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五章 輿論風向

收到了各國領事的聯名通知以後,秦錚也鬆了一口氣,雖然執委會己經決定堅決保持定力,但畢竟現在穿越集團還是希望儘快和各國展開談判的,最好是不要再拖延下去,這種沉默者的遊戲,玩得確實讓人心裡不安。因此現在各國終於正式向穿越者提出談判的請求,並且同意各國與穿越集團單獨談判,雖然其中沒有俄國,但也是再好不過了。

而且各國定下的談判時間是在4月4日,離現在還有22天的時間,因此也足夠穿越者安排人員,整理相關的資料等事情,於是秦錚也一口就答應下來。

這樣重大的對外事情,絕不是秦錚一個人能夠決定的,儘管穿越集團也需要這次談判,但這是穿越集團與各國進行單獨談判,對每個國家的談判策略、談判條件都不會相同,需要進行詳細的討論確定下來,因此秦錚決定返回天津,和執委會一起進行協商,而上海這邊的事情暫時交給李三傑處理。

在前階段秦錚不在上海的時間裡,李三傑策劃了上海學生的大遊行,並和英國、日本駐上海領事積極的協商,和英、日兩國達成了初步的協商,穿越集團與各國進行單獨談判,就是在這個時候先提出來的。而這些行爲也得到了執委會的讚揚,因此秦錚也完全可以放心將上海的事情交給李三傑。

而在這段時間裡,秦錚的主要工作除了積極的宣傳穿越者的勝利,政治主張以後,就是給上海的學生上課,講說中國近代史,同時也是淺移默化的向他們貫輸穿越者的政治理念。

這時秦錚己經講完了七講,內容包括第一、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起義等歷史階段,由於秦錚的講課語言風趣,貼近平民,而且立意新穎,秉持的觀點爲人所未想,對這些歷史事件的看法、評價都有自己獨道的見解,而且還連帶着講了一些世界同時期的重大事情,並積極和聽講的學生互動,允許學生提問,並詳細認真的進行解答,這些都無不受到聽講的學生好評,因此過來聽秦錚講課的學生也越來越多,在最多的時候,竟然過了5oo人。

而秦錚每一次課提供的講義也嚴重供不應急,因爲許多沒能來聽課,或前幾講課未聽的學生主要就是通過講義瞭解每次講課的內容,最終決定到現場來聽課。而講義的傳播主要是靠手抄,這樣肯定是不能夠滿足學生們的需求,因此己有一些小印刷作坊將講議的內容刊印成冊出售。雖然這些小冊的做工十分粗糙,字跡有不少錯誤,甚致還有掉詞、掉句,前後顛倒等問題,但仍然十分搶手,每次一行,就立刻被搶購一空。這些小印刷作坊也賺了不少錢。

畢竟不管這些小冊子做得如何粗糙馬虎,但也總比抄寫省事,而且價格也不貴,因此不少學生買到小冊孑以後,再去找別人藉手抄講議,然後對照修改,這樣也能用。甚致還有人專門大量購買這種小冊子,然後進行修訂之後再加高一些價格出售,居然也賣出不少。

這些情況通過前來聽講的學生傳到上海辦事處,也讓秦錚等人感嘆不己,雖然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推行禁商主義,但中國人的商業頭腦卻絲毫也不差,可以說在任何時候都能現其中的商機。

不過穿越者自然是不能讓這種情況繼續展下去,因爲這不僅有損於穿越集團的名譽,這樣錯誤百出的小冊子廣泛流傳,不知道的人或許還會以爲穿越者自己弄錯的;而且這也傷害了穿越集團的實際利益,現在穿越集團自己有印刷廠了,既然這些講義有市場,那麼不如自己來印刷出售,這樣不僅可以保證印刷的質量,而且還可叭爲穿越集團營利,這樣的好事當然不能讓給別人。而現在爭討的,到底是在天津印刷好之後拿到上海來出售,還是在上海找家好的印刷廠來印刷,或者是乾脆自已就在上海開辦一個印刷廠。而秦錚也打算迴天津之後,將這仵事情提交執委會討論。

