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洪州輕舟連夜至

臨高侯趙鑫澤是寧王的曾孫。太祖登基傳承大統後,封同父異母的兄長爲寧王。嫡子傳兩代絕嗣,庶孫繼嗣,封隨國公。後其子繼嗣,封臨高侯。算起來是隆慶帝的堂弟,後授洪州知州。

正統帝身隕,隆慶帝一脈絕嗣,後來忠順、忠廉王皆死。臨高侯掐指一算,小心肝一陣亂跳,現在滿天下數下來,宗室裡他算是血脈最近的一位。

那些日子他整日裡做着美夢,等着閣院大佬們下詔傳他回京繼承大寶。可是左等右等,卻等來了封劉玄爲漢王的詔書。這就非常明顯了,現在全天下都知道,想必是宗室守制期滿,劉玄尚配寶慶公主,並攝監國,然後公推繼位大寶,傳承神武帝皇統。

臨高侯這個氣啊,天天在府裡破口大罵,罵劉玄是曹操王莽,滿朝文武都是忘恩負義之人,仁廟、孝廟兩位先皇的屍骨未寒,這幫傢伙就想捧着趙家天下,賣個好價錢。一羣背主求榮的小人。

正越罵越氣憤的時候,悄然來了幾位人,有江西的世家,也有江西的名士,爲首的是名滿天下的蒲林公。這一位跟富時景是同科好友,與歐陽毅、高益等義理派往來甚密。

“侯爺乃天潢貴胄,太祖苗裔。而今小人擅權,亂國殃民,朝廷陵替,綱紀崩摧。此危難之際,侯爺當登高振臂一呼,天下忠義之士必當呼應如雲,再舉兵討逆靖難,自能撥亂反正,傳嗣太祖皇統。”

蒲林公慷慨激昂的一席話,臨高侯跳了起來,滿臉通紅道:“某才學淺薄,但也知道忠義道德,今聽得名公教誨,自當義不容辭,願爲天下之先。”

在他們的支持下,臨高侯當晚勾連了洪州駐軍,效前漢周勃除諸呂事,左袒起事。江西行省自布政使以下,原本對朝堂更迭之事,抱着不支持不反對更不願擔責任的態度。看到臨高侯起事,江西行省文武官吏除了少部分踊躍支持外,其餘的則千言萬語不如一默。臨高侯和支持者也不敢趕盡殺絕,掌握了藩臺、漕司等衙門後,只是將這些人軟禁起來。

蒲林公親筆寫下討賊檄文:“自唐虞三代以來,歷世聖人扶持名教,敦敘人倫,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劉賊竊太祖之嗣,亂君臣之序。焚太祖之傳嗣,毀先賢之綱常,皇陵文廟,狼藉滿地...皇綱覆墜,亂臣賊子皆虎狼,尊武毀儒,雜以腥羶,遂使大地陸沈,中原板蕩。”

“鑫澤不肖,以體聖賢之道,與天下附託之重,藉太祖、高廟、仁廟、孝廟諸先皇在天之靈,默爲呵護,軍民用命,百姓歸心,先復東南各省,指日北征,匡正朝綱,上慰諸皇在天之靈,下解百姓倒懸之急。”

“...實鑑吾心,鹹聽吾言。傳檄告諭,遍示知悉!”

可惜一篇如此雄文,卻未能應者如雲。江、袁、撫、吉、贛等州縣皆拒受逆令,閉城守城。臨高侯舉兵,先攻南邊的袁州。世家名士勾連和收買的人在袁州城裡放火,蠱惑人心。袁州知州和兵馬使未戰先怯,率兵逃出城,直奔吉州。州同知投敵。

臨高侯氣勢大盛,在蒲林公等人簇擁下,三進三讓,“勉爲其難”地就任樑王,領天下兵馬大都督,討逆靖難大將軍。蒲林公授樑王相國,暫攝尚書僕射,其餘人等各領其職,把草臺班子搭了起來。

得勢的僞樑王決定攻打三省通衢的江州,好將“討賊靖難”傳遍江南諸省,召喚更多的支持者。

蒲林公自信滿滿,言道江州知州是他門下弟子,只需一紙書信,必定棄暗投明。可惜事實卻打了他的臉,江州不僅不降,還大罵他們是一夥叛臣逆賊。

僞樑王大怒,留下蒲林公等幾位鎮守洪州,率領主力北上,誓要攻下江州。

他聚齊人馬三萬,兵甲齊備,水陸並進,一路攻破了德安、南康等縣,將江州城團團圍住。而在此時,一支兵馬從贛水順流而下,領兵的是江西行省贛、吉、撫三州巡察御史虞文彬。

僞樑王起事的時候他正好在吉州,當即說服了吉州知州、同知和兵馬使,拒受僞令。很快,袁州知州、兵馬使帶着袁州的州軍逃到了吉州。

聽聞僞樑王稱王開府,大封逆臣,並舉兵攻打江州,虞文彬知道機會來了。

“諸位同僚不敢,我敢!兩州兵馬交給我,自領去洪州。諸位不放心,我留下字據,要是戰敗,一干責任我自當承擔,與在座的無干。”

