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人和爲重

張昭說話一向是滴水不漏,既沒有明確表示反對,也沒有明確表示贊同,但張昭的言外之意,孫權自然已經聽的明白。

不得不說張昭的話也還是有三分道理的,從根本上來說,江東對上曹操是完全處於下風的,雖然周瑜在樊城大敗曹軍,但並未傷及曹操根本,同樣可不可能憑藉這一擊,便將曹操一棒子打死。更重要的是,江東畢竟只是天下一州之地,即便是還有廬江、江夏、南郡等地,但總體上底子還是不夠雄厚。想要支撐周瑜接連不斷的用兵,時間一長,肯定會很吃力。就這半年多的戰事,已經耗費了江

東過半的倉積。

如果周瑜不能順利的率軍進入中原,不久之後,江東便會陷入後勤困境。

孫權聽了張昭的話,明白了張昭的意思,於是又問張紘道:“子綱先生有何想法,我想聽聽。”張紘於是說道:“荊州一役,我江東已得江夏、南郡、襄陽之地,所得不可謂不豐厚,眼下或當是固本培元之時。曹操有中原廣袤之地,未可一日而圖也!觀其用兵江淮,其意乃是圍魏救趙!雖然用意昭然若揭,但我江東卻也不得不受。莫若與曹操言和,我江東退出南陽,而向曹操索回廬江、合肥。如此和暫與曹操罷兵,既能保江東根本,也可有餘力防備漢王東進!若行此策,我江東可據十郡之地。有此

十郡之地,加上主公勵精圖治,不須數年,便有角逐天下之實!雖漢王、曹操亦不可輕視我江東!”

張紘在張昭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對江東接下來幾年的構想,且不管得失與否,但從廣大戰略上來說,也算是一家之言。

孫權一時陷入了左右爲難之中,一面是周瑜明確的提前告知自己,不要輕易改變目前的戰略,另一面則是一衆罷兵的諫言。

孫權最後還是沒有立即下定結論,只好說道:“今日議事就到這裡,諸位且先回去吧,待我再細思一番,明日必有定見!”

孫權都這樣發話了,衆人也只好如此,於是散去了羣議。

議後孫權召來了中司馬諸葛瑾、西曹掾闞澤,還有令史陸遜三人。這三人不同於張昭、張紘等人,這都是孫權繼任之後,才提拔徵辟而來,因此孫權對三人還是十分信任。

三人侍從孫權坐定,孫權於是問道:“曹軍臧霸南下之前,周公瑾曾致書於我,三位可知信中說了什麼?”

諸葛瑾、闞澤二人都一臉茫然,他們當然猜不到周瑜會對孫權說什麼,但陸遜卻是笑了笑。

孫權見陸遜如此,於是問道:“看來伯言是猜到了!”

陸遜信然拱手道:“想來大都督早已看到今日之事,必是力勸主公勿要輕易阻其用兵!以免毀了大局。”

年紀輕輕的陸遜,看起來不過是一介書生,但一出口卻令人感覺到其無比的自信,頗具風範。

孫權不禁對陸遜又高看了一眼,點頭道:“伯言果真聰慧過人,周公瑾致書於我,正是預見了今日之事。既然如此,你等以爲我該怎麼做?”孫權向三人問策道。

“如今東西兩路告急,情勢確實不妙,若不及時應對,但失一路,其後果恐傷及我江東根本!在下以爲,大都督欲進軍中原,恐怕時機未到。”西曹掾闞澤自小博學多聞,篤實慎重。

看來闞澤也是認同讓周瑜撤兵,孫權微微頷首,接着又看向諸葛瑾。

諸葛瑾拱手道:“大都督所謀者大,然眼下荊州變數恆生,即便吳地可據江憑險。但若漢王引兵入荊州,大都督還是將前功盡棄,與其讓漢王坐收漁利,或許是該考慮與曹操暫罷兵戈了!”

