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聚焦關中

官渡之戰袁紹戰敗之後,便一病不起,河北陷入了奪位之爭。袁紹的手下中分成了三派,一派爲中立派,依舊以袁紹馬首是瞻,並不願意介入奪位之爭。一派則是支持袁尚,以治中審配、逢紀爲首。另一派支持青州刺史袁譚,以從事郭圖、辛評爲首。

其時,袁譚在青州,袁熙在幽州,唯有袁尚隨在鄴城。

審配暗向袁尚建言道:“如今我軍新敗,曹操雖不敢輕易北上,但眼下時局不穩,若公子能爲主公分憂,必定見親於主公!”

《典略》中說“尚爲人有勇力”,這一點不假,但是還有另外一點卻沒有說清楚。所謂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很多時候還真是如此。

袁尚算是個典型的官二代,由於一直跟在袁紹身邊,基本上什麼事情都不需要自己想,這也令袁尚在智、識方面並沒有顯現出梟雄之姿。這也是審配、逢紀選擇了輔佐袁尚的原因之一。

哪個想要掌握大權的人會希望自己的主公是個文武全才呢?頭腦越是簡單,行事越是缺乏遠見,則越是顯出謀臣的重要性。

袁尚是親眼見到父親官渡大敗的,他當然知道河北現在的情況不容樂觀。本來一邊倒的實力對比,現在變成了勢均力敵。

而且經此大敗,河北人心不穩,這也正是袁紹心憂所在。

“審將軍望我爲父親分憂,可我當從何處下手?”袁尚對審配問道。

審配其實是個文臣,但是袁紹外寬內忌,對手下武將並不敢輕易任以要職,反而是以審配、逢紀這樣的文臣謀士來統領後方軍事,企圖以此來進行互相牽制。

因此袁尚才稱呼審配爲將軍,實際上審配哪裡有將軍的才幹,當個謀士都算不上一流!這裡也可見袁紹之敗其實是早已註定的。

袁尚不明白審配的話的意思,審配於是悄悄對袁尚建言道:“如今主公與曹操對峙大河南北,兩方誰都不敢輕易再動兵戈,而關中的馬騰已成爲了左右時局的關鍵。公子若能向主公進言,派選得力說客前去拉攏馬騰,主公一定會心喜於公子的遠見卓識!如此既見親於主公,也可穩住河北局勢!”

“那誰人可以爲使?”袁尚問道。

“荀諶可以爲使!”審配建言道。審配知道荀諶一直以來並沒有選邊站,他去爲使,纔可以放心。

袁尚得到了審配的指點,於是立即向父親袁紹進言,拉攏關中勢力。袁紹果然大喜,便又考校袁尚,詢問以誰爲使最爲合適,袁尚答曰“荀諶”。

這一回答可謂是深得袁紹之心。其實袁紹也早就看出了羣臣中的分持兩派,而此時袁尚卻並沒有向袁紹推薦自己這邊的人,反而是推薦了一個兩邊不靠,立身持正的荀諶,這令袁紹很是滿意。

“我兒心憂大局,不念私情,爲父有兒如此,可以無憂矣!”袁紹躺在病榻上對袁尚稱讚道,袁尚心中高興,但還是要裝出一副憂心凝思的樣子。

審配跟隨袁紹多年,自然知曉袁紹的性情,因此才建議袁尚推薦荀諶,果不其然,正和袁紹之意。

袁紹將這件事情交給袁尚來安排,袁尚於是親自下到荀諶府上來請,以示恭敬。

既是袁紹命令,荀諶自當尊奉,於是便立即做好了準備,辭別了妻、子,帶着袁紹的書信從鄴城而出。

袁尚早早便來到了城門,要親自送荀諶出使。荀諶見袁尚殷勤如此,自然也知道這是袁尚在討好自己之意。

“荀先生早去早歸!尚在鄴城恭候先生,將來還望先生多多相助尚!”袁尚話裡有話,荀諶怎會聽不明白。

“公子不必如此,荀諶願輔有德之主!”說罷便領着使隊出城而去。

荀諶這一句話也說的滴水不漏。一者算是告誡袁尚不必曲顏討好自己,二者也沒有明確表明自己會站在哪一邊,其三則是提出了自己的追求——“願輔有德之主”,至於這個有德者是誰,那就看錶現了!

