要比伏泉厲害,那就差了遠了。

徐晃、甘寧二將,雖不知伏泉讓他們留下一些年紀最大的老兵意思,但還是照辦。直覺告訴他們,伏泉讓他們留下那些三十多歲,還在巔峰末期的兵卒,是別有深意的,只是他們卻想不出來。

至於王謀、王商等伏泉昔日擔任巴郡太守的舊吏,都被伏泉寫信,一一相招,直言如今他初任涼州刺史,所掌控的涼州刺史部人數空虛,各職位都是虛位以待,等待他們到來。

其實,也不需要伏泉多說,那些人多數也都會主動前往涼州,投奔伏泉的。漢代故吏除了已經謀取到好的職位後,仕途無憂外,大多數故吏,都會隨着故主升遷任免,這表明了故吏的忠心,也造就了他們的名聲。

而也因爲故里主動追隨故主,時間一長,這也導致了故吏與故主之間,雖然不是君臣,但是關係勝比君臣,並且十分穩固,甚至私下的潛意識裡,造成了一郡一州,對於郡守州牧都是當做主君的原因。

現在,這些人有着伏泉的書信相招,無形之中又加深了一份信心,而且他們昔年進入伏泉麾下,又有益州名士董扶對他們前途的讖緯預測,他們自然也更加選擇追隨伏泉了。

這任免升遷之事,交接準備的都算不錯,唯有一事,那便是五斗米教的事情,畢竟,他們在伏泉之後的規劃裡,也有着不小的用處,若是因爲伏泉現在不掌握巴郡而讓他們不受控制,無疑非常不好。

只是,如今鞭長莫及,伏泉不能全部管制,思來想去,唯有書信一封,交給現在五斗米教的管事者,他的情婦盧道姑。希望這俏麗寡婦能看清楚局勢,好好管好她那幾個兒子,若是以後真要發生什麼意外,也怪不得伏泉要對那幾個乾兒子下狠手了。

當然,大漢在天下的戰事不止是涼州一處,這場涼州的第一場戰鬥,其實也只是大漢這一年的開始而已。開春一過,天氣回暖,自從太平道主力被剿滅以來,分佈在各地的黃巾蛾賊餘孽,在短暫的安穩後,又開始復甦了。

朝廷也正是對諸地聚集準備的平賊兵馬,下達了平賊的命令,首當其衝的便是槐裡侯、冀州牧皇甫嵩,其將率領冀州此刻準備的五萬餘人,入得險峻的太行山山脈中,剿滅中山、常山、趙郡、上黨、河內等地重新復燃的太平道黃巾餘孽黑山賊。

對於此事,伏泉早有耳聞,只是他對於這戰事並不樂觀,當然這並不是說他對於皇甫嵩的能力有疑問。、

相反,皇甫嵩的能力是沒問題的,其人作爲東漢最後的幾位名將,剿滅黑山賊這種流寇餘孽,還是很輕鬆的,真正讓他們不樂觀的卻是黑山賊,並不是說黑山賊實力多強,而是因爲黑山賊太難找,太狡猾了。

想想看,漫長的太行山山脈早已被黑山賊掌握熟悉了道路,在山上,如同在自家後花園一樣。如果漢軍進攻之後,黑山賊不敵,全部躲入羣山峻嶺之間,那樣的話,對於漢軍而言,頭疼的就是他們人數不夠,如果在這羣山峻嶺裡把黑山賊全部找出來的話,無疑非常困難。

那時候,漢軍每一路派去搜捕的人都不能少,因爲派的少的話容易被黑山賊伏擊,最終全軍覆沒,而派的多的話,漢軍能不能將太行山上的漫山遍野查遍,都很難說。而如果皇甫嵩採取進山之後,一步一步,穩紮穩打的方式,先攻一個山頭,之後一個山頭的方案,這樣無疑會浪費好多時間,也不知大漢朝廷能不能容忍他,這樣浪費大漢的錢糧的。

要知道,漢朝去年纔剛剛剿滅完太平道,到現在爲主,各地州郡還沒有恢復生產,皇甫嵩如果拖延日久,沒有取得很大的成果的話,說不得很有可能因此而和去年在冀州平定黃巾的盧植、董卓二人一樣,被免職治罪。