周瑜起兵之初,諸葛瑾是贊同的,但現在荊州生出了太多變數,諸葛瑾也開始覺得江東應該調整戰略了。

孫權點了點頭,接着又問陸遜道:“伯言怎麼看?”陸遜拱手道:“依我看來,漢王東征是假!以漢王之睿智,不可能不知道一旦深陷荊州局中,對他有百害而無一利。同樣,劉備敗退求援也是假!目的是想保有對我江東的價值。故此,西境之危,並不如我

等看到的那般兇險。至於江淮之地,落入曹操之手,已是既成事實。但我江東有天險爲屏,曹軍並不足慮!”

陸遜說的氣定神閒,言語間將兩處驚險輕描淡寫,並不以爲意。

諸葛瑾、闞澤二人也因此陷入了沉思之中。

孫權見陸遜分析了兩處其實並非實質上的威脅,便道:“伯言之意,是要我力排衆議,繼續支持公瑾用兵?”陸遜嘆了口氣道:“並非如此。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眼下江東已是衆論洶洶,文武各據兩端。雖然可以看清楚曹操的意圖,但我江東意見割裂已成其實,此時若主公不勉力彌合這種分歧,將

來不免爲我江東大患!是以大都督不撤也得撤!主公與曹操不和也得和!人和爲重!”陸遜說出了自己的擔憂,不免也爲周瑜而惋惜。人算不如天算,江東一開始就不是鐵板一塊,並不是完全由一人說了算,這纔是江東的核心問題所在。但這個問題在一開始就存在,而且短時間內根本不可

能化解。因此現在的局面,與周瑜的策略正確與否已經沒有了關係,從孫權的角度出發,他已經身不由己。

陸遜的話,正中孫權下懷,這纔是孫權深深的憂慮所在。最難受的事情莫過於眼看着事情朝自己不希望的方向發展,那是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這是繼孫權坐穩了江東之主的位子之後,面對的第一個難題,或許也是今後將要一直面對的難題。憑現在的孫權,恐怕一時半會兒是沒有辦法解決。

“哎!今日就到這裡,你們都退下吧!”孫權情緒有些低落,不再言語。三人知道主公心中已經有了定見,於是便告退。

第二日,孫權便令張昭安排了議和之事,遣快馬馳去了許都丞相府。同時也傳令正在圍攻宛城的周瑜暫時按下兵馬,等候曹操的回信。曹操當然不可能以朝廷的名義與孫權“議和”,畢竟名義上孫權也是大漢的臣子。但曹操可以私下裡接受孫權的提議,這都是一句話的事情。

