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暹羅

另一方面,帝國直接參與的,對占城方向的擴張,進展也是十分順利。

或者說,順利的有些過頭了。

帝國海路軍只用了兩個月即佔領占城全境,號稱兵力百萬的占城軍(實際不足6萬,含輔兵)給帝國製造成了不到三百人的直接傷亡。

而這還不算什麼,戰爭開始之初,占城就明白自己無法對抗華軍的入侵,因此向臨近的其他國家求援。

他們的理由很簡單也很現實:華夏不是滅了占城就能滿足的,只不過第一個是占城,接下來肯定還會輪到真臘、暹羅,以及更靠西的東籲。

現在,只有大家放棄僥倖心理,團結起來共同對抗華夏,纔有生存下去的機會,若是還各管各的分頭抵抗,那麼只會被華夏一個個吞併滅亡。

這說法沒錯,然而沒有什麼卵用,占城與真臘,真臘與暹羅,暹羅與東籲之間都是不死不休的敵對關係,指望他們團結起來,真是純粹想多了。

何況,暹羅國王有個女婿是漢人,他自認爲暹羅與其他國家並不相同,自己應該有資格獲得類似高麗的地位。

另外,東籲王朝的皇帝(自稱)認爲自己有實力獨自抵抗華軍的入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這想法也不是完全狂妄自大,因爲東籲王朝是地區強國,以前經常壓得大理、暹羅喘不過氣來,另外東籲王朝北方與華夏交界處地形複雜,原始森林密集,認爲漢人大軍無法深入東籲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這一系列原因,造成占城聯絡鄰邦共同對抗華夏政策的徹底破產和失敗,這也就註定了占城,以及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滅亡。

當然,也不是全都滅亡,至少識趣的暹羅,若是能更加恭順一些,未必不能像高麗那樣以一個蕃國的身份繼續生存下去。

大約7月中旬的時候,暹羅王派使者抵達金陵,請求華夏冊封。

暹羅王拒絕占城王求援的時候,做的很決絕,但從使團構成上來看,他們還是有些不安的——所有使節團男成員都是漢裔或有漢人血統的人,純暹羅血統的男子一個都沒來。

但是女人來了不少。

暹羅王知道當初高麗王曾經把自家適齡女兒全挑出來,給華夏皇室世字輩一人一個當妾,雖說當時看來自家公主巴巴的送上門去給人當妾看起來是委屈了,可現在再來回頭看,這就又有些不同了——那是當妾嗎?那是給帝國的太子和親王們當側妃!

還有比這更能保住自家的辦法嗎?

更妙的是,外國側妃生的皇子沒有外戚支持,對正宮娘娘無法形成威脅,也不會捲進爭位的漩渦裡(沒資格),給自家帶來麻煩。

而帝國肯定也會承情,就算割些地給華夏,他們至少肯定不會真的滅亡兒媳婦的國家。

這麼大的好處,由不得暹羅王不動心,因此他把自己所有女兒和國內王室、頂級大臣、貴族家適齡女兒全都打包送了過來。

當然,暹羅王也不指望送幾個公主過來就能解決自己的安全問題,這個世上所有和親,送女的一方都要附帶大量財富。

暹羅這次自然也不會例外,按照替暹羅王做說客的漢裔使節的說法,若是華夏皇帝同意和親,暹羅貴女嫁郡王做側妃,每人陪嫁黃金一千兩;嫁親王做側妃,每人陪嫁黃金五千兩;若是有機會嫁的更高,那麼陪嫁一萬兩!

對於暹羅來說,這可不是個小數目,但對華夏來說,這點金子也就只有象徵性的意義。

帝國不是以往那些塞北的窮韃子,不需要依靠和親帶來的錢彌補財政缺口,實際上皇室也不怎麼喜歡暹羅進貢的公主——因爲不漂亮。

不過,對於主動送上門來的厚禮,帝國也沒有拒之門外的意思。

因此,內閣在與暹羅代表團談判的時候,提出可以收下那些暹羅貴女,分給代字輩親王和郡王爲側妃。

那些陪嫁的黃金也可以收下,但暹羅王只靠這些就想獲得高麗一樣的郡王待遇,那是不可能的。

因爲高麗投降的早,那個時候皇帝甚至還沒稱王,此一時彼一時了。

況且,高麗不僅僅是交出公主和親,他們還割讓了兩道領土,並且在軍事、外交、教育等多方面接受華夏帝國的“指導”,還把海關交給帝國控制。

這種單方面對華夏徹底開放的態度和政策,纔是高麗被另眼相看,能以外蕃第一的郡王身份存續下去的主要原因。

因此,若是暹羅想要在華夏文明圈中獲得類似高麗的地位,那麼暹羅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讓步:

第一,領土方面,暹羅沿海的幾個港口應當交給華夏,與之相對應的則是海關應由華夏人擔任主官並直接負責。

第二,暹羅在軍事、教育和外交三個方面接受華夏帝國的全面“指導”。

第三,暹羅全境允許華夏人自由旅行、居住、開廠、開礦、經商,華夏帝國艦船有在暹羅海域和內河自由航行的權利,華夏人在暹羅犯罪,應當交給華夏帝國審判,暹羅無權審問和刑訊華夏平民級以上國民。

