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二章 情報機構(下)

而安全部的人員安排將分爲內務人員、內勤人員、外勤人員、特別行動人員、線人、編外人員六種。

內務人員就是指在安全部坐辦公室辦事的人,一般負責安全部的行政事務,統籌管理,制定計劃任務等等;內勤人員則是在元老集團控制的地區內活動工作的人,包括設立各地的情報點,進行社會調查,收集各種資料人員等等;而外勤人員是被派駐到元老集團控制的地區以外活動工作的人;特別行動人員則是負責執行特殊任務,如暗殺、偷盜、引誘、營救等工作的人員。而以上這些都屬於安全部正式編制的人員。

線人是由安全部通過收買、策反、洗腦甚致是脅迫等手段,吸納爲安全部提供情報或進行其他工作的人,這些人往往都是有一定的身份地位,有可能接觸到一定層級的秘密情報;另外也包括正在接受安全部的考驗或測試的人員,如果線人的工作出色,並且通過了安全部的評估,可以正式吸納爲安全部的正式編制的人員。

而編外人員的層次更底,基本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僅僅只是受安全部的委託,進行一些底層次的收集情報工作,這些人與安全部屬於純合作關係,而且基本不可能被安全部接收成正式編制人員。

現在安全部己在天津吸收了12名編外人員,全部都是做小生意的商販,有一點文化,能寫字計算,並且都簽定了保密協議,每個月可以拿到一兩白銀的報酬,要求他們將自己所見到的任何可疑事情,也包括對基層執法人員的監督,是否有收受賄賂、包庇貪污、欺壓良善等行爲,都可以記錄上報,安全部會定期派人上門來收取,但收取的時間不定,以防讓這些編外人員掌握規律。如果從中現有價值的情報,則可以根據情報的價值,獲得額外的獎勵。

由於這個時代的監控手段有限,而這些小商販接觸的都是社會的最底層,因此可以從中現許多政府監控的盲點地區的信息情報。

不過編外人員本身的文化層次,以及視野均有限,而且還要防備他們藉助這一點權力進行私人報復,因此所有編外人員均是單線直接與安全部聯絡,互相之間並沒有橫向聯繫,也不知其他人員的存在,而且他們提供的消息只能做爲參考,並不能當可靠情報,必須經過互相印證,然後再經由安全部覈實,才能確定。一但現編外人員有違規行爲,就必須立刻將其除名。

聽完了商其鬆和蔣仕偉的彙報以後,夏博海、秦錚、肖建軍、王雲鵬、徐濟五人也有些茅塞頓開之感,因爲在舊時空裡,國安部一直是天朝最隱密的部門之一,王雲鵬、徐濟的層級還接觸不到國安部,而夏博海、秦錚、肖建軍由於是中層軍官,因此和國安部有過幾次接觸,如執行訪問外國、或是與外軍進行聯合軍演等等,有時會有一二名國安部的人隨行,上級的要求一般都是:全力配合,敬而遠之。就像這一次撤僑行動。

夏博海、秦錚、肖建軍都是職業軍人,老實說對情報人員並沒有多少好感,因爲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在國安部裡肯定有一份檔案,裡面的記錄恐怕比自已知道的更爲詳細,因此見到國安部的人心裡都有些毛,彷彿在他們面前,自己全無秘密。對國安部的人自然也都敬而遠之,任務全力配合,但絕不多說一句話,事後再相見,也都裝作不認識。和商其鬆、蔣仕偉同行了一個月,但並沒有多少交流。當然商其鬆、蔣仕偉也不是多話的人,在整個艦隊中的存在感並不強。

