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不其侯府孩童事

在皇宮裡享樂的皇帝收到了冀州的快馬奏疏,而與此同時,雒陽城內的不其侯府,也同樣收到了一封來自冀州的家書。

後院的書房之內,伏完放下了手中的書信,臉色轉而露出深思之色,時而愁苦。他卻不知自家那侄兒到底想要如何,不知如今正是收斂聲息,靜待時局一過,黨人與何進一夥,聲勢漸滅,再有他們宋、伏老牌皇戚復起之時嗎?

畢竟,皇帝絕對不可能一直讓黨人和何進主導時局,只待他們在太平道黃巾大亂的用處過去,肯定會有伏氏、宋氏崛起的機會,至於這麼急嗎?

這些年來,自國丈、車騎將軍宋酆死後,伏完其實在政治上,有所弱勢。隨着何氏藉助朝中士人的勢力崛起,又在前番太平道起事時,靠着士人黨人一系列的手段支持下,登上了大將軍的寶座,伏完在朝中的聲勢其實銳減,甚至不少原本投靠宋氏、伏氏的牆頭草,也都轉向何進一派。

沒辦法,形勢比人強,莫看士人因爲黨錮,被宦官打壓的擡不起頭,但是這天下、這朝堂的中堅,依舊是那些士人無疑。宦官再厲害,也不可能讓所有基層的官吏,全部變成士人,所以,何進得到他們的全力支持,又有太平道起事這百年難得一遇的大亂,實在是恰逢其時一躍沖天,伏完想打壓何進都沒有辦法。

其實,說起來,伏泉雖然在政治上有所弱勢,但那也是和何進這種一躍沖天,飛黃騰達的人比的,與其他人比起來,其實伏泉真的晉升不算慢。

畢竟,自從伏完任職司隸校尉滿期後,在劉宏“政績斐然,有才實幹”的評價下,他已經被劉宏升爲衛尉,成爲當朝九卿之一,可以想見,只要有機會,三公空缺,伏完不是沒有機會登上那無數人都渴望的大位的。

而這一切,還是建立在伏完如今才四旬不到的年紀,這樣的升遷速度,着實比一般人好的多了,要知道,這個年齡,有不少世族之人還在州郡爲吏了!

當然,伏泉能這麼快升遷,自然是有着外戚身份的優勢,不然,以大漢雖沒有特別規定,但相當於默認的潛規則一樣,三公九卿沒有五十歲的年紀,一般人是很難被提拔的。自光武中興以來,在大漢的歷史上,三公九卿除非是名聲特別大,功績特別高的臣子,纔有可能提前升任這些職位,現在,伏完以不足四旬之齡,升任九卿,的確算是晉升不慢。

而且,衛尉可不是九卿之中的閒職,其可是雒陽的實權九卿之一,甚至在宮中,何進即使成爲大將軍,也不能和伏完相比。

衛尉之名,始於秦,爲九卿之一,掌率衛士守衛宮禁。後漢朝興起,承其制度,沿襲衛尉之名,爲統率衛士守衛宮禁之官。至漢景帝時,其一度改名中大夫令,後又恢復舊名。新莽時改爲大衛,東漢時仍稱衛尉。衛尉即衛將軍。

按漢制,衛尉設一人,官秩中兩千石,掌宮門的衛士和宮中的巡邏。當然,同樣是在宮中領兵,衛尉的職責不同於光祿勳。光祿勳掌管站崗的衛士,即宮中郎官、虎賁郎、羽林郎這三郎,並負責皇帝的貼身侍衛。而衛尉則掌管守衛宮門的士兵,並負責宮城內的巡察。

總之,二者之間,一個保護的對象是皇帝,另一個頭保護的對象卻是皇宮,這也是在宮中伏完比何進有權勢威信的原因。

終究,何進雖然成爲大將軍,而大將軍乃是將軍的最高職位,但其朝中資歷不足,又無可靠功績,僅僅有個生了個皇子的妹妹依靠,顯然不足以令天下兵馬信服,畢竟在她妹妹之上,還有個生了皇太子的宋皇后不是?

再則,大將軍自古皆爲職掌出征征戰,僅戰時臨時受封,遇戰則命,戰畢即除,並非常設之職。本朝初,大將軍原位,本在三公之下,之所以如今位列三公之上,卻是在漢和帝時,竇憲出任大將軍,由於竇氏權勢太大,朝廷震動,故而羣臣聯合奏請以大將軍位列三公之上,這纔有如今大將軍的威勢。

不過,何進就算成爲大將軍,但也只能管天下郡國之兵,卻管不了宮廷兵馬。宮禁之兵,自古就只聽從皇帝命令,保護皇帝安全,護衛皇宮,如何會對何進這個大將軍有所顧忌?

