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劉秀改制

劉秀橫下一條心,這次的朝議,必須通過改制,朝中的大臣們,也必須得全力支持改制。

大臣們誰都不是傻子,自然能看出劉秀改制的決心,原本不支持改制的大臣們紛紛動搖,轉而支持改制。

等到天近傍晚的時候,支持改制的大臣已經達到了七成以上,另外兩成多的大臣還是持反對意見。

此時,包括劉秀在內,所有人都是連早飯帶午飯帶晚飯,顆粒未進,餓得前胸貼後背。

伏湛和宋弘舉目看看,見支持改制的大臣已超過七成,兩人對劉秀說道:“陛下,既然大多數人都已支持改制,那麼,今日的朝議,就到此爲止吧!”

劉秀看了看他二人,正色說道:“改制,並非一人、兩人之事,而是要從上到下,全力而爲,故,哪怕只有一人反對,也要繼續議下去。”

聽了劉秀這話,在場的大臣們面面相覷,支持改制的大臣們紛紛向反對改制的大臣投去不滿的目光,責怪他們,都到了這個時候就別再唱反調了。

原本伏湛和宋弘都是反對改制的,劉秀堅定的態度,讓伏湛退縮,思前想後,轉而支持改制。倒是宋弘,還在堅持己見,認爲改制不妥,弊端太大,風險太高。

外面的天色已經大黑,滿朝堂的大臣就只剩下宋弘一人還在堅持己見,反對改制。

宋弘是大司空,雖然不掌兵,但掌管着水利、營建、工部乃至國庫等等,他若是不支持改制,對於改制的影響頗大。

此時,劉秀的目光落在宋弘身上,在場大臣的目光也同樣落在宋弘身上。宋弘則是端坐在塌上,眼簾低垂,如同老曾坐定一般。

賈復開口說道:“宋司空,現在大家都已支持改制,只有宋司空還在反對。”

宋弘撩起眼簾,看看賈復,又瞧瞧在場的衆人,反問道:“一項國策,是不是因爲大多數人支持,我就一定要支持?身爲大司空,是不是一定要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他的反問,把賈復問了個大紅臉,無言以對。朱浮淡然一笑,說道:“既然宋司空反對改制,那麼,宋司空可有替行之策?”

宋弘說道:“弘才疏學淺,並無替行之策。”

朱浮正要說話,宋弘反問道:“因爲沒有替行之策,就要轉而去支持不合理之改制,明知不可爲而爲之,恕弘做不到。”

聞言,朱浮撇了撇嘴角,也沒詞了,轉而看向劉秀。劉秀拿起茶杯,喝了口茶水,說道:“宋司空。”

“微臣在!”宋弘立刻向劉秀欠了欠身。

劉秀說道:“宋司空認爲改制有風險,有弊端,我也承認,但當前之局勢,國庫空虛,入不敷出,東征、南征之將士,連戰連捷,勢如破竹,但卻面臨即將無錢糧可用之窘境。事有輕重緩急,改制之事,已勢在必行啊。”

宋弘欠身說道:“陛下言之有理,但身爲人臣,弘一定要盡到人臣之義務,飲鴆止渴,非救國之良策!”

聽聞他的話,劉秀露出無奈之色,在場的大臣們也紛紛暗歎口氣,這個宋弘,可真是個死腦筋啊。

劉秀是很欣賞宋弘,有時候也很欣賞他身上那股剛正不阿、堅持己見的勁兒。

可問題是你這股勁也得用對了地方纔行,現在你堅持反對改制,但又提不出來更好的解決方案,那你的堅持,不就是冥頑不靈、迂腐不化嗎?

大殿裡再次安靜下來,劉秀看着宋弘許久,見後者依舊是眼簾低垂,一副老僧入定的姿態,劉秀深吸口氣,拍板釘釘道:“改制之事,明日公告天下,於各州府、郡縣,全面實施。”

“微臣遵旨!”在場的大臣們紛紛起身離席,向前叩首。

大殿裡,唯一還坐在席子上沒有動的就是宋弘。劉秀起身,深深看了宋弘一眼,什麼話都沒說完,轉身走出大殿。

到了大殿之外,劉秀深吸口氣,沉聲說道:“真是冥頑不靈!好在大姐當初和他沒有成親!”

