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四章 土地政策(二)

張子辰和丁興華都是軍人轉業從政,這段時間也花了一番精力要研究舊時空裡的中國歷史社會經濟,他們是土地公有制度的絕對支持者,不過由於兩人是軍人的性格,說話比較直,因此在言中也免不了帶有一些火藥味。

而顧瑞鵬聽了也不禁有些上火,道:“照這樣的說法,那麼還要法律做什麼,什麼事情只要是不苻合我們的利益,就直接用暴力解決算了,把反對的人都殺光,剩下的人就只會高喊萬壽無疆那是最好的局面。”

眼看雙方越說越嗆了,夏博海趕忙搞了搞桌子,打斷了他們的爭論,道:“希望大家都冷靜一點,執委會議的討論是就事論事,不要針對個人,更不要弄成了意氣之爭。”

秦錚也道:“是啊,希望大家在言的時候也注意自己的措詞,同時對其他人的言,也不要過多的解讀,只對事,不對人。”

說完之後,張子辰、丁興華、顧瑞鵬也都不好再言,一時間會場有些冷場了。

這時農業部的部長曾東道:“我來說點個人意見吧,我承認在地主裡肯定有一些好人,而且實事求是的說,在中國古代,地方上很多修橋補路的公共營生,都是地主鄉紳出錢做的。有些地主,說是大善人也不爲過。但是地主作爲一個階級,是代表着舊式土地制度,是一個禁錮流動資本、抗擊工業化進程,違反歷史展;是一個佔有不動產產權、收窄不動產資本流轉,阻礙生產力展的落後的階級,因此無論是好的地主還是不好的地主,都是我們實現工業化的障礙,同時也是中國富強的阻力,從整體上講,這個階層是必須要消滅的。”

李鬆晨也言道:“我也有幾點意見,希望大家認真考慮,我們想要奪取中國的統治權,但只靠我們自身的力量是不夠的,我們一共只有6千多人,能幹多少事情,必須要依靠一個本土的社會集團,而我們能夠依附的階層有那些,統治集團?這是我們要推翻的對像;地主集團?他們是現在社會的即得利益者,也不可能根着我們革命;民族資產階級集團和工人階級集團,現在這兩個集團現在還非常弱小,由其是民族資產階級集團基本是買辦爲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我們現在唯一能夠依靠爭取的就是農民集團,那麼問題就來了,我們要想獲得農民集團的支持,就只能夠釆用土地公有的制度,將土地分配給農民,可以說這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聽了他們的言之後,其他人也都陷入了思考,曾東是現在的農業部部長,而李鬆晨是前任的農業部部長,他們兩人對農村事務最清楚,而且也研究過舊時空的歷史政治經濟,因此他們的言有很大的說服力,就算是有人不同意他們的觀點,但一時也找不到合理反駁的理由。

過了一會兒,顧瑞鵬才又言道:“我剛纔是說了,我並不反對實行土地公有制,我也贊同法律確實是爲統治階級服務,但起碼的公平要保證,那怕只是在表面上的公平。如果釆用強硬手段來沒收地主的土地,確實很容易,也很簡單,但成本是不是最低就值得商榷了,一是容易導致國家暴力氾濫化,用行政命令來代替法律,這樣簡單粗暴的方法後患很大,這一點在舊時空裡也得到過證明;二是容易將一些開明的地主、仕紳,甚致是清廷的官員、民族資產階級都推到我們的對立面,會讓清廷抓住我們的痛腳,而且我們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開放、文明、先進的形像不能說是毀於一旦,但也肯定會大受影響。”

等顧瑞鵬說完之後,會場又是一片沉默。張子辰、丁興華雖然不同意顧瑞鵬的意見,但就是一句“用行政命令來代替法律,這樣簡單粗暴的方法後患很大”確實是難以反駁,因爲兩人都是來自現代社會,對法律意識要的理解確實要比這個時代的人深刻得多。

這時李鬆晨道:“我是有一個建議,雖然會加重我們的工作量,但我認爲是有必要的,就是對那些作惡較多,民貧較大的地主,比如像王家寨這樣的,就直接摧毀,土地家產全部沒收,甚致是將爲的作罪人員處決,而對一些在地方口碑不錯,對農民的剝削較輕,而且平時在鄉里也做過一些善事的地主,則可以適當給予一定的賠償,並且只沒收土地,仍然讓他們保留家產。”

財政部部長賈振召皺了皺眉,道:“這不就是變像的贖賣土地嗎?”