自然,在宮中,身爲宮禁之兵,除了早就有所預謀被收買插入宮中的兵卒,其他忠於大漢之兵,如何會對大將軍假以顏色?後來,宦官藉機殺了何進,若非宮禁之兵只尊皇室命令,不受大將軍指揮,說不得何進在皇宮中還能免受宦官暗中雷霆之擊了。

當然,宮禁之兵,還有個稱呼,那就是南軍。不過,南軍雖不受大將軍節制,但自光武中興以來,大力裁軍,宮南軍至今唯有數千人而已。而這數千人,不僅要護衛偌大的皇宮,還要守衛皇室諸陵園寢廟,如此一來,兵員更少。否則,若是兵員數量,有前漢南軍時的數萬人規模,恐怕也就沒有後來袁紹等黨人,有敢帶兵入宮誅殺宦官的勇氣,自然也就沒有後來董卓等邊兵入京的事情了。

需知,南軍雖然並非漢軍主戰兵馬,但也不容小覷,劉宏雖然將羽林郎、虎賁郎這些數百石郎官販賣,但從未將護衛他安全的南軍的選拔標準降低。而倘若南軍兵力充足,以他們的戰力,只需皇帝一紙詔書,護衛雒陽卻是綽綽有餘。

至於南軍是否忠誠,古有明證,前漢周勃、陳平等人設計合謀智奪呂祿軍權,剷除諸呂,是誰最後還在皇宮之中,保護前漢後少帝劉弘,唯有南軍而已。只可惜,相對於兵馬遠勝自己的周勃、陳平等人,南軍只能用自己最後的尊嚴,用性命去維護正統皇權了。

是時,長安的宮門爲之血變,南軍無一人活命,這纔有後來漢文帝劉恆入長安,登基爲帝后,有大肆擴充自己宮禁兵馬的理由。否則,僅憑那些爲了權利,連皇帝都敢殺的大臣,如何會在那關鍵時候,同意劉恆任命親信護衛皇宮,並且擴兵呢?實在是因爲,皇宮、皇城的護衛兵馬,自他們剿滅諸呂時,已經被剿殺的所剩不多了,裡面大多數還都是劉恆入京登基前,他們或多或少自己摻了沙子的親信兵卒。

“也罷!便助爾耶!”伏完悠悠的嘆了一聲道,他知道自己拉不住伏泉的性子,既然伏泉想在此時和何進都,他這個伯父只能助他了。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下一句爲何?”

“有……有……”

書房之外,傳來一陣讀書之聲,驚醒了正在冥思的伏完,這纔想起,接到家書之時,他還在大堂裡教授孩子讀書,連忙出去查看。

之所以如此急迫,實在是家裡那幾個孩童太鬧騰了,伏完現在想起,自己答應侄子伏泉教授他安排來的幾個武人將領孩子學問的事情,就一陣後悔自己當初沒堅持不收他們做學生。

早知如此,就應該堅持自己所想,這些武將孩子太頑劣了,不該教導。若非伏泉去求自己家裡那母老虎劉華,硬逼着自己答應,再加上那幾個孩子的父親也都有不錯的前途,日後可以大用,他打死也不想教授這些頑劣孩童讀書,他們可比伏氏家教嚴厲的孩子頑劣了百倍不止。

果不其然,伏完剛一出們,便見到那幾個頑皮孩童,又鬧騰起來了。

只見,一個八、九歲的儒服少年,正在樹下,教授一個應該和他同齡英俊少年讀書。

這被提問的少年,長得虎頭虎腦,兩隻大眼睛又黑又亮,賊溜溜的很是討人喜歡,而出身涼州的他體格雄壯,不同於同齡之人,也很招旁人注目。不過,他的學問顯然和他的外貌成了反比,連最簡單的書籍,這個虎頭虎腦的少年,應是根本不用功,此刻被面前問得根本背不出那最簡單的《論語》名句。

“聽着,下句爲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啊……”

就在那大齡少年還在教授讀書的時候,卻見天上,突然射來好幾個樹枝,結結實實的往那儒服少年頭上的羊角扔去,引得正自顧自讀書的少年連聲叫喚,頭髮也是髒亂不堪。

“哈哈哈!三兄又被打了!三兄又被打了!”

“耶耶耶!”