以前劉秀是很喜歡宋弘的堅持原則,堅持己見,但今日,他對宋弘的表現實在是厭惡透頂,也失望透頂。

張昆躬着腰身,跟在劉秀的後面,小心翼翼地說道:“陛下息怒,可千萬彆氣壞了身子!宋司空向來都是這樣的脾氣,陛下也犯不上和宋司空置氣。”

“迂腐!迂腐至極!”劉秀面沉似水地說道。宋弘行事,向來謹小慎微,他之所以如此堅定的反對改制,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之舉。

堅持老祖宗的法度,哪怕出了問題,那也是下面的執行者的問題,和朝中的大臣們無關,更和他宋司空無關。

改變老祖宗的制度,不出問題還好,一旦出了問題,必然會成爲千夫所指。

可是,當前的局勢,老祖宗的那一套已經行不通了,必須得求變。這個時候,劉秀所需要的不再是那些堅持祖制的大臣,而是需要能大刀闊斧,敢於改制的大臣。

在這樣的條件下,宋弘的治政理念和劉秀的執政方陣開始變得格格不入起來。

張昆就是個宦官,不會治國,也不敢參與,他只能見縫插針的奉承自己的主子。

他露出一副義憤填膺狀,憤憤不平地樣子,說道:“宋司空當衆頂撞陛下,和羣臣唱反調,也的確是該罰。”

劉秀白了張昆一樣,笑罵道:“你懂個屁!”

敢於頂撞劉秀,敢於和劉秀唱反調的大臣多了去了,劉秀有厭惡他們嗎?

就拿董宣來說,當着劉秀的面,死活不給劉黃下跪認錯,好幾名內侍摁着董宣都摁不下去,最後劉秀非但沒有罰董宣,反而還重賞了董宣。

很簡單,董宣這時候的堅持是對的,人家在嚴格執法,劉秀雖爲天子,但也挑不出人家的任何毛病,所以他只能賞,不能罰。

現在宋弘的堅持和董宣的堅持可不一樣,宋弘就是死守着舊法,即便明知道舊法已經讓朝廷陷入巨大的危機,他還是不想改變,這是讓劉秀難以容忍的。

被劉秀罵了一句,張昆非但沒有露出緊張之色,反而還滿臉堆笑的連連點頭哈腰,說道:“陛下責罵的是,奴婢什麼都不懂,對於奴婢而言,只要能伺候好陛下,那奴婢就是完成天大的事了。”

劉秀被張昆的話逗樂了,搖搖頭,說道:“去西宮!”

張昆應了一聲,叫過來一名小內侍,讓其先去西宮報信,恭迎聖駕。

今日的朝議開了一整天,後宮也都聽說了。陰麗華見到劉秀後,將他迎入大殿,問道:“今日的朝議,怎麼開了這麼久?陛下可是遇到難以處理之事?”

劉秀苦笑道:“是啊,的確是遇到了爲難之事。”

他話鋒一轉,問道:“膳房還有吃的嗎?”見陰麗華不解地看着自己,劉秀摸着肚子說道:“我是一天都沒吃飯了。”

陰麗華讓雪瑩、紅箋、李秀娥去準備飯菜,而後詫異地看着劉秀,問道:“朝堂上,陛下和羣臣都沒吃飯?”

劉秀攤着雙手說道:“沒吃飯,今日之朝議都開到了現在,倘若都吃飽了肚子,都有力氣拉東扯西,相互扯皮,朝議還不知道要議到什麼時候呢!”

陰麗華愣了一下,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出來,有些埋怨地說道:“陛下年輕力壯,一頓兩頓不吃也沒關係,可很多大臣都已上了年歲,讓他們餓一天肚子,他們哪能受得了?”yuyV

劉秀哈哈大笑,露出得意之色,說道:“今日推行的改制,阻力頗大,如果我不這麼做,恐怕也得不到大多數人的支持。”

他終究不是個暴君,不可能因爲誰反對他,誰不支持他,就把誰拉出去打庭杖、砍頭,他只能通過大家一起餓肚子這樣的手段,來逼着大臣們就範。

這看起來挺幼稚,其實還挺有效的。

陰麗華笑問道:“所以,大臣們都因爲扛不住肚子餓,最後都支持陛下的改制了?”

劉秀嘆口氣,說道:“也有例外。”

張昆滿臉堆笑地說道:“貴人有所不知,宋司空到最後,還在反對陛下的改制呢!”

