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識破詭計

等衙役和縣兵把河水裡的‘寒鐵’都收集到一起,孔詡走上前去,從中挑出最大的一顆,雙手捧着,走到劉秀近前,一本正經地說道:“陛下洪福齊天,當以寒鐵祭告天地纔是!”

劉秀淡然一笑,點點頭,說道:“就依孔縣令之見!”

衙役和縣兵們帶上從河水中打撈出來的‘寒鐵’,跟隨劉秀,登上大伾山。在大伾山的山頂,果然建造起一座祭壇,祭臺由青石壘砌而成,故稱青壇。

孔詡早已令人在祭壇上擺放好供桌,上面有各種各樣的貢品,那塊最大的‘寒鐵’,亦擺在正當中。yuyV

劉秀整了整衣冠,一步步地走上祭壇。

他來到供桌前,旁邊有祭司之人點燃了三根香,遞交給劉秀。

劉秀雙手持香,於祭臺上朗聲說道:“高祖建邦於中國,創大漢之基業。歷代先帝,文功武治,威儀天下,四海昇平,洋溢寰宇。王莽欺少主年幼,篡位奪權,辱我漢室十五載。秀受萬衆推戴,奉天命而登坐,實有慚德,不敢擅專,今,敬告天地,拜請天地各領神尊,佑我大漢,大昌大吉!”

說完話,劉秀跪地叩拜。祭臺下面的衆人,也都紛紛跪地,齊聲唱吟道:“吾等拜請天地各領神尊,佑我大漢,大昌大吉!”

劉秀在大伾山的青壇祭告天地,還是很鄭重其事的,用了將近一上午的時間。整個場面,從頭到尾都是莊嚴肅穆。

祭告結束之後,劉秀這才帶着陰麗華和許汐泠在大伾山好好遊玩了一番,直至傍晚,他們一行人才返回黎陽城。

在回城的路上,能看到不少百姓都在出城往外走。

天子發現了寒鐵,並且將寒鐵全部收光的消息,已經被孔詡派人傳回到城內。那些爲尋寶而來到黎陽的人們,無不是大失所望。

有一些人,心灰意冷,當即離開黎陽,返程回家了,還有些人對這個消息抱有懷疑,繼續留在黎陽,想親眼看看天子是不是真的發現了寒鐵。

對於從河中撿到的寒鐵,縣府這邊也沒有掖着藏着,全部裝在一輛敞篷的馬車上,供城內百姓觀賞。

看到那些黑黢黢的鐵疙瘩,抱着懷疑態度的人們也不再懷疑了,很快,又有一大批人離開了黎陽。

原本人滿爲患的黎陽,等到了第二天,街頭上冷清了不少。就這一天的光景,保守估計,黎陽城內至少走了數千之衆。

劉秀到黎陽的第三天,又帶上陰麗華和許汐泠,去到大伾山附近的山林中狩獵。當天晚上,劉秀等人沒有趕回黎陽,而是駐紮在獵場休息。

不過這天晚上,黎陽城內可一直沒有消停。衙役、縣兵以及大批的洛陽軍兵,在縣府的統一指揮下,對黎陽全城進行了大搜查。

這次的搜查,由孔詡親自指揮,他把黎陽城先分爲四大塊,先搜城北,再搜城東、城南和城西。這種分區塊的進行搜查,可以讓搜查的行動更加細緻。

黎陽城內的居民,很好辨認身份,都是有戶籍在冊的。這一部分人去掉,剩下的就是外來人口了。

來黎陽經商的商人,需要提供本地的人證,若找不到人證,立即帶走。來黎陽尋找寒鐵的外來人,需要提供自己的家鄉和現在的住處,盤問之下,稍有不對之處,也是立刻帶走。

就這一晚上的時間,孔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黎陽城內逮捕了上萬人之衆,其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這麼多的人,牢房裡肯定裝不下,衙役和軍兵們把被抓到的人全部扣押在軍營的校軍場內。另外,衙役和軍兵還在城內搜出來大量的刀劍、長矛、長戟、弩機等武器,有些武器能找到主兒,但大多數的武器都是找不到主兒的。

查看衙役和軍兵們搜繳上來的這些武器,數量之多,可謂是觸目驚心,孔詡都是暗暗心驚不已。

看來陛下的判斷沒有錯,黎陽城內的外來人當中,的確混入了大批劉永的部下。

好在陛下來得及時,敏銳的識破了敵人的詭計,不然這許多的人若真是在城內突然發難,縣府又哪裡能抵擋得住?自己恐怕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呢!