第七百六十三章 二賊潰滅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山下新冢第二十三章 漢中分兵第三百三十九章 陰浦議和第四百零五章 板楯勇士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兄弟離別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潁水對決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天不假年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連續設伏第六百七十一章 劉巴出逃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郯城合兵第三十六章 天下英雄聚長安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陳兵南郡第二十六章 張文遠陳倉試身手第四百七十九章 嶽婿鬥法第三百三十五章 威撫衆人第九百九十一章 神醫贈寶第七百三十三章 守節之志第八百九十三章 馬超心思第五百三十一章 先勝後敗第二百八十五章 張魯離去第七百八十六章 爭相赴險第六百五十章 仇人見面第六百六十八章 考問龐統第三百零八章 欺行霸市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誓師伐曹第六百五十八章 向充赴死第九百四十二章 徐元訪孫第四百一十八章 求援江東第八百六十五章 有何妙計第八百四十七章 分置衆人第二百三十二章 程昱夜訪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本來同道第五百八十章 漆縣先潰第一百三十六章 七將齊出第二百七十五章 進入漢中第九百六十二章 賈詡之諫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夫人出走第二百八十六章 漢王入府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發回鄴城第三百二十五章 誘敵天蕩第八十五章 高順滅患第九百五十三章 遠迎十里第三百三十四章 二將弒主第二百九十一章 計通江東第五百六十七章 救兵解圍第四百零六章 死且壯矣第七百零六章 又得賢才第六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許定斷後第七百三十九章 粗陋計謀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琢玉成器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虞勸和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黃相鬥第九百零二章 識破虛實第一百一十五章 交換俘虜第二百五十九章 巡察縣鄉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死而無憾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劉備反了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圍困馬城第一千零一章 曹操責將第二百三十四章 兩線告急第四百九十二章 繞道而走第九百零一章 策封四人第五百零九章 馬岱穩重第九百一十五章 何喜之有第九百八十九章 臺下起鬨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太史示警第七十五章 圉縣猛將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改名龍門第五百零四章 二馬殞命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廣成會兵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臨別贈金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杖責蔡揚第六百六十六章 漢王調兵第四百三十三章 直取成都第二百七十六章 計擒二楊第八百八十五章 賊心顯露第十八章 西城獻策第五百四十二章 輕鬆易主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親迎周泰第五百八十四章 臨機設謀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之桑榆第二百七十五章 進入漢中第七十九章 劉豹求見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司馬領兵第九百九十九章 上駟取勝第一百八十四章 劉徵甦醒第九百零五章 妾何足惜第二百一十九章 以我爲主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另立新君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過境南陽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雨傾盆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孔明之約第一千零九章 文聘脫困第二百九十九章 漢王勸農第四百二十八章 吳班履約第三百五十二章 馬韓表態第一千零七章 奪權發配第一百八十四章 劉徵甦醒
第七百六十三章 二賊潰滅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山下新冢第二十三章 漢中分兵第三百三十九章 陰浦議和第四百零五章 板楯勇士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兄弟離別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潁水對決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天不假年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連續設伏第六百七十一章 劉巴出逃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郯城合兵第三十六章 天下英雄聚長安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陳兵南郡第二十六章 張文遠陳倉試身手第四百七十九章 嶽婿鬥法第三百三十五章 威撫衆人第九百九十一章 神醫贈寶第七百三十三章 守節之志第八百九十三章 馬超心思第五百三十一章 先勝後敗第二百八十五章 張魯離去第七百八十六章 爭相赴險第六百五十章 仇人見面第六百六十八章 考問龐統第三百零八章 欺行霸市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誓師伐曹第六百五十八章 向充赴死第九百四十二章 徐元訪孫第四百一十八章 求援江東第八百六十五章 有何妙計第八百四十七章 分置衆人第二百三十二章 程昱夜訪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本來同道第五百八十章 漆縣先潰第一百三十六章 七將齊出第二百七十五章 進入漢中第九百六十二章 賈詡之諫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夫人出走第二百八十六章 漢王入府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發回鄴城第三百二十五章 誘敵天蕩第八十五章 高順滅患第九百五十三章 遠迎十里第三百三十四章 二將弒主第二百九十一章 計通江東第五百六十七章 救兵解圍第四百零六章 死且壯矣第七百零六章 又得賢才第六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許定斷後第七百三十九章 粗陋計謀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琢玉成器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虞勸和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黃相鬥第九百零二章 識破虛實第一百一十五章 交換俘虜第二百五十九章 巡察縣鄉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死而無憾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劉備反了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圍困馬城第一千零一章 曹操責將第二百三十四章 兩線告急第四百九十二章 繞道而走第九百零一章 策封四人第五百零九章 馬岱穩重第九百一十五章 何喜之有第九百八十九章 臺下起鬨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太史示警第七十五章 圉縣猛將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改名龍門第五百零四章 二馬殞命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廣成會兵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臨別贈金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杖責蔡揚第六百六十六章 漢王調兵第四百三十三章 直取成都第二百七十六章 計擒二楊第八百八十五章 賊心顯露第十八章 西城獻策第五百四十二章 輕鬆易主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親迎周泰第五百八十四章 臨機設謀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之桑榆第二百七十五章 進入漢中第七十九章 劉豹求見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司馬領兵第九百九十九章 上駟取勝第一百八十四章 劉徵甦醒第九百零五章 妾何足惜第二百一十九章 以我爲主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另立新君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過境南陽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雨傾盆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孔明之約第一千零九章 文聘脫困第二百九十九章 漢王勸農第四百二十八章 吳班履約第三百五十二章 馬韓表態第一千零七章 奪權發配第一百八十四章 劉徵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