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兩伊戰爭的爆發對南華聯邦的工業也是大有益處,中東地區源源不斷的日用品需求也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在這之前,南華聯邦也進行過所謂低端工業的討論。
有不少南華聯邦國內的經濟人士說什麼南華製造是低勞動成本的成功,勞動成本上升是當前企業經營困難的重要原因,但這不準確,容易誤導人。
若說南華聯邦制造的成功主要是因爲低勞動成本,那印度年輕的廉價勞動力比南華聯邦豐富,爲何只有南華製造而沒有印度製造?非洲的廉價勞動力也不少,爲何同樣沒有非洲製造?
的確,南華製造看起來相對歐美以低成本取勝,但是南華製造的成功卻主要不是因爲低勞動成本,而是因爲先進的生產方式。
南華聯邦擁有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龐大的產業集羣和細緻專業的分工網絡,這就是南華聯邦從開始就是先進的生產方式模式,在零配件生產和產品組裝方面,世界上無人能敵南華聯邦。
緊接而來的問題是:爲什麼南華聯邦擁有龐大的產業集羣和細緻專業的分工網絡,而他國卻沒有這樣的規模?這得益於政府對於經濟的強大幹預能力。
南華聯邦大地上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起龐大的工業園區,在這些園區裡,工廠錯落有致,相互補充、相互支持。
比如一個工廠,生產流體控制設備的,坐落在北加裡曼丹省橡樹灣工業園區,它的產品幾乎佔領了整個亞洲市場,它的廠只生產三個部件同時負責組裝,而方圓幾十公里以內的廠家提供他全部的零部件,想想看,這樣的生產方式,怎麼可能不是世界上最低成本的生產方式?
南華聯邦創造了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生產能力,這需要強大的國內消費來吸收,同時也需要強大的國外需求來吸收,但現在由於石油造成的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外需增長受到制約,並且不可能短時間得到恢復。
南華聯邦於是迫切需要從依靠出口和投資拉動經濟增長轉向依靠消費、出口、投資共同拉動經濟增長,特別是依靠國內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
但是消費的背後是收入,沒有收入叫人消費是笑話,有了收入不讓人消費也不可能。
收入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勞動收入,一個是資產收入。
勞動收入有極限,每天最多工作24小時,不能再多1分鐘,因此增加收入主得要依靠增加資產收入。
土地如果國有,這就剝奪了老百姓的資產收入,必然壓抑消費,而且政府介入具體經濟活動也會形成投資衝動和消費壓抑,所以,建國之初的土地私有、政府不介入具體經濟活動在今天看來肯定不是壞事。
既然南華聯邦制造的成功主要不是低勞動成本的成功,而是先進生產方式的成功,那麼反過來說,當前南華聯邦制造的困難也就主要不是勞動成本上升之過。
南華聯邦沒有人爲的高工資、高福利,勞動成本上升不過是勞動生產率上升的結果,又怎麼可能對產業經營造成困難呢?如果不是一些因素限制了勞動的自由流動,勞動成本上升,這個企業做不下去了,那一定是勞動在另一個企業裡創造了更大的價值。
邏輯上說,在一個沒有人爲製造的高工資、高福利,勞動可以自由流動的國家,勞動成本愈高,經濟增長也應愈快纔對,因爲勞動生產率也提高了。
我們知道,勞動從農業部門流向工業部門會促進經濟增長,因爲勞動從農業部門流向工業部門,勞動生產率提高了。我們看到勞動生產率提高經濟就高增長,我們忽略了勞動生產率提高和勞動成本上升是一回事。
工資報酬等於勞動的邊際生產率,這難道不是經濟學入門課程的ABC嗎?如果邊際這個概念你不熟悉,那你就把它直接看作勞動生產率好了。
南華聯邦要思考的是到底什麼制約了勞動的自由流動,不是勞動成本上升本身造成了南華製造的困難,而是制約勞動自由流動的東西造成了南華製造的困難。
政府要研究只是各地區之勞動成本上升到底有多少是高房價推動的?到底有多少是戶籍制度推動的?又到底有多少是醫療制度、教育制度等推動的?
爲什麼邊遠地區那些還在保護區的低成本勞動不能流向沿海地區?如果說企業內遷到那裡能夠低成本僱到工人,能夠生存的話,那麼沿海的勞動成本上升就與高房價、戶籍制度、醫療制度、孩子上學難等問題大有關係,是它們制約着勞動從內陸和保護區等地區向沿海地區流動,減少了沿海的勞動供給,導致企業經營困難。
如果我們不區分勞動成本上升的原因與性質,簡單把製造業的困難歸結爲勞動成本升,那麼就會誤判南華聯邦制造的病根與前景。
是的,與勞動生產率提高相伴隨的勞動成本上升永遠都是好事,若說一個國家增長的基礎是低勞動成本,那豈不成了笑話,按照這個邏輯,爲了經濟增長,政府倒要有意的壓低工資收入了?而壓低了工資收入,經濟就總是能高增長了?可是實踐已經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高增長不在勞動成本更低的非洲,而在勞動成本更高的南華聯邦。
再說了,發展經濟不就是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嗎?勞動成本不上升,老百姓的收入怎麼提高?怎麼可能過上好日子?所以,如果真是因爲勞動成本上升使南華製造陷入困難,倒也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但要克服和避免勞動生產率提高之外的其他因素對於勞動成本的推動,任何勞動生產率提高之外的因素導致的勞動成本上升都只會給經濟帶來噩夢,最終讓人民不能過上好日子。
還要努力把勞動成本之外的製造成本降下來,比如減稅、打破上游產品壟斷高價等等。
沒有錯,南華聯邦的剩餘勞動已經基本不多,在保護區的土著居民已經不足150萬,南華聯邦靠低勞動成本參與國際競爭的時代已經成爲過去。
但是南華聯邦的人口紅利還在,大約要這樣的生於四十年代的人退休了,南華聯邦的人口紅利才真正不在,纔會真正進入老齡化社會。
在南華聯邦的好多城市,一個月掙3000塊的大學畢業生大有人在,即使在巴東這樣的沿海發達地區,也還有一個月掙3000塊的大學生,勞動成本高了?不高。
如果南華聯邦能夠有效克服和避免勞動生產率提高之外的其他因素對於勞動成本的推動,並且能夠把勞動成本之外的製造成本降下來,那麼南華製造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南華製造生產的是吃穿住行用產品,滿足的是人的基本需求,這產業永遠是朝陽產業,而不是什麼夕陽產業。
南華聯邦其巨大的生產製造能力在世界上個別地區出現危機的時候馬上就可以看出其巨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