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臥龍鳳雛

劉徵考校鄧輔,鄧輔向漢王提及襄陽高才一事,劉徵心中大驚,沒想到這個時候的諸葛亮、龐統竟然皆已成名,畢竟自己看的史書中,此二人初次露面尚在數年之後。

不過經鄧輔這麼一提起,劉徵倒也覺得自己應該搶先一步,必須要求得此二人爲己用。

在一番思考之下,劉徵覺得此事漢中恐怕司馬懿是最合適人選。

一者司馬懿本身既是青年才俊,二者司馬懿又是名門世家,其三則是司馬懿有可能因爲與司馬徽同姓而說的上話。

司馬徽本是潁川陽翟人,後來才避禍荊州,客居襄陽,與本地名士龐德公相交,二人隔水而居。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等人時常來往於龐德公、司馬徽之所,多有求教,但二人雖對司馬徽執弟子之禮,卻也不是正兒八經的司馬徽的學生。

有些人以訛傳訛,到處說諸葛亮、龐統是司馬徽的學生,那是有些誤解了。

諸葛亮、龐統這些人時常求教於龐德公、司馬徽以及荊州大儒宋忠,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這並不意味着二人便是司馬徽的學生。

諸葛亮本身便是名門之後,家學淵源,而其人自幼聰慧,見微知著,博覽古今,加上其常與名士走動,見識自然日益精進。

而龐統乃是龐德公從子,有龐德公這樣的家學在,更加不太可能是司馬徽的學生。

最關鍵是沒有史籍明確記載這二人與司馬徽的師徒關係,而且司馬徽在荊州也並不是開館授徒。

荊州名士中有明確記載曾授徒的只有大儒宋忠。如王朗之子王肅、益州尹默李撰、江夏從事潘濬,這些人都是受學於宋忠。

鄧輔離去之後,劉徵立即將司馬懿召來,對其提及此事!

司馬懿聽聞有這樣的高才,也是驚訝不已,但這份驚訝之中也許也包含着深深的憂慮。

聽到劉徵希望司馬懿能夠與司馬徽攀上些關係時,司馬懿不禁暗自笑了笑。

劉徵不知道的是司馬懿其實與司馬徽是相識的!

二人雖然沒有親緣關係,但是司馬徽家鄉陽翟與司馬懿家所在的河內溫縣,其間不過二三百里,加之其父司馬防與司馬徽皆是中原名士,所以兩家是有來往的。而司馬懿小時候也曾見過司馬徽,司馬懿對司馬徽是以伯父稱呼的。

看見司馬懿臉上表情怪異,劉徵有些警覺道:“仲達神色不對,莫非其中有什麼故事?”

司馬懿於是說道:“我與那司馬德操先生還真有些淵源!”

司馬懿如實的向劉徵說出了自己家族與司馬徽家族的交往歷史。

得知此事,劉徵心中大喜,對司馬懿道:“仲達與水鏡先生竟由此淵源,那此行更非仲達莫屬!世人道荊襄多高才,仲達此行務必要爲本王多帶回幾個來!”

眼下漢中並無戰事,司馬懿也不可能推辭,於是便拱手道:“懿定盡力而爲!”

由於襄陽乃荊州劉表所在,爲防引人注目,因此劉徵無法派遣將校爲司馬懿護衛。不過好在司馬懿此時還並不爲世人所熟知,恐怕劉表還不知道司馬懿的存在呢!

於是劉徵便令司馬懿多帶金銀,又派了三五奴僕給司馬懿支應,一行人便離了南鄭,往襄陽而去!