他命令縣府官員,對被抓的那些人進行嚴審,一個、兩個嘴巴硬,不可能人人都嘴巴硬,重刑之下,總是能找到幾個骨頭軟的,肯開口招供的細作。

孔詡的確是個能辦事的人,做起事來也很有效率。劉秀等人是在狩獵的第二天下午回到的黎陽,劉秀剛回到自己的宅子,縣令孔詡便到了。

劉秀令人把孔詡請了進來。看着進入大堂的孔詡,劉秀樂呵呵地說道:“孔縣令,今日城內可是突然冷清了許多啊!”

“陛下!”孔詡開口之前,先屈膝跪地。劉秀一怔,不解地問道:“孔縣令這次作甚?”

“微臣失察,險些釀成大禍,請陛下嚴懲微臣之過失。”孔詡說着話,向前叩首。

劉秀眨眨眼睛,看來,孔詡的調查有結果了,劉永還真的把部下混進了黎陽城內!劉秀哦了一聲,柔聲說道:“孔縣令請起,吃一塹長一智吧。”

“陛下,微臣……”

“倘若我以前沒吃過劉永的虧,恐怕也想不到他會暗中派人潛入黎陽,欲謀取整個魏郡。這次孔縣令沒有發覺劉永的詭計,我不怪你,但是下一次,孔縣令若還是毫無察覺……”

他故意停頓住,含笑看着孔詡。孔詡急聲說道:“回稟陛下,絕不會再有下一次。”

劉秀滿意地點點頭,向孔詡擺擺手,示意他起身,在一旁入座。孔詡叩首謝恩,然後站起身形,規規矩矩地坐在一旁。劉秀問道:“昨晚以及今日上午,孔縣令抓捕了不少人吧?”

“昨晚,微臣共在城內抓捕到一萬一千六百七十三人,現全部被羈押在軍營內,微臣已令縣府官員、衙役,對其進行審問,其中有人交代,的確是奉劉永之命,潛入黎陽,伺機而動。”說着話,他向外面招了招手。

兩名衙役擡起一口大箱子,走了進來,放到地上時,發出嘭的一聲悶響。孔詡起身,走到箱子前,打開蓋子,劉秀向裡面一看,箱子內裝的全是一卷卷的竹簡。

“陛下,這些都是劉永軍的口供。”

劉秀起身,來到箱子近前,隨手從裡面拿出一卷竹簡,解開繩帶,展開,定睛細看。

寫這份供詞的人,是劉永部將張翼的兵卒,供詞中,他把自己隸屬於哪一曲、哪一屯、哪一隊,都交代的清清楚楚。

把這份供詞大致看了一遍,劉秀放下手中的竹簡,又拿起另一隻竹簡,這份供詞的出處,也是來自於張翼的部下。劉秀拿起第三份供詞,這回招供的人不一樣了,不再是張翼部衆,而是孫承手下的兵卒。

劉秀一連翻看了十幾份供詞,不是張翼的部下,就是孫承的部下。劉秀沉吟片刻,問道:“看來,混入城內的劉永軍,要麼自出於張翼部,要麼出自於孫承部。”

孔詡欠身應道:“陛下慧眼,正是如此!”

劉秀眯了眯眼睛,一字一頓地問道:“那麼,張翼、孫承二人現在何處?”

既然他二人的部下都已混入城內,這許多的人不可能處於羣龍無首的狀態,張翼和孫承二人,一定就在城內。

劉秀想到了這個問題,孔詡也同樣想到了。他正色說道:“目前微臣還未查出張翼和孫承二賊。不過,依微臣推斷,他二人很可能就在被抓捕的衆人當中!”

“查!嚴查!一定要把這兩人查出來!”劉秀斬釘截鐵地說道:“我看招供的這些人,大多都是兵卒、隊長、屯長之類,他們的級別不夠,自然不會清楚張、孫二人的下落。”

孔詡正色說道:“陛下放心,微臣一定找出這兩人,交由陛下發落!”

劉秀點了點頭,向孔詡揮了揮手。孔詡起身,一躬到地,說道:“微臣告退。”

孔詡正要退出大堂,劉秀突又叫住他,含笑說道:“這幾日,孔縣令辛苦了。”

“陛下言重,微臣不覺辛苦。”孔詡連忙說道。

劉秀一笑,轉頭對龍淵說道:“把我獵到的那頭鹿,贈於孔縣令!”

