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美泉宮

齊王羞答答的提出要爲自己修王宮的要求。

徐睦河有些擔心,因爲大修宮殿一直是史書對華夏封建帝王評價的減分項目。

但他確確實實非常想要,就像一個孩子渴望得到最心儀的玩具——也有現實需求,最近幾年徐睦河娶了很多側妃、嬪妃,還有當初截留和親船隊得到的宮人、太監,再加上新誕生的王子和徐世楊安排的護衛,各路人馬全加起來已經接近兩千號人。

另外,今年春節,爲了表示對齊王的恭敬,高麗國王敬獻女子三十。

各地駐軍又專門挑選外族男童合計百人,製造成太監後獻給齊王。

齊王府人口正在迅速增長,當初大都督府的使用面積已經顯得相當擁擠了,王后(徐世柳的母親)和其他一些受寵的妃子都曾向齊王本人抱怨過這件事。

經不住枕頭風,徐睦河自然就得想辦法得到徐世楊這個至少是與他平權的王世子的支持。

徐世楊並不反對興修宮殿的計劃,除了交換支持外,這玩意早晚會歸他所有,這方面他能想得開。

甚至,他還以符合泉城特色爲由,建議把新王宮稱作“美泉宮”,只是沒人能理解他這種COS而已。

美泉宮的設計集合徐世楊喜歡的近現代風格和華夏傳統建築風格,極盡華麗之能事。

僅僅建築石材方面,就有燕京房山的漢白玉、冀省薊縣的五色虎皮石、冀省曲陽的花崗石、從江南進口的太湖石和金磚(地板磚)、齊國自產的城磚等等。

木材方面,除了遼東可以提供大量巨木之外(徐世楊喜歡橡木,然而橡木在華夏傳統觀念裡算是‘雜木’),還要通過李家選購南洋的金絲楠木等名貴木材。

其他還有大量裝飾用的寶石,齊國自產的玻璃和彩色琉璃瓦當,從江南進口的陶瓷瓦當,從扶桑進口的火山灰做粘合劑等等。

在加上人工和設計花費,以及徵地費用,裝修費用等等等等,美泉宮僅僅一期工程預算就高達兩億斤,估計二期工程不低於五億斤,三期有可能達到十億斤!

接下來估計還有四期、五期工程,另外若是齊王真的登頂,那麼未來帝國的都城必然不會是泉城,南邊也好北邊也好,再照這架勢修新宮殿……。

而且目前的這些預算還不包括王室御用器皿,日常消費和給嬪妃宮娥太監護衛等等內務人員的工資賞錢,以及修宮殿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溢價問題。

許多官員一看到這些數字就急眼了,不斷有人上書勸諫,要求停修美泉宮。

甚至還有人進一步上書,要求齊王精簡宮娥太監,以節約王室成本。

徐睦河對此束手無策,但這種時候,徐世楊倒是確實給予很大支持。

爲了打消言官們的疑慮和憤怒,徐世楊提出,美泉宮,自然也包括以後所有屬於王家的建築物,不論是新修還是重修,所有耗費一律由內府按原價出資,絕不去動用戶部的一文錢。

直到徐世楊這樣說起來,大家才突然想起來,王世子徐世楊不僅僅是能把韃子打的跟狗一樣的當世第一名將,還是位特別能賺錢、會賺錢的活陶朱!

說到這裡,我們簡要介紹一下此時齊國的企業。

目前齊國企業可以大概分爲幾個類別:

1、民間企業:

完全由民間人士投資的企業,包括齊國平民和江南來投資的客商,目前這些企業規模都還小,因爲承擔不起專利費用,因此只能生產低技術含量的產品或承接爲大企業進行初級加工、生產配件等輔助工作。

不過隨着江南資本的逐漸介入和齊國市場逐漸加大開放力度,預計用不了多久,民間就會涌出一些能與衙門企業抗衡的原生企業。

2、合作企業:

目前這種企業主要是某些特殊行業,比如傳統中醫藥材等有自己特殊技術的企業,齊國朝廷會以投資的形勢對其進行支持並且從中分紅。

此外,國有的各種紡織工廠現在也允許民間投資,這也是一種合作企業。

3、國有企業:

這方面集中在央行、軍火、金銀礦藏、鹽業、造船等等戰略性企業,這些工廠在齊國只允許國家完全控股(但民間也可以開辦自己的工廠,比如齊國現在就有很多自己造槍的槍匠),所有收益都歸戶部。

4、內府企業:

這就是徐家自己的產業了,徐世楊有意識的控制着幾個玻璃、香水、肥皂、燒酒等奢侈品生產廠家,此外還有一部分紡織廠、煤礦、鋼鐵廠的股權,就算不是王世子,他也能算是一個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型時期的大資本家。

何況徐家還有大量內府莊園、牧場、林場以及一直遠洋船隊。

還有私人銀行。

就是因爲有這些內府企業,徐世楊才覺得,興修美泉宮並不是一個大問題,至少在經濟上不是。

因爲王室完全可以不動用國家財政,完全由自己家支付這個費用。

況且這樣做,還可以拉動內需,把王室儲備的錢糧投入到市場正常流通當中。

實際上,與擔心花錢太多而反對的各級官員不同,徐世楊最擔心的是爲修宮殿徵用土地會不會引發羣體事件。

他建議把美泉宮的地址選在泉城城外,反正王宮相當於一座小城,一張白紙好作畫。

這樣美泉宮一期完工,齊王入住後,原大都督府齊王宮還可以對外出售,以收回部分投資。

作爲此時齊國的行政中心,泉城的地價房價都不便宜,美泉宮修在城外可以節約不少資金,而城內的舊齊王宮賣出去卻能得到更多溢價,何樂而不爲呢?