隨後,自從皇甫嵩領兵去後,剩下的便是伏泉堂弟伏德,被朝廷封爲降賊中郎將,率領鞠義本部以及冀州諸軍抽調的兵馬,合步卒五千人,入青州平賊。當然,這事情開始並不順利,原因自然是鞠義,其家族叛軍的因素,使得不少百官公卿對此持有異議。

但因爲伏完早有準備,安排朝中不少人舉薦,並且暗中又送了劉宏和董太后不少錢,幾番施爲之下,纔給無功的伏德,安了個降賊中郎將的頭銜,這才能讓他爲主將,鞠義爲副。

鞠義如今因爲平定太平道黃巾蛾賊的功勞,升遷爲校尉,若是給伏德安排的低了,顯然不可能控制這個高傲的傢伙。

期間,伏完爲了保證自己兒子的功勞,還寫信讓伏泉派一、二良士,輔助伏德。對此,伏泉也不敢怠慢,一來有伏完的逼迫,二來伏德也相對於未來伏氏基業的守護人,這出仕的第一功,當然要安排的好好的,因此只能從巴郡那幫要趕往冀州的人裡,選派了幾人,讓他們先行輔助伏的。

天下間的事情,就這樣似乎按部就班的進行,各地不是像伏泉這樣繼續準備實力平叛,就是已經平叛,一切都在向着漢軍平亂的節奏開始,但就在這股風平浪靜之下,也醞釀着波瀾。

秋,七月,三輔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伏泉的進攻計劃。

涼州,金城郡,臨羌,湟中羌大營。

中軍大帳內的十數個羌帥們臉色難看,各自喝着悶酒,自從前番在漢陽郡大敗,各個部族不僅沒有搶到戰利品,而且損兵折將,又在有心人的挑撥下,不少人對於飯桶一樣的北宮伯玉非常不滿,轉而親善間接靠着智謀救了他們一命的韓遂。

湟中羌縱橫涼州數百年,在二十幾年前的段熲時代更是號稱無敵,當時段熲帶着一萬兩千湟中義從羌橫掃整個涼州,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打得涼州諸羌胡看見他們就繞着走,驍勇冠於漢軍。現今居然被伏泉這小兒,率領弱兵,一戰大敗,傷筋動骨,這讓羌帥們如何能夠接受。

一名羌帥喝下一杯酒,皺着眉頭說道:“北宮將軍,如今局勢,依吾看,不如聽從韓君之言。去歲叛亂,吾等在邊、韓二君率領下,數番大破漢軍,斬俘數萬,打得可真解氣。然而自從將軍不聽韓君所言,這日子……”

有人補充道:“是極,日子比去歲難過多矣。”

又有人感慨道:“唉,漢人多有智謀之輩,若無漢人相助,吾等於涼州寸步難行也!”

北宮伯玉、李文侯聽後皆是面色一沉,軍中謠言傳播,他們不是沒聽到的,當下便有忠心之人拍案而起道:“爾等欲爲漢奴乎?羌人絕不可如此!”

先前開口的羌帥冷笑道:“吾只知今年各部沒有撈到一丁點好處,麾下勇士卻死傷上千,而以伏泉小兒之名,以後損失會更多。”

諸羌帥大部分附和道:“對極!對極!如此下去不是辦法,望諸位將軍深思之!”

北宮伯玉李文侯終相視一眼,後者開口說道:“韓遂非常人,素有兼併吾等之心,若投靠此人,不出兩年,吾等非死即廢。故……日後不要再提此事。”

不少羌帥心裡似有不甘,臉現掙扎,追問道:“真無半點回旋餘地?”

李文侯才搖頭,猛見羌帥摔杯落地,牛皮大帳瞬間被無數刀劍劃開,幾十名羌人一臉猙獰的衝入進來,專砍北宮伯玉、李文侯及其親信羌帥,大帳內一片刀光劍影,呼喝喊殺聲、利刃入骨聲、臨死慘嚎聲此起彼伏。同時外間亦響起震天的喊殺聲。

李文侯武藝一般,斬殺兩人後,左腿被砍斷,不等起來,數刀落下,一頓亂砍亂剁,身上刀傷數不勝數,僅頭便捱了六刀,腦漿灑得滿地都是。北宮伯玉怒罵連連,一柄大刀使得異常嫺熟,左劈右砍,勇不可擋,轉眼間帳內只剩下他一個抵抗者,羌人紛紛後退張弓搭箭,將他射成刺蝟。

望着帳內一片狼藉,羌帥嘆氣道:“將軍,別怨恨吾等,伏泉小兒素有段熲真傳,吾等不想再復前番羌人先祖之禍,韓君智謀,必可令吾等無憂!”