……

卻見,兩人所靠近的樹上,正有一男一女,兩個幼齡孩童拍手叫好。這兩人手上都是髒兮兮的,顯然,剛剛那無辜飛來的樹枝,正是兩人的傑作。

而此刻,被弄得滿頭髒亂的儒服少年,本來一臉仇恨,正準備和鬧事者拼命的他,擡頭看見那一對幼齡男女後,卻是立馬焉了,臉色愁苦的道:“小妹,莫要折騰爲兄,讓父親知曉,受苦之人,亦爲兄長也!”

深知因爲自己那個堂兄的原因,整個不其侯府家裡,都對這個堂妹如同掌上明珠,這個少年知道,除非有明確證據,自己那父親肯定會把妹妹頑劣的原因說成是自己管教不嚴,好好批評他一頓。

當然,就算有明確證據,這少年也確信,自己父親不會爲難自己時,同樣,也不會爲難自己那小妹,一切的原因,還是因爲他那個堂兄。

爲什麼?爲什麼堂兄會這麼愛護小妹?想到自己堂兄每年即使遠在外地赴任,不給他們帶東西,也都要給小妹帶東西,這個少年就是一肚子怨念。

“不不不!就不!三兄爲何讀書?和小妹一起玩樹枝可好?”

樹上,稚嫩的鬨笑聲中,那個三四歲的小女孩拍着小手在那裡咯咯笑,而她身邊,比他大幾歲的小哥哥,卻是一臉苦笑的在那裡和下面被砸的儒服少年還以善意的抱歉。若非他幫助這女孩上樹,又怎麼可能讓這女孩拿起樹枝砸她的三兄呢?

當然,其實這少年的內心裡,也是有一種砸那經常考校他們學問的少年的渴望。畢竟,任何一個貪玩的少年,都會對自己的老師,有着一種仇人的報復想法。

然而,這少年想歸鄉,但並不敢實施而已,若不是今天有着身邊的女孩撐腰,給他幾個膽子都不會這樣,否則讓他父親知道,指不得要讓他受家法。

說實話,聽從在和女孩的命令,除了那少年也想要報復外,自然就是少年人對於同齡女孩的一種美好純真的愛慕的。

而那女孩,自然也有一番資本,她年紀雖小,但長的是粉妝玉啄,就跟玉雕出似的,別提有多可愛了。這種樣子,對於很多同齡的男孩來說,當然是有種不可阻止的誘惑,因此也就成爲了她身邊那男孩言聽計從的誘因了。

庭院樹下的美好,對於這個少年男女來說,卻是十分短暫,兩方依舊在喧鬧,不過,卻因爲一聲蒼老的責備,讓得他們後怕不已。

“伏壽,關平,爾等還不下來?成何體統?”