這“有德之人”以前在荀諶的眼裡是袁紹,因爲袁紹是四世三公,而且是最有希望結束亂世之人。德一人不爲德,德天下方是大德,這是荀諶一直秉承的理念,也是他追隨袁紹的理由。

但是現在,其實荀諶心裡也有些動搖了!自從袁紹佔有了青幽並冀四州,打敗了公孫瓚之後,荀諶發現自己眼中的袁紹袁本初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袁本初了!

人最大的悲哀莫過於開始懷疑自己畢生的追求!

荀諶畢竟是名門之後,雖然袁紹走的路開始偏離荀諶的願想,但是畢竟跟隨袁紹這麼多年,以荀諶的操守,也不願意就此離去。於是就在這左右遊離之中,荀諶一直悶悶不樂的跟隨袁紹至今。

或許處事猶豫不決也算是荀諶的一個大缺陷吧!這一點上荀諶畢竟還是與自己的弟弟荀彧差了太遠。

袁紹以荀諶爲使,企圖拉攏關中,而同時,曹操也派出了以鍾繇爲首的關中使團,恰在此時,劉徵也派出了周羣爲婚使。

如此天下便都聚焦在了關中馬騰身上,當然劉徵並沒有期望拉攏馬騰,這一點劉徵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劉徵所希望的只是能夠稍稍改善自己與馬家的關係,畢竟現在馬雲祿已經是漢王夫人!

馬騰坐守長安已經長達數年,但是卻並沒有再進一步。關中勢力畢竟是西涼割據出身,加上其兵馬也都是西涼關中騎兵,這些人最大的問題在於,達到一定的程度便不想在進取。而且事實上馬騰雖然稱雄關中西涼,但是他的兵馬構成,以及手下人的追求決定了他並不具備角逐天下的條件。