拜訪名士,總須些薄禮,這便是多帶金銀的緣故。

司馬懿一行從房陵順漢沔水直下襄陽,在路上向路人打聽,很容易便找到了司馬徽所在。

此時的荊州平安無事,隆中臥龍崗上,諸葛亮正與龐統臨水對弈。

春夏之交,萬物復生,雖然寒氣尚在,但也日漸暖和起來。

當初兗州賊亂,諸葛亮被名醫張仲景帶到荊州安置下來,本來其叔父諸葛玄也要來往荊州,但是卻在半道病重,還沒有到達荊州便死了。

至此諸葛家算是離散各地。長兄諸葛瑾去了江東,現在正效力孫權麾下,而諸葛亮、諸葛均以及諸葛亮的兩位姐姐都被張仲景送到了荊州,安下家來。

諸葛家家產頗豐,所以諸葛亮來荊州是的盤纏也並不少,加上張仲景在荊州也是很有名望,雖然沒有了叔父和長兄的照顧,但諸葛亮還是很安穩的在荊州扎住了腳跟。

諸葛亮兩個姐姐,大姐嫁給了襄陽望族蒯祺,蒯祺便是劉表手下謀士蒯良、蒯越的三弟。二姐便是嫁給了龐德公之子龐山民,而諸葛亮自己則娶了襄陽名士黃承彥的女兒黃月英。

如此看來,實際上諸葛亮本身也可以算是荊襄“名門”了!這關係網絕不是一般人所有!

正因爲如此,諸葛亮纔在荊襄之地吃的開,來往的都是本地高才名士。

而且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娶的正是蔡瑁的長姐,也就是說諸葛亮的丈母孃和劉表之妻蔡氏乃是親姐妹,如此說來,諸葛亮還可以稱呼劉表爲姨丈!

當初張仲景勸諸葛玄逃離琅琊的時候,十二歲的諸葛亮便建言叔父讓諸葛家人分散而居。而現在諸葛家在荊州的現狀恐怕也是出於諸葛亮的謀劃。

有這樣的關係網存在,雖然沒有了家中長輩的照顧,諸葛亮在荊州也具有無人敢動的地位!

一個剛剛滿二十歲的年輕人,帶着姐姐弟弟來人生地不熟的荊州,在沒有家族長輩的照顧之下,卻能在短短數年之間據下如此局面,諸葛亮的聰明智慧足可見一斑!

也許這也正是黃承彥看重自己這個女婿的主要原因!

龐統的家世自然也不亞於諸葛亮,龐氏乃荊州名門,一者是由於龐德公的存在,二者則有荊州別駕龐季,這都是一族人。

所以總的來說,諸葛亮和龐統一開始起點就很高,交往的都是名士大才,而且在荊州的上層交際圈也很吃的開。

諸葛亮的“臥龍”稱號、龐統的“鳳雛”稱號以及司馬徽的“水鏡”稱號都是龐德公所賜,再加上司馬徽等人的傳揚,雖然二人年紀都不過弱冠,但二人的名聲卻也算是在荊襄地界傳播開來!