但每個人都知道,情報部門是一個現代國家不可缺少的部份,但現在自己成了國家的領導人,就必須有這樣一個機構,而且越全,能力越強越好。其實在舊時空裡,天朝的國安部並不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機構,但在國際情報界,卻是聲各顯赫,與幾大著名的情報機構,fbi、cbi、kkb、軍情六處、摩薩德等齊名,不過他們對國安部的構成運作,並不瞭解,現在聽了商其鬆和蔣仕偉的價紹,纔對情報部門的運作方式有了一定的直觀認識,專業人員果然就是專業人員,儘管他們目前制定的安全部架構只是舊時空裡國安部的簡化版,但其結構、運作方式己經幾近完美了,假以時日,不難成爲這個時空裡令人聞風喪膽的情報機構。

夏博海點了點頭,道:“商其鬆同志、蔣仕偉同志,你們的工作做得很好,一定要儘快把我們的情報部門運作起來,爲我們的大業保架護航,不知道安全部還有沒有什麼要求,可以儘管提出來。”

雖然得到了夏博海的誇講,但商其鬆和蔣仕偉的表情並沒有任何變化,商其鬆道:“司令員,雖然我們安全部是直接對執委會負責,但我們希望執委會能夠明確安全部的俱體指導人。”

夏博海怔了一怔,神色也有些尷尬,因爲商其鬆的話正說中他的心裡,情報部門是一把雙刃劍,必須牢牢控制在領導者的手裡,否則就容易傷到自身,任何失去情報部門支持的領導者,是不可能坐穩位置的。夏博海還想着,應該由自己或是秦錚來分管安全部,只是一時沒有想好怎麼開口,卻沒想到被商其鬆一口說穿了。

其實商其鬆、蔣仕偉都是專業情報人員,而且在舊時空的國安部裡,己算是中上層人員,當然知道情報部門的敏感性,情報部門儘管神秘,甚致可怕強大,但歸根到底還是一個依附於政權而存在的部門,一但離開了政權的支持,情報部門的能力再強也沒有用,在舊時空裡,當那個曾經強大一時的紅色帝國頹然倒地,在一夜之間四分五裂,而舉世聞名的情報部門kkb在這個大動盪中卻無能爲力,儘管後來還是爲這個紅色帝國的繼任者供獻了一位能力出衆能夠力挽狂瀾的總統,但也無力恢復往日的雄風。

情報部門在一個國家中註定是一個處於陰暗面的部門,必須要聽命於國家的最高領導者,因此情報部門最忌諱的就是喧賓奪主,於是商其鬆才主動提出,讓執委會指定人員來負責管理安全部的工作。

夏博海點了點頭,道:“好,這件事情我們會研究,還有其他的要求嗎?”

蔣仕偉道:“現在安全部的人員有限,我們希望能夠擴大人員,而且這次不是由大家報名,而是由我和商部長親自挑選。”頓了一頓,又道:“這段時間,通過我和商部長觀察,己經確定了一批適合的人選,其中有元老,也有歸化民。”

夏博海想了一想,道:“可以,只要他們自己願意。”停了一下,馬上又道:“當然自願原則只限於元老,歸化民必須服從命令。”

蔣仕偉依然神色不變,道:“我們還希望在軍隊中選一部份元老戰士,因爲元老戰士的素質比較高,由其是特勤處,由元老戰士擔任,可以儘快上手。”

夏博海和秦錚、肖建軍交換了眼神,秦錚道:“可以,不過人數只能限制在2o人以內,而且只限於排長以下的普通戰士。”

wWW¤тт κan¤¢ Ο

蔣仕偉點了點頭,道:“可以,反正進了安全部以後還再進行培訓,這方面排長、連長和普通戰士並沒有什麼區別,只是上手的度要比歸化民快得多,另外我們至少需要兩名狙擊手,而且還要分配給我們一批軍隊的武器。”

夏博海呵呵笑道:“這個當然可以。”