就等着你這句話。要是壞了事,你跟漢王是同科,又是好友,肯定屁事沒有,我們幾個怕是要吃了掛落做替罪羊。你要是這般知事,還立下字據能讓我們脫了干係,當然無有不允。

虞文彬帶了六千兩州州軍,坐了船順水而下。他先將兵馬藏在城外雞籠山裡,然後先投了一封信給蒲林公,把劉玄大罵了一通,說自己要來棄暗投明。

蒲林公肯定不會這般輕信。虞文彬帶了幾位隨從輕裝入城,拜見蒲林公。蒲林公聚集城中官員和名士,宴請虞文彬。

虞文彬是進士和翰林院弘文館出身,去年轉遷到江西省任巡察御史,很是辦了幾件大案,在省內名聲大噪,又知道他與劉玄是同科,前途遠大。見到他也“投誠”,不由又驚又喜,半信半疑。

在宴會上,虞文彬當衆把劉玄大罵了一通,衆人這纔信了。大喜過望的蒲林公當即以“尚書僕射”的身份授虞文彬爲江西右參議。

是夜,虞文彬派心腹悄悄找到了幾位熟絡的官吏。他們官階偏低,態度雖然是“保持中立”,不支持又不反對,但僞樑王和蒲林公總得有人做事,他們也需要拿俸祿吃飯,更不想自己人頭落地,所以“戴罪行職”,繼續幹活。

都勾連好了後,入城的第三天夜裡,有人悄悄打開洪州城西門,袁、吉兩州州軍一擁而入,虞文彬在那裡等着他們,當即分派任務,各自行動,天未明就拿下了整個洪州城。蒲林公以下悉數被執。

其他人大罵虞文彬卑鄙無恥,蒲林公更是陰惻惻地說道:“虞賊小兒,你可是當着大家的面大罵過劉玄逆賊的。”

虞文彬淡笑道:“漢王殿下有這個度量,不管誰把這事稟到他跟前,他也是一笑了之,完全不會當回事。”

僞樑王率軍圍攻江州,眼看就要功成,卻聽到洪州被襲,氣急之下不顧左右勸阻,執意率兵回救洪州,結果在清嵐嶺遭遇虞文彬的伏擊。其軍原本就軍心惶惶,士氣不振,伏軍四起,大部分軍士或丟下兵甲,蹲在那裡投降;或轉進山路,自奔活路去了。少部負隅頑抗者,孤掌難鳴,很快就被清剿乾淨。

僞樑王請降,卻被虞文彬下令斬殺,首級遍示洪州諸州縣,再跟報捷奏摺一併急報送給京師。

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二)第三百三十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二)第六十二章 撲朔迷離勘奇案第五十一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禹廟蘭亭今古路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三)第二百章 錢塘屹然安三吳(一)第五十九章 寧國府裡起變故第三百五十七章 身既死兮神以靈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六十六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江東去話新物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四)第四十四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一百四十五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四)第二百二十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帶蜿蜒通南北第二百二十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二)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三百一十三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連枝比翼浮翠閣第二百八十六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二)第四十八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第二百五十七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一)第四百一十二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五)第一百七十八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六)第二百三十五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卻謀史館清貴職第一百五十九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一)第六十六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三)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一)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三百零七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三)第五十五章 太學年考有蹊蹺(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一)第二十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三)第二百六十章 四郎震怒忿賈府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二)第三百五十一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三)第三百零三章 束手小心觀浮世第四百二十八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四)第二百一十四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飄零已是無顏色第九十六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三)第三十六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五)第三百五十六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第四十四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二)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一)第一百七十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私兩宜順人情第一百八十一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連枝比翼浮翠閣第六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四)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師勘定逆亂日第四十二章 周府壽宴聞奇案(一)第三百一十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二)第三十四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橫戈盤馬太原路第三百三十九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連枝比翼浮翠閣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一)第四十五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伐已聞運籌中第三百九十九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五)第三百三十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二)第四十九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一)第六十五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二)
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二)第三百三十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二)第六十二章 撲朔迷離勘奇案第五十一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禹廟蘭亭今古路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三)第二百章 錢塘屹然安三吳(一)第五十九章 寧國府裡起變故第三百五十七章 身既死兮神以靈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六十六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江東去話新物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四)第四十四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一百四十五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四)第二百二十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帶蜿蜒通南北第二百二十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二)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三百一十三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連枝比翼浮翠閣第二百八十六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二)第四十八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第二百五十七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一)第四百一十二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五)第一百七十八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六)第二百三十五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卻謀史館清貴職第一百五十九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一)第六十六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三)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一)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三百零七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三)第五十五章 太學年考有蹊蹺(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一)第二十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三)第二百六十章 四郎震怒忿賈府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二)第三百五十一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三)第三百零三章 束手小心觀浮世第四百二十八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四)第二百一十四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飄零已是無顏色第九十六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三)第三十六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五)第三百五十六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第四十四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二)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一)第一百七十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私兩宜順人情第一百八十一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連枝比翼浮翠閣第六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四)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師勘定逆亂日第四十二章 周府壽宴聞奇案(一)第三百一十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二)第三十四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橫戈盤馬太原路第三百三十九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連枝比翼浮翠閣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一)第四十五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伐已聞運籌中第三百九十九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五)第三百三十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二)第四十九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一)第六十五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二)