龍淵躬身應了一聲,孔詡身子一震,急忙跪地叩首,朗聲說道:“微臣謝陛下隆恩!”

孔詡領了賞,興高采烈的離去。一頭鹿,值多少錢那都是小事,關鍵這是陛下所賜,意義非凡,同時也代表着陛下對他的肯定。孔詡也的確沒讓劉秀失望,翌日,孔詡還真就把張翼、孫承二人給找了出來。

說起來,張翼和孫承也挺倒黴的。劉永的計謀其實很高明,先是製造黎陽發現寒鐵的謠言,導致大批的百姓向黎陽雲集。

藉此契機,劉永派遣張翼和孫承二將,令兩人率八千精銳,化整爲零,潛入黎陽,伺機攻陷縣府,一舉拿下黎陽,爲己方打開魏郡門戶。

原本一切都進展得很順利,張翼和孫承已做好準備,正要對黎陽縣府下手,偏偏在這個節骨眼,劉秀到了。

劉秀的到來,一下子打亂了他二人的部署。黎陽城內的衙役和縣兵,加起來也就一千來人,以他們八千精銳的兵力,又是由內發難,攻克縣府,拿下黎陽,並非難事。可劉秀抵達黎陽,一下子帶來接近兩萬之衆的漢軍,這種情況之下,他二人再想拿下黎陽,成功的機會已經非常渺茫。

禍不單行,劉秀到黎陽的第二天,便對外宣稱在大伾山下,發現寒鐵。張翼和孫承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意識到事情不妙,但他二人可不敢私自撤離黎陽。

