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三章 求和(十)

宮本直拓點了點頭,其實這個理由只不過是他編出來的,因爲總不能告訴伊藤博文,他知道海外華人是從未來穿越來的,並且帶來了遠超過這個時代的強大武器,因此英法兩國是根本不可能擊敗華東**。只好以結果倒推原因,找出這麼一個其實自己也覺得並不能認人完全信服的理由。

而且宮本直拓也知道,以後肯定會有人問自已這個問題,或是請自己詳細解說,因此這段時間以來,宮本直拓也對自己判斷華東**會取得勝利的理由進行了補充和完善,覺得這樣的說服力也差不多夠了。好在是現在的結果已經證明了他的判斷是正確的,當然就是怎麼說怎麼有理。

見伊藤博文發問,宮本直拓道:“伊藤先生,我對軍事所知不多,我的判斷主要是依據一個原則‘排除掉一切不可能的因素,那麼剩下的結果就是真像,無論這個真像是多麼荒誕無稽’。”

其實這句話在宮本直拓穿越之前,是一句爛到大街的話,在各種偵探、懸疑小說中經常出現,但在這個時代,著名的偵探小說【福爾摩斯】纔剛剛面世20年,而且還沒有寫完,影響力也遠沒有後世那麼大,因此伊藤博文還是第一次聽說,而且單從字面意思來說,覺得這句話當然是很有道理的。

宮本直拓又道:“伊藤先生,在您的心目中,華東**的領導人,是一羣什麼樣的人?”

伊藤博文沉默了一會,才道:“雖然是敵對的立場,但我還是承認,華東**的領導人,確實是一批相當優秀的人物,他們的對世界見解,對國際時局的判斷,治國執政能力,以及建軍外交手腕都是上上之選。”

宮本直拓點了點頭,道:“好,那麼伊藤先生,我們可以把華東**的領導人視爲一羣有能力,有頭腦,並且保持理性的人。”

伊藤博文點了點頭,道:“可以。”

宮本直拓道:“在普茨茅斯談判的時候,英法兩國就已經通過各種途徑,向華東**轉達了一但普茨茅斯談判失敗,英法兩國必然會參戰的意向,而這時華東**就面臨兩種選擇,一是普茨茅斯談判成功,但得不到任何賠償;二是普茨茅斯談判破裂,英法兩國參戰,華東**與以英法兩國爲主聯軍作戰。而華東**顯然是選擇了第二條。當然也評華東**的領導人會認爲英法兩國是故意虛張聲勢,不過我認爲華東**的領導人是不會做出這個愚蠢的判斷結果。”

伊藤博文又點了點頭,道:“不錯!”

宮本直拓又道:“華東**選擇的第二條,又有兩種……我們估且算三種結局吧,一是華東**戰敗;二是戰爭進入僵持階段;三是華東**獲勝。而第一種結局,華東**戰敗之後,什麼也得不到,還會失去更多,這顯然還不如接受普茨茅斯談判成功的結果;第二種結局,戰爭進入僵持階段,最終恐怕是雙方各退一步,再舉行談判,而華東**也基本不可能從新的談判中獲得賠款;因此只有第三個結局,才能解釋華東**選擇讓普茨茅斯談判破裂的原因。”

伊藤博文仔細的想了想,宮本直拓所說的這個道理並不複雜,但像宮本直拓分析的這麼條理清楚到真不多見。

宮本直拓接着道:“剛纔我們己經確定,華東**的領導人是一羣有精準眼光的理性者,他們的決策都是經過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決不會頭腦一熱,衝動行事,或是乾脆博一把,他們對英法兩國的實力不可能不清楚,但還是選擇了讓普茨茅斯談判破裂,說明他們肯定是有足夠獲勝的把握,這也就是‘排除掉一切不可能的因素,那麼剩下的結果就是真像,無論這個真像是多麼荒誕無稽’。”