第四,在暹羅王都設立華夏帝國的大使館,大使館視爲華夏領土,允許華夏駐軍不超過一千人。

第五,暹羅王位更替需要事先得到華夏帝國皇室的正式承認,否則爲非法,帝國有權利制裁甚至打擊非法登基的暹羅王。

第六,暹羅可供出口的稻米,由帝國國有糧油公司統購統銷,這些稻米應當每年不低於三千萬石(華夏帝國一百斤一石的新石)。

只有索取,沒有回饋的盟約是不可能長久的,因此帝國也答應給暹羅很多優惠條件。

首先就是帝國同意,將來割讓部分東籲王朝的領土補償暹羅失去沿海港口的損失。

另外就是,帝國保證暹羅的存續,不承認現暹羅王室之外的任何人替代暹羅郡王王位。

最後,帝國同意以較低的價格,向暹羅王室和貴族出口各種奢侈品,滿足暹羅王室和貴人們的享受。

實際上,這也是華夏對外蕃的主要要求和回饋——控制軍事、外交、教育和海關,把外蕃變成輸出原材料輸入工業品的經濟殖民地,同時用奢侈品收買上層,割裂上層與下層之間的聯繫。

第235章 馬第377章 兵力第722章 皇家財源第368章 選擇第247章 援助與否2第430章 兩難第147章 淨海王第584章 世界那麼大第559章 三沙1第523章 一個老實農民引起的小插曲第27章 集市第560章 三沙2第739章 禁槍第57章 勝利第461章 佈局3第401章 江華和約第195章 文相公的決定第184章 英雄之意不在美第428章 佔領蓋州2第380章 銀術可的想法第543章 野店2第451章 周軍的實力第647章 南征準備第173章 緊迫第113章 塢堡血戰4第89章 剿匪第43章 塢堡民兵第405章 信第244章 局勢第686章 封禪第175章 說服第759章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第564章 遼北攻略2第232章 天下2第97章 兄弟並肩第61章 公審第69章 女權2第741章 南洋大陸第184章 英雄之意不在美第421章 移民車隊2第170章 有子如此第3章 女孩第549章 帝國第643章 父親2第646章 賈時飛的野心第661章 暴秦1第274章 豬突3第429章 佔領蓋州3第265章 汗位第421章 移民車隊2第42章 分享第559章 三沙1第201章 朝陽第227章 留人第704章 南征4第727章 父子第693章 南下北上第357章 劫掠2第224章 船隊到來第647章 南征準備第748章 請內附第317章 戰1第6章 勝利第541章 落幕第522章 五里驛第651章 我也要當大王第637章 如何選擇第610章 平夏戰爭2第252章 大生產1第580章 新的戰爭第660章 大案第63章 軍銜和功勳制度第605章 突變2第470章 巡邏隊第683章 直白第349章 屯墾村第725章 麻六甲2第83章 結盟提議第285章 韃奸第618章 興靈5第186章 主戰派的野心第306章 風暴第504章 新的一年3第43章 塢堡民兵第392章 伐高麗4第578章 窺探南洋第375章 威脅第676章 1795年第695章 對交趾政策第420章 移民1第709章 南征9第19章 塢堡主們第273章 豬突2第436章 收支1第331章 政策第661章 暴秦1第47章 互相忌憚第639章 際遇第301章 海盜行動2第569章 遼北攻略4
第235章 馬第377章 兵力第722章 皇家財源第368章 選擇第247章 援助與否2第430章 兩難第147章 淨海王第584章 世界那麼大第559章 三沙1第523章 一個老實農民引起的小插曲第27章 集市第560章 三沙2第739章 禁槍第57章 勝利第461章 佈局3第401章 江華和約第195章 文相公的決定第184章 英雄之意不在美第428章 佔領蓋州2第380章 銀術可的想法第543章 野店2第451章 周軍的實力第647章 南征準備第173章 緊迫第113章 塢堡血戰4第89章 剿匪第43章 塢堡民兵第405章 信第244章 局勢第686章 封禪第175章 說服第759章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第564章 遼北攻略2第232章 天下2第97章 兄弟並肩第61章 公審第69章 女權2第741章 南洋大陸第184章 英雄之意不在美第421章 移民車隊2第170章 有子如此第3章 女孩第549章 帝國第643章 父親2第646章 賈時飛的野心第661章 暴秦1第274章 豬突3第429章 佔領蓋州3第265章 汗位第421章 移民車隊2第42章 分享第559章 三沙1第201章 朝陽第227章 留人第704章 南征4第727章 父子第693章 南下北上第357章 劫掠2第224章 船隊到來第647章 南征準備第748章 請內附第317章 戰1第6章 勝利第541章 落幕第522章 五里驛第651章 我也要當大王第637章 如何選擇第610章 平夏戰爭2第252章 大生產1第580章 新的戰爭第660章 大案第63章 軍銜和功勳制度第605章 突變2第470章 巡邏隊第683章 直白第349章 屯墾村第725章 麻六甲2第83章 結盟提議第285章 韃奸第618章 興靈5第186章 主戰派的野心第306章 風暴第504章 新的一年3第43章 塢堡民兵第392章 伐高麗4第578章 窺探南洋第375章 威脅第676章 1795年第695章 對交趾政策第420章 移民1第709章 南征9第19章 塢堡主們第273章 豬突2第436章 收支1第331章 政策第661章 暴秦1第47章 互相忌憚第639章 際遇第301章 海盜行動2第569章 遼北攻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