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隴西之戰1

共和1792年5月,華夏帝國發起對党項僞夏的戰爭。

華軍並沒有一頭扎進靈夏尋求跟党項軍決戰,具備絕對戰略優勢的華夏非常從容的首先發起針對橫山一線的進攻。

橫山、青唐一帶有許多吐蕃部落,這些部落人口衆多,生產力也不錯,此時是党項僞夏最重要的盟友之一,可以給党項人提供大量兵員和糧草補給。

此外橫山有利於防禦的地形,還可以爲僞夏南方提供掩護。

可以說,橫山、青唐一帶,是党項僞夏除了靈夏之外最重要的控制區——雖然這個控制區更像是半盟友關係。

負責橫山開拓的指揮官,毫無疑問選擇了左鶴林。

作爲陝省世候出身的軍官,他對橫山、青唐一線所有勢力都很熟悉——在西域,左鶴林曾經跟青唐蕃的援軍一起抵禦帕爾斯的軍隊。

這份人情對開拓青唐會有很大好處。

此時,左鶴林手下有一支陝省野戰軍抽調的特別戰鬥羣,兵力五千人,另外徐世楊把遼北來的兩千索倫兵都給了他。

七千兵力,對付橫山、青唐蕃已經足夠了。

根據左鶴林的瞭解,橫山、青唐一帶所有吐蕃部落合計大概有二十多萬,不到三十萬人口。

極限動員的話,能動員出十萬大軍,但其中只有兩三萬是有馬有甲,戰鬥力不錯的部隊,其他男丁類似於輔兵,雖然馬不少,但幾乎無甲,在冷兵器軍隊中也算不上強有力的部隊。

……

五月底,左鶴林帶隊進駐隴西。

他並沒有急着發動進攻,而是先給與自己相熟的吐蕃部落分別寫了信,邀請他們在隴西商談。

這大概也算是先禮後兵了,但真正來到隴西的一共只有七個小部落,代表不足一萬人口。

而且,這七個小部落也是吐蕃中的二等公民,因爲他們多少都有點漢人血統——前朝強盛時期曾經經略西域,一路抵達蔥嶺。

但隨着王朝衰落,遠離統治核心的西域成了累贅,自然也是第一批被放棄的土地。

只是當時有很多漢民和少數駐軍被隔離在遙遠的西域,跟當地人混居後,他們留下的後代跟吐蕃、回鶻、羌等民族已經沒有太多區別,只在老人間口耳相傳的故事中才能想起祖先遙遠的輝煌。

