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留宿莊中

司馬懿高論了大半天,龐統、徐庶二人似乎已經被司馬懿的話折服,然而諸葛亮一句話卻將司馬懿掃退千里之外!

就算是你司馬懿說的再好,甚至就算是司馬懿說的再是事實,如果他諸葛亮心中無此意願,那終究還是白費力氣。

其實諸葛亮對於司馬懿的話,心底裡還是同意的,但是諸葛亮是個多麼恃才傲物的人!

“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諸葛亮雖然年紀輕輕,但是卻將自己與管仲、樂毅這樣的人相提並論,可見其自視甚高!就算是旁人不理解,不讚許,諸葛亮也絲毫不在意。像這樣一個人,又怎麼會被司馬懿輕易打動呢?

從小便顛沛流離,遠徙荊州,要知道諸葛亮幾乎可以算是從十二歲開始便已經當家作主了!這樣的經歷使得諸葛亮早早便自然而然的具有了一種領導欲,或者說是控制慾。任何一件事情,諸葛亮都必須要讓自己處於主動地位。現在也不例外。

其實這就是一種“管家婆”心態的外化。

事事皆要操心,事事皆要親力親爲,事事都必須要處於自己可掌控的範圍,只有這樣纔能有足夠的安全感,這是從小便顛沛流離,從小便當家作主的諸葛亮養成的天性。

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其實是諸葛亮潛意識裡極度需要一種安全感。諸葛亮的這種心理當然也可以用另外一個詞語來表達,那便是完美主義者。事實上,完美主義者、強迫症也是一種安全感缺乏的表現。

萬物皆有其理,萬事皆有其因,諸葛亮雖然比龐統、司馬懿年紀輕,但是卻顯得比二人更加深沉,大概就是身世使然。

司馬懿以爲自己漸漸掌握了主動,沒想到看似與對面三人越走越近,而諸葛亮卻突然“轉身離去”,這令司馬懿措手不及!

你到是想給,可我想不想要還不一定呢!

這跟買東西討價還價恐怕原理也差不多了!而諸葛亮現在就是這個差點被司馬懿說服的買家。

可惜的是現在買家準備撤了,司馬懿有些不知所錯。

諸葛亮這句話無疑將信心漸漲的司馬懿打回了原形,看來這件事情還得從長計議!

還在這還是初次見面,既是一時沒有說動,也不代表就沒有了機會!司馬懿覺得自己還需要再好好思考思考。

氣氛一時遇冷,徐庶於是趕緊岔開話題,端起了酒杯號召衆人一齊敬壽星司馬徽,於是這論時局、論明主、論英才之事,便被衆人擱置一旁。

司馬徽自然也是不動聲色,只口不再提及,聰明人說話還是有一點好處就是不會有很尷尬的場面出現,即便是有什麼事情談不攏,衆人也很容易心照不宣的轉移話題,而且轉移話題之後,依舊還能觥籌交錯,其樂融融。

爲司馬徽祝完壽,徐庶、諸葛亮、龐統並未在水鏡莊久留。徐庶遠遊歸來,正欲與諸葛亮等人長談,於是便辭別了司馬徽而隨着諸葛亮往隆中而去。

司馬懿留在了最後,衆人散去,司馬徽也已經微醺,這一場提前的祝壽筵席令司馬徽很是高興。徐庶、諸葛亮、龐統三人都沒有忘了自己這個老頭子,還能如此恭敬,這令司馬徽很是享受。

而最令司馬徽高興的則是自己這個侄子司馬懿的到來,不僅送來了豐厚的壽禮,而且令司馬徽大爲感嘆的是,自己的侄兒竟然也是個如此傑出的青年才俊!

司馬徽年且六十,素來便是以知人聞名於世!他的眼光老辣犀利,品評人物極少出錯,今天當然也不會看走眼,侄兒司馬懿必定將成爲當世大才,也必定能夠名著於世!

司馬懿見衆人已經離去,而司馬徽也已經微醺,於是便起身行禮道:“天色不早,侄兒還得趕回襄陽客棧,今日就此拜別伯父,過兩日再來叨擾!”