涼州,金城郡,允吾縣,同樣也有一番故事。

深夜,邊章宅邸被血色淹沒,地上到處是橫七豎八的屍體,臉上無一例外帶着一絲困惑與憤怒,死不瞑目。

韓遂提着一柄滴血的劍,一步一步向深處走去,俊朗秀逸的面容在黑暗下忽閃忽現,給人一種妖冶詭異的感覺。

麴勝小跑到韓遂近前,稟道:“邊府上下五百餘口,盡數誅除,只餘邊章一人。”

五百多條生命在韓遂眼中似乎不值一提,停也沒停,繼續邁着堅實的步子前進。

邊章安安穩穩跪坐在主位上,衣衫潔白如雪,一塵不染,漆黑的進賢冠下是一張平淡到極點的五官,雙目越過廳內殺氣騰騰的甲士,直視着走進來的韓遂。

見到韓遂,邊章緩緩開口道:“自從軍中有傳言,吾便知將有禍也!”

韓遂默然無語,拿出一塊手巾,擦拭着愛劍上的血跡,良久,對身後衆人道:“退下。”

衆甲士面面相視,直到韓遂再次喝退,這才聽令,如退潮一般撤離大堂。

“將門合上。”韓遂又命令道,他要和邊章,這個幾十年的朋友,好好談談。

邊章失笑道:“你就不怕我暗藏弩箭,把你擊殺當場?要知道,只需手指輕輕一扣,你爲之努力前半生的一切就將隨之而去。”

韓遂面色複雜的搖搖頭:“吾等幾十年交情,汝不會如此爲之!。”

“是嗎,說吧汝想要幹什麼?”

“整合叛軍!”

“殺光涼州軍頭領,一個人當頭?”

韓遂默認,邊章看了搖頭道:“你做不到。”