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四十六章 提前謀劃第六百五十七章 沒有下限第一百三十章 猛將之威當如斯第五百二十五章 漢騎應從天上來第五百八十二章 千里相聚涼州事第三百六十三章 一路南行路崎嶇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殺服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小城望援唯死戰第四百六十四章 漢人殺向彈汗山了第六百八十章 徵西域第三百三十九章 防民之口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殺服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宦官的倒打一耙第五百零七章 萬戶陽都侯第四十九章 蘇不韋第一百五十二章 小兒曹乃有大意哉第六百五十八章 拉攏盟友和打擊政敵的妙招第二百零七章 終平亂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州蠻亂驚蟄起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四十四章 宋酆與蔡邕第一百六十三章 辣劉堅牀榻溫柔第七十九章 差點把持不住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五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諸騎軍第四百章 明裡緩和漢與鮮卑之關係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三百四十八章 秦川徐晃第二百零六章 入閬中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塞先定北地羌第八十一章 請兵擊鮮卑第五百二十七章 漢騎衝陣敗賊援第五百四十七章 皇甫中郎有何意第四百七十章 張繡楊阿若第六百四十章 胡狗安敢欺吾第二百零八章 當封侯也第四百九十三章 持久遊擊的影子第三百五十七章 火焰四起糧秣焚第二百五十七章 雪夜行刺第四百八十七章 攔腰截斷鮮卑軍第九十九章 無錢募兵第一百二十章 以命搏命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五百八十九章 是宦官的人又如何第一百零六章 激將第九十章 以兄事之第五百八十章 虎父無犬子第一百七十六章 彈劾蔡邕第六百二十九章 局勢又失控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光乍破兵戈亂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蓮川逃兵第四十四章 宋酆與蔡邕第一百三十三章 檀石槐授首第四百六十一章 努力共功名第十一章 神醫醫聖第五百零三章 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第一百四十二章 豎子戾龍也第二百四十七章 曹操 你老婆我收了第八十五章 外放幽州第五百二十五章 漢騎應從天上來第二百二十七章 千餘烏合之衆第六百零八章 涼州風再起第六百五十八章 拉攏盟友和打擊政敵的妙招第一章 皇親國戚第四百三十章 冠禮伊始第五十五章 何氏美如鸞凰第四百六十三章 馬踏彈汗山第二十四章 翻案機會第三十一章 救人第六百三十七章 獻關第二十九章 幫助第六百一十五章 斷糧道者卻中伏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殘殺爲撞城第二百七十二章 在嘴中徜徉第三十二章 伏子全一豚犬耳第四百零八章 孔文舉批司徒府第一百六十五章 查袁赦以正不法第二百八十三章 李廣 張伯路第二百九十一章 五德終始說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面楚歌第一百八十七章 山頭勢力自古有第二百七十五章 信都不信第二百一十三章 太公涓釣第二百六十八章 朝中驚變 帝心何意第二十五章 索賄第一百九十章 吏治動亂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第五百三十七章 非太平道乃在朝堂第六百一十一章 馬鐙馬蹄鐵初顯威第一百零七章 北柳設計第二百五十三章 不及渠帥射藝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俘不詳第五百一十六章 土地女人孩子缺一不可第三百三十八章 汝曹誤朕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第四百三十六章 弘農張氏第四百章 明裡緩和漢與鮮卑之關係第一百九十八章 平蠻何去何從
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四十六章 提前謀劃第六百五十七章 沒有下限第一百三十章 猛將之威當如斯第五百二十五章 漢騎應從天上來第五百八十二章 千里相聚涼州事第三百六十三章 一路南行路崎嶇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殺服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小城望援唯死戰第四百六十四章 漢人殺向彈汗山了第六百八十章 徵西域第三百三十九章 防民之口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殺服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宦官的倒打一耙第五百零七章 萬戶陽都侯第四十九章 蘇不韋第一百五十二章 小兒曹乃有大意哉第六百五十八章 拉攏盟友和打擊政敵的妙招第二百零七章 終平亂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州蠻亂驚蟄起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四十四章 宋酆與蔡邕第一百六十三章 辣劉堅牀榻溫柔第七十九章 差點把持不住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五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諸騎軍第四百章 明裡緩和漢與鮮卑之關係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三百四十八章 秦川徐晃第二百零六章 入閬中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塞先定北地羌第八十一章 請兵擊鮮卑第五百二十七章 漢騎衝陣敗賊援第五百四十七章 皇甫中郎有何意第四百七十章 張繡楊阿若第六百四十章 胡狗安敢欺吾第二百零八章 當封侯也第四百九十三章 持久遊擊的影子第三百五十七章 火焰四起糧秣焚第二百五十七章 雪夜行刺第四百八十七章 攔腰截斷鮮卑軍第九十九章 無錢募兵第一百二十章 以命搏命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五百八十九章 是宦官的人又如何第一百零六章 激將第九十章 以兄事之第五百八十章 虎父無犬子第一百七十六章 彈劾蔡邕第六百二十九章 局勢又失控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光乍破兵戈亂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蓮川逃兵第四十四章 宋酆與蔡邕第一百三十三章 檀石槐授首第四百六十一章 努力共功名第十一章 神醫醫聖第五百零三章 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第一百四十二章 豎子戾龍也第二百四十七章 曹操 你老婆我收了第八十五章 外放幽州第五百二十五章 漢騎應從天上來第二百二十七章 千餘烏合之衆第六百零八章 涼州風再起第六百五十八章 拉攏盟友和打擊政敵的妙招第一章 皇親國戚第四百三十章 冠禮伊始第五十五章 何氏美如鸞凰第四百六十三章 馬踏彈汗山第二十四章 翻案機會第三十一章 救人第六百三十七章 獻關第二十九章 幫助第六百一十五章 斷糧道者卻中伏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殘殺爲撞城第二百七十二章 在嘴中徜徉第三十二章 伏子全一豚犬耳第四百零八章 孔文舉批司徒府第一百六十五章 查袁赦以正不法第二百八十三章 李廣 張伯路第二百九十一章 五德終始說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面楚歌第一百八十七章 山頭勢力自古有第二百七十五章 信都不信第二百一十三章 太公涓釣第二百六十八章 朝中驚變 帝心何意第二十五章 索賄第一百九十章 吏治動亂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第五百三十七章 非太平道乃在朝堂第六百一十一章 馬鐙馬蹄鐵初顯威第一百零七章 北柳設計第二百五十三章 不及渠帥射藝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俘不詳第五百一十六章 土地女人孩子缺一不可第三百三十八章 汝曹誤朕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第四百三十六章 弘農張氏第四百章 明裡緩和漢與鮮卑之關係第一百九十八章 平蠻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