從出身來看,強如董卓,勢力最盛時也不過據有了司州、幷州、涼州三州之地。因爲董卓出身西涼,其主力部隊也都是西涼兵,這決定了他的勢力難以繼續向中原前進。

同時,西涼軍閥出身,導致董卓不可能得到中原士族的傾心,這便是董卓必敗之根由。無論董卓兇殘與否,實際上董卓都不可能據有天下。

而袁紹、袁術、曹操等人則不同,一者他們出身公卿世家,二者又一直混跡中原,這在先天條件上已經是佔據了優勢。

劉徵自然更不同,他一出生便是宗室血脈,這一點便已經足夠。

第六百九十四章 張飛挑戰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調兵西域第五百九十章 夏侯伯仁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東線對峙第一百六十章 一家團聚第四百二十七章 張遼劫營第二百六十章 收降山賊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不勝唏噓第五百六十七章 救兵解圍第四百二十章 天下混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良成混戰第八百五十一章 朵思回營第六十一章 劉徵火燒高壁嶺第六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零六十章 一戰揚名第八百五十二章 接風酒宴第八百八十七章 先人一步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知進知退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空營以待第四百一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九十一章 馬失前蹄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人頭展覽第六百零九章 吳巨請罪第三百五十一章 義正嚴詞第八百零九章 一氣呵成第七百九十六章 馳援漢陽第八百八十七章 先人一步第六百八十七章 建號之事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馬岱東進第一百一十七章 馬服同宗第二百七十七章 西城觀陣第八百九十八章 七個同夥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江東六鎮第四百四十六章 希望破滅第四十章 坐而論道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曹操奔走第六百九十一章 漢王改策第四百二十九章 大破龐羲第二百九十二章 孫權封侯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妻兒爲質第四百三十四章 劍門之怒第六百三十三章 姐弟衷腸第八百三十二章 事有蹊蹺第五百七十二章 生擒張郃第四十章 坐而論道第四百一十一章 君子之約第一百六十四章 家破人亡第七百四十章 羣狼戰術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排兵遣將第七十章 結連壽春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泰然處之第一百九十一章 殘樹新芽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進軍新城第一百五十章 鮮卑石室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靜觀局勢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冢虎兇猛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卻敵百里第八百二十九章 夾石大戰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井陘已破第二百五十四章 河東俠士第四百三十章 兵勢大漲第四百二十章 天下混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成都之爭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張嶷脫險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孔明之約第一百四十一章 求和稱臣第一百四十九章 狼居之盟第八百九十八章 七個同夥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郯城合兵第三百四十九章 聚焦關中第二百四十六章 九指將軍第九百六十八章 編練水軍第三百七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一臂之力第二百七十九章 釋放降卒第七百五十五章 王累狡黠第八十九章 典韋出戰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換將甘寧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四百零九章 張任退敵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曹丕請戰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夙願難償第一百二十二章 迷魂湯藥第三百八十四章 江東拒曹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河北故友第八百三十九章 進軍蘇示第一百零二章 再論禍福第七百九十三章 全城激憤第九百七十八章 江東迷霧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董襲被困第六百四十五章 事態失控第五百二十二章 兄妹相見第八十七章 牛輔排兵第七百零一章 周郎嘔血第四百七十九章 嶽婿鬥法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禪讓之詔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主將斷後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函谷合兵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長安收網第八百九十九章 議取荊襄
第六百九十四章 張飛挑戰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調兵西域第五百九十章 夏侯伯仁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東線對峙第一百六十章 一家團聚第四百二十七章 張遼劫營第二百六十章 收降山賊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不勝唏噓第五百六十七章 救兵解圍第四百二十章 天下混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良成混戰第八百五十一章 朵思回營第六十一章 劉徵火燒高壁嶺第六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零六十章 一戰揚名第八百五十二章 接風酒宴第八百八十七章 先人一步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知進知退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空營以待第四百一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九十一章 馬失前蹄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人頭展覽第六百零九章 吳巨請罪第三百五十一章 義正嚴詞第八百零九章 一氣呵成第七百九十六章 馳援漢陽第八百八十七章 先人一步第六百八十七章 建號之事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馬岱東進第一百一十七章 馬服同宗第二百七十七章 西城觀陣第八百九十八章 七個同夥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江東六鎮第四百四十六章 希望破滅第四十章 坐而論道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曹操奔走第六百九十一章 漢王改策第四百二十九章 大破龐羲第二百九十二章 孫權封侯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妻兒爲質第四百三十四章 劍門之怒第六百三十三章 姐弟衷腸第八百三十二章 事有蹊蹺第五百七十二章 生擒張郃第四十章 坐而論道第四百一十一章 君子之約第一百六十四章 家破人亡第七百四十章 羣狼戰術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排兵遣將第七十章 結連壽春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泰然處之第一百九十一章 殘樹新芽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進軍新城第一百五十章 鮮卑石室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靜觀局勢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冢虎兇猛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卻敵百里第八百二十九章 夾石大戰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井陘已破第二百五十四章 河東俠士第四百三十章 兵勢大漲第四百二十章 天下混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成都之爭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張嶷脫險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孔明之約第一百四十一章 求和稱臣第一百四十九章 狼居之盟第八百九十八章 七個同夥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郯城合兵第三百四十九章 聚焦關中第二百四十六章 九指將軍第九百六十八章 編練水軍第三百七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一臂之力第二百七十九章 釋放降卒第七百五十五章 王累狡黠第八十九章 典韋出戰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換將甘寧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四百零九章 張任退敵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曹丕請戰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夙願難償第一百二十二章 迷魂湯藥第三百八十四章 江東拒曹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河北故友第八百三十九章 進軍蘇示第一百零二章 再論禍福第七百九十三章 全城激憤第九百七十八章 江東迷霧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董襲被困第六百四十五章 事態失控第五百二十二章 兄妹相見第八十七章 牛輔排兵第七百零一章 周郎嘔血第四百七十九章 嶽婿鬥法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禪讓之詔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主將斷後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函谷合兵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長安收網第八百九十九章 議取荊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