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偷渡黃河

無論劉尚說得有多好聽,但也改變不了放任敵軍,兵臨睢陽的事實。周建眉頭緊鎖,說道:“陛下,寧陵之兵不能動啊!”

劉永看看劉尚,再瞧瞧周建,陷入沉思。大殿裡也隨之安靜下來,人們低垂着頭,都等着劉永做出決定。

現在睢陽這邊就兩條路可走,要麼調寧陵的十萬守軍去黎陽,運氣好點,可以成功擊殺劉秀,最次也能拿下整個魏郡;要麼傳令張翼和孫承,棄守黎陽,立刻率軍回撤。

過了許久,劉永心中終於做出決定,他幽幽說道:“朕以爲,司徒言之甚善!”

聽聞這話,周建臉色頓變,急聲說道:“陛下不可啊!”

劉永向周建擺了擺手,面無表情地說道:“朕意已決!”劉永之所以會支持劉尚的意見,有兩個考量,其一,他的確不想錯過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其二,他也是在有意的打壓周建。

周建的功勞太大,在朝廷裡的威望也太高,很多大臣都以周建馬首是瞻,眼中只有周建,而沒有他這位天子,這是劉永心中的一根刺。

出於這樣的心理,在一些重要的事務上,劉永都會或多或少的打壓一下週建。

劉永看向劉防,語氣凝重地說道:“子山,朕把寧陵的十萬大軍,就交給你了,此戰,你若能擒殺劉秀,自然最好,若未能擒殺劉秀,起碼也要把魏郡打下來!”

駐紮在寧陵的十萬大軍,是睢陽的最後一道防線,抽走這十萬兵馬,以蓋延爲首的劉秀軍便可長驅直入,直取睢陽。

但正如劉尚所說,睢陽易守難攻,縱然蓋延來勢洶洶,但想攻破睢陽的城防,太難了。

別說蓋延麾下的兵馬不到十萬,即便有二十萬、三十萬,以睢陽城內京師軍的兵力,也足以抵禦來犯之敵。

這是劉永敢於抽調走寧陵駐軍的底氣。他這麼做,也等於是在和劉秀做一場豪賭,賭是蓋延能先攻破睢陽,還是劉防能先攻破洛陽。

劉防知道寧陵的十萬大軍對於己方意味着什麼,也深知大哥做出這樣的決定,是下了多大的決心,對自己寄予多大的厚望。

他跨步出列,向劉永拱手施禮,振聲說道:“皇兄放心,臣弟自當竭盡所能,擒殺劉秀,先取魏郡,再取洛陽!”

劉永點了點頭,又意味深長地提醒道:“子山,多加小心!”

“多謝皇兄提醒!”

劉永轉頭看向東籬,說道:“東將軍!”

“微臣在!”

“你任命你爲副將,務必要輔佐好子山!”

“微臣遵命!”東籬面露喜色,急忙跪地叩首領命。

十萬大軍,直撲魏郡,而且還有黎陽的張翼、孫承做內應,此戰完全是十拿九穩,一走一過之間,就足以踏平魏郡。

劉永沉思片刻,又詢問道:“白馬津現有多少船隻?”

東籬小心翼翼地說道:“現有大小戰船不足百艘,不過微臣回到白馬津,可以在附近徵調民間船隻,湊齊兩三百艘,並非難事。”

劉永聞言,稍感安心。周建搖頭說道:“陛下,十萬大軍渡河,當用戰船纔是,從民間徵調之船隻,又豈能派上大用場?”

東籬立刻接話道:“周將軍,我軍大小戰船,雖只有數十艘,但劉秀那邊,可連一艘戰船都沒有。而且這次我軍不是要和劉秀軍打水戰,只需把將士們分批運送到對岸即可,要戰船又有何用呢?”

周建還要說話,劉永正色說道:“東將軍言之有理,此事,就這麼定了!”