伊藤博文苦笑了一聲,宮本直拓的這個解釋似乎很有道理,但總覺得有點不大對勁,而一時又說不出是那裡不對勁。其實宮本直拓不過是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並且再套上一個冒似高深的理論。這套把戲在現代社會經常可見,但在這個時代,卻是一個全新的方法,而且結果已經證明了宮本直拓的判斷正確,這也是最大的說服力,因此以伊藤博文的睿智,也被繞進去了。

當然,如果伊藤博文仔細分析,也不是不可能看出宮本直拓的套路,只不過現在並不是研究宮本直拓的這個解釋的時候,因此伊藤博文也不打算在這個話題上糾結下去,道:“宮本君,我很贊同你提出的‘日本應以自己的利益來決定採取的國家策略’原則,但如果日本在這個時候和華東**談判,雖然從目前來看,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但恐怕會大大的得罪英國,在這場戰爭之後,華東**肯定會強勢的崛起,而日本元氣大傷,至少在10年以內是無法和華東**相抗衡,如果失了英國的支持,日本恢復的時間將會更慢,而且也無法面對華東**的競爭,這是現實的問題,不知道你是怎麼考慮的。”

宮本直拓點了點頭,伊藤博文這纔算是問到點子上,老實說他現在對伊藤博文己經有些失望。在穿越之前,日本對伊藤博文相當高,甚致尊他爲日本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這讓宮本直拓對伊藤博文充滿了期待,但通過這幾年和伊藤博文的接觸來看,伊藤博文或許可以算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但離“最偉大”這個評價還是相當大的差距,一方面伊藤博文對世界大勢,國際格局的認知也有一定的侷限,當然屬於時代的侷限性,宮本直拓不僅比伊藤博文多了100多年的國際政治鬥爭經驗,而且在穿越之前,他是處在一個資訊大爆發的時代,掌握的資源也要遠比伊藤博文豐富得多;但在另一方面伊藤博文做事縮手縮腳,前瞻後顧,錯失了許多讓日本止損的良機,這就不可原諒了。

不過宮本直拓也承認,至少在這個時代,伊藤博文確實是日本最出色的政治家,而自己要實現在這個時代的理想,也離不開伊藤博文的幫助。只可惜伊藤博文對自己的信任還不夠,正好借這個機會,再露幾手給伊藤博文看看,於是道:“伊藤先生,我對您的看法有些異議,我認爲既使這一次日本甩開英國,單獨和華東**談判,但在戰爭結束之後,英國仍然還會支持日本。”

伊藤博文也有些意外,道:“爲什麼?”

宮本直拓道:“伊藤先生,您只看到了日本對英國的需求,但卻忽視了英國同樣對日本有需求,而且這種需求絕不在日本對英國的需求之下。您想一想,戰爭結束之後,華東**必將取代俄國,成爲英國在遠東地區最大的威脅,而且華東**的位置更靠南,有大量的港口和強大的海軍,因此對英國在亞洲的威脅,要遠大於俄國。還有面對華東**威脅的,不僅僅是英國,法國、美國也同樣是如此,但這些國家離遠東地區都過於遙遠,既使是有大量的殖民地,也難以將力量投射到遠東來,而日本是他們防範華東**,保護他們在遠東利益的唯一選擇,所以我才說,既使日本這次甩開英國,和華東**談判,但在戰爭結束之後,英國仍然會全力的支助日本,幫助日本儘快的恢復國家,因爲他們沒有別的選擇。”

伊藤博文怔了一怔,他當然知道,英國支助日本,並不是當好好先生,在戰爭的開始是需求日本幫助遏制俄國,而現在又需要日本對付華東**,卻沒有反過來想過,如果沒有日本,英國、法國、美國在亞洲的殖民地都將受到華東**的威脅,從這個意義上說,英國確實不能失去日本,那麼日本甩開英國,和華東**進行單獨談判這樣的事情,也確實可以放在一邊。而且宮本直拓的話還給伊藤博文打開了一扇窗戶,以後和英國、法國、美國打交道,這到是一張對日本有利的牌。

見伊藤博文還在沉思,宮本直拓又道:“伊藤先生,我們必須儘快下決定,因爲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如果我的判斷不錯,現在英國、法國應該正在尋求甩開日本,和華東**談判。

伊藤博文全身一震,道:“什麼?”