商其鬆又道:“夏司令、秦政委、肖參謀長,還有王部長、徐部長,我們所有人的目地都是爲了我們的大業服務,不過安全部是一個特殊的機構,今天的會談記錄是不被公開的,而且我們也開誠公佈的說,從某種意義上說,情報部門就是有罪推定論,需要懷疑一切,在我們眼裡,任何人都應該是嫌疑人,因此我們需要確實安全部的責權範圍,簡單來說,我們的監控範圍在那裡,除了監控本土人、歸化民之外,對元老是否施行監控,對行政部是否施行監控,對執委員是否施行監控,對軍隊是否施行監控,我們希望得到明確的授權。”

夏博海等人聽了,臉色也都不禁凝重起來,連心跳都彷彿快了不少,因爲商其鬆的話纔是情報部門的關建,就是情報部門的執行範圍,到底可以監控到那一步,同時也讓幾人真正產生了一種大權在握的感覺,自己一句話就可以決定千萬人的命運,但真到了幾人決定的時候,也不禁有些遲疑起來。

過了好一會兒,夏博海才道:“關於安全部的責權範圍問題,這件事情的關係重大,因此我們需要認真商議一下,才能最終決定,請你們再等幾天的時間。”

商其鬆也點了點頭,道:“可以理解,反正在此之前,我們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因此可以等一段時間,不過情報部門關係到國家的安危,希望幾位執委能夠認真考慮。”

