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二讓徐州

曹兵撤軍的消息很快地就傳遍了徐州的大街小巷,人們蜂擁着涌上街頭,敲鑼打鼓,歡慶這勝利的時刻。在曹軍白色恐怖下壓抑了許久的心情得以釋放,戰戰兢兢兢如覆薄冰度日如年的日子終於過去了,心中的陰霾一掃而空,歡歌笑語充溢着整個徐州城。

人逢喜事精神爽,陶謙的病居然全好了,神采奕奕,容光渙發,在州牧府設下慶功宴,大宴賓客。這次宴會的規格比劉澤初次進城時接風宴高多了,規模也大多了,不光是徐州大大小小的官員參與宴會,田楷、孔融、關羽、賈詡等人也入得城來,一起參加了宴會,同劉澤一樣,被陶謙奉爲上賓。

這次宴會的中心人物,自然是非劉澤莫屬,人們輪番地向劉澤敬酒,溢美之辭不吝言表,劉澤均是客客氣氣地回禮承應,其溫敦儒雅的氣質給在場的賓客都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陳登、糜竺、曹豹等人則是各懷心事,山珍海味美酒佳餚,吃得也是索然無味。

陶謙在劉澤初入徐州之時,就提出了相讓徐州之事,如今曹兵已退,陶謙卻再無表示,陳登擔心陶謙先前是爲情勢所逼才惺惺作態將徐州讓給劉澤,如今徐州危機已除,保不齊陶謙又捨不得讓了,故意裝聾作啞,提都不再提了,如此一來,劉澤必定會同田楷孔融一道撤兵,自己計劃可就完全地泡湯了,陳登如何不心急如焚。

糜竺和曹豹則是相反的心境,生怕陶謙舊事重提,再說出相讓徐州的話來。糜竺家世豪富,在徐州堪稱是第一豪族,糜家在徐州的地位首屈一指,就連陶謙也對糜家是相當的倚重。徐州易主,可不是糜竺願意看到,何況劉澤在平原的聲名。糜竺早有聞耳,平原的豪強勢力被劉澤整治的服服貼貼,平原最大的士族劉平更是被劉澤給殺了。懲強扶弱讓普通的百姓感恩戴德,卻讓糜家這樣的勢力如坐鍼氈。一旦劉澤入主徐州,說不定就會清算他們糜家。

比糜竺更爲擔心的曹豹,徐州有精兵而無良將,才讓自認爲都是二流角色的曹豹坐穩了徐州校尉的位子。曹豹現在徐州第一主將的位子那不是颳風刮來的,畢竟跟着陶謙這麼多年,出生入死,曹豹也是立下過不少的戰功,得到今天的地位也是極爲的不容易。和糜家不同,曹豹不是徐州的土著,陶謙倒了。他也必將跟着倒了。看看劉澤手下那些超一流的猛將,曹豹的後心脊樑一陣陣地發冷。

但事實的發展並不以他們的意志爲轉移,該來的還是一定會來的。宴會在一片歡娛的氣氛中結束,衆目睽睽之下,陶謙請劉澤上座。令隨從將印綬端了上來。

看到這一幕,糜竺和曹豹心底俱是一沉,而陳登的眉頭卻是舒展了不少。

“諸位,請靜一靜,聽老朽一言!”陶謙輕咳了一聲,朗聲說道,現場立即安靜下來。人人側目。“老夫年邁,二子不才,不堪國家之重任。劉公乃帝室貴胄,德廣才高,可代老夫牧守徐州,老夫情願乞閒養病。從今日起。潤德公即爲徐州之主,望諸位同僚精誠輔佐,共治徐州。”

“什麼?”不少的人口中不禁發出了驚呼之聲,陶謙的話一石激起千層浪,如果說陶謙一讓徐州時只是有幾個重要的幕僚知曉。此時徐州大小文武官員俱在,這個影響力就不能相提並論了。

“父親,你瘋了嗎?”陶謙的次子陶應站了出來,面孔扭曲,滿臉漲紅。陶應還未及冠,今年只有十九,並無司職在身,所以第一次讓徐州之時他並不在場。此時一聽他親爹要把徐州白白讓給別人,不禁急了,也顧不得禮數,竟然當面斥責出來。“徐州是陶家的徐州,你怎麼能拱手讓給處姓之人?”

陶應的話極爲無禮,最起碼身爲人子,公然在大庭廣衆之下斥責老父,已是大不敬,忤逆不孝,無論如何,陶謙的臉上是掛不住了,喝道:“逆子,這是你說話的地方嗎?還不退下!”

陶謙對兩個兒子一直是頭痛不已,長子陶商雖然性格懦弱,溫敦質樸,做事循規蹈矩,根本就不堪大任。次子陶應更是讓他頭疼,整日裡飛鷹走狗沾花惹草不務正業,完全是一付浪蕩公子、紈絝子弟模樣,仗着他母親的溺愛,對陶謙的教誨置若罔聞,陶謙也是無可奈何。

陶應還要強辨,陶商一把拉住他,低聲道:“弟弟,不可造次。”

陶應鄙夷地看了陶商一眼,冷哼一聲道:“阿兄,咱們陶家的基業都快被別人給搶走了,難道你還能這麼淡定?”