李鬆晨搖了搖頭,道:“當然不是贖賣土地,我說的補償不一定就是貨幣補償啊,也可以是其他方面,比如減免租收,減免兵役都可以,而且根據我們的瞭解,在這個時代口碑較好的地主只是極少數人,因此我們的花費不會太大,以我們現在的財力,是完全負擔得起;而像王家寨這樣的在地方作惡的地主反到爲數不少,還有一些地主雖然不像王家寨那樣作惡較多,民怨極大,但也幹過一些壞事,只是程度高低不同而己,這就需要我們進行認真詳細的偵別,根據爲惡的程度不同,給予不同的處罰。因此我建議可以像我們建立的臨時仲裁法庭一樣,由司法部牽頭,農業部協助,成立一個類似的審叛機構,來處理這些事情。”

夏博海、秦錚等人互相交換了一下眼色,都明白李鬆晨的意思。說穿了還是強制沒收地主的土地,只不過是找一個正當的理由,這樣就可以說成是依法辦事,在法律層面上就說得過去了。其實每個穿越者都知道,地主這個階層,絕對是壞的多,好的少,因此連茬都不用找,完全可以用合法的理由沒收地主的土地。

當然在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對穿越集團在道義上的幫助有限,畢竟在這個時代,地主佔有土地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儘管誰都知道,許多大地主在地方上就是一霸,爲非作歹,作惡多端,但這是整個社會都默認的規則,因此這個時代的仕紳、工商人士、清廷官員看來,穿越集團就是在大規模的沒收地主的土地,纔不會管合法不合法,但在穿越集團內部,卻是依法辦事、尊重法律的行爲表現,這樣在心裡上就能夠接受,另外從社會意義上說,運用法律手段、而不是行政權力命令,政府暴力,這也確實是一個進步的表現。

夏博海道:“這個想法不錯,不過一但開展起來,工作量是相當大的,而且現在司法部正在制定我們的【臨時約法】還有其他的法律條文,還有臨時仲裁法庭的工作,他們忙得過來嗎?”

顧瑞鵬趕忙道:“忙得過來,肯定忙得過來的,而且絕對不會影響其他的工作。”

正如顧瑞鵬所說的,他反對根本不是土地公有制度,而是反對用行政權力命令手段,而不從法律層面來解決土地問題。李鬆晨的建議,正合他的心意,如果能夠爭取到審判地主的權力,無疑是大大擴展了司法部的權力,雖然司法部成立了臨時仲裁法庭,但穿越者一共才6千多人,能夠有多少人犯事,因此到現在爲止,臨時仲裁法庭接到的案子還沒有1o件,結果臨時仲裁法庭也幾乎成了一個空殼般的存在,而現在司法部的主要工作就是編制穿越集團的各種法律條文。

這些工作到也不是不重要,但在穿越集團幾乎完全沒有什麼影響力,現在司法部的存在感完,全就是靠一個空殼的臨時仲裁法庭,而看着其他的邊緣部門正在逐步的擺脫邊緣地位,司法部也產生了嚴重的危機感,而這次如果能夠爭取到審判地主的權力,對司法部來說當然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不管有多大的困難,司法部也一定要把這個任務接下來。

夏博海點了點頭,道:“那麼這個任務就交給司法部了,希望司法部儘快拿出一個相關法律的草案和完成這個任務的方案來。可以和農業部多協商配合,但【臨時約法】的工作不能停下,必須按時完成。”

顧瑞鵬道:“好的,開完會以後,我會馬上安排,一定按時完成任務。”

夏博海又道:“大家還有人要言嗎?”

