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一章 朝見風波(三)

這次萬海澄奉來給秦錚送官服,並教演禮,還以爲是和見其他的求官人一樣,討了一個美差,那知秦錚根本就不吃自己這一套。原來萬海澄只打算要5千兩白銀的,但聽秦錚說話不中聽,於是翻了一倍,成了1萬兩,而且還威脅秦錚,不給錢就拿不到官服。

萬海澄原以爲自己這樣一說,秦錚就會誠惶誠恐的挨求自己,並且老老實實的把銀子奉上,那知秦錚不僅不在乎要不要官服,而且還反嗆自己。萬海澄那吃過這個憋,也不禁氣衝胸門,猛然起身,一揮手道:“我們走,咱家明兒就在宮裡等秦大人,看秦大人進不進得了宮。”說着頭也不回就向外走,那四個小太監也都趕忙跟在萬海澄身後,嘴裡還不乾不淨的嘀咕什麼“真是沒眼色”、“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人”、“沒見過世面”等。

就在萬海澄走出大堂門口的時候,只見迎面匆匆趕來一個人,攔住萬海澄,道:“萬公公,留步,留步,有話好說,有話好說啊。”

來人正是李經方。原來秦錚和萬海澄爭執起來,外面伺候的驛官卻都聽見了,他的官職低微,當然不敢進去調停,於是趕忙去找李經方來勸說。

而聽了驛官的報告以後,李經方也不禁大驚失色,萬萬沒想到在這個地方出了差子,因此他也不敢怠慢,趕快趕過來,正好萬海澄要離開館驛,於是李經方趕忙攔住了萬海澄。

萬海澄自然認識李經方,頓時就更來勁了,故意大聲道:“大公子,咱家是宮裡當了十幾年差的人,捧過龍庭,抱過玉柱,伺候過老佛爺,見過的王爺候爺,中堂總督沒見過一百也有八十,沒見過這麼不懂規據的人,他們海外華人算什麼東西!我腳下的地面比他們家的房頂還高三尺!他們算什麼?海外的蠻夷就是海外的蠻夷,上不得檯面,就是這號人也想當咱大清國的官,想都別想。”

李經方聽了也不禁叫苦不迭,他當然知道海外華人可不是善茬,連洋人都不怕,根本就沒把清廷放在眼裡,本來他是打算向萬海澄陳明利害,讓萬海澄服個軟,卻沒想到萬海澄說出這番話,海外華人肯定是不幹的。

果然,秦錚己經在屋裡開罵起來,道:“你個死太監,死奴才,就憑你也能當大清國的家,實話告訴你,今天就算是你把衣服放在這裡,我也不要了,就你拿來的衣服我都嫌髒嫌惡心。不服的話,儘管拿回去見太后說去。”

萬海澄聽了,也不禁氣得渾身發抖,道:“大公子,可不是咱家駁你的面子,就這號東西,咱家可伺候不了,這就回宮去見太后說,你可別攔着了。”

李經方苦笑了一聲,知道自己己經無能爲力了,畢竟雙方把話說到了這一步,己經不可挽回。只不過李經方十分清楚,最終的結果,海外華人不一定有事,但萬海澄是肯定好不了,說不定還會把命送了。

萬海澄等人離開之後,李經方纔對秦錚道:“秦政委,怎麼弄到這個地步。”

秦錚皺了皺眉,道:“大公子,我還想問你呢?我們不敢說是對大清有再造之功,但要說力挽狂瀾是一點也不爲過吧,這份功勞就是受封個山東巡撫也不過份啊,而且我們也同意對朝廷行跪拜之禮,也算是仁至義盡了。可朝廷這是什麼意思,派個太監給我送官服還要問我要1萬兩銀子?這是給我們臉色瞧呢?還是看不起我們呢,叫我們受這小人的氣,要是這樣的話,這個山東巡撫不要也罷,我們可不再乎,明天我們就回北京去。”

李經方聽了,也不禁嚇了一大跳,他也聽出來了,大概秦錚是以爲這是朝廷故意安排要羞辱海外華人的,趕忙道:“秦政委,你可千萬不可魯莽行事,這是這些奴材們私人勒索,絕非朝廷授意,朝廷看重貴衆還來不及呢?怎麼會看不起貴衆呢?無論如何,你也不能離開西安,我敢保證朝廷查明真像以後,定會給貴衆一個交待的。”