“吾可以,因爲吾是韓遂,韓文約!”韓遂說罷,起身向外走,推開門的同時,無數甲士衝入大堂,弩聲不絕於耳。

第一百七十二章 千里救主朱公偉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城山第二十四章 翻案機會第四百九十二章 鮮卑思變何惶惶第三十一章 救人第五百二十六章 高歌勁舞震羣賊第六百三十章 石門第一百一十章 懸素利之頭於北門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四百八十八章 婿留丈人之命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裡北地羌亂第十章 佳兒早慧第四百六十六章 漢人英雄永垂不朽第六百二十五章 搶先決戰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四百三十九章 以馬革裹屍還葬耳第三百五十七章 火焰四起糧秣焚第三百六十九章 盡瘁守節縱身死第二百六十五章 惜將如命的性格第五百四十八章 關雲長可排第幾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二百七十四章 冬至第一百九十二章 空前絕後的舞蹈戰術第五百三十七章 非太平道乃在朝堂第五百六十六章 四面八方皆死路第二百三十七章 皆爲利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戰伊始第四百三十章 冠禮伊始第二百二十七章 千餘烏合之衆第五百九十六章 改變命運的董卓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事去矣何有援第二百三十八章 蠻度康負荊請罪第五百三十五章 陽翟俊傑已不少第五百八十章 虎父無犬子第二百八十章 張魯 休得呱噪第二百零六章 入閬中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下精兵出丹陽六百二十三章 張玄被劫 黃忠再戰第八十五章 外放幽州第二十八章 袁紹之約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四百八十八章 婿留丈人之命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並軍爭誰人勝第二百四十四章 懷孕的女人最可怕第一百四十一章 胡不歸第五百四十三章 曹魏最大之功臣第五百九十六章 改變命運的董卓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二十三章 舅父欲重演宮變乎?第八十五章 外放幽州第六百五十一章 立史侯爲帝第四百二十三章 段煨第一百三十三章 檀石槐授首第三百五十一章 吏不必可畏第一百八十五章 援益州定平板楯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弩在手何懼之第四百二十二章 校獵伊始聞白鹿第二百八十四章 中黃太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仲直主祭祀第五百八十章 虎父無犬子第五百五十五章 涼州 風乍起第三百零六章 一月滅賊第六百零三章 孫堅將計欲襲賊第四十三章 培養外戚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北家族靠軍功第二百零三章 莫要負隅頑抗第三百一十二章 蘄春有詐第六百零九章 朝中危機陰謀事第一百零八章 素利頭落第二十七章 怨上加怨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通人事聽牆角第一百三十七章 封侯難成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五百四十七章 皇甫中郎有何意第三百四十六章 更好的活着第二百七十七章 盧仙姑第五百五十三章 陳留壯士黑漢者第五十二章 劉堅第五百一十六章 土地女人孩子缺一不可第五百九十二章 法若不行 何以服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儒家兩面第五百五十章 兩虎相爭誰獲利第一百四十六章 漢室三興第三十八章 王甫歹毒第五百八十三章 誰謂我無憂 積念發狂癡第三百三十一章 望司馬開城第四百三十四章 僕不如也第七十七章 被架空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丈夫當雄飛 安能雌伏第一百四十四章 涿縣巧遇第四百七十一章 困於彈汗雨急急第二百二十章 錦衣賊盜少有膽色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戰將至血腥起第三百九十章 臥虎第一百六十四章 只有累壞的牛沒有耕壞的地第五百一十七章 歸去蜀中還諸事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二百三十一章 此大丈夫之志哉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
第一百七十二章 千里救主朱公偉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城山第二十四章 翻案機會第四百九十二章 鮮卑思變何惶惶第三十一章 救人第五百二十六章 高歌勁舞震羣賊第六百三十章 石門第一百一十章 懸素利之頭於北門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四百八十八章 婿留丈人之命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裡北地羌亂第十章 佳兒早慧第四百六十六章 漢人英雄永垂不朽第六百二十五章 搶先決戰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四百三十九章 以馬革裹屍還葬耳第三百五十七章 火焰四起糧秣焚第三百六十九章 盡瘁守節縱身死第二百六十五章 惜將如命的性格第五百四十八章 關雲長可排第幾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二百七十四章 冬至第一百九十二章 空前絕後的舞蹈戰術第五百三十七章 非太平道乃在朝堂第五百六十六章 四面八方皆死路第二百三十七章 皆爲利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戰伊始第四百三十章 冠禮伊始第二百二十七章 千餘烏合之衆第五百九十六章 改變命運的董卓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事去矣何有援第二百三十八章 蠻度康負荊請罪第五百三十五章 陽翟俊傑已不少第五百八十章 虎父無犬子第二百八十章 張魯 休得呱噪第二百零六章 入閬中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下精兵出丹陽六百二十三章 張玄被劫 黃忠再戰第八十五章 外放幽州第二十八章 袁紹之約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四百八十八章 婿留丈人之命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並軍爭誰人勝第二百四十四章 懷孕的女人最可怕第一百四十一章 胡不歸第五百四十三章 曹魏最大之功臣第五百九十六章 改變命運的董卓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二十三章 舅父欲重演宮變乎?第八十五章 外放幽州第六百五十一章 立史侯爲帝第四百二十三章 段煨第一百三十三章 檀石槐授首第三百五十一章 吏不必可畏第一百八十五章 援益州定平板楯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弩在手何懼之第四百二十二章 校獵伊始聞白鹿第二百八十四章 中黃太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仲直主祭祀第五百八十章 虎父無犬子第五百五十五章 涼州 風乍起第三百零六章 一月滅賊第六百零三章 孫堅將計欲襲賊第四十三章 培養外戚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北家族靠軍功第二百零三章 莫要負隅頑抗第三百一十二章 蘄春有詐第六百零九章 朝中危機陰謀事第一百零八章 素利頭落第二十七章 怨上加怨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通人事聽牆角第一百三十七章 封侯難成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五百四十七章 皇甫中郎有何意第三百四十六章 更好的活着第二百七十七章 盧仙姑第五百五十三章 陳留壯士黑漢者第五十二章 劉堅第五百一十六章 土地女人孩子缺一不可第五百九十二章 法若不行 何以服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儒家兩面第五百五十章 兩虎相爭誰獲利第一百四十六章 漢室三興第三十八章 王甫歹毒第五百八十三章 誰謂我無憂 積念發狂癡第三百三十一章 望司馬開城第四百三十四章 僕不如也第七十七章 被架空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丈夫當雄飛 安能雌伏第一百四十四章 涿縣巧遇第四百七十一章 困於彈汗雨急急第二百二十章 錦衣賊盜少有膽色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戰將至血腥起第三百九十章 臥虎第一百六十四章 只有累壞的牛沒有耕壞的地第五百一十七章 歸去蜀中還諸事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二百三十一章 此大丈夫之志哉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