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清眸淡漠 細把歲月雕琢

世間到底怎樣的施政方式纔是最好的呢?自從決定要躋身朝堂開始,元召曾經仔細的考慮過這個問題。

千秋百代,四海八荒,天下沒有萬靈的藥。胡亂地套用哪一個時代的經驗,都絕不是一件明智的事。

歷史的大走向趨勢雖然還未曾改變,但很多細節處,卻都已經因爲他的到來而變得面目全非。無數人的命運,也如同這綿綿不絕雨幕中澆灌過的萬物一樣,已經在料峭春寒中,接受了天地無聲的饋贈。

既然參與其中,那就把事情儘量地做好,這是元召一貫的信條。心中有無數想把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願望,現在既然還沒有辦法實現,也不必對別人訴說。不過,利用好每一個機會,向某些目標靠近,這是他一直在做的事。

一場災難,也許可以毀滅很多人的家園和生命。但同時,也能激勵起更加振奮人心的勇氣和力量。

長安的雨夜中,有很多人曾經有幸在朱雀街頭的那座臨時帳篷裡,聽到過元召說出的一番話。這也是他第一次公開自己對個人、家、國之間關係的看法。這些話,在許多人的心頭留下過非常深刻的印象。當很多年以後,家國概念成爲一種普世看法的時候,再翻閱史料讀到被太史令鄭重記載下來的這幾句話,仍舊是那麼讓人感到振聾發聵憾動心頭。

而元召正式的提出奏請皇帝陛下親自下旨意,以朝廷的名義,撥出專款,請長安及各郡縣詳細的統計好家園毀壞者的受災情況,由國家予以補償的奏議,是在第二天的緊急朝會上。

突然發生了這麼大的災難,災情也大略已經弄明白,召集大臣們商議一下後續的事是必須的。不過,能來上朝的人不是很齊。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丞相公孫弘和幾位上了年紀的老臣受了驚嚇,需要在家好好的休養。還有幾個受傷的,也沒法前來。皇帝劉徹這次寬宏大量,不僅不責怪,反而一一派人前去寬慰了一番,充分表現出了一位帝王的胸襟。

令大臣們有些意外的是,今天在皇帝身邊不遠處侍立的除了近臣常侍、諸郎中之外,多了一個身穿青布長袍的修道之人。大多數人雖然都不認識,但想起近來的傳聞,卻都已經大多明白,這個看上去仙風道骨的修道者,應該就是那位很受皇帝看中的最新仙師夏侯元嬰了。

雖然宮中供奉的仙師公然走上朝堂,非常不合規矩。但今天既然不是正式的朝會,再加上商談的事情都比較緊急,這會兒也沒有人顧得上去質疑皇帝。

御史大夫張湯的臉上擦破了一塊皮,也不知道是被什麼東西弄的。丞相大人既然沒來,列在班首的自然應該是他。身爲實際上的當朝次輔,很多大事應該由他替皇帝去施行。

不過,他今天沒有得到這樣的機會。或者是說,即便他想站出來做些什麼,有人也沒有給他這個機會。因爲,元召第一個出來奏事了。

張湯捏着鼻子閉目養神,強迫自己不去看元召的那副討厭嘴臉。只不過,耳朵沒辦法堵上啊,元召那傢伙所說的話還是清清楚楚的灌了進來。

時間緊迫,諸事繁雜。沒有精力在這裡浪費口舌啊,需要儘快的讓皇帝同意自己的意見。所以,元召直接就站了出來,沒有給任何人說廢話的機會。

皇帝本來還想問問他的傷怎麼樣了,卻見元召一改往日的神態,以十分正式的君臣對奏之禮,開始當殿陳述他的建議。

殿外的雨依然沒有停,未央宮中的羽林軍甲士戒備森嚴,在這個非常時期,平添許多肅殺氣息。含元殿上的氣氛有些凝重,皇帝坐正了身子,開始認真地傾聽。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元召首先提出來最緊迫的任務就是,馬上在發生震情的整個關中地區,開展震後防疫。這需要各郡縣召集起醫官和略通醫術的江湖郎中,集中力量,當做一件大事來辦。

從前的時候,還並沒有人能夠系統的講述災情和疫情之間的關係。在人們的意識中,這都屬於上天的懲罰。不過今天,聽到元召詳細的講清楚由此引發的疾病和可以預防的措施之後,許多臣子雖然目瞪口呆一時半會兒不太明白,但奉命來此的太醫院院正大人,卻早已經臉上露出激動的神情。

相對來說,治病救人的醫者比起尋常人,好像更能發現天地間的奧秘。自神農嘗百草,傳下諸多醫術救人,雖然認識依然缺乏,但在許多醫者的心中,早已經隱約發現,這其中自有規律可循。疾病的發生,並非是如世人普遍認知的那樣是上天的懲罰,而是有許多未知的依據,等待着有大智慧和高深醫術的人來破解。

太醫院老醫正顧不得這是在朝堂,早已經拜伏在地,伏案疾書,把元召所說的話一字不漏地記錄下來。只有他們這樣的人,纔會真正明白,從元召口中說出的這些看似匪夷所思的道理,到底是有多麼的珍貴!