其實秦錚也不是真的要走,只不過是故意借題發揮,因此聽了李經方的話之後,也就借梯下牆,道:“大公孑,即然你這樣說了,我就看在你的面子上,還在西安停留一天,如果明天朝廷不能給我們一個滿意的交待,那麼我們決不會再留在西安。”

雖然只得到了一天的緩衝期,但總算是暫時把海外華人穩定了,因此李經方也稍稍安心,他不敢再耽誤,趕忙向秦錚告辭,準備去找慶親王,而在離開館驛之前,他還專程叫來驛官,告訴他如果海外華人有異動,就立刻到慶親王府裡找自己。

李經方離開以後,其他人立刻圍隴了過來,劉宏傑道:“政委,這樣做好嗎?我們現在還不能和清廷撕破臉啊。”

張建平道:“有什麼不好的,分明是他先找我們要錢的,我們不能和清廷撕破臉,難道就任由他們勒索嗎?”

劉宏傑道:“我可不是這個意思,但那個死太監回去以後肯定不會實話實說,一定會把責任都推到我們身上來,這樣一來我們就是有理也說不清了。”

秦錚道:“你們都放心吧,我的心裡有數。本來我就正想找個機會,向清廷顯示一下我們的強硬態度,要讓清廷知道,雖然我們接受了清廷的策封,而且也對清廷行了跪拜禮,但可別以爲我們就真是清廷的臣下了,真要是惹到我們頭上來,後果是很嚴重的。這樣我們以後再和清廷打交道就容易多了,卻沒有想到清廷居然主動把機會送上門來了,雖然太監索要賄賂是常態,但這畢竟是潛規則,不能放到檯面上說,因此我們是絕對佔理的一方,當然是不能放過這個好機會。而且也不用擔心那個太監回去說謊,慈禧可是十分精明的人,這種謊話是騙不了她的。而且我們雖然還不能和清廷撕破臉,但清廷更是沒有資格和我們撕破臉。只要我們擺出一幅不惜徹底撕破臉的恣態,清廷最終只有服軟。”

鄧永儉道:“政委,你說的確實有道理,從常理來說清廷確實是只有服軟,但清廷並不是一個現代國家,還只是一個封建專制王朝,國家的重大政策往往取決於統治者的一念之間,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不能對慈禧寄於過多的信心。雖然慈禧確實是一個精明的統治者,但畢竟也是一個人,有喪失理智,任性而爲的時候,在此以前,慈禧就喪失過理智,任性了一次,結果直接導致了庚子國變發生,如果我們把她逼得太緊了,很難保證我們的老佛爺不會再次喪失理智。”

秦錚笑道:“永儉同志,你想的確實很全面,但你也應該想,慈禧這一次任性的後果是什麼,就是清廷逃難到了西安,在這種情況下,慈禧還有什麼再任性的資本,而且慈禧畢竟是一個精明的統治者,在這個時候,她是絕對不敢再任性的。”

這時江菡道:“政委,那麼最終那個太監會有什麼結果,慈禧太后會把他當替罪羊嗎?”

劉宏傑道:“那是肯定的,我估計最終的結果就慈禧把那個太監殺了,然後把全部的責任都推到那個太監的身上。”

江菡道:“那個太監索要賄賂的行爲雖然不對,但也不致於是死罪吧。”

秦錚呵呵笑道:“怎麼?小江同志的同情心氾濫了?對太監根本就不用同情,想想他對我們都敢索要賄賂,對其他的官員又是怎樣一幅嘴臉,而得罪過他的人,又會是怎樣的結果,所以就算是當了慈禧的替罪羊,也是罪有應得,再說又不是我們殺的他。”

鄧永儉也道:“是啊,清廷怎麼處置太監我們不管,反正等着明天看好戲吧。”