劉永最終拍板釘釘,把戰術敲定下來。

睢陽方面,在魏郡扶植五校軍,擾亂魏郡,又向黎陽偷偷派遣兵力,企圖攻陷黎陽,打開魏郡門戶,這些謀略,看起來只是些小伎倆。

劉秀平定五校軍,在返京的路上路過黎陽,察覺到了睢陽朝廷的詭計,便來了個將計就計,打算把更多的劉永軍吸引到黎陽這裡,再將其一舉全殲,劉秀的戰術,看起來也只是個小伎倆。

不過正是這些個小伎倆組合到了一起,最終卻決定了洛陽朝廷和睢陽朝廷之爭的整個走勢。

劉永抽調走寧陵的十萬駐軍,所產生的最直接的後果是,向睢陽方向推進的蓋延部,再無阻力,大軍幾乎是一路平推,直抵睢陽。

當然了,劉尚有一點說得沒錯,睢陽的城防,的確夠堅固,城池之外,有從睢水引來的護城河,睢陽的城牆,高出護城河的水面三丈三,如果再算上水深,那睢陽的城牆得高達四、五丈,正規的雲梯都沒有這麼長,需要特製的雲梯才行。

不過劉尚忽略了一點,睢陽可是劉永勢力的國都,國都被人兵臨城下,哪怕是一時半刻打不下來,對劉永勢力的士氣影響也是致命的。

睢陽這邊暫且不表,且說劉防、東籬,他二人帶走了寧陵的十萬大軍,一路北上,直奔白馬津。

爲了隱藏己方大軍的行蹤,打劉秀、魏郡一個措手不及,劉防特意下令,將士們白天找隱蔽之處休息,等到晚上再做行軍。

行軍的過程中,劉防一直派出探子,打探黎陽那邊的動向。

如果劉秀軍突然不打黎陽了,說明劉秀軍肯定是察覺到己方大軍的異動,如果劉秀軍還在繼續攻打黎陽,說明己方大軍的北上,並未被劉秀軍所發覺。

劉防派出的探子,如同走馬燈似的不斷折返回來,帶回的消息都一致,劉秀軍還在強攻黎陽,不過每日進攻黎陽的劉秀軍,兵力都在大幅減少,通過這一點可以判斷出來,劉秀軍爲了奪回黎陽,每天都在付出巨大的傷亡。

探子們帶回到消息,令劉防和東籬諸將,無不喜出望外。

原本他們還以爲己方要對付的是兩萬劉秀軍,現在看來,等己方大軍渡河到黎陽的時候,劉秀的部下,恐怕只能剩下數千人了。

東籬喜笑顏開地對劉防說道:“劉秀小兒,不知死活,現還牟足勁的攻打黎陽,殊不知,他已站在鬼門關的門口了!”

劉防淡然一笑,傲然說道:“人們都傳,劉秀善於用兵,本王還真想針尖對麥芒的和劉秀打一場,看看他到底有何過人之處?現我敵兵力相差如此懸殊,即便取勝,也是勝之不武,並不值得誇耀!”

東籬挑起大拇指,說道:“寧王雄才偉略,微臣自愧弗如啊!”

劉永的兩個兄弟,都被封了王,劉防是寧王,劉少公是魯王。

聽着東籬的吹捧,劉防心裡舒坦,表面上還是一副不以爲然的樣子,擺了擺手,說道:“本王現在只希望張翼、孫承二人能堅持得住,爲本王拖住劉秀!”

東籬笑道:“寧王不必擔心!黎陽城防,雖不如睢陽堅固,但也遠勝尋常城邑,劉秀現在只剩下這點兵馬,想要攻破黎陽,難如登天!”

劉防含笑點了點頭,說道:“希望如此吧!”yuyV

劉防、東籬,率領着十萬大軍,晝伏夜出,悄然無息地進入東郡,抵達白馬津。

白馬津是黃河南岸的重要渡口,放到現在,相當於軍港。劉永軍在白馬津設置了戰船,但大型的戰船不超過五艘,中型的戰船也沒超過十艘,大多都是小型的戰船,全部加到一起,有六、七十艘的樣子。十萬兵馬,想靠着六、七十艘戰船擺渡過黃河,保守估計,起碼需要十天半個月。

現在他們可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東籬調派白馬津的駐軍,去往黃河沿岸,徵集船隻。