第一五二章 新農村建設(三)第一六五章 新艦下水(一)第三十三章 市長上任(五)第三八八章 對馬海戰(十四)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三)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二)第四八七章 登陸作戰(八)第五二一章 叛逃事件(下)第二十九章 清室回京(三)第二三九章 作戰計劃(七)第五七一章 北洋議事(一)第三一四章 軍隊擴編計劃(二)第六一零章 滿洲里戰役(三)第三四九章 上海警戒(二)第五零三章 調查(下)第二五八章 訪問(下)第九十三章 青州之亂(六)第六百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下)第三四九章 前往青島(二)第二二零章 青島戰役(四)第一三一章 海軍假期(二)第五零四章 清廷招撫(一)第六七六章 大獲全勝(七)第四三八章 進京(五)第六八一章 結束戰爭(二)第四章 收關行動(四)第六三八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第二三九章 作戰計劃(七)第三一九章 海參崴(二)第六一一章 朝見風波(三)第三七七章 對馬海戰(四)第六十九章 工業(六)第七章 移交第五七九章 進攻瀋陽(三)第五三九章 聯合軍演(四)第一三四章 海軍假期(五)第三四九章 上海警戒(二)第二十四章 挾持人質第五三七章 聯合軍演(二)第一八四章 德國海軍戰略(二)第十章 五年規劃(一)第四二一章 停戰期(二)第一零四章 考查(一)第二二二章 青島戰役(六)第三三九章 李鴻章來訪(十六)第一六六章 農業技術第二一四章 奇襲庫倫(八)第五一二章 穆棱河之戰(八)第一一二章 接管天津(四)第二一八章 青島戰役(三)第五三五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六)第三五零章 上海警戒(三)第五八三章 張作霖歸附(下)第五四二章 鎮南浦登陸(二)第六十四章 大沽口會議(五)第二六七章 根據地(九)第四六九章 迎擊俄軍(六)第二四八章 天誅(五)第三零四章 南線,北線(二)第一八六章 德國海軍戰略(四)第四二八章 進攻北京(七)第三七一章 餘波未平(八)第一一五章 農村調查第一零七章 流言蜚語(上)第七零三章 求和(十)第一七四章 南洋鉅富(上)第二十五章 接管濟南(十八)第一一四章 秋收行動(三)第一三六章 渤海海戰(五)第六零三章 應對計劃(三)第六零一章 西安之行(一)第一二零章 晚餐(上)第二十一章 接管濟南(十四)第四二八章 空中偵察第六十七章 工業(四)第四九五章 輿論風向第五八六章 農場巡視(上)第三二三章 海參崴(六)第六六零章 臺灣海峽之戰(一)第六六四章 臺灣海峽之戰(五)第一三二章 海軍假期(三)第五章 收關行動(五)第六三二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四)第五二五章 反圍剿(五)第一一六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二)第五三四章 土地政策(二)第四十二章 出擊第六零六章 東北戰事再起(四)第三七七章 上海(五)第二一五章 爪哇之戰(五)第七二七章 決策(一)第五五四章 接受談判(六)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議(上)第一四六章 徳國之行(三)第六零三章 應對計劃(三)第四七三章 外交爭鬥(二)第一零一章 巡視(六)第六零一章 西安之行(一)第四十四章 導彈與炮彈第一一七章 農村調查(三)
第一五二章 新農村建設(三)第一六五章 新艦下水(一)第三十三章 市長上任(五)第三八八章 對馬海戰(十四)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三)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二)第四八七章 登陸作戰(八)第五二一章 叛逃事件(下)第二十九章 清室回京(三)第二三九章 作戰計劃(七)第五七一章 北洋議事(一)第三一四章 軍隊擴編計劃(二)第六一零章 滿洲里戰役(三)第三四九章 上海警戒(二)第五零三章 調查(下)第二五八章 訪問(下)第九十三章 青州之亂(六)第六百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下)第三四九章 前往青島(二)第二二零章 青島戰役(四)第一三一章 海軍假期(二)第五零四章 清廷招撫(一)第六七六章 大獲全勝(七)第四三八章 進京(五)第六八一章 結束戰爭(二)第四章 收關行動(四)第六三八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第二三九章 作戰計劃(七)第三一九章 海參崴(二)第六一一章 朝見風波(三)第三七七章 對馬海戰(四)第六十九章 工業(六)第七章 移交第五七九章 進攻瀋陽(三)第五三九章 聯合軍演(四)第一三四章 海軍假期(五)第三四九章 上海警戒(二)第二十四章 挾持人質第五三七章 聯合軍演(二)第一八四章 德國海軍戰略(二)第十章 五年規劃(一)第四二一章 停戰期(二)第一零四章 考查(一)第二二二章 青島戰役(六)第三三九章 李鴻章來訪(十六)第一六六章 農業技術第二一四章 奇襲庫倫(八)第五一二章 穆棱河之戰(八)第一一二章 接管天津(四)第二一八章 青島戰役(三)第五三五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六)第三五零章 上海警戒(三)第五八三章 張作霖歸附(下)第五四二章 鎮南浦登陸(二)第六十四章 大沽口會議(五)第二六七章 根據地(九)第四六九章 迎擊俄軍(六)第二四八章 天誅(五)第三零四章 南線,北線(二)第一八六章 德國海軍戰略(四)第四二八章 進攻北京(七)第三七一章 餘波未平(八)第一一五章 農村調查第一零七章 流言蜚語(上)第七零三章 求和(十)第一七四章 南洋鉅富(上)第二十五章 接管濟南(十八)第一一四章 秋收行動(三)第一三六章 渤海海戰(五)第六零三章 應對計劃(三)第六零一章 西安之行(一)第一二零章 晚餐(上)第二十一章 接管濟南(十四)第四二八章 空中偵察第六十七章 工業(四)第四九五章 輿論風向第五八六章 農場巡視(上)第三二三章 海參崴(六)第六六零章 臺灣海峽之戰(一)第六六四章 臺灣海峽之戰(五)第一三二章 海軍假期(三)第五章 收關行動(五)第六三二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四)第五二五章 反圍剿(五)第一一六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二)第五三四章 土地政策(二)第四十二章 出擊第六零六章 東北戰事再起(四)第三七七章 上海(五)第二一五章 爪哇之戰(五)第七二七章 決策(一)第五五四章 接受談判(六)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議(上)第一四六章 徳國之行(三)第六零三章 應對計劃(三)第四七三章 外交爭鬥(二)第一零一章 巡視(六)第六零一章 西安之行(一)第四十四章 導彈與炮彈第一一七章 農村調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