但根據日程的安排,就在明天,秦錚將正式開始講下一課的內容——洋務運動,因此秦錚也決定,等明天講完課以後再出,由於還有2o多天的時間,相當充足,也不用急於這一兩天。

講課是從上午9點開始,一般講2個小時左右,有1個小時與學生互動,不過在8點鐘時,就有2o餘名學生率先來到穿越集團的上海辦事處,幫助辦事處佈置會場。因爲來聽課的學生越來越多,連辦事處的院子都容不下,辦事外拆除了一面院孑,平時用活動木柵擋住成圍牆,在講課的時候向外擴出5米的距離,雖然佔用了一部份街道,但也沒有別的辦法。

而這2o餘名學生都是穿越者的支持者,全都參加過上海遊行,而且在前幾次聽課中全部都到場,並認真做筆記,還提出不少有價值的問是,態度表現都是相當積極,對穿越者的政治理念絕對贊同,因此穿越者才確定他們是第一批重點培養的人員。現在他們基本都在各學校中充當穿越者的聯絡組織人。而且由於前得多了,和辦事處的穿越者也都熟悉起來。

下午就要離開上海,因此秦錚也抓緊時間向李三傑、劉瀾濤領、李紅兵等人佈置自己離開之後的工作安排,除了正面宣傳以外,地下的情報網絡建設也不能停止。

這時只見高磊帶着一男一女兩名學生來找秦錚。而這兩個學生秦錚也都認識,男的叫杜經平,女學生叫薛錦琴,兩人都是積極份子,由其是薛錦琴,是這個時代爲數不多的女學生,她還有一個姐姐叫薛錦霞,都接受過新式教育,並且支持穿越者的政治理念,只是薛錦琴的表現更爲活躍一些,在上海遊行期間,薛錦琴在英國領事館門前當衆演講,指責八國聯軍的侵略行爲,爲她羸得了不少聲望,衍然己成爲女學生中的領。

在上海辦事處的穿越者中,高磊的年齡最小,這些學生的年齡相近,而且由於此前犯過的錯誤,到是讓高磊沉穩了不少,多了些成熟氣質,少了幾分少年輕狂,因此也有意和學生們結交,於是很快就熟悉起來,現在主要是辦演學生與穿越者之間聯絡人的角色。

見到了秦錚等人,高磊道:“政委,主任,你們先看看這個,這是杜同學、薛同學帶來的。”說着高磊將手裡拿着的兩份報紙遞給秦錚、李三傑。

兩人接過報紙,先看報名,又互相看了看對方的報紙,這兩份報紙都不是什麼有影響力的小報,其中一份兩人甚致都沒有聽說過,不過正版的標題都是和穿越者有關,一個是【海外華人,非我族類】;另一個是【海外夷狄之後,也敢妄稱華夏後裔】。

而內容都是質疑穿越者的身份,一份文章聲稱海外華人雖自稱華夏後裔,爲前朝遺民之後,流落海外,但無從考證,而且海外華人的言語、行爲、風俗、習慣均與前朝不同,因此斷定海外華人並非華夏後裔;而另一份文章除了否認海外華人不是華夏後裔之外,甚致宣稱就算海外華人的先祖是前朝遺民,但流落海外數百年,與夷狄通婚、易夷俗、行狄禮、忘聖人之訓,崇尚海外夷狄之學,已不能算是華夏後裔了。

薛錦琴的雙手握緊拳頭,憤憤道:“秦政委,這兩篇文章寫得實在是太過分了,自從長們迴歸中華之後,力挽狂瀾、扶傾大廈,纔是我們中華不至落於洋人之手,滅國亡種,他們居然質疑長們的身份,實在可惡。”

杜經平也道:“是啊,同學們看見了都很氣憤,這分明就是胡說八道嗎?因此都想去找這兩家報館理論,想來問問長們的意見。”

秦錚笑了一笑,擺了擺手道:“不必了,公道自在人心,只要我們自己無愧於心、無愧於先祖、無愧於華夏,也就行了,又何必去管別人怎麼說呢?”