至此,言官們徹底無話可說了,在他們看來,齊王花自己家的錢修自己家的房子,又不用國家出錢,那旁人自然沒權利多說什麼。

對此,徐世楊只能暗中慶幸他們還沒學會明朝言官那種以懟帝王爲樂,有理沒理都要懟的工作態度,否則,就算帝王花自己的錢,也沒法通過修美泉宮這樣的預案——國家的都是皇帝的,換個表達方式,那就成了皇帝的都是國家的。

第180章 青州軍第35章 趙琳第485章 會見第418章 金軍的準備第615章 興靈2第461章 佈局3第632章 南下1第449章 焦土第745章 機槍第444章 烽燧第222章 續戰第338章 韃子的鹽第579章 江淮防線第440章 朝廷第705章 南征5第634章 暴秦4第753章 霸權1第355章 登陸第594章 機會第500章 春天7第147章 淨海王第332章 金州1第328章 旅順2第341章 要變天了第234章 分裂第112章 塢堡血戰3第475章 和平第378章 敵人第546章 軍改3第695章 對交趾政策第97章 兄弟並肩第496章 新春3第298章 改編2第667章 暴秦7第142章 談話第178章 收容所第711章 升龍府2第321章 交換第345章 江南市場第295章 忠臣2第740章 人力第270章 反擊1第486章 選擇第243章 進軍2第399章 海盜的想法第502章 新一年1第279章 和平第717章 大帝國2第668章 金陵之戰,其實沒打起來1第24章 未來1第306章 風暴第514章 試射第652章 開戰之前第505章 新的一年4第401章 江華和約第391章 伐高麗3第270章 反擊1第355章 登陸第149章 雙嶼港第13章 徐家15屯圓桌會議2第315章 馬賊第99章 宣言第754章 霸權2第354章 繞過第741章 南洋大陸第145章 暢快的海戰第393章 伐高麗5第666章 暴秦6第306章 風暴第695章 對交趾政策第732章 名門正派1第535章 大同城下第353章 疑慮第39章 備戰2第231章 天下1第57章 勝利果實1第618章 興靈5第198章 回程第20章 站隊第383章 災害預警第119章 戰利品分配問題第156章 時局圖2第154章 生意第328章 旅順2第198章 回程第319章 戰2第697章 吉爾吉斯山2第747章 株連第166章 死諫第724章 麻六甲1第60章 湯隆2第716章 大帝國1第364章 激戰2第329章 旅順3第422章 無膽第472章 漢不可辱第177章 紀律第29章 包圍第351章 糧稅第144章 福船
第180章 青州軍第35章 趙琳第485章 會見第418章 金軍的準備第615章 興靈2第461章 佈局3第632章 南下1第449章 焦土第745章 機槍第444章 烽燧第222章 續戰第338章 韃子的鹽第579章 江淮防線第440章 朝廷第705章 南征5第634章 暴秦4第753章 霸權1第355章 登陸第594章 機會第500章 春天7第147章 淨海王第332章 金州1第328章 旅順2第341章 要變天了第234章 分裂第112章 塢堡血戰3第475章 和平第378章 敵人第546章 軍改3第695章 對交趾政策第97章 兄弟並肩第496章 新春3第298章 改編2第667章 暴秦7第142章 談話第178章 收容所第711章 升龍府2第321章 交換第345章 江南市場第295章 忠臣2第740章 人力第270章 反擊1第486章 選擇第243章 進軍2第399章 海盜的想法第502章 新一年1第279章 和平第717章 大帝國2第668章 金陵之戰,其實沒打起來1第24章 未來1第306章 風暴第514章 試射第652章 開戰之前第505章 新的一年4第401章 江華和約第391章 伐高麗3第270章 反擊1第355章 登陸第149章 雙嶼港第13章 徐家15屯圓桌會議2第315章 馬賊第99章 宣言第754章 霸權2第354章 繞過第741章 南洋大陸第145章 暢快的海戰第393章 伐高麗5第666章 暴秦6第306章 風暴第695章 對交趾政策第732章 名門正派1第535章 大同城下第353章 疑慮第39章 備戰2第231章 天下1第57章 勝利果實1第618章 興靈5第198章 回程第20章 站隊第383章 災害預警第119章 戰利品分配問題第156章 時局圖2第154章 生意第328章 旅順2第198章 回程第319章 戰2第697章 吉爾吉斯山2第747章 株連第166章 死諫第724章 麻六甲1第60章 湯隆2第716章 大帝國1第364章 激戰2第329章 旅順3第422章 無膽第472章 漢不可辱第177章 紀律第29章 包圍第351章 糧稅第144章 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