這時資源部部長安顯桂道:“我有一點想說的,我不反對土地公有,也不反對沒收地主的土地,但我認爲將土地全都分配給農民,值得商榷,第一將土地全都分配給農民,結果形成的還是以家庭爲單位的個體生產,小農經濟,在短時內確實可以提高農民的積極性,也可以減輕農民的負擔,但卻無法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這樣農民抗風險的能力並沒有多少提高,一但遇到了天災,農民很可能還是會破產,因此我認爲我們應該推廣釆用農場化經營,集體分土耕種,這樣才能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同時這也是農業展的趨勢,另外也可以將一部份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轉化爲產業工人。”

工業部部長魯宏馬上道:“對對對,我正想說這個問題,現在我們己經確定的有好幾個工業項目的建設計劃,如青島造船廠、電廠、機車廠,這些工廠都需要大量的工人,而再加上基礎建設和其他工業的展,未來3-5年內,我們所需要的產業工人數量大約在1o-15萬之間,而我們現在的工人只有1.8萬左右,這還是加上了山海關一戰,解救出來的俄軍抓來的東北籍勞役,而戰爭結束之後,肯定會有相當一部份人會返回東北,如果我們把沒收的土地都分給農民,所有人都去種地了,那麼工業展所需要的勞動力缺口怎麼辦?”