“仲達且慢!既然是遠道而來,你我數載不見,何不就留在我水鏡莊中住下?如此也好陪我敘敘話。”司馬徽當即挽留司馬懿道。

司馬懿以爲司馬徽只是客套客套,於是便回話道:“伯父明日大壽,必有諸多荊州顯貴前來,侄兒若留在此處,恐多有不便。”

“此事無妨!我水鏡莊後宅足可留賢侄長宿,明日你就在後宅便是,並無不便,我還正有許多話要跟你說呢!”

也許是司馬懿的到來勾起了司馬徽的思鄉之情,很多老友,包括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等,都已經與司馬徽多年未見。諸多司馬氏的故人都已經斷了音訊,潁川、河內、洛陽,這些地方對於司馬徽來說已經漸漸陌生,這次正好要留下司馬懿好好寥寥。

很多人其實並不知道司馬徽來到荊州的真正原因,有人以爲這是因爲劉表廣求名士的結果,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因爲如果司馬徽是因爲劉表求賢而來到荊州,那他爲什麼不在荊州任職?以司馬徽的名氣,作爲劉表的別駕恐怕也是綽綽有餘的。

而司馬徽來到了荊州,卻對劉表對官場保持了一定的距離是有原因的,原因便在當年兗州名士邊讓之禍,司馬徽正是其中之一。

司馬徽若不是因爲逃到了荊州,恐怕已經被隨着邊讓被曹操所殺。

經此一難,司馬徽是再也回不到故土,也讓司馬徽不願再出仕爲官!只在這荊襄之地,做一介風流名士,逍遙自在。

司馬懿看着司馬徽帶着醉意的臉上隱隱約約的透露出一種期盼,這是對故土的思念,對故人的思念。

也罷!不如就在此暫住,也可以跟司馬徽加深感情,順便多瞭解瞭解荊襄的情況。

於是司馬懿便留宿在了司馬徽水鏡莊中,司馬徽又遣人陪着司馬懿的手下,去往了襄陽城,將司馬懿的行禮全部取來,其意自然是希望司馬懿多在這裡住些時日,至少司馬懿在荊州辦事這些日子可以留在水鏡莊中。

其實此事司馬徽還有另外一種考量。司馬懿畢竟是漢王派遣,而劉表和漢王早已結仇,萬一發現司馬懿身在襄陽,那司馬懿便處在了很危險的境地。而住在水鏡莊中,有司馬徽的照顧,這荊州還沒有人敢明目張膽的對司馬懿怎樣,即便是劉表也會賣他幾分面子。