――――――――分割線―――――――――分割線――――――――

李經方趕到慶親王府的時候,慶親王己經睡下了,管事的讓李經方明早再來,不過李經方可不敢耽擱,堅持要見慶親王,並且嚴厲警告管事人,海外華人出事了,必須把慶親王叫醒來見自己,否則這後果連慶親王都承擔不了。管事人聽了之後也不敢再堅持,只好去叫醒慶親王。

從睡夢被人叫醒,慶親王正要發火,但一聽是海外華人出事了,慶親王也不禁打了個激靈,頓時睡意全無,趕忙起身穿衣,來到前廳見李經方。

而聽完了李經方講說完事情的經過以後,慶親王也不禁嚇得臉色慘白,還是李鴻章有先見之明,知道這一趟差事並不容易,也幸好是自己把李經方帶到西安來了,否則恐怕海外華人離開了西安都不知道,不過這時慶親王也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只好問李經方道:“伯行,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

在來慶親王府的路上,李經方就己經想好了應對方案,道:“王爺,我們現在應該雙管齊下,我們馬上到宮裡去打聽情況,看萬公公是否己經向太后通報了,同時立刻派人將此事通告榮中堂和王中堂,讓他們到宮裡來和我們匯合,如果太后還不知此事,就稍好辦一點,我們立刻一起去見海外華人,那怕是逼迫萬海澄給海外華人磕頭認罪,怎麼樣也要說得海外華人回心轉意;而如果太后己經知道了此事,那麼我們就立刻求見太后,無論如何也要說服太后,千萬不可與海外華人惡交。”

聽了李經方的建議以後,慶親王才如夢方醒,也不得不佩服李經方,果然是好辦法,因爲慶親王在北京呆了幾個月,深知海外華人確實是惹不得,而且發生了這樣重大的事情,自然也要拉幾個人來扛,不能自己一個人頂。於是慶親王立刻叫來兩個精明的家人,吩咐了一番,然後讓他們拿着自己的片子去找榮祿和王文韶,無論如何也要把這兩個人叫起來,然後換好了朝服,帶着李經方趕赴行宮。