宮本直拓道:“這並沒有什麼意外的,英國、法國奉行的就是以國家的利益來決定採取的國家策略,其他的什麼都可以放棄,而現在對英國、法國最有利的就是儘快和華東**談判,結束戰爭,而且越早越好,因爲最晚和華東**舉行談判的一方,必然是賠償最多,損失最大的一方,我認爲英國、法國所做的強硬姿態不過是爲談判增加籌碼,荷蘭己經做出了選擇,因此日本必須要搶在英國、法國的前面才行。”

伊藤博文深吸了一口氣,這個判斷對他的衝擊實在是太大了,讓他一時半會反應不過來。

就在這時,房門打開,一名待衛匆匆走進來,道:“伊藤先生,內閣緊急會議,要求您馬上參加,馬車己經停在外面。”說着將一個封好的公文夾遞給伊藤博文。

接過公文夾,伊藤博文撕開封條,打開一看,不禁臉色大變,原來是英國、法國剛剛通知日本,兩國己經決定和華東**舉行談判。

第六章 設伏計劃第八十一章 災民(一)第三十章 市長上任(二)第四八四章 登陸作戰(六)第一一零章 造艦(五)第一章 撤僑艦隊第九十九章 新根據地(二)第七十五章 規劃(一)第三五三章 徳國特使(一)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亂(九)第三五四章 大戰之前(一)第三二七章 李鴻章來訪(四)第一九八 超強硬對強硬第三二八章 奉天會戰(下)第三二八章 李鴻章來訪(五)第二八三章 會談(上)第五七零章 進駐縣城(三)第八十六章 造艦競標(三)第三二三章 騎軍(七)第五一八章 穆棱河之戰(十四)穿越艦隊簡介一071型船塢登陸艦第五零八章 穆棱河之戰(四)第一五零章 上任(四)第二九九章 告密(上)第五九九章 濟南衆態(八)第六五五章 遠東遠征軍(二)第二十九章 出兵(二)第一五三章 新農村建設(四)第六零一章 西安之行(一)第三三七章 工業成就(三)第六零二章 應對計劃(下)第七十八章 軍事發燒友(上)第六五五章 遠東遠征軍(二)第三九二章 新聞發佈會(六)第一一一章 抓捕(中)第三二五章 海參崴(八)第四十五章 導彈與炮彈(下)第一六九章 德國之行(一)第二三一章 訪日艦隊(二)第一四六章 徳國之行(三)第一章 最終協商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一七七章 南下上海(七)第二八九章 漁人行動(一)第二三八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一)第四四四章 外交斡旋(一)第二四零章 教育(上)第十六章 接管濟南(九)第五七六章 談判(四)第一九四 訪問天津(六)第二五一章 創業(四)穿越艦隊簡介一053H3導彈護衛艦第二二五章 清廷求和(八)第七一三章 日本屈服(下)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十一章 遭遇日艦第二三九章 作戰計劃(七)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五二九章 談判(七)第三六五章 餘波未平(二)第五三四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五)第一五六章 天津見聞第一七二章 南下上海(二)第五四九章 接受談判(一)第三十一章 年度總結(一)第一零七章 造艦(二)第二章 制度(一)第三九五章 談判(三)第三五五章 徳國特使(三)第六八四章 結束戰爭(五)第六百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下)第一一零章 造艦(五)第四一三章 旅順攻略(十)第四三零章 進攻北京(九)第九十一章 天津戰役(四)第二三六章 考察隊第三二六章 海參崴(九)第一五六章 天津見聞第四八七章 激烈博弈(一)第十七章 追擊日艦第五四八章 土地改革(三)第四四六章 遼陽之戰(八)第六四三章 日本本土作戰(三)第三一六章 錦州(四)第三八二章 足球比賽(三)第四二三章 進攻北京(二)第五十章 佔領大沽口第二三四章 突破口(下)第四零三章 全面開戰(十二)第四五零章 遼陽之戰(十二)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語(中)第一三零章 海軍假期(一)第五七四章 交收東三省條約第六二八章 登陸日本(十)第八十四章 戰前準備(一)第一一六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二)第二八九章 年終會議(五)第六六五章 臺灣海峽之戰(六)第一八七 封存第一八四 商務招標(二)