兩人聽了,也都對秦錚的氣度大爲敬佩,杜經平道:“長們都是虛懷若谷,令人敬佩,但這兩份報紙如此詆譭長,就這樣不理嗎?”

秦錚道:“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是非曲直自有公議,由他去吧。”

薛錦琴道:“但也總要回應一下吧,不如長們也寫一篇文章找個報紙刊登出去,去反駁他們。”

秦錚笑道:“薛同學的一番好意,我們非常感謝,不過這些小紙刊載這樣的文章,無非就是爲了造噱頭,博眼球,藉機炒作而且,如果我們真的迴應了,他們反到會更加來勁,甚致會再表更爲胡編亂造的文章,因此不如不去理他們,過幾天之後,他們自覺沒趣,也就不了了之了。”

劉瀾濤也道:“是啊,任它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要是迴應了,反到是落了他們的套了。你們倆確實是一番好意,我們都領受了,但這樣的小報,不理他們就是了。”

見兩人都這樣說了,杜經平、薛錦琴雖然仍心有不甘,但也不好再說什麼,只好向秦錚等人告了個便,離開了房間。

而他們離開以後,李三傑笑道:“想不到在這個時代,也有人借名氣來玩抄作啊。”

劉瀾濤道:“這說明古人的頭腦一點都不比現代人差,現代人玩的那一套,其實都是古人玩過了的,因此我們可千萬不能小看了古人。”

秦錚道:“嚴格來說,這個時代己經是近代社會了,因此並不能算古代,現代社會無非就是資迅達一些,單純的人對人比較,那個時代都差不多。”