陰麗華哦了一聲,喃喃說道:“宋司空的爲人向來剛正不阿,如果宋司空的心裡不認同改制,想讓宋司空妥協,並非易事。”

就拿劉黃看上了宋弘這件事來說,劉秀親自向宋弘提親,宋弘都不接受,如果換成其他人,估計早把自家的糟糠之妻休了,美滋滋的去迎娶堂堂的長公主了。

劉秀意味深長地說道:“剛正不阿,有時候也會變成冥頑不靈,不懂變通啊!”

他苦笑道:“易經有云,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顯然,我們這位宋司空,他不喜歡易經。”

陰麗華忍不住莞爾一笑,說道:“陛下學通古今,令臣妾敬佩!”

劉秀眨了眨眼睛,一伸手,拉住陰麗華的手腕,把她拽入自己懷中,笑道:“麗華可是在取笑我?”

“臣妾不敢……”她話沒說完,劉秀的手已伸到她的腋下,陰麗華笑個不停,身子都快縮成一團。

張昆見狀,識趣地向在場的內侍、宮女們揮了揮手,屏退衆人後,他自己也悄悄退出大殿。

劉秀的改制,雖說宋弘一直持反對的態度,但最終還是強行推行了下去。

這次的改制,影響深遠,其中最重大的改革,就是裁撤了都尉。

以前,郡府是太守主政,都尉主軍,現在裁掉了都尉,郡府內就是太守一手遮天,主管一郡之地的軍政大權。

看起來太守的職權空前擴大,但實際上,太守的軍權是有名無實。

因爲在劉秀的改制中,把郡府的郡軍,限制在千人以內,縣府的縣兵,基本全被裁撤了,所以,太守看似主管一個郡的軍政大權,其實手中根本無兵可用。

郡府若要徵兵,需要先得到州府的首肯,然後再由州府呈報朝廷,在得到天子的批准之後,方可執行。

除此之外,劉秀還將州牧之名改回爲刺史。西漢剛成立的時候,就是用刺史之名,只不過到了漢成帝時,才改名爲州牧。

刺,是監察之意,史,是天子的欽差、使者,刺史兩個字連到一起,就是皇帝親自任命的使者,到地方監察地方官員的意思。

刺史最初的職責,就是代替天子,在地方上監察地方官員,舉其不法,平叛冤假錯案,說白了,刺史治下的州府,相當於州的最高檢察院,刺史對本州的地方官員,有監察權,但無行政管理權。而州,也只是個監察單位,並非行政單位。