第八十六章 安置營(二)第五十二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三)第六三六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八)第二四六章 第一家族(五)第二一二章 奇襲庫倫(六)第二一五章 爪哇之戰(五)第九章 俄國求和(下)第七零八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四三八章 進京(五)第三二零章 騎軍(四)第一八零章 軍事交流(二)第五九九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上)第三十六章 海軍編制第一六七章 新艦下水(三)第七十八章 水災(三)第二八四章 協商(上)第二零六章 正面進攻(四)第五五四章 土地改革(九)第五十三章 上海新區(六)第六二五章 登陸日本(七)第一七九章 南下上海(九)第五六零章 夜襲(一)第四六八章 武昌之行(八)第一六九章 德國之行(一)第四四三章 進京(十)第四九九章 輿論再變(二)第一四六章 訪問(六)第四三零章 進攻北京(九)第二零五章 正面進攻(三)第三十八章 談判(中)第一六一章 農業部的運作(二)第三十二章 年度總結(二)第二七四章 戰爭開始(三)第二十四章 接管濟南(十七)第三三零章 李鴻章來訪(七)第五八三章 張作霖歸附(下)第六十六章 德國使團(六)第一三八章 上海新區(二)第一八九章 德國海軍戰略(七)第一二七章 綠林大會(下)第一九五章 訪問英法(六)第四七五章 外交爭鬥(四)第三零五章 反制行動(三)第九十四章 安置營(十)第七十五章 進攻赤峰(下)第三四二章 李鴻章之死(三)第四零三章 全面開戰(十二)第六十六章 艦上見聞(下)第三八九章 新聞發佈會(三)第六八二章 結束戰爭(三)第二十章 接管濟南(十三)第五八三章 張作霖歸附(下)第七零一章 求和(八)第一七零章 投資考察(一)第四二五章 停戰期(六)第四七零章 戰前(二)第三二四章 李鴻章來訪(一)第六零八章 滿洲里戰役(一)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二三四章 突破口(下)第一七三章 德國之行(五)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一七八章 南洋鉅富(五)第六一七章 滿洲里戰役(十一)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二五四章 圈套(二)第二三八章 作戰計劃(六)第二零三章 正面進攻(上)第四十五章 錦州之戰(三)第一八六章 護僑行動(八)第六八七章 反制(一)第四五八章 圍殲日軍(二)第四零一章 談判破裂(二)第五十七章 殲滅(二)第三八三章 足球比賽(四)第二零三章 正面進攻(上)第一三七章 合肥見聞(一)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四十五章 錦州之戰(三)第五十一章 上海新區(四)第八章 俄國求和(上)第四七八章 外交爭鬥(七)第二五零章 鑑定圖紙(下)第三九四章 談判(二)第五章 上岸第三一八章 海參崴(一)第四章 收關行動(四)第六六七章 臺灣海峽之戰(八)第一九零章 登陸爪哇(二)第五一六章 試演(下)第一九七 日本的算盤第三三七章 李鴻章來訪(十四)第八十四章 災民(四)第七一零章 腰帶計劃(上)第一一四章 失蹤(下)第二八七章 年終會議(三)第三七七章 上海(五)第六一二章 朝見風波(四)第五九九章 濟南衆態(八)
第八十六章 安置營(二)第五十二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三)第六三六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八)第二四六章 第一家族(五)第二一二章 奇襲庫倫(六)第二一五章 爪哇之戰(五)第九章 俄國求和(下)第七零八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四三八章 進京(五)第三二零章 騎軍(四)第一八零章 軍事交流(二)第五九九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上)第三十六章 海軍編制第一六七章 新艦下水(三)第七十八章 水災(三)第二八四章 協商(上)第二零六章 正面進攻(四)第五五四章 土地改革(九)第五十三章 上海新區(六)第六二五章 登陸日本(七)第一七九章 南下上海(九)第五六零章 夜襲(一)第四六八章 武昌之行(八)第一六九章 德國之行(一)第四四三章 進京(十)第四九九章 輿論再變(二)第一四六章 訪問(六)第四三零章 進攻北京(九)第二零五章 正面進攻(三)第三十八章 談判(中)第一六一章 農業部的運作(二)第三十二章 年度總結(二)第二七四章 戰爭開始(三)第二十四章 接管濟南(十七)第三三零章 李鴻章來訪(七)第五八三章 張作霖歸附(下)第六十六章 德國使團(六)第一三八章 上海新區(二)第一八九章 德國海軍戰略(七)第一二七章 綠林大會(下)第一九五章 訪問英法(六)第四七五章 外交爭鬥(四)第三零五章 反制行動(三)第九十四章 安置營(十)第七十五章 進攻赤峰(下)第三四二章 李鴻章之死(三)第四零三章 全面開戰(十二)第六十六章 艦上見聞(下)第三八九章 新聞發佈會(三)第六八二章 結束戰爭(三)第二十章 接管濟南(十三)第五八三章 張作霖歸附(下)第七零一章 求和(八)第一七零章 投資考察(一)第四二五章 停戰期(六)第四七零章 戰前(二)第三二四章 李鴻章來訪(一)第六零八章 滿洲里戰役(一)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二三四章 突破口(下)第一七三章 德國之行(五)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一七八章 南洋鉅富(五)第六一七章 滿洲里戰役(十一)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二五四章 圈套(二)第二三八章 作戰計劃(六)第二零三章 正面進攻(上)第四十五章 錦州之戰(三)第一八六章 護僑行動(八)第六八七章 反制(一)第四五八章 圍殲日軍(二)第四零一章 談判破裂(二)第五十七章 殲滅(二)第三八三章 足球比賽(四)第二零三章 正面進攻(上)第一三七章 合肥見聞(一)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四十五章 錦州之戰(三)第五十一章 上海新區(四)第八章 俄國求和(上)第四七八章 外交爭鬥(七)第二五零章 鑑定圖紙(下)第三九四章 談判(二)第五章 上岸第三一八章 海參崴(一)第四章 收關行動(四)第六六七章 臺灣海峽之戰(八)第一九零章 登陸爪哇(二)第五一六章 試演(下)第一九七 日本的算盤第三三七章 李鴻章來訪(十四)第八十四章 災民(四)第七一零章 腰帶計劃(上)第一一四章 失蹤(下)第二八七章 年終會議(三)第三七七章 上海(五)第六一二章 朝見風波(四)第五九九章 濟南衆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