第四九八章 各方態度(一)第二七九章 中立(三)第五零五章 清廷招撫(二)第四零一章 全面開戰(十)第五十六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七)第一六七章 回訪日本(中)第六二七章 登陸日本(九)第二六七章 進城(三)第四五六章 山海關(二)第三二一章 海參崴(四)第四零三章 全面開戰(十二)第三四五章 歐洲危機(二)第五二一章 叛逃事件(下)第五七五章 力排衆議第五二一章 叛逃事件(下)第一九一 訪問天津(三)第七十七章 規劃(三)第五四二章 鎮南浦登陸(二)第五六六章 預備會議(一)第四十四章 錦州之戰(二)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四五三章 新聞發佈(二)第二十四章 挾持人質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六十八章 工業(五)第一零四章 考查(一)第六百章 濟南衆態(九)第一七二章 德國之行(四)第五十五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六)第七章 移交第五一四章 清廷招撫(十一)第二二九章 各方反應(三)第一四零章 上海新區(四)第四十四章 錦州之戰(二)第八章 俄國求和(上)第十一章 遭遇日艦第一二六章 秋收行動(十五)第四五六章 處罰(下)第三零八章 再進膠州(一)第六四一章 日本本土作戰(一)第五三四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五)第六十八章 德國使團(八)第一零三章 新根據地(六)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四二零章 停戰期(一)第三九六章 全面開戰(五)第二六三章 反撲(三)第三十五章 換裝(中)第七一零章 腰帶計劃(上)第六零八章 滿洲里戰役(一)第六十八章 睡不着的人(二)第十五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二)第五五八章 地主聯盟(二)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三五一章 前往青島(四)第三八七章 新聞發佈會(一)第四一五章 遼河之戰(一)第一六三章 外交之爭(上)第四三三章 戰爭再啓(四)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戰(六)第一八一章 軍事交流(三)第四十四章 天津分治(二)第七十六章 來訪者(四)第三二五章 海參崴(八)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一零九章 流言蜚語(下)第四八六章 登陸作戰(七)第一零一章 天津租界(八)第一一八章 秋收行動(七)第二十九章 出兵(二)第五四三章 鎮南浦登陸(三)第一一四章 失蹤(下)第五十一章 上海新區(四)第二三七章 作戰計劃(五)第四一零章 旅順攻略(七)第四十九章 上海新區(二)第二一一章 爪哇之戰(一)第一一九章 農村調查(五)第五八五章 青島密約(五)第二三一章 訪日艦隊(二)第五零七章 清廷招撫(四)第二十八章 錦州告急(七)第六八三章 結束戰爭(四)第三二一章 騎軍(五)第六八七章 反制(一)第一三零章 外調(四)第一二六章 天津會議(下)第一五六章 訪徳使團(下)第三零六章 南線,北線(四)第二十九章 市長上任(一)第二十九章 市長上任(一)第三二二章 騎軍(六)第二二七章 各方反應(一)第一六七章 天津新區第五七六章 情報分柝第七十章 海軍顧問(上)第五一八章 穆棱河之戰(十四)第六十八章 睡不着的人(二)第二三二章 總結(下)第四章 制度(三)
第四九八章 各方態度(一)第二七九章 中立(三)第五零五章 清廷招撫(二)第四零一章 全面開戰(十)第五十六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七)第一六七章 回訪日本(中)第六二七章 登陸日本(九)第二六七章 進城(三)第四五六章 山海關(二)第三二一章 海參崴(四)第四零三章 全面開戰(十二)第三四五章 歐洲危機(二)第五二一章 叛逃事件(下)第五七五章 力排衆議第五二一章 叛逃事件(下)第一九一 訪問天津(三)第七十七章 規劃(三)第五四二章 鎮南浦登陸(二)第五六六章 預備會議(一)第四十四章 錦州之戰(二)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四五三章 新聞發佈(二)第二十四章 挾持人質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六十八章 工業(五)第一零四章 考查(一)第六百章 濟南衆態(九)第一七二章 德國之行(四)第五十五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六)第七章 移交第五一四章 清廷招撫(十一)第二二九章 各方反應(三)第一四零章 上海新區(四)第四十四章 錦州之戰(二)第八章 俄國求和(上)第十一章 遭遇日艦第一二六章 秋收行動(十五)第四五六章 處罰(下)第三零八章 再進膠州(一)第六四一章 日本本土作戰(一)第五三四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五)第六十八章 德國使團(八)第一零三章 新根據地(六)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四二零章 停戰期(一)第三九六章 全面開戰(五)第二六三章 反撲(三)第三十五章 換裝(中)第七一零章 腰帶計劃(上)第六零八章 滿洲里戰役(一)第六十八章 睡不着的人(二)第十五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二)第五五八章 地主聯盟(二)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三五一章 前往青島(四)第三八七章 新聞發佈會(一)第四一五章 遼河之戰(一)第一六三章 外交之爭(上)第四三三章 戰爭再啓(四)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戰(六)第一八一章 軍事交流(三)第四十四章 天津分治(二)第七十六章 來訪者(四)第三二五章 海參崴(八)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一零九章 流言蜚語(下)第四八六章 登陸作戰(七)第一零一章 天津租界(八)第一一八章 秋收行動(七)第二十九章 出兵(二)第五四三章 鎮南浦登陸(三)第一一四章 失蹤(下)第五十一章 上海新區(四)第二三七章 作戰計劃(五)第四一零章 旅順攻略(七)第四十九章 上海新區(二)第二一一章 爪哇之戰(一)第一一九章 農村調查(五)第五八五章 青島密約(五)第二三一章 訪日艦隊(二)第五零七章 清廷招撫(四)第二十八章 錦州告急(七)第六八三章 結束戰爭(四)第三二一章 騎軍(五)第六八七章 反制(一)第一三零章 外調(四)第一二六章 天津會議(下)第一五六章 訪徳使團(下)第三零六章 南線,北線(四)第二十九章 市長上任(一)第二十九章 市長上任(一)第三二二章 騎軍(六)第二二七章 各方反應(一)第一六七章 天津新區第五七六章 情報分柝第七十章 海軍顧問(上)第五一八章 穆棱河之戰(十四)第六十八章 睡不着的人(二)第二三二章 總結(下)第四章 制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