糜竺率先道:“陶公主政徐州多年,功高德厚,曹兵方退,百廢俱興,徐州不可輕易易主,再生亂象,請陶公三思。”

帳前都尉曹宏、琅琊相蕭建、下邳相笮融等人一齊施禮,勸諫道:“請陶公三思。”

劉澤冷眼旁觀,徐州官員幾乎都是一致反對陶謙的決定,現在絕對不是他冒然接手徐州的時候,讓他稍微有點詫異的是,篤信佛教的笮融居然沒有率衆南逃,劫掠廣陵,是他不打算走了還是曹兵退的快還來不及走,劉澤就不甚瞭然了。不過看着現場的情形,劉澤非得站出來說話了。

“陶公,此事萬萬不可。澤救徐州,乃是奉義而來,無端據得徐州,天下之人必視澤爲無義之人,人無信而不可立,澤何顏見天下之人,澤雖不才,也不敢揹負不義之罵名。請陶公收回成命!”

一看劉澤拒絕接受,陳登心中一緊,趕忙道:“曹操雖去,但未必不會重來,陶公年事已高,疾病纏身,再難視事,徐州百萬人口之安危,系君一身,望潤德公看在徐州黎庶的份上,萬勿推辭。”

陳登話音剛落,陶應就破口大罵,道:“好你個陳登,我們陶家待你不薄,你居然背恩忘德,吃裡扒外,還咒我父親早死,你這個忘恩負義的畜生。”

在坐的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士人,就算罵人那也是不帶髒字,象陶應這般如市井潑皮無賴般的當堂喝罵,不禁人人側目。不過話糙理不糙,在徐州官吏一致反對的情形下,居然有人唱反調支持劉澤接掌徐州,被陶應這麼無素質地一通喝罵,倒也覺得解氣,人人皆是一付興災樂禍的表情看着陳登。

陳登那裡曾受過這般污辱,臉一陣紅一陣白,羞愧地無地自容。

陶謙臉色一沉,喝道:“大人說話,豈容你這豎子插嘴!商兒,將這逆畜拖下去!”

陶商依言將陶應拽下堂去,陶應兀自不服,高聲嚷道:“父親,你可不能做糊塗事啊,徐州基業,可是你辛辛苦苦創下來的,無論如何也不能讓給旁人啊……”

“這個逆子……”陶謙氣憤填膺,重重地跺了一腳,轉身斂容道:“犬子不肖,讓潤德公見笑了!方纔元龍所言極是,老夫年事已高,徐州事務,非潤德不可,望公勿辭!”

“陶公此言差議!”廣陵太守趙昱起身道,“率土之濱,莫非王土,率濱之臣,莫非王臣。這徐州疆土,乃大漢陛下之疆土,陶使君代天子牧守,豈可私相授受?就算陶使君因病不能視事,理應上表奏明朝庭,由朝庭選派賢明之士任之,陶公這般私授,豈不有悖朝庭法度!”

陶謙略顯尷尬,道:“這個……陶某自會上表向朝庭奏明的。”

治中從事孫乾冷哼一聲道:“趙太守的話未免有失偏頗,方今天下紛攘綱常崩壞,今上闇弱,朝政爲董卓餘孽李傕郭汜把持,如果陶使君請辭州牧之職,朝庭派個董卓亂黨的人來主政徐州,就合乎法度了?依趙太守之見,徐州牧是該由象潤德公這樣仁德兼備的君子來當,還是由朝庭派下的暴虐奸佞的小人來當?”

衆人皆是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皆言孫乾說的在理。

趙昱勃然作色,怒道:“豎子不與相謀!”說罷,起身拂袖而去。

劉澤注視在趙昱離去的背影,暗暗稱奇,徐州的官員無非分爲兩派,支持陶謙讓徐州的爲一派,反對陶謙讓徐州的爲另一派,趙昱卻是鶴立雞羣,以國家綱常法度爲準繩,不反對陶謙請辭,反對陶謙未得朝庭允許,私自將州牧之位轉讓他人。趙昱忠誠耿直,在亂世之中尤不忘綱常法度,難能可貴。

劉澤力辭道:“澤雖系帝室苗裔,但才疏德薄,擔任一郡太守尚不稱職,如何擔當得了一州之牧,就算陶公難以視事,也需另選賢能之士任之。淮南袁公路,四世三公,名著海內,與徐州相鄰,陶公何不將州郡付之。”

孔融一聽此言,當即道:“淮南袁術,冢中枯骨,何足掛齒。既然陶公誠意相托,潤德就不必再推辭了,當以徐州百姓爲重纔是。”