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一一五章 農村調查第五九一章 上海租界(三)第五十二章 佔領大沽口(三)第四零四章 談判破裂(五)第三四三章 李鴻章之死(四)第五百章 輿論再變(三)第一三零章 德國艦隊(二)第三十九章 談判(下)第二四零章 王家寨(二)第三零五章 南線,北線(三)第一二六章 綠林大會(上)第四六零章 圍殲日軍(四)第一四二章 上海新區(六)第三三零章 海歸(一)第五一二章 清廷招撫(九)第七十四章 進攻赤峰(中)第一四七章 徳國之行(四)第六三七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九)第五七五章 談判(三)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二七九章 中立(三)第五八三章 青島密約(三)第六七一章 大獲全勝(二)第四八七章 激烈博弈(一)第二十一章 海軍編制(五)第四二五章 停戰期(六)第五四四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上)第四三七章 政客(二)第一七四章 德國之行(六)第六七九章 大獲全勝(十)第三七一章 德國的收穫(上)第五三零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一)第六六五章 臺灣海峽之戰(六)第二十三章 接管濟南(十六)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四零七章 旅順攻略(四)第六六三章 臺灣海峽之戰(四)第一二三章 秋收行動(十二)第五五零章 土地改革(五)第六零二章 西安之行(二)第六十七章 德國使團(七)第五六一章 夜襲(二)第四九七章 襲取海參崴(六)第五十六章 殲滅(一)第五五九章 地主聯盟(三)第五二六章 反圍剿(六)第一六七章 天津新區第一零三章 天津租界(十)第二九六章 革命者(一)第三零九章 二進膠州(二)第一八九章 德國海軍戰略(七)第三零八章 備戰(二)第七十章 金融(一)第四章 制度(三)第四零三章 全面開戰(十二)第三四六章 財政工作報告(三)第六七七章 大獲全勝(八)第五十六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七)第四六零章 武昌之行(一)第四一九章 遼河之戰(五)第七十七章 陸軍編制(一)第四四零章 進京(七)第三七七章 對馬海戰(四)第四七二章 山海關之戰(一)第七十六章 規劃(二)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二七六章 戰爭開始(五)第一四四章 訪問(四)第三四三章 李鴻章之死(四)第一一二章 接管天津(四)第五九九章 濟南衆態(八)第一六六章 農業技術第五七八章 進攻瀋陽(二)第三十三章 市長上任(五)第一五九章 對日談判(四)第五十九章 殲滅(四)第五三四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五)第二七二章 戰爭開始(一)第一三四章 海軍假期(五)第三一零章 二進膠州(三)第一二八章 電報(下)第七一四章 上海談判(一)第五一九章 突擊行動(下)第二章 穿越到清末第三七七章 對馬海戰(四)第一零六章 造艦(一)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四七二章 戰前(四)第五七三章 預備會議(八)第二九七章 脅迫(二)第五七零章 進駐縣城(三)第五一三章 穆棱河之戰(九)第一七零章 南下上海第四一八章 遼河之戰(四)第六八五章 結束戰爭(六)第九十七章 青州之亂(十)第一三零章 海軍假期(一)第五三零章 調查報告(上)第五八一章 青島密約(上)
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一一五章 農村調查第五九一章 上海租界(三)第五十二章 佔領大沽口(三)第四零四章 談判破裂(五)第三四三章 李鴻章之死(四)第五百章 輿論再變(三)第一三零章 德國艦隊(二)第三十九章 談判(下)第二四零章 王家寨(二)第三零五章 南線,北線(三)第一二六章 綠林大會(上)第四六零章 圍殲日軍(四)第一四二章 上海新區(六)第三三零章 海歸(一)第五一二章 清廷招撫(九)第七十四章 進攻赤峰(中)第一四七章 徳國之行(四)第六三七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九)第五七五章 談判(三)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二七九章 中立(三)第五八三章 青島密約(三)第六七一章 大獲全勝(二)第四八七章 激烈博弈(一)第二十一章 海軍編制(五)第四二五章 停戰期(六)第五四四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上)第四三七章 政客(二)第一七四章 德國之行(六)第六七九章 大獲全勝(十)第三七一章 德國的收穫(上)第五三零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一)第六六五章 臺灣海峽之戰(六)第二十三章 接管濟南(十六)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四零七章 旅順攻略(四)第六六三章 臺灣海峽之戰(四)第一二三章 秋收行動(十二)第五五零章 土地改革(五)第六零二章 西安之行(二)第六十七章 德國使團(七)第五六一章 夜襲(二)第四九七章 襲取海參崴(六)第五十六章 殲滅(一)第五五九章 地主聯盟(三)第五二六章 反圍剿(六)第一六七章 天津新區第一零三章 天津租界(十)第二九六章 革命者(一)第三零九章 二進膠州(二)第一八九章 德國海軍戰略(七)第三零八章 備戰(二)第七十章 金融(一)第四章 制度(三)第四零三章 全面開戰(十二)第三四六章 財政工作報告(三)第六七七章 大獲全勝(八)第五十六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七)第四六零章 武昌之行(一)第四一九章 遼河之戰(五)第七十七章 陸軍編制(一)第四四零章 進京(七)第三七七章 對馬海戰(四)第四七二章 山海關之戰(一)第七十六章 規劃(二)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二七六章 戰爭開始(五)第一四四章 訪問(四)第三四三章 李鴻章之死(四)第一一二章 接管天津(四)第五九九章 濟南衆態(八)第一六六章 農業技術第五七八章 進攻瀋陽(二)第三十三章 市長上任(五)第一五九章 對日談判(四)第五十九章 殲滅(四)第五三四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五)第二七二章 戰爭開始(一)第一三四章 海軍假期(五)第三一零章 二進膠州(三)第一二八章 電報(下)第七一四章 上海談判(一)第五一九章 突擊行動(下)第二章 穿越到清末第三七七章 對馬海戰(四)第一零六章 造艦(一)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四七二章 戰前(四)第五七三章 預備會議(八)第二九七章 脅迫(二)第五七零章 進駐縣城(三)第五一三章 穆棱河之戰(九)第一七零章 南下上海第四一八章 遼河之戰(四)第六八五章 結束戰爭(六)第九十七章 青州之亂(十)第一三零章 海軍假期(一)第五三零章 調查報告(上)第五八一章 青島密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