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開戰之前

徐家是一個大家族,皇帝五服之內算得上徐家子的人,少說有五十多口。

這些人都可以算得上是宗室,但問題是,帝國似乎並沒有善待宗室的想法——不僅皇帝的親弟弟被流放,最近今年因爲仗着宗室身份胡作非爲甚至貪贓枉法的宗室,被流放被處決的都有。

而且沒有具體工作,沒有爲帝國做出太大貢獻的話,這些宗室都是無法做官的,他們只能去管理內府的農莊,或者單純靠着內府企業的分紅生活。

不能說清苦,但肯定與大多數人想象中的宗室生活相去甚遠。

這些宗室甚至未能獲得相應的爵位——儘管外面很多人習慣性的稱呼他們爲“殿下”,但很多人其實連男爵都不是,更別說封王了。

這就讓很多帝國宗室對自己的前途很沒信心,帝國和內閣都不像是想要憂養宗室的樣子,自己的前途似乎還得自己去拼搏。

如何拼搏呢?

徐代炫給他們做了個很好的榜樣。

作爲皇帝的庶長孫,蹲在國內多運作一番,甚至有可能坐上皇位的皇孫,他卻選擇了對外開拓,在帝國難以直接管理的地方建立自己的國家。

這確實是個很棒的選擇不是嗎?

只要以《大華律》爲最高法,尊重母國權益,尊重漢人的特殊地位,關鍵時刻服從帝國調度,經濟上作爲帝國總體規劃的一個旁支,海外建國者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就可以爲所欲爲了。

這不比被帝國跟豬一樣圈養在國內強得多?

何況帝國也根本不想養他們。

而且,這樣做的風險其實並不大。

畢竟現在是“漢千不可敵”,從帝國的公、平民中招募千多個好漢作爲主心骨,再湊上一些外蕃索倫、外蕃吐蕃。在加上點党項、蒙兀、扶桑奴隸。

這樣一湊合,一支戰鬥力很強的軍隊就出現了。

甚至都不需要宗室本人有什麼軍事能力,反正隊伍裡的漢兵和外蕃索倫之類本身就夠能打的了,一些有過華夏野戰軍服役經驗的退役軍官也很喜歡參加這種海外擴長的隊伍——他們有在封國再封國的可能。

經濟方面可以依靠銀行投資——所有銀行都對帝國人的戰鬥力很有信心,沒人認爲有上千帶槍漢兵參與的擴張會失敗,所以大多也願意爲這種行爲貸款。

其實還有佛道方面的支持,只要你宣佈你的封國以道或佛爲國教——《大華律》規定漢人有信仰自由,任何教派都是可信可不信。但被征服的當地土人沒有Z治權利,封國強迫他們信他們也不得不信。

那麼佛道總有一家會想辦法給你支持。

這樣看,作爲帝國宗室,其實只需要站出來振臂一呼,自然會有野心家幫你把一切辦妥。

更妙的是,你根本不需要擔心你收下的野心家,因爲你有母國華夏作爲總後臺,這些梟雄再有能耐也沒法撼動帝國這個龐然大物——否則他們在國內就這麼做了,何至於去海外找機會?

這簡直是個無本無數利的大好事啊!

當然,事實如何,暫時還沒人知道,畢竟連徐代炫現在也還在準備遠征中。

而且其他那些跟皇帝關係不是那麼近的宗室也不敢去西北搶皇長孫盤子裡的菜。

他們都在等待。

等待帝國統一江南,達到控制力的極限,然後再尋找極限之外的土地。

他們不用等太久。

1795年三月底,文月和徐代灼一行人動身返回江北。

按道理來說,他們,或者至少文季,應該在江南爲文及甫服喪至少三個月(或更長的時間)。

但是文及甫一走,大江南北的局勢瞬間變得冰冷起來,徐世鬆甚至開始在臨安動員廂軍和壯丁前往江淮佈防。

這理所當然的遭到了臨安大戶的抵制——大周的廂軍早就已經從地方駐留部隊淪落成各級官員和豪門大戶的奴僕機構。

無論地方上有什麼雜役,比如築城、修路、運糧、官員的侍衛、迎來送往等等工作都是由廂軍爲主完成的。

徐世鬆調集各地廂軍北上,在大戶們眼中就是他在侵蝕他們的權益,這當然不可能。

至於民間丁壯,那就更不行了。

隨着北方經濟逐漸恢復,甚至有壓江南一頭的趨勢,大量移民在北朝經濟優惠的吸引下前往北方。

原本充斥着大量流民的江南勞動力市場變得十分匱乏起來,大戶們本就缺乏足夠的奴僕做力活,若是再讓徐世鬆調走一部分,他們家的工作誰去做?