第六章 設伏計劃第八十一章 災民(一)第三十章 市長上任(二)第四八四章 登陸作戰(六)第一一零章 造艦(五)第一章 撤僑艦隊第九十九章 新根據地(二)第七十五章 規劃(一)第三五三章 徳國特使(一)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亂(九)第三五四章 大戰之前(一)第三二七章 李鴻章來訪(四)第一九八 超強硬對強硬第三二八章 奉天會戰(下)第三二八章 李鴻章來訪(五)第二八三章 會談(上)第五七零章 進駐縣城(三)第八十六章 造艦競標(三)第三二三章 騎軍(七)第五一八章 穆棱河之戰(十四)穿越艦隊簡介一071型船塢登陸艦第五零八章 穆棱河之戰(四)第一五零章 上任(四)第二九九章 告密(上)第五九九章 濟南衆態(八)第六五五章 遠東遠征軍(二)第二十九章 出兵(二)第一五三章 新農村建設(四)第六零一章 西安之行(一)第三三七章 工業成就(三)第六零二章 應對計劃(下)第七十八章 軍事發燒友(上)第六五五章 遠東遠征軍(二)第三九二章 新聞發佈會(六)第一一一章 抓捕(中)第三二五章 海參崴(八)第四十五章 導彈與炮彈(下)第一六九章 德國之行(一)第二三一章 訪日艦隊(二)第一四六章 徳國之行(三)第一章 最終協商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一七七章 南下上海(七)第二八九章 漁人行動(一)第二三八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一)第四四四章 外交斡旋(一)第二四零章 教育(上)第十六章 接管濟南(九)第五七六章 談判(四)第一九四 訪問天津(六)第二五一章 創業(四)穿越艦隊簡介一053H3導彈護衛艦第二二五章 清廷求和(八)第七一三章 日本屈服(下)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十一章 遭遇日艦第二三九章 作戰計劃(七)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五二九章 談判(七)第三六五章 餘波未平(二)第五三四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五)第一五六章 天津見聞第一七二章 南下上海(二)第五四九章 接受談判(一)第三十一章 年度總結(一)第一零七章 造艦(二)第二章 制度(一)第三九五章 談判(三)第三五五章 徳國特使(三)第六八四章 結束戰爭(五)第六百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下)第一一零章 造艦(五)第四一三章 旅順攻略(十)第四三零章 進攻北京(九)第九十一章 天津戰役(四)第二三六章 考察隊第三二六章 海參崴(九)第一五六章 天津見聞第四八七章 激烈博弈(一)第十七章 追擊日艦第五四八章 土地改革(三)第四四六章 遼陽之戰(八)第六四三章 日本本土作戰(三)第三一六章 錦州(四)第三八二章 足球比賽(三)第四二三章 進攻北京(二)第五十章 佔領大沽口第二三四章 突破口(下)第四零三章 全面開戰(十二)第四五零章 遼陽之戰(十二)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語(中)第一三零章 海軍假期(一)第五七四章 交收東三省條約第六二八章 登陸日本(十)第八十四章 戰前準備(一)第一一六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二)第二八九章 年終會議(五)第六六五章 臺灣海峽之戰(六)第一八七 封存第一八四 商務招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