但刺史被改爲州牧後,職權逐漸擴大,對地方官員已經不止侷限於檢察權,同時還賦予了管理權。

如此一來,州牧就成爲整整一個州的最高行政長官、最高軍事首長。州府也由監察單位,變爲行政單位。州牧完全主掌着一個州的軍政大權。

第八百八十二章 重用縣府第四百一十一章 招搖撞騙第一百零一章 意外被劫第二百三十六章 留我身邊第一百零八章 救兵趕到第八百零九章 湯藥風波第八百七十一章 鎩羽而歸第六百一十章 戰事連連第八百一十四章 進獻寶物第二百八十一章 一戰成名第三十六章 兄弟重逢第三十七章 帥才之能第一百零九章 成功脫困第八百三十八章 處理結果第八百五十七章 全力一擊第七百七十八章 暗中有鬼第一百七十四章 合兵綠林第二百六十章 戰前休養第一百三十七章 罪證確鑿第二百七十二章 突生變數第五百零五章 趁勝追擊第七百三十五章 再回南陽第五十八章 攔路打劫第六百九十七章 轟然倒塌第六百零五章 伐骨洗髓第八百三十一章 善因善果第七百七十四章 歹毒心腸第八百零七章 刻意相會第七百四十七章 赤眉落幕第六百六十四章 陷入絕境第一百八十四章 志在人心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我開刀第八百九十九章 變數到來第四百零一章 通風報信第一百八十四章 志在人心第七十二章 暫避新野第二百六十八章 災星初現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戰在即第十九章 再次營救第六百四十七章 一波未平第六百三十七章 漢軍偷營第二百三十八章 爲民解憂第七百二十一章 節外生枝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順藤摸瓜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四百二十三章 神鬼莫測第三百七十七章 分而治之第八百八十九章 聯絡接頭第三百七十一章 步步緊逼第三百二十九章 攻防血戰第三百零八章 瘋狂反撲第三百九十四章 雙喜臨門第五百一十九章 捲土重來第七百七十章 精心佈局第一百八十八章 攻城部署第七百二十八章 上門謝恩第五百二十章 高歌猛進第二百八十二章 來接佳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打消疑慮第六百四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一百七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六百五十三章 漢營血戰第八百三十二章 機關算盡第二百九十四章 驚爲天人第二百八十三章 再見佳人第三百六十三章 揮師南下第六百七十七章 朝陽相見第一百一十八章 出兵救援第七百零一章 赤眉覆滅第四百零一章 通風報信第八百二十九章 再次相救第七百九十五章 天下時局第二百七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八十四章 志在人心第一百三十八章 假戲真做第四百六十九章 人心思變第四章 亦師亦友第五百九十二章 賊軍入城第三百五十八章 回天乏術第二百八十四章 賈復參拜第六十五章 殺賊殺王第六百一十五章 頭號酷吏第五百五十六章 立後之事第四十四章 意氣用事第七百七十五章 賣主求榮第一百六十九章 陷入險境第四十六章 騎兵來襲第三百一十二章 攔路打劫第二百五十三章 噩耗連連第一百四十六章 事前謀劃第七十二章 暫避新野第二十二章 明犯漢者第七百七十章 精心佈局第二百八十五章 獨木擎天第二百二十七章 劍上有毒第六百三十四章 矇混過關第五百三十一章 登頂帝位第四百零二章 初遇勁敵第四百五十章 再次勸進第八百九十章 吊人胃口
第八百八十二章 重用縣府第四百一十一章 招搖撞騙第一百零一章 意外被劫第二百三十六章 留我身邊第一百零八章 救兵趕到第八百零九章 湯藥風波第八百七十一章 鎩羽而歸第六百一十章 戰事連連第八百一十四章 進獻寶物第二百八十一章 一戰成名第三十六章 兄弟重逢第三十七章 帥才之能第一百零九章 成功脫困第八百三十八章 處理結果第八百五十七章 全力一擊第七百七十八章 暗中有鬼第一百七十四章 合兵綠林第二百六十章 戰前休養第一百三十七章 罪證確鑿第二百七十二章 突生變數第五百零五章 趁勝追擊第七百三十五章 再回南陽第五十八章 攔路打劫第六百九十七章 轟然倒塌第六百零五章 伐骨洗髓第八百三十一章 善因善果第七百七十四章 歹毒心腸第八百零七章 刻意相會第七百四十七章 赤眉落幕第六百六十四章 陷入絕境第一百八十四章 志在人心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我開刀第八百九十九章 變數到來第四百零一章 通風報信第一百八十四章 志在人心第七十二章 暫避新野第二百六十八章 災星初現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戰在即第十九章 再次營救第六百四十七章 一波未平第六百三十七章 漢軍偷營第二百三十八章 爲民解憂第七百二十一章 節外生枝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順藤摸瓜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四百二十三章 神鬼莫測第三百七十七章 分而治之第八百八十九章 聯絡接頭第三百七十一章 步步緊逼第三百二十九章 攻防血戰第三百零八章 瘋狂反撲第三百九十四章 雙喜臨門第五百一十九章 捲土重來第七百七十章 精心佈局第一百八十八章 攻城部署第七百二十八章 上門謝恩第五百二十章 高歌猛進第二百八十二章 來接佳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打消疑慮第六百四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一百七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六百五十三章 漢營血戰第八百三十二章 機關算盡第二百九十四章 驚爲天人第二百八十三章 再見佳人第三百六十三章 揮師南下第六百七十七章 朝陽相見第一百一十八章 出兵救援第七百零一章 赤眉覆滅第四百零一章 通風報信第八百二十九章 再次相救第七百九十五章 天下時局第二百七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八十四章 志在人心第一百三十八章 假戲真做第四百六十九章 人心思變第四章 亦師亦友第五百九十二章 賊軍入城第三百五十八章 回天乏術第二百八十四章 賈復參拜第六十五章 殺賊殺王第六百一十五章 頭號酷吏第五百五十六章 立後之事第四十四章 意氣用事第七百七十五章 賣主求榮第一百六十九章 陷入險境第四十六章 騎兵來襲第三百一十二章 攔路打劫第二百五十三章 噩耗連連第一百四十六章 事前謀劃第七十二章 暫避新野第二十二章 明犯漢者第七百七十章 精心佈局第二百八十五章 獨木擎天第二百二十七章 劍上有毒第六百三十四章 矇混過關第五百三十一章 登頂帝位第四百零二章 初遇勁敵第四百五十章 再次勸進第八百九十章 吊人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