徐世鬆對這種“自己人”拖後腿的行爲十分無奈,他不得已親自面聖,請求隆道皇帝下達動員命令,爲前線禁軍、新軍25萬將士準備預備兵員和負責後勤的勞動力。

然而這一次支持他的只有文仲,連包拯都不願意動員大量人力上前線——原因很簡單,那些被動員的人本身不想上前線。

報紙上正在連篇累牘的報道北方的軍紀是如何嚴明,他們對漢人平民是如何的秋毫無犯,以至於江南的老百姓都覺得北方南下也不是什麼不可接受的大問題。

但若是上了戰場,刀槍無眼,你總不能還指望人家手下留情。

士紳百姓難得的上下一心,對抗官府的時候,至少大周的官家是沒有什麼辦法的,何況大部分地方官吏本身也在首鼠兩端。

徐世鬆的動員計劃鬧得沸沸揚揚卻是毫無成效,在這種混亂的局面下,文月、文季、徐代灼他們意識到繼續在江南待下去很難說會不會引發大混亂,因此文相公頭七過去不久,立刻悄然北返。

說是悄然,但各路一直盯着文府的目光還是很快發現了痕跡,一些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承諾的江南豪族趁着這最後的機會,塞過來無數昂貴的禮物,其中甚至還有白玉做成的寶座……。

文月對此哭笑不得,所有禮物不管輕重,全都留在文府,讓文仲頭疼去吧。

但也有一些“禮物”不好留在江南,那就是以四大豪族爲首送上來的一些妙齡少女。

按他們的說法,這些女孩是來給文相公之女做些粗活的——看起來他們已經意識到自家的小姐其實不配帝國的皇孫,於是想要迂迴一下,讓這些女孩在太子妃身邊侍奉。

這樣至少繞過了選秀這個程序,女孩們在皇太孫身邊也會經常露臉,機會很大。

第268章 夜戰2第406章 徐世楊的野心第618章 興靈5第242章 進軍1第168章 動容第252章 大生產1第452章 陸文昭第739章 禁槍第393章 伐高麗5第274章 豬突3第368章 選擇第757章 尚需繼續前行2第579章 江淮防線第505章 新的一年4第8章 得失1第520章 世侯2第77章 齊射第584章 世界那麼大第682章 尾聲第597章 戰爭1第25章 未來2第723章 又是兩場戰爭第442章 賀使1第614章 興靈1第588章 沙塵之中3第491章 五路伐金1第443章 賀使2第125章 鑄炮第522章 五里驛第231章 江南亂局第558章 去北方第28章 老規矩第40章 午夜故事會第706章 南征6第255章 方案第608章 射白馬第80章 別矯情第323章 虧空第581章 得與失第574章 北行記6第136章 招募流民第241章 回家3第502章 新一年1第368章 選擇第335章 克金州第84章 六家聯盟第678章 邕州2第138章 平定五蓮山第377章 兵力第108章 塢堡血戰1第348章 宣傳第449章 焦土第680章 大捷1第448章 差距第735章 要嚴!要打!第52章 炮灰1第332章 金州1第161章 臨!安!第213章 行動開始第150章 抵稅第319章 戰2第306章 風暴第149章 雙嶼港第460章 佈局2第53章 炮灰2第319章 戰2第702章 南征2第617章 興靈4第759章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第750章 徐世楊的意見第175章 說服第212章 清仗田畝第549章 帝國第704章 南征4第230章 初步計劃第123章 新軍第254章 幫助第316章 搶劫第362章 血河2第493章 期盼第590章 隴西之戰2第138章 平定五蓮山第165章 主戰派第60章 湯隆2第618章 興靈5第742章 允許試錯第657章 四個快樂的小丫頭第193章 戰鬥第102章 徐世柳的江南之行第684章 求情1第168章 動容第68章 趙琳的努力第478章 對比第458章 生女真的窘境第342章 思過第289章 勝利1第733章 混亂第415章 高麗2第130章 破莒州1第672章 南方
第268章 夜戰2第406章 徐世楊的野心第618章 興靈5第242章 進軍1第168章 動容第252章 大生產1第452章 陸文昭第739章 禁槍第393章 伐高麗5第274章 豬突3第368章 選擇第757章 尚需繼續前行2第579章 江淮防線第505章 新的一年4第8章 得失1第520章 世侯2第77章 齊射第584章 世界那麼大第682章 尾聲第597章 戰爭1第25章 未來2第723章 又是兩場戰爭第442章 賀使1第614章 興靈1第588章 沙塵之中3第491章 五路伐金1第443章 賀使2第125章 鑄炮第522章 五里驛第231章 江南亂局第558章 去北方第28章 老規矩第40章 午夜故事會第706章 南征6第255章 方案第608章 射白馬第80章 別矯情第323章 虧空第581章 得與失第574章 北行記6第136章 招募流民第241章 回家3第502章 新一年1第368章 選擇第335章 克金州第84章 六家聯盟第678章 邕州2第138章 平定五蓮山第377章 兵力第108章 塢堡血戰1第348章 宣傳第449章 焦土第680章 大捷1第448章 差距第735章 要嚴!要打!第52章 炮灰1第332章 金州1第161章 臨!安!第213章 行動開始第150章 抵稅第319章 戰2第306章 風暴第149章 雙嶼港第460章 佈局2第53章 炮灰2第319章 戰2第702章 南征2第617章 興靈4第759章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第750章 徐世楊的意見第175章 說服第212章 清仗田畝第549章 帝國第704章 南征4第230章 初步計劃第123章 新軍第254章 幫助第316章 搶劫第362章 血河2第493章 期盼第590章 隴西之戰2第138章 平定五蓮山第165章 主戰派第60章 湯隆2第618章 興靈5第742章 允許試錯第657章 四個快樂的小丫頭第193章 戰鬥第102章 徐世柳的江南之行第684章 求情1第168章 動容第68章 趙琳的努力第478章 對比第458章 生女真的窘境第342章 思過第289章 勝利1第733章 混亂第415章 高麗2第130章 破莒州1第672章 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