劉永在東郡這裡還是挺有威望的,不至於一呼百應,但劉永軍肯出錢借用船隻,百姓們大多也願意把船借給他們。

短短三天的時間,東籬連租借帶徵用,還真弄到了三百多艘大小船隻。

東籬可沒有蠢到把這三百多艘船隻都放在白馬津渡口,而是安置在白馬津下游,一個名叫瓢子溝的地方。

這裡的地形,像個水瓢,入口狹窄,但裡面的肚子大,瓢子溝這個名字,也是根據這裡的地形得來的。東籬把船隻藏在這裡,還真就不易被人發現。

劉防、東籬在白馬津附近駐紮了五天,爲大軍的渡河做準備,與此同時,他們對黎陽的打探更加頻繁。

現在,劉秀軍強攻黎陽,已經接近一個月,還是未能攻破黎陽,期間,劉秀不斷的調集魏郡各縣的縣兵,這一個月,劉秀軍的援軍就沒斷過,今天來一千,明天來一千,可能是傷亡太大的關係,劉秀軍的兵力一直也沒超過一萬人。

確認了劉秀軍還被拖在黎陽城外,劉防大喜過望,傳令麾下,就在今晚,大軍連夜渡河。

入夜,東籬把藏在瓢子溝的船隻悄悄調出來,全部駛到白馬津,而後,十萬大軍,開始分批分次的登船。

爲了儘快把兵力運送到對岸,什麼戰馬、輜重,一律往後排,先登船的都是人。

甚至爲了減輕分量,讓每艘船隻儘可能的多裝人,劉防令兵卒們把甲冑都脫了,全部輕裝上船。

三百多艘民間船隻,加上七十多艘的戰船,全部裝滿了人,開始向對岸行駛。

對面的黎陽渡口,原本也是有駐軍的,不過爲了攻打黎陽,劉秀業已把渡口的軍兵全部抽調走。黎陽渡口的軍營,現在完全是座空營。

接近四百艘船隻,沒有遭到任何的攻擊,順風順水的渡過黃河,抵達對岸。船隻靠岸後,船上的劉永軍將士們紛紛跳了下來,噗通通的落水聲連成一片。

人們蹚着河水,快速跑上岸,而後立刻於岸邊佈防。

四百多艘船隻,一下子運送過來的將士,有接近兩萬人之多。把這兩萬人都送到後,船隻紛紛調頭往回去,再運送第二批將士渡河。

如此往返,四百多艘船隻在河面上來回穿梭,等到寅時過半,也就是凌晨四點左右的時候,已有八萬之衆的劉永軍登上黃河北岸,包括劉防、東籬在內。

第二百一十三章 勾心鬥角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六百一十六章 狠人本色第五百章 被迫獻城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邀請合作第二百二十三章 再次來求第三百一十九章 襄城之戰第四百三十五章 勸說真定第九十章 節外生枝第五百二十四章 再次相遇第六百九十一章 排兵佈陣第五百八十一章 各懷鬼胎第七十七章 支持反莽第一百六十四章 鄧縣易主第二百五十七章 觸底反彈第五百九十九章 陰溝翻船第三百九十四章 雙喜臨門第一百五十三章 惹是生非第六百二十五章 含恨而反第七百二十章 狐假虎威第一百五十三章 惹是生非第八百二十章 劉秀改制第二百五十六章 以漢爲名第一百二十六章 流民生事第三百五十四章 重蹈覆轍第四十四章 意氣用事第二百八十二章 來接佳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終於來了第八百四十七章 決定出徵第三百九十九章 前途未卜第三百五十八章 回天乏術第七百八十一章 劉秀改制第八百二十四章 鐵面無私第六百章 開口表白第四百二十八章 以德服人第七百一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四百八十七章 反制青犢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放出魚餌第六百七十二章 以和爲貴第四百一十六章 拉開帷幕第五百八十三章 迅速平亂第六百九十一章 排兵佈陣第八百七十六章 閒逛南市第四百九十六章 分而擊之第七百五十一章 夢寐以求第六百四十九章 出征魏郡第一百一十二章 木秀於林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門說情第三百九十四章 雙喜臨門第十八章 暗度陳倉第七百五十六章 再創輝煌第三百九十二章 兄弟迴歸第五百二十五章 村民覺悟第六十一章 勾心鬥角第四百六十三章 殷切期盼第八百二十三章 仗勢欺人第六百四十二章 宛城惡戰第三百七十八章 秘密渡河第六章 參加義軍第四百五十八章 於心不忍第一百二十五章 入京刺莽第五百五十九章 路上巧遇第三百二十八章 陽關之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零八章 河北之變第二百八十五章 獨木擎天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難臨頭第七百一十九章 南征未止第六百三十九章 暗中相助第五百三十一章 登頂帝位第八十二章 合力輔佐第五百六十五章 約見酒館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算計誰第五百四十二章 