偷襲黎陽之事,是劉永親自策劃的,他們要撤離,也必須要得到劉永的首肯才行。張翼和孫承急忙派人回睢陽,向劉永稟報此事,並請劉永准許他二人撤離黎陽。

可是黎陽到睢陽的距離可不近,一去一回,少說也得十天半個月。

但孔詡根本沒給他們這麼長的時間。劉秀髮現寒鐵的第二天晚上,縣府配合漢軍,展開聯合行動,在城內開始了一場大搜捕。

凡是可疑之人,全被當場扣押。張翼和孫承有考慮要不要力戰反抗,但轉念一想,二人又覺得不妥。

漢軍人多勢衆,而且已經封城,他們現在就如同甕中之鱉,倘若與漢軍動武,最後只有死路一條。

另外,他二人還抱着一絲僥倖心理,不認爲黎陽縣府能掌握己方的計謀,他們若是乖乖配合漢軍的調查,或許能矇混過關。

出於這樣的心裡,張翼和孫承命令其部下,不要抵抗漢軍。

第七百五十四章 城外血戰第八百八十七章 志向不同第四百六十三章 殷切期盼第二百六十一章 爲兄報仇第八百九十一章 請纓出戰第八百三十章 婦人之毒第七百八十一章 劉秀改制第七百三十章 提人出走第五百一十七章 領袖風範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之戰第六百二十八章 密謀出宮第六百六十二章 偷渡黃河第一百八十七章 出兵湖陽第一百六十七章 偷襲佯攻第二百三十四章 終於來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勸降倒戈第三百八十九章 忍辱負重第二百五十一章 厄運降臨第八百三十三章 六神無主第四百七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三十九章 暗中相助第六百三十三章 營外相遇第九十四章 赤霄寶劍第六百五十五章 掩蓋真相第二百五十一章 厄運降臨第一百三十六章 回郡報信第五百九十六章 旗開得勝第八百九十七章 兩軍陣前第五百四十六章 矛盾加深第六百四十八章 後宮日常第四百三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五十二章 非我族類第八百零六章 不良之風第二百九十六章 主動請纓第二百二十九章 推斷真兇第七百一十四章 鮮明對比第八百二十三章 仗勢欺人第八百四十二章 蘭陵之戰第二百零七章 局勢艱險第三百零九章 率兵奇襲第二百八十章 大局已定第七十四章 來龍去脈第四百章 詭異村莊第五百六十五章 約見酒館第六百七十四章 再戰南陽第三百七十六章 勾結一處第二百三十五章 前因後果第六百二十一章 無事生非第四百七十二章 矛盾漸起第八十二章 合力輔佐第二百九十六章 主動請纓第八百九十六章 分兵作戰第三十六章 兄弟重逢第二百二十九章 推斷真兇第一百三十一章 上門接親第九百章 兵者詭道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漢興百年第二百八十九章 道家藥品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增益蠱蟲第三百五十四章 重蹈覆轍第五百三十章 宮廷政變第七百三十九章 一錘定音第八百三十九章 圍魏救趙第五百二十九章 長安驚變第四百七十二章 矛盾漸起第一百六十四章 鄧縣易主第三百二十五章 改變戰術第七百零七章 將計就計第七百二十九章 知恩圖報第三百二十四章 順水人情第八百三十四章 嚴刑逼供第三百二十五章 改變戰術第一百九十一章 江湖援兵第七百零九章 元氣大傷第三十四章 擒賊擒王第五百三十三章 封賞羣臣第四百五十六章 決戰開始第八百二十七章 種下善因第三百一十八章 斬首成功第四十二章 危機緩解第一百五十四章 家族軍隊第五百八十章 風譎雲詭第四十章 勾心鬥角第六百二十七章 幽州戰事第六百一十九章 君臣之道第六百九十九章 全軍投降第八百一十三章 第三條路第五百四十章 死士行刺第三百二十一章 城中生變第五百七十章 天子之責第三百章 專破暗箭第五百三十二章 我爲天子第二百七十章 戰與不戰第四百三十九章 英雄相惜第七百七十九章 真兇現身第八百章 迷霧重重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生神力第五百八十九章 意外收穫第六百八十章 增派援軍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算計誰
第七百五十四章 城外血戰第八百八十七章 志向不同第四百六十三章 殷切期盼第二百六十一章 爲兄報仇第八百九十一章 請纓出戰第八百三十章 婦人之毒第七百八十一章 劉秀改制第七百三十章 提人出走第五百一十七章 領袖風範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之戰第六百二十八章 密謀出宮第六百六十二章 偷渡黃河第一百八十七章 出兵湖陽第一百六十七章 偷襲佯攻第二百三十四章 終於來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勸降倒戈第三百八十九章 忍辱負重第二百五十一章 厄運降臨第八百三十三章 六神無主第四百七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三十九章 暗中相助第六百三十三章 營外相遇第九十四章 赤霄寶劍第六百五十五章 掩蓋真相第二百五十一章 厄運降臨第一百三十六章 回郡報信第五百九十六章 旗開得勝第八百九十七章 兩軍陣前第五百四十六章 矛盾加深第六百四十八章 後宮日常第四百三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五十二章 非我族類第八百零六章 不良之風第二百九十六章 主動請纓第二百二十九章 推斷真兇第七百一十四章 鮮明對比第八百二十三章 仗勢欺人第八百四十二章 蘭陵之戰第二百零七章 局勢艱險第三百零九章 率兵奇襲第二百八十章 大局已定第七十四章 來龍去脈第四百章 詭異村莊第五百六十五章 約見酒館第六百七十四章 再戰南陽第三百七十六章 勾結一處第二百三十五章 前因後果第六百二十一章 無事生非第四百七十二章 矛盾漸起第八十二章 合力輔佐第二百九十六章 主動請纓第八百九十六章 分兵作戰第三十六章 兄弟重逢第二百二十九章 推斷真兇第一百三十一章 上門接親第九百章 兵者詭道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漢興百年第二百八十九章 道家藥品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增益蠱蟲第三百五十四章 重蹈覆轍第五百三十章 宮廷政變第七百三十九章 一錘定音第八百三十九章 圍魏救趙第五百二十九章 長安驚變第四百七十二章 矛盾漸起第一百六十四章 鄧縣易主第三百二十五章 改變戰術第七百零七章 將計就計第七百二十九章 知恩圖報第三百二十四章 順水人情第八百三十四章 嚴刑逼供第三百二十五章 改變戰術第一百九十一章 江湖援兵第七百零九章 元氣大傷第三十四章 擒賊擒王第五百三十三章 封賞羣臣第四百五十六章 決戰開始第八百二十七章 種下善因第三百一十八章 斬首成功第四十二章 危機緩解第一百五十四章 家族軍隊第五百八十章 風譎雲詭第四十章 勾心鬥角第六百二十七章 幽州戰事第六百一十九章 君臣之道第六百九十九章 全軍投降第八百一十三章 第三條路第五百四十章 死士行刺第三百二十一章 城中生變第五百七十章 天子之責第三百章 專破暗箭第五百三十二章 我爲天子第二百七十章 戰與不戰第四百三十九章 英雄相惜第七百七十九章 真兇現身第八百章 迷霧重重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生神力第五百八十九章 意外收穫第六百八十章 增派援軍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算計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