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騎來助第六百七十章 諸葛對策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馬岱脫險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生擒夏侯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馬超親至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徐琨棄城第六百三十四章 心狠如斯第一百六十八章 傳告天下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黃相鬥第一百五十八章 兗州疾書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立即處死第七百九十章 音信始通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必留情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薛洪出兵第一百七十六章 燕雀之志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薛洪出兵第六百三十章 抗命不遵第九百零三章 錢糧問題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函谷告急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申儀遲疑第四百二十章 天下混戰第六百五十九章 霍峻出擊第二百九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二十七章 張遼劫營第八百二十一章 失手被擒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董襲被困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戲弄曹軍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周瑜援兵第二百三十三章 良成混戰第九百二十六章 救兵終至第十一章 漢中規劃第九百零三章 錢糧問題第一百一十二章 徐榮死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集兵五路第六百八十九章 徐庶論人第八百九十四章 班師凱旋第一百五十四章 二賊殞命第二百三十三章 良成混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漢王入府第四百一十八章 求援江東第二百九十七章 洛陽故事第五百九十一章 二曹敘話第四百二十七章 張遼劫營第八百一十五章 危險來臨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華容詭辯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漠北消息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賀齊求情第六百三十九章 居中調停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當真無悔第一千零六十章 一戰揚名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薛洪出兵第六百七十三章 按並不戰第六百七十三章 按並不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交換俘虜第八百九十四章 班師凱旋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嚴畯掌軍第三百五十八章 袁紹吐血第三百九十三章 栽贓嫁禍第四百九十四章 爲何而來第七百四十章 羣狼戰術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魯肅告病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痛失愛女第七百一十章 秘遣二將第四百二十三章 攻心爲上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議殺司馬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子龍出戰第八百六十章 別來無恙第五百七十五章 張郃死心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架空孫靜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長安收網第四百四十五章 截擊嚴顏第六百七十六章 水中捉鱉第七百六十六章 劉闡脫身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劉備大怒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本分而已第四百四十八章 羣臣歸心第九百七十九章 戲要唱真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漢王觀陣第九百七十一章 不辭而別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駱統闖營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周瑜吐血第八十九章 典韋出戰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臨別贈金第五十八章 戰呂布二將受阻第八百四十七章 分置衆人第九百零三章 錢糧問題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攆走邴原第五百八十八章 涇水漁父第二百八十九章 獻計附曹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長安稱帝第七十章 結連壽春第五百一十五章 退走上林第八百六十六章 識破陰謀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化爲烏有第二百七十五章 進入漢中第二百五十二章 進取安邑第六十八章 三才進京第五百八十八章 涇水漁父第五百九十四章 又見玉板第三百二十一章 突襲墊江
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騎來助第六百七十章 諸葛對策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馬岱脫險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生擒夏侯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馬超親至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徐琨棄城第六百三十四章 心狠如斯第一百六十八章 傳告天下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黃相鬥第一百五十八章 兗州疾書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立即處死第七百九十章 音信始通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必留情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薛洪出兵第一百七十六章 燕雀之志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薛洪出兵第六百三十章 抗命不遵第九百零三章 錢糧問題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函谷告急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申儀遲疑第四百二十章 天下混戰第六百五十九章 霍峻出擊第二百九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二十七章 張遼劫營第八百二十一章 失手被擒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董襲被困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戲弄曹軍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周瑜援兵第二百三十三章 良成混戰第九百二十六章 救兵終至第十一章 漢中規劃第九百零三章 錢糧問題第一百一十二章 徐榮死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集兵五路第六百八十九章 徐庶論人第八百九十四章 班師凱旋第一百五十四章 二賊殞命第二百三十三章 良成混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漢王入府第四百一十八章 求援江東第二百九十七章 洛陽故事第五百九十一章 二曹敘話第四百二十七章 張遼劫營第八百一十五章 危險來臨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華容詭辯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漠北消息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賀齊求情第六百三十九章 居中調停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當真無悔第一千零六十章 一戰揚名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薛洪出兵第六百七十三章 按並不戰第六百七十三章 按並不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交換俘虜第八百九十四章 班師凱旋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嚴畯掌軍第三百五十八章 袁紹吐血第三百九十三章 栽贓嫁禍第四百九十四章 爲何而來第七百四十章 羣狼戰術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魯肅告病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痛失愛女第七百一十章 秘遣二將第四百二十三章 攻心爲上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議殺司馬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子龍出戰第八百六十章 別來無恙第五百七十五章 張郃死心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架空孫靜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長安收網第四百四十五章 截擊嚴顏第六百七十六章 水中捉鱉第七百六十六章 劉闡脫身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劉備大怒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本分而已第四百四十八章 羣臣歸心第九百七十九章 戲要唱真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漢王觀陣第九百七十一章 不辭而別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駱統闖營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周瑜吐血第八十九章 典韋出戰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臨別贈金第五十八章 戰呂布二將受阻第八百四十七章 分置衆人第九百零三章 錢糧問題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攆走邴原第五百八十八章 涇水漁父第二百八十九章 獻計附曹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長安稱帝第七十章 結連壽春第五百一十五章 退走上林第八百六十六章 識破陰謀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化爲烏有第二百七十五章 進入漢中第二百五十二章 進取安邑第六十八章 三才進京第五百八十八章 涇水漁父第五百九十四章 又見玉板第三百二十一章 突襲墊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