不過這已經足夠了——對他們自己和對真正的吐蕃人來說都已經足夠了。

吐蕃人會瞧不起他們,而這種瞧不起會讓他們更加傾向於內地的漢人政權。

所以,左鶴林一招手,他們就來了,帶來了兩千士兵——雖然這些士兵的裝備水平很差。

左鶴林對只有這點人來支持自己,感到很是失望,他原本以爲自己的面子結合帝國的國勢,應該能招來更多盟友的。

六月初,左鶴林還在等待其他吐蕃部族做出最後決定,卻沒想到,他還沒發動進攻,吐蕃人倒是先來招惹他了。

河州蕃部最強大的首領,贊普蒙正率領七千騎兵從西方逼近隴西,與他呼應的,是僞夏駐紮蘭州的將領(也是領主)禹藏花麻,後者手中有兩萬兵。

來襲的兩個蕃人統帥,蒙正是吐蕃第一位共主松贊干布的直系子孫,雖然目前只是河州吐蕃的首領,但在所有蕃人心中的地位都十分尊崇。

而禹藏花麻是蘭州一帶的吐蕃領主,他在十年前背叛吐蕃,帶着蘭州周邊的土地和部族投靠了夏國。

夏國皇帝對此十分讚賞,把一位宗女公主嫁給禹藏花麻,這讓他一躍成爲夏國的駙馬將領,實力居然超過以前的主子蒙正。

蒙正與禹藏花麻的關係不怎麼好,因爲以前蒙正算是夏國的盟友,而禹藏花麻只是他的部下。

現在禹藏花麻成了夏國的駙馬,於是這個前手下成了跟自己平起平坐,甚至略略高一頭的存在,這讓蒙正的心態一直有些擺不平。

如果不是這次漢人的壓力實在太大,蒙正是不可能和禹藏花麻合作進攻隴西的。

這次聯合進攻,是當地著名喇嘛,活佛吳皆叱臘從中撮合的。

吐蕃人和党項人都信喇嘛教,吳皆叱臘不論在河州還是蘭州,地位都十分尊崇,他以活佛上師的身份請兩人聯合出兵共同攻打漢人,蒙正和禹藏花麻還是給面子的。

只是兩人仍然沒有選擇合兵,而是分頭出擊,各自打各自的。

這給了左鶴林一個各個擊破的機會,而左鶴林這種傳統的將領特別喜歡抓這種能一擊定勝負的機會。

六月十八,熙州,洮水河附近渡口,贊普蒙正騎着馬,遙遙望向東方。

渡過洮水河,在走一百五十里,他就能抵達隴西城下了。

那裡有七千漢人軍隊,兵力跟他差不多,所以在這位吐蕃贊普心中,只要那個叛徒禹藏花麻能牽制一部分漢人,那麼他就有獲勝的機會。

啊,對了,隴西那邊還有兩千叛徒,不過那些雜種沒什麼戰鬥力,流着松贊干布血脈的贊普絲毫不把他們放在眼裡。

唯一可慮的是,蘭州距離隴西比河州近的多,而禹藏花麻有兩萬戰士,他很有可能在自己抵達之前搶先佔領隴西。

那樣的話,所有戰利品都會落入禹藏花麻手中。

蒙正在河州的時候,曾經聽說過東方的漢人發明了全新的武器,端在手裡的武器能把人的頭顱打成碎片,而且最好的青唐瘤子甲都不能抵擋分毫,威力十分巨大。

蒙正非常希望能夠得到一些那種武器,那會讓他的戰士變得更強,而他的地位也就會更加穩固。

若是能抓到一些漢人工匠就更好了——不僅僅是製造武器的工匠,其他工匠贊普大人也是來者不拒。

漢人能工巧匠一直是各部的寶貝,對贊普來說也是如此。

若是不能在禹藏花麻之前進入隴西,那麼那叛徒一定會把隴西所有人口全都掠走,連根毛都不會給他剩下,吳皆叱臘的面子也不會好使。

至於漢人的抵抗,蒙正並未放在眼裡,他甚至不覺得剛剛滅亡了大金的華夏很強——因爲這個吐蕃人從未見過女真人,也從未見過華軍的威勢。

他倒是見過當地的漢人,這些退化成部落散居的前朝遺民,經過幾百年的風吹雨打,確實已經不復前朝橫行西域的威勢了。

第230章 初步計劃第519章 最後通牒第740章 人力第534章 王師第268章 夜戰2第17章 莒州徐家第619章 興靈6第633章 南下2第388章 選擇第546章 軍改3第87章 局勢第434章 齊王第164章 文仲第47章 互相忌憚第618章 興靈5第509章 各方3第84章 六家聯盟第374章 憂心第353章 疑慮第356章 劫掠1第238章 工廠2第684章 求情1第403章 再擴軍第51章 殺第726章 天子第398章 降服4第45章 互啄第459章 佈局1第700章 戰利品第481章 推進戰略第655章 南北2第71章 徐世柳第181章 笨拙的戰爭第324章 佈局第755章 最後一年第261章 戰黃河4第253章 大生產2第26章 幹翻這世道第468章 28級第234章 分裂第13章 徐家15屯圓桌會議2第113章 塢堡血戰4第334章 細紅線第94章 李逵鬥解珍第461章 佈局3第75章 張家第463章 遼陽之戰2第7章 歡呼第322章 坦誠第151章 投資第571章 百戶第492章 五路伐金2第457章 生女真第689章 碎葉-河中1第597章 戰爭1第100章 備戰2第258章 戰黃河1第573章 北行記5第177章 紀律第325章 炮第344章 遼南佈局第162章 城門前第715章 最後機會第103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555章 開打第634章 交通安全第46章 莫名其妙第370章 棄守第174章 人市第397章 降服3第649章 政策第745章 機槍第36章 女權第502章 新一年1第114章 徐世鬆的選擇第21章 我要打土匪第84章 六家聯盟第358章 準備戰鬥第344章 遼南佈局第74章 爭執第301章 海盜行動2第10章 20個第76章 開打第474章 第一次掃北2第473章 第一次掃北1第134章 執干鏚舞第713章 勝利果實2第114章 徐世鬆的選擇第443章 賀使2第180章 青州軍第43章 塢堡民兵第124章 宣言第666章 暴秦6第701章 南征1第564章 遼北攻略2第429章 佔領蓋州3第652章 開戰之前第79章 暢快第64章 冬季1第20章 站隊
第230章 初步計劃第519章 最後通牒第740章 人力第534章 王師第268章 夜戰2第17章 莒州徐家第619章 興靈6第633章 南下2第388章 選擇第546章 軍改3第87章 局勢第434章 齊王第164章 文仲第47章 互相忌憚第618章 興靈5第509章 各方3第84章 六家聯盟第374章 憂心第353章 疑慮第356章 劫掠1第238章 工廠2第684章 求情1第403章 再擴軍第51章 殺第726章 天子第398章 降服4第45章 互啄第459章 佈局1第700章 戰利品第481章 推進戰略第655章 南北2第71章 徐世柳第181章 笨拙的戰爭第324章 佈局第755章 最後一年第261章 戰黃河4第253章 大生產2第26章 幹翻這世道第468章 28級第234章 分裂第13章 徐家15屯圓桌會議2第113章 塢堡血戰4第334章 細紅線第94章 李逵鬥解珍第461章 佈局3第75章 張家第463章 遼陽之戰2第7章 歡呼第322章 坦誠第151章 投資第571章 百戶第492章 五路伐金2第457章 生女真第689章 碎葉-河中1第597章 戰爭1第100章 備戰2第258章 戰黃河1第573章 北行記5第177章 紀律第325章 炮第344章 遼南佈局第162章 城門前第715章 最後機會第103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555章 開打第634章 交通安全第46章 莫名其妙第370章 棄守第174章 人市第397章 降服3第649章 政策第745章 機槍第36章 女權第502章 新一年1第114章 徐世鬆的選擇第21章 我要打土匪第84章 六家聯盟第358章 準備戰鬥第344章 遼南佈局第74章 爭執第301章 海盜行動2第10章 20個第76章 開打第474章 第一次掃北2第473章 第一次掃北1第134章 執干鏚舞第713章 勝利果實2第114章 徐世鬆的選擇第443章 賀使2第180章 青州軍第43章 塢堡民兵第124章 宣言第666章 暴秦6第701章 南征1第564章 遼北攻略2第429章 佔領蓋州3第652章 開戰之前第79章 暢快第64章 冬季1第20章 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