暗示警告第八百六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九十七章 心悅誠服第二百五十六章 以漢爲名第一章 禍起劉秀第六百六十四章 陷入絕境第六百九十五章 拉個墊背第五百五十三章 家事難平第九十九章 秘密進行第二百五十一章 厄運降臨第二百一十章 婦人之毒第九十三章 你吟我舞第四百二十八章 以德服人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順藤摸瓜第一百八十五章 長治久安第七章 箭在弦上第六百零八章 根除禍首第三百八十章 向南推進第六百二十二章 告一段落第五百四十三章 後位之爭第七百二十六章 心煩意亂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六十章 引君入彀第二百九十四章 驚爲天人第九十七章 不歡而散第一百九十八章 主動相邀第八百七十三章 歪打正着
第二百一十三章 勾心鬥角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六百一十六章 狠人本色第五百章 被迫獻城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邀請合作第二百二十三章 再次來求第三百一十九章 襄城之戰第四百三十五章 勸說真定第九十章 節外生枝第五百二十四章 再次相遇第六百九十一章 排兵佈陣第五百八十一章 各懷鬼胎第七十七章 支持反莽第一百六十四章 鄧縣易主第二百五十七章 觸底反彈第五百九十九章 陰溝翻船第三百九十四章 雙喜臨門第一百五十三章 惹是生非第六百二十五章 含恨而反第七百二十章 狐假虎威第一百五十三章 惹是生非第八百二十章 劉秀改制第二百五十六章 以漢爲名第一百二十六章 流民生事第三百五十四章 重蹈覆轍第四十四章 意氣用事第二百八十二章 來接佳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終於來了第八百四十七章 決定出徵第三百九十九章 前途未卜第三百五十八章 回天乏術第七百八十一章 劉秀改制第八百二十四章 鐵面無私第六百章 開口表白第四百二十八章 以德服人第七百一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四百八十七章 反制青犢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放出魚餌第六百七十二章 以和爲貴第四百一十六章 拉開帷幕第五百八十三章 迅速平亂第六百九十一章 排兵佈陣第八百七十六章 閒逛南市第四百九十六章 分而擊之第七百五十一章 夢寐以求第六百四十九章 出征魏郡第一百一十二章 木秀於林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門說情第三百九十四章 雙喜臨門第十八章 暗度陳倉第七百五十六章 再創輝煌第三百九十二章 兄弟迴歸第五百二十五章 村民覺悟第六十一章 勾心鬥角第四百六十三章 殷切期盼第八百二十三章 仗勢欺人第六百四十二章 宛城惡戰第三百七十八章 秘密渡河第六章 參加義軍第四百五十八章 於心不忍第一百二十五章 入京刺莽第五百五十九章 路上巧遇第三百二十八章 陽關之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零八章 河北之變第二百八十五章 獨木擎天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難臨頭第七百一十九章 南征未止第六百三十九章 暗中相助第五百三十一章 登頂帝位第八十二章 合力輔佐第五百六十五章 約見酒館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算計誰第五百四十二章 暗示警告第八百六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九十七章 心悅誠服第二百五十六章 以漢爲名第一章 禍起劉秀第六百六十四章 陷入絕境第六百九十五章 拉個墊背第五百五十三章 家事難平第九十九章 秘密進行第二百五十一章 厄運降臨第二百一十章 婦人之毒第九十三章 你吟我舞第四百二十八章 以德服人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順藤摸瓜第一百八十五章 長治久安第七章 箭在弦上第六百零八章 根除禍首第三百八十章 向南推進第六百二十二章 告一段落第五百四十三章 後位之爭第七百二十六章 心煩意亂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六十章 引君入彀第二百九十四章 驚爲天人第九十七章 不歡而散第一百九十八章 主動相邀第八百七十三章 歪打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