第435章 背水一戰第379章 不堪回首第243章 幷州狼騎第207章 再別洛陽第671章 兵出子午第406章 往事如煙第663章 司馬仲達第489章 夏口城陷第284章 瞞天過海第480章 隔岸觀火第4章 半截手指第671章 兵出子午第446章 攻破皖城第336章 借款十億第134章 洛陽紙貴第47章 何爲分紅第659章 逃過一劫第617章 巧破象陣第249章 洛陽大火第205章 覲見陛下第234章 董卓進京第111章 鳳尾焦琴第311章 罄竹難書第664章 烈火洪水第302章 河間張合第634章 進軍白帝第418章 王庶同罪第676章 全面開戰第91章 車裂酷刑第590章 重返徐州第684章 水淹樊城第686章 偷營劫寨第569章 冤頭債主第426章 將星璀燦第533章 捨我其誰第585章 臨危受命第121章 父母之命第423章 水落石出第241章 孫堅中伏第368章 開科取士(四)第336章 借款十億第513章 劃江而治第37章 虧本買賣第87章 匯通天下第456章 舉城而降第216章 處以笞刑第706章 一笑恩仇第578章 一觸及發第179章 白馬渡河第216章 處以笞刑第603章 峰迴路轉第118章 刀聖揚威第188章 破陣之法第474章 五年之約第279章 力舉千斤第253章 孫堅離去第483章 打回原形第187章 混元之陣第173章 力保盧植第67章 曲陽縣令第559章 陰損招數第243章 幷州狼騎第459章 傳國玉璽第456章 舉城而降第168章 加官晉爵第632章 圍而不打第460章 欺人太甚第258章 醉翁之意第357章 金蟬脫殼第468章 劍履上殿第77章 調虎離山第702章 死當同穴第583章 血染隘口第227章 前往青州第106章 才女昭姬第529章 蔡氏詐降第609章 海上絲路第706章 一笑恩仇第695章 獻帝駕崩第10章 遼西太守第274章 兒女私情第695章 獻帝駕崩第437章 紀靈敗亡第542章 營救諸葛第385章 火燒浮橋第666章 街亭阻擊(上)第314章 賭注寶馬第120章 昭姬婚事第555章 出兵荊南第413章 臧霸歸心第104章 魚與熊掌第47章 何爲分紅第471章 靖王殿下第204章 靈帝其人第647章 新兵招募第648章 第九軍團第355章 補個洞房第48章 汗血寶馬第602章 姻緣天定
第435章 背水一戰第379章 不堪回首第243章 幷州狼騎第207章 再別洛陽第671章 兵出子午第406章 往事如煙第663章 司馬仲達第489章 夏口城陷第284章 瞞天過海第480章 隔岸觀火第4章 半截手指第671章 兵出子午第446章 攻破皖城第336章 借款十億第134章 洛陽紙貴第47章 何爲分紅第659章 逃過一劫第617章 巧破象陣第249章 洛陽大火第205章 覲見陛下第234章 董卓進京第111章 鳳尾焦琴第311章 罄竹難書第664章 烈火洪水第302章 河間張合第634章 進軍白帝第418章 王庶同罪第676章 全面開戰第91章 車裂酷刑第590章 重返徐州第684章 水淹樊城第686章 偷營劫寨第569章 冤頭債主第426章 將星璀燦第533章 捨我其誰第585章 臨危受命第121章 父母之命第423章 水落石出第241章 孫堅中伏第368章 開科取士(四)第336章 借款十億第513章 劃江而治第37章 虧本買賣第87章 匯通天下第456章 舉城而降第216章 處以笞刑第706章 一笑恩仇第578章 一觸及發第179章 白馬渡河第216章 處以笞刑第603章 峰迴路轉第118章 刀聖揚威第188章 破陣之法第474章 五年之約第279章 力舉千斤第253章 孫堅離去第483章 打回原形第187章 混元之陣第173章 力保盧植第67章 曲陽縣令第559章 陰損招數第243章 幷州狼騎第459章 傳國玉璽第456章 舉城而降第168章 加官晉爵第632章 圍而不打第460章 欺人太甚第258章 醉翁之意第357章 金蟬脫殼第468章 劍履上殿第77章 調虎離山第702章 死當同穴第583章 血染隘口第227章 前往青州第106章 才女昭姬第529章 蔡氏詐降第609章 海上絲路第706章 一笑恩仇第695章 獻帝駕崩第10章 遼西太守第274章 兒女私情第695章 獻帝駕崩第437章 紀靈敗亡第542章 營救諸葛第385章 火燒浮橋第666章 街亭阻擊(上)第314章 賭注寶馬第120章 昭姬婚事第555章 出兵荊南第413章 臧霸歸心第104章 魚與熊掌第47章 何爲分紅第471章 靖王殿下第204章 靈帝其人第647章 新兵招募第648章 第九軍團第355章 補個洞房第48章 汗血寶馬第602章 姻緣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