從這些身份上也可以佐證,諸葛亮、龐統與司馬徽的師徒關係恐怕不能成立,畢竟只有司馬徽算是個外來戶。

第六十五章 典韋護主拽奔牛第三百五十一章 義正嚴詞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四中郎將第二百八十八章 漢中理政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虎添翼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勝負之辨第八百零七章 祝融請纓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荊士散盡第三十四章 死生禍福第二百八十三章 西城突變第五百九十六章 問罪馬超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計取壽春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馬出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初戰告捷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無顏殘喘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收押二公第九百五十四章 吳侯厚禮第二百七十四章 宛城危急第二百一十四章 得兵下邳第五十八章 戰呂布二將受阻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司馬領兵第九百五十六章 赴劉巴宴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九百四十二章 徐元訪孫第七百八十七章 重挫孟優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互相試探第八百零九章 一氣呵成第一百二十二章 迷魂湯藥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馬岱敗逃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襲擾糧船第七百六十三章 二賊潰滅第三百六十九章 仲達論主第七百零一章 周郎嘔血第八百八十九章 雍闓血書第二百二十三章 計決沂泗第七十章 結連壽春第四百五十七章 七等軍制第四百八十一章 搶先下手第三百零一章 設百工所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你死我亡第五百零九章 馬岱穩重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化爲烏有第三百七十二章 徐龐出山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兵臨江陵第四百一十章 半途而廢第六百六十七章 成都尚書第十二章 自己想象第三百二十九章 定軍之戰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曹仁派兵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漢王問計第九百四十五章 廬江兵亂第八百二十三章 祝融心思第一千零六十章 一戰揚名第五百零五章 嫁禍賊胡第三百七十四章 化險爲夷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伊闕告破第九百四十四章 正合心意第七百六十八章 解圍成都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奇襲成功第六百二十六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皇后密信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得償所願第四百二十八章 吳班履約第二百一十九章 以我爲主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酒鬼丁衝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軍心重挫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將易幟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陸左都督第四百九十二章 繞道而走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襄陽會曹第七百九十三章 全城激憤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閻韓相鬥第二百四十三章 琅琊蕭節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夏侯出兵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不可信任第八百一十七章 牂牁捷報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再殺一場第五百八十四章 臨機設謀第一百一十七章 馬服同宗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陸左都督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借兵之計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騎來助第七百二十九章 滇國之後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榮耀激勵第一百六十六章 朱王二公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形勢之論第六百九十一章 漢王改策第一百九十五章 羅氏山賊第六百零一章 四田之法第三百四十九章 聚焦關中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號爲神兵第六百五十八章 向充赴死第四百四十章 黃權遺願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人頭展覽第七百九十四章 民不畏死第六百八十二章 送上門來第八百三十八章 冬逢憤怒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天不假年第一千零五十章 動情家宴第六百六十八章 考問龐統
第六十五章 典韋護主拽奔牛第三百五十一章 義正嚴詞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四中郎將第二百八十八章 漢中理政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虎添翼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勝負之辨第八百零七章 祝融請纓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荊士散盡第三十四章 死生禍福第二百八十三章 西城突變第五百九十六章 問罪馬超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計取壽春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馬出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初戰告捷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無顏殘喘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收押二公第九百五十四章 吳侯厚禮第二百七十四章 宛城危急第二百一十四章 得兵下邳第五十八章 戰呂布二將受阻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司馬領兵第九百五十六章 赴劉巴宴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九百四十二章 徐元訪孫第七百八十七章 重挫孟優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互相試探第八百零九章 一氣呵成第一百二十二章 迷魂湯藥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馬岱敗逃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襲擾糧船第七百六十三章 二賊潰滅第三百六十九章 仲達論主第七百零一章 周郎嘔血第八百八十九章 雍闓血書第二百二十三章 計決沂泗第七十章 結連壽春第四百五十七章 七等軍制第四百八十一章 搶先下手第三百零一章 設百工所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你死我亡第五百零九章 馬岱穩重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化爲烏有第三百七十二章 徐龐出山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兵臨江陵第四百一十章 半途而廢第六百六十七章 成都尚書第十二章 自己想象第三百二十九章 定軍之戰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曹仁派兵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漢王問計第九百四十五章 廬江兵亂第八百二十三章 祝融心思第一千零六十章 一戰揚名第五百零五章 嫁禍賊胡第三百七十四章 化險爲夷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伊闕告破第九百四十四章 正合心意第七百六十八章 解圍成都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奇襲成功第六百二十六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皇后密信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得償所願第四百二十八章 吳班履約第二百一十九章 以我爲主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酒鬼丁衝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軍心重挫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將易幟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陸左都督第四百九十二章 繞道而走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襄陽會曹第七百九十三章 全城激憤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閻韓相鬥第二百四十三章 琅琊蕭節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夏侯出兵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不可信任第八百一十七章 牂牁捷報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再殺一場第五百八十四章 臨機設謀第一百一十七章 馬服同宗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陸左都督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借兵之計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騎來助第七百二十九章 滇國之後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榮耀激勵第一百六十六章 朱王二公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形勢之論第六百九十一章 漢王改策第一百九十五章 羅氏山賊第六百零一章 四田之法第三百四十九章 聚焦關中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號爲神兵第六百五十八章 向充赴死第四百四十章 黃權遺願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人頭展覽第七百九十四章 民不畏死第六百八十二章 送上門來第八百三十八章 冬逢憤怒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天不假年第一千零五十章 動情家宴第六百六十八章 考問龐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