不過,元召說完這第一條後,他繼續想要往下的節奏,卻被打斷了。因爲,侍立在皇帝旁邊的夏侯元嬰探過身子,低聲的對御座之上的人說了幾句什麼。然後,皇帝劉徹的臉色略微變了變,終於招了招手,讓元召暫且停下來。

“元卿,夏侯仙師想有幾句話說,你……與他解答一番吧!”

元召擡起頭來,見皇帝的目光很深邃,似乎藏着很多東西在裡面。他淡淡的笑了笑,無所謂的轉頭看向那位夏侯元嬰。

“陛下既然這麼說了,我當然沒有什麼意見。不過,這位瞎什麼……猴?請你撿重要的說,外面黎民在風餐露宿,很多事還等着去做呢!”

皇帝的眉頭一皺,暗中嘀咕元召這小子不知道又要搞什麼,夏侯元嬰這幾天講經論道還是很得聖心的,可別又被元召捉弄得下不來臺。他和很多熟悉元召性子的人,已經從這漫不經心的話中,聽出了濃濃的不耐煩。

夏侯元嬰一副風輕雲淡的樣子,好像並沒有覺察出面前這位著名侯爺話語中含刺。他笑眯眯的盯着元召已經觀察半天了,原來這些年聲名鵲起的長樂侯,也不過是個普通的年輕人而已。

“元侯,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實乃三生有幸啊!呵呵!”

“此乃朝堂議政,不是談論那些虛無縹緲之事的地方。有話就說,不必虛套。”

元召一副公事公辦的冷淡樣子,對夏侯元嬰的客套話一點兒都不感冒。這位修道之人見他如此,臉上終於也有點掛不住了。想他夏侯元嬰在龍虎山一帶也是萬人追捧的活神仙,豈容如此懈怠!遂正了正臉色,收起笑容。

“那好吧,我就直說了。據我觀察,元侯雖然通曉時務,卻並不懂得天機!聽你話中的意思,想要去做的那些事,已經算得上是逆天而行,如此,非但不是百姓之福,恐怕會招致更嚴重的災禍!”

夏侯元嬰的話帶了鋒芒,他自以爲修道煉氣,通曉天地之變,連當今天子都慕名以禮相請,區區的凡夫俗子,就算名頭再大,那又算的了什麼呢!

聽到這老道出言不遜,含元殿上許多人的心中都極爲不滿。元召從昨天趕回長安,一直在街頭調度安排,忙碌到現在又匆匆的來這兒奏事,可以說片刻都沒來得及休息。司馬相如、終軍、東方朔以及破格來殿上聽政的長安令李蘊諸人幾乎已經是有些憤怒了。不過沒等到他們出來聲援,卻聽到元召笑了起來。

“呵呵!你這老頭兒,自以爲活了這麼大年紀,就參透了天地大道?真是笑話!我現在沒有時間和你胡扯,到有空閒的時候,再好好的領教你那一套吧!”

元召一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神態,根本就不想和他爭論。不料,他輕蔑的態度令夏侯元嬰勃然變色。他不再理會元召,轉過身來面對御座躬身。

“陛下,實不相瞞,前一段時間,我在龍虎山夜觀天象,見有陰晦之氣遮蔽雲鬥,隱約可以推測出,近期會有災難發生,所以纔沒有推辭陛下的召見,星夜來到長安,就是想要看看能不能憑自己的能力祈攘天地,替關中百姓躲過這次災難。誰知道……唉!天意難測,終究還是不能倖免!不過,我敢斷定,這次發生在關中地區的地震,應該和前一段時間朝堂上有人擅自更改祖制,口出狂言不敬天地法則有關。陛下,今日之難,遍地哀鴻,難道還不足以證明這一切嗎?”

此言一出,滿殿皆驚,所有在場的文武百官都面面相覷,這、這是又要搞事情啊!

元召冷冷地看着夏侯元嬰的背影,來者不善啊!這老傢伙雖然鬚髮皆白,不過看其精氣神兒,一定有着高深的修爲。他一時間胸中鬥氣大勝,很想跳過去打的這廝滿地找牙,讓你再裝出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這句話,難道不是你們修道之人的老祖宗說的嗎?那老子李聃蔑視天地,不畏鬼神,纔是真正的通曉了無上大道!你們這些藉此裝神弄鬼的徒子徒孫,不過是欺世盜名罷了!哼!”

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石無醫非是病第一百七十五章 血染黃沙 浮雲生死第五百二十五章 金戈鐵馬談笑生第六百三十二章 喋血宮廷第二百二十一章 智計無雙誰能料第二百七十八章 青史銘刻最深處第三百九十八章 匿行跡 藏迷蹤第三百零五章 人北顧 烽煙暮第一百一十八章 青衫磊落 人在天涯第一百五十五章 願請長纓 手縛蒼龍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變始生第七百零二章 以劍之名第七百零一章 當清君側第三百三十三章 畢其功 於一役第一百四十六章 心如野草 暗夜滋生第八百章 炎黃餘脈第七百八十六章 無形殺機第二百九十一章 風雲千重弦勾月第三百八十章 傾城立 有佳人第三百九十六章 紅蓮火 烈焰升第二百三十九章 掌上笑談握乾坤第二百四十九章 流光千里踏霜行第五百三十章 青草深處埋忠骨第三百六十五章 卷千騎 披星火第六百八十四章 狹路相逢第五十六章 禍福身所繫 長街風波起第四百零二章 若許恩仇 也只淡若雲煙第七百三十二章 惡貫滿盈第三百四十九章 平戎策 待君裁第六百六十三章 喋血宮門第三百三十章 玄機藏 有妙策第五百五十一章 蠻族可驅之以方第三百七十二章 玉笛挽 人傾城第六百五十三章 帝王心思第六百二十一章 密語驚風第六百四十二章 血雨腥風第二百一十七章 水龍吟罷掉頭東第五百三十一章 浮雲生死殺陣中第六百三十章 玄衣雙刀第九十一章 六出飛花落 駿馬嘯西風第一百五十四章 眉間鬥破 少年鋒芒第六百七十二章 疏不間親第一百五十九章 揚帆破浪 逆水風流第五百五十四章 風過無痕密謀劃第一百二十四章 侵略如火 勢捲雲疾第七百二十六章 如畫江山第六百六十章 君心難測第八百零四章 一劍光寒魄千軍第一百六十九章 青史銘刻 烈烈風華第一百零一章 野望盡頭 誰家宮闕第八百三十四章 蒼茫大地誅強梁第三百零三章 王之怒 氣如虎第六百零五章 奪命追魂第八百六十四章 流沙大戰敢爭先第六百九十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八十二章 火光歃血身染紅第二百三十七章 男兒快意需殺人第八百一十九章 英雄餘烈不斷絕第一百八十七章 榮辱興衰 系一念間第二百九十一章 風雲千重弦勾月第四百九十二章 長刀映日 昭烈漢家英雄第二百六十八章 殺機初綻透甲光第七十一章舊夢沉香盡 山河幾回新第三百四十九章 平戎策 待君裁第四百零八章 白頭似雪 灞橋俯首牽馬第五百九十七章 北軍營中弩箭寒第五百七十八章 蘆葦灘前飛鳥驚第一百二十六章 空城妙計 兵法傳奇第八百六十章 刀頭血是英雄血第二百四十七章 瀚海黃沙起嬌龍第五百二十六章 千秋大業半壺酒第六百三十八章 世間蠱毒第七百九十二章 當殿對決第五百二十八章 刀光影里人不歸第五百六十章 寸心可念不可說第七百二十一章 此去天涯第一百三十三章 血染青衫 鐵骨柔情第六百零四章 煞氣縱橫第五十二章 商略開北疆 曲徑通瑤臺第七百三十一章 燕趙遺風第四百七十九章 烈酒滋味 當以熱血品嚐第五百六十三章 帷幕深深深幾重第二百七十六章 回首長安煙雲暮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鼓無聲殺意隨第一百章 安得兩全法 天機未可說第二百一十一章 血夜花開落無情第七百八十七章 突襲侯府第四百九十章 紅塵丹心 照破山河萬朵第四百九十八章 明日大戰 風起雲沙千層第二百四十五章 碧海潮升煙波痕第四百八十章 大戰起時 千騎萬弩激發第七百一十四章 四海之外第二百八十二章 半生風雪長安路第二十二章 驚若飛鴻影 血浴暗花形第八百章 炎黃餘脈第九十九章 挽弓射鵰處 千里暮雲平第五百二十二章 氣塞西北何人劍第四百二十五章 策馬驚鴻 似你溫柔劍鋒第五百零五章 旌旗擊鼓戰平川第三百五十章 三軍畢 將出塞
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石無醫非是病第一百七十五章 血染黃沙 浮雲生死第五百二十五章 金戈鐵馬談笑生第六百三十二章 喋血宮廷第二百二十一章 智計無雙誰能料第二百七十八章 青史銘刻最深處第三百九十八章 匿行跡 藏迷蹤第三百零五章 人北顧 烽煙暮第一百一十八章 青衫磊落 人在天涯第一百五十五章 願請長纓 手縛蒼龍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變始生第七百零二章 以劍之名第七百零一章 當清君側第三百三十三章 畢其功 於一役第一百四十六章 心如野草 暗夜滋生第八百章 炎黃餘脈第七百八十六章 無形殺機第二百九十一章 風雲千重弦勾月第三百八十章 傾城立 有佳人第三百九十六章 紅蓮火 烈焰升第二百三十九章 掌上笑談握乾坤第二百四十九章 流光千里踏霜行第五百三十章 青草深處埋忠骨第三百六十五章 卷千騎 披星火第六百八十四章 狹路相逢第五十六章 禍福身所繫 長街風波起第四百零二章 若許恩仇 也只淡若雲煙第七百三十二章 惡貫滿盈第三百四十九章 平戎策 待君裁第六百六十三章 喋血宮門第三百三十章 玄機藏 有妙策第五百五十一章 蠻族可驅之以方第三百七十二章 玉笛挽 人傾城第六百五十三章 帝王心思第六百二十一章 密語驚風第六百四十二章 血雨腥風第二百一十七章 水龍吟罷掉頭東第五百三十一章 浮雲生死殺陣中第六百三十章 玄衣雙刀第九十一章 六出飛花落 駿馬嘯西風第一百五十四章 眉間鬥破 少年鋒芒第六百七十二章 疏不間親第一百五十九章 揚帆破浪 逆水風流第五百五十四章 風過無痕密謀劃第一百二十四章 侵略如火 勢捲雲疾第七百二十六章 如畫江山第六百六十章 君心難測第八百零四章 一劍光寒魄千軍第一百六十九章 青史銘刻 烈烈風華第一百零一章 野望盡頭 誰家宮闕第八百三十四章 蒼茫大地誅強梁第三百零三章 王之怒 氣如虎第六百零五章 奪命追魂第八百六十四章 流沙大戰敢爭先第六百九十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八十二章 火光歃血身染紅第二百三十七章 男兒快意需殺人第八百一十九章 英雄餘烈不斷絕第一百八十七章 榮辱興衰 系一念間第二百九十一章 風雲千重弦勾月第四百九十二章 長刀映日 昭烈漢家英雄第二百六十八章 殺機初綻透甲光第七十一章舊夢沉香盡 山河幾回新第三百四十九章 平戎策 待君裁第四百零八章 白頭似雪 灞橋俯首牽馬第五百九十七章 北軍營中弩箭寒第五百七十八章 蘆葦灘前飛鳥驚第一百二十六章 空城妙計 兵法傳奇第八百六十章 刀頭血是英雄血第二百四十七章 瀚海黃沙起嬌龍第五百二十六章 千秋大業半壺酒第六百三十八章 世間蠱毒第七百九十二章 當殿對決第五百二十八章 刀光影里人不歸第五百六十章 寸心可念不可說第七百二十一章 此去天涯第一百三十三章 血染青衫 鐵骨柔情第六百零四章 煞氣縱橫第五十二章 商略開北疆 曲徑通瑤臺第七百三十一章 燕趙遺風第四百七十九章 烈酒滋味 當以熱血品嚐第五百六十三章 帷幕深深深幾重第二百七十六章 回首長安煙雲暮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鼓無聲殺意隨第一百章 安得兩全法 天機未可說第二百一十一章 血夜花開落無情第七百八十七章 突襲侯府第四百九十章 紅塵丹心 照破山河萬朵第四百九十八章 明日大戰 風起雲沙千層第二百四十五章 碧海潮升煙波痕第四百八十章 大戰起時 千騎萬弩激發第七百一十四章 四海之外第二百八十二章 半生風雪長安路第二十二章 驚若飛鴻影 血浴暗花形第八百章 炎黃餘脈第九十九章 挽弓射鵰處 千里暮雲平第五百二十二章 氣塞西北何人劍第四百二十五章 策馬驚鴻 似你溫柔劍鋒第五百零五章 旌旗擊鼓戰平